让子弹飞隐藏剧情,有哪些让你笑出内伤的GIF图
让子弹飞隐藏剧情,有哪些让你笑出内伤的GIF图?
搞笑Club,每日更新,欢迎关注。
网上有很多GIF图片,特别搞笑,让人看后忍俊不禁,为平淡的生活增添很多乐趣。搞笑的GIF图片很多类型,有的是恶搞类型的,有的是出糗类型的,各自有各自的笑点。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珍藏的特别搞笑的GIF动图,希望朋友们能喜欢。
汪星人:别睡了,快起床。兄弟,你还好吧?傻狗,逗你玩没商量。糟糕,快跑,惹祸了。是你先动手的。这就是妹子喜欢留长发的原因。咋就吃不着呢?一起嗨起来。讲卫生的猫。食物对吃货的吸引力。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转发哦。
让子弹飞你们看懂了吗?
深度影评:姜文《让子弹飞》,是对罗素思想的论证01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尊重他人的自由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冲动;由于嫉妒和贪爱权力,人们一般都乐于干涉他人的生活。如果所有人的行为都完全不受外在权威的制约,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一个人人自由的世界。——罗素
罗素提到的制约人行为的权威,在姜文导演的镜头下,最终答案就是张牧之先生和他领导的麻匪队伍,保证人人自由的权威。
罗素虽然是西方人,但在对人性的看法上,和东方文化是一致的。佛家讲人的贪嗔痴,基督讲人的七宗罪,这些人性缺陷是人生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有为了自己幸福而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冲动,也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进而扩大为压迫。
但姜文心中的权威,和罗素构想的是不同的,因为张牧之用三声枪响,告诉鹅城的百姓:不准跪!没有人值得你们跪!也就是说,理想的权威者是能够成为带领鹅城百姓反权威的“权威”。罗素的权威是保证人与人之间不干涉他人的权威,缺陷是,这个最低限度的权威怎么保证。
姜文用张牧之这个形象回答了罗素,最低限度的权威的实现,靠的是支持鹅城百姓自己的觉醒,破除人心中的恐惧。没有了世俗的权威,人们就敢于质疑不平等,人们就敢于维护自己,在运动的状态中去逐步实现人人自由的世界。
02少数服从多数这个原则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大量的问题只对一部分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或者只有一部分人了解它们,可是其他的人也参加这些问题的解决。当人们对某一问题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时,就容易受其他无关的考虑的影响。——罗素
姜文在电影《让子弹飞》里面,显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意志坚定的张牧之一直带着麻匪的兄弟们与黄四郎进行斗争,除了老二,其他几位兄弟先后出现了思想松动,或是质疑前景,或是刀尖舔血不为己的行为感到疲倦。罗素提出的理论,姜文在《让子弹飞》里面没有给出论证答案,这也是对最低权威性的跨时代思考,伟大的情怀,拥有伟大情怀的少数,谁来继承?
如果张牧之的情怀,不被多数服从的关键少数接受,那么在张牧之离开历史舞台后,谁又来限制关键少数呢?
如果,实现了罗素理想的自由之路,保证人人自由的外在权威,成了影片结尾坐在火车上的黄老爷,鹅城的百姓怎么办?影片结尾,张牧之似乎走在罗素的自由之路上,这条路,很长很长。
03无论我们将要考察的那些运动中发现怎样的苦难和仇恨,这些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都不是苦难或仇恨,而是爱。对于那些折磨我们所爱对象的人,不带着仇恨是很难的,这尽管困难,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不过这需要远大的眼光和全面的理解,而这在斗争残酷时是不易保持的。——罗素
这可以理解成罗素作为哲学家的纯净,也可以看成是不成熟的一种,就像马东劝郭德纲大度一样,你没别人的经历,就不要劝别人大度。罗素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对于底层的苦难,是设立在何不食肉糜的情感中来表达和思考的,这是一个人的局限性,大隐者并不是指责。
罗素的理念有没有继承者呢?有,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正如罗素所言,是不易保持的,赞颂甘地的,除了罗素,还有殖民者。用爱来感化黄四郎,佛都度不了的黄四郎,大隐者也不相信他能放下屠刀。
罗素的这个观点,姜文在电影里给出了有力的回答,让小六子听莫扎的张牧之,手里从来没有离开过枪,黄老爷和鹅城百姓之间,本身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人自由反而成了空谈。
04缺少耐心的理想家——没有一点急性子的人也很难有所成就——几乎注定会因为在为世界谋幸福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和挫折而心怀仇恨。他越是觉得自己动机纯粹,越是觉得真理在自己的一边,就越会因为自己的学说遭到拒绝而愤愤不平。 ——罗素
罗素一方面承认,没有一点急性子是成不了理想的,思前想后,三年不成,却蹉跎了岁月。另一方面,罗素又预测,理想家会因为挫折而愤愤不平。
姜文用电影回应了罗素,社会是实践的科学,脱离实践的论证是无源之水。张牧之不平的是黄四郎的明枪暗箭,煽动两碗炒粉的诛心之策,假麻匪的栽赃,策反麻匪兄弟的阴险,告示上丑化的张麻子。我们有句老话,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那夺人金山,这得是什么仇呢?
罗素一方面赞赏理想家的情怀,因为这是保证人人自由的外在权威的保证,另一方面,罗素似乎忘记了自身的层级——层级本身就是限制人人自由的枷锁。
这黄色娇子里面,才是让理想家愤愤不平的原因。而张牧之做的,是先把黄老爷压迫的果实,还给鹅城的百姓。为什么理想家是急性子?因为人类历史几千年了,黄老爷始终在轿子里面。
按照罗素的构想,似乎目前只有在北欧实现了,但实现也和罗素的理论存在类似的不足,就是一个地区的人人自由是建立在许多地区的不自由实现的。经久不衰的牛仔裤,时刻在污染着环境,却不包括北欧,因为北欧不生产这些,可是那里的人们却喜欢穿这些。罗素可以纯净的思考人类的未来,但吃不饱饭的人怎么会知道如何去爱呢。
姜文镜头下的张牧之,显然要和罗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有所不同,爱的是鹅城百姓,与黄四郎无关。
看后久久回味的电影?
一、霸王别姬
该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观众与其说是被悲欢离合的故事本身打动,不如说是被故事背后那段国人集体回忆的历史所打动。没有那跌宕起伏的历史背景,衬托不出人性的真实,也构成不了凄美的故事。家国情怀是陈凯歌骨子里的使命感。单纯的儿女情长他做不来。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哥哥”张国荣的巅峰之作。
二、英雄本色
该片是经典的TVB警匪片,甚至可以说是香港黑帮电影的代表作。该片中触及男人的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男女情、冤屈受害之情与报仇雪恨之情,堪称多情而善感之作。总之非常好看无论是剧情、演员、都很好。
三、阿郎的故事阿郎是一个出色的赛车手和放荡不羁的浪子。他的女友波波对他一往情深,无视他的缺点,并不顾母亲的反对和他结了婚。婚后,阿郎依然故我,甚至出手殴打已经怀孕的妻子,在妻子临盆之际,他依然去参加非法赛车,结果因比赛中撞死警察而被捕入狱。波波的母亲串通医生谎报婴儿夭折,带波波去了美国。阿郎出狱后,面对妻离子散的结局无比追悔。他从孤儿院领回了儿子,取名样杨月波,昵称波仔,父子二人相依为命,阿郎靠开货车抚养孩子,竭尽全力把毕生的父爱给波仔。十年后,阿郎陪波仔参加一项单车比赛,恰好比赛是由波波为美国一家时装公司推销童装而举办的,夫妻相见,无言以对。后波波得知波仔是自己的儿子后,想带走波仔。阿郎为争回波仔及表达复婚决心,为了给波仔一个完整的家,执意参加了即将举行的车赛,不想,旧病复发,人车蹈入火海,波波和波仔目睹一切痛不欲生。
四、让子弹飞
该片讲述的是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及妻子随从走马上任。遭劫匪张麻子一伙伏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为了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一方霸主黄四郎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武教头,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讲述的故事有笑点也有泪点,没看过的强烈推荐此片。
五、倩女幽魂
该片讲述的是人鬼恋,其中王祖贤的形象被塑造的很是惊艳。简直就是当年很多人的女神,其中张国荣、午马的表现也都不俗。影片讲述的故事很是感人,值得一看。
什么事狠不下心?
心善始终是好的,楼主说的受欺负是指朋友之间还是其他人?
朋友之间有的时候是恶作剧式的“欺负”, 真心朋友之间开开玩笑相互付出是很平常的,这里边的付出是不对等的,总会有个人要付出的多,总会有个老好人,吃亏是好事,好朋友之间你付出多了大家心里都记着呢
被其他人欺负这一点,我初中的时候上学比较早,年龄小.个字低 老是被那些学校的小混混之类的欺负,总是让我跑腿儿,我记得有一次课间一个大个又让我去帮他买东西,当时我咬咬牙说不去,他反问我“什么”我很平静的看着他重复了声“不去”(一只手慢慢的握住支钢笔),然后他就怂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欺负过我,现在想想当时他跟我打估计吃亏的人还是我,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
做人一定要有点性格,一味的心软妥协只会让那些不知好歹的人认定你是软弱可欺,当然小事能忍则忍,不能忍思前想后之后再定夺,如果爆发了之后发生的事利大于弊就为之......
老好人千万不要做,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两个人脾气都很好,但一个有性格,另一个心太软,现在有个人要做一件对不起你们的事儿,让他选择必须要在这两个人之间伤害一个的话,他肯定会选择后者。因为他知道后者到最后会原谅他,就好像《让子弹飞》中的一个情节,姜文对女主角说的那段话“你是被黄四郎买来的?对. 他打过你吗?打过. 我打过你吗?没有. 你恨他吗?恨. 恨我吗?不恨. 那你不拿枪指着他你拿枪指着我?因为你是好人!!!! 什么?这是什么狗屁道理?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这就是现在社会人的一种病态的心理。
楼主要知道,始终心存善念是好的,但要看是什么时候,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雷锋那个时代。要记住几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2.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3.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这个在当今社会才有用)
不好意思跑题了,不过真心希望楼主把这种心态保持下去,祝楼主开心....
哆啦A梦有哪些人性化的设计?
正如很多朋友所说,《哆啦A梦》在它看似“儿童漫画”的外表下,实际上是一部全年龄漫画,它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当然,寓意即使孩子们看不懂,也并不妨碍这些故事对孩子而言有很强的趣味性,丝毫不影响儿童阅读,然后等长大了在慢慢体会其中的深意,我想这就是哆啦A梦的伟大之处吧。下面与各位分享的,就是两篇《哆啦A梦》超长篇《海底鬼岩城》和《宇宙小战争》里个人认为非常有意思的情节和推论,不免有过度脑补之嫌,嫌太长不看和不同意毁童年的,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以下包含剧透,没看过原作的请慎重阅读。
一、深海恶魔
第一篇是自1982年8月开始在《快乐龙》上连载的《大雄的海底鬼岩城》:
在海底度假的大雄一行人偶遇姆联邦海底人,在一系列因缘巧合之下受其首相之托,和姆联邦战士艾尔一起潜入百慕大三角——昔日的亚特兰蒂斯帝国,去摧毁将海底地震误判为敌人攻击,要向全世界发射鬼角弹毁灭全人类(包括地上人和海地人)的“人工智障”电脑、“海底鬼岩城”城主“波塞冬”:
看着略萌的“波塞冬”
在一行人前往海底鬼岩城的途中,艾尔向大雄等人解释了亚特兰蒂斯和姆联邦两大史前军事集团争斗历史和为什么必须要消灭“波塞冬”:
亚特兰蒂斯:我 炸 我 自 己
图中艾尔说到:“百慕大海底的火山一旦爆发,那喷出的岩浆、飞起的岩石、摇动的大地,这一切,波塞冬都会误认为是敌人的攻击。马上就会发射鬼角弹,于是地球转眼之间就会变成连一条虫、一棵草都不复存在的死亡世界。”
由此看来,“波塞冬”真不愧是海底“人工智障”,连敌人的攻击与海底地震都傻傻分不清楚,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想事情更可能另有隐情。
从图中艾尔的描述我们还能得出另一个结论,那就是7千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帝国有着远超如今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他们能建造出成千上万的鬼角弹,能对敌人自动复仇的人工智能,甚至是自海底而起高耸入天空的“能量围墙”。不仅如此,从艾尔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亚特兰蒂斯帝国科技水平同样远超当时的姆联邦,乃至如今的姆联邦,这在作品中也能体现出来:
战斗鱼:7千年过去了你们还是战五渣
亚特兰蒂斯的战斗鱼吊打姆联邦的巡逻艇,虽然大雄他们说战斗鱼从背后偷袭真卑鄙,可是已经和这些战斗鱼对抗了7千年的姆联邦居然连探测他们的手段都没有,让人家成功偷袭,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即使经过了7千年的岁月,姆联邦的科技依然远落后于7千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帝国呢?当然,更加可能的是随着“海底冷战”的结束,姆联邦人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科学技术也自此停滞了7千年。
还有面临因被海底火山引起的地震启动的“波塞冬”时,姆联邦照样显得是无可奈何:
只能向神明祈祷,真是“佛系”御敌啊。
如果这个两个情节还不足以说明的话,下边艾尔和大雄一行人潜入鬼岩城堡的分镜应该能更加证实亚特兰蒂斯科技的领先水平:
即使有着来自22世纪的未来机器狸(划掉)猫的道具加成,这一行6人依旧不敌“波塞冬”的铁骑队被团灭,要不是越野车的半路杀出,地球就真的这个“人工智障”毁灭了。
综上所述,在7千年前亚特兰蒂斯与姆联邦的海底争霸中,亚特兰蒂斯拥有着对姆联邦压倒性的科技和军事实力。尽管《大雄的海底鬼岩城》是影射和讽刺美苏冷战的作品,但和美苏冷战时双方的“均势对抗”不同,在这场海底的“冷战”中,亚特兰蒂斯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这就会让这场“海底冷战”有着和陆上冷战完全不同的格局。
众所周知,在冷战中的美苏军备竞赛中,双方都制造了足够多到能毁灭对方数次的核武器,这就是“相互确保摧毁”(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A.D)这让当时的人类随时都处在被瞬间毁灭的恐惧中。讽刺的是,作为不幸中的万幸,“相互确保摧毁”却也让美苏双方谁都不敢率先挑起核战争,因为不管是谁先发动核打击,双方都将面临灭顶之灾,这反而让双方在冷战中相安无事,人类也逃过一劫。
不过,在7千年前的“海底冷战”中,亚特兰蒂斯有着压倒性的实力,从艾尔的描述中,姆联邦似乎从没能够造出和亚特兰蒂斯一样的鬼角弹。对姆联邦而言更为致命的是,即使能够造出鬼角弹,他们同样也无法威胁到亚特兰蒂斯,因为亚特兰蒂斯造出了当时的“导弹防御系统”——三堵从海底高耸入云的“能量墙”,将亚特兰蒂斯的国土保护得固若金汤,以至于姆联邦人尝试了7千年也对它们无可奈何。这就相当于冷战中苏联还没造出原子弹,或者只造出了很少量的原子弹,而对面的美帝早就拥有了上千枚核弹,而且还拥有了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总之,当时亚姆对峙的格局就是:亚特兰蒂斯能随时对姆联邦发动毁灭式的鬼角弹打击;姆联邦无法发动打击,或者即使发动也将被对方防御,根本无法对亚特兰蒂斯造成大规模杀伤。因此,对亚特兰蒂斯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自己“威压”迫使姆联邦投降,成为自己的殖民地;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姆联邦决定鱼死网破、死磕到底,亚特兰蒂斯发射鬼角弹毁灭世界,自己仍能保全。
所以,一个疑问随之而来,既然亚特兰蒂斯帝国有着如此高度发达的科技,他们造出的电脑怎么会连海底地震和敌人的攻击都傻傻分不清楚?这不科学啊!
我的结论是,这是亚特兰蒂斯人故意的,与其费尽心思分辨国土境内的地震是否是敌人核弹攻击所致,还不如在观测到地震后就发动鬼角弹“复仇”,为什么?就如同上文所说,亚特兰蒂斯虽然对姆联邦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毕竟姆联邦也是当时海底两大军事集团之一,虽然远无法毁灭亚特兰蒂斯,但对其来说仍然是一个大威胁。按照当时的形势,亚特兰蒂斯可谓胜券在握,接下来他们想的恐怕就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海底冷战”了吧。
从作品中我们能看出,虽然姆联邦科技水平远逊于亚特兰蒂斯,但也是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的,比如他们已经拥有了“适应灯”
据哆啦A梦所说,这可是22世纪的最新科技:
适应灯:很多读者都想要的神器
看得出姆联邦的科技水平也很高,只不过相对于亚特兰蒂斯显得“战五渣”而已。
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在亚特兰蒂斯人眼中:尽管姆联邦人科技比我们要落后得多,但他们也有能力制造鬼角弹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能够利用这些引发地震对我们发动攻击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亚特兰蒂斯人就面临着类似《三体》中“黑暗森林”的情形,“你仔细想想就能明白:一个黑暗森林中的猎手,在凝神屏息的潜行中,突然看到前面一棵树被削下一块树皮,露出醒目的白木,在上面用所有猎手都能认出的字标示出森林中的一个位置。这猎手对这个位置会怎么想?肯定不会认为那里有别人为他准备的给养,在所有的其他可能性中,非常大的一种可能就是告诉大家那里有活着的、需要消灭的猎物。标示者的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黑暗森林的神经已经在生存死局中绷紧到极限,而最容易触动的就是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假设林中有一百万个猎手(在银河系上千亿颗恒星中存在的文明数量可能千百倍于此),可能有九十万个对这个标示不予理会;在剩下的十万个猎手中,可能有九万个对那个位置进行探测,证实其没有生物后也不予理会;那么在最后剩下的一万个猎手中,肯定有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向那个位置开一枪试试,因为对技术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文明来说,攻击可能比探测省力,也比探测安全,如果那个位置真的什么都没有,自己也没什么损失。现在,这个猎手出现了。”
亚特兰蒂斯人当时可能正好面临着与“黑暗森林”一样的对对手的猜疑:虽然知道自己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不知道敌人是否也能造出“鬼角弹”,造出来后是否会伪装成地震发动攻击,虽然攻击不至于使国家灭亡,但也会造成一定损失。与其在观测到地震后甄别,不如在观测到之时就发起复仇,因为“攻击可能比探测省力”,在己方甄别地震真假的时候,敌人就很有可能扩大攻势,让亚特兰蒂斯的面临损失大幅增加。因此,看似“人工智障”的电脑“波塞冬”对地震的误判,却很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人在“海底冷战”博弈中,对其自动复仇系统理性的设置: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管地震是由谁引发的,只要“波塞冬”判定为真,亚特兰蒂斯肯定安全;可要是“波塞冬”判定为假,亚特兰蒂斯就会有受损的可能。所以,深海“人工智障”波酱也许真没我们想的那么傻。
当然最后作品给了我们一个好结局,越野车为了拯救静香,不惜与波塞冬同归于尽,鬼角弹最终还是留在了发射架上,世界也被从毁灭的边缘拉了回来。
在基本上不死人的《哆啦A梦》中,唯有这一篇中的越野车“牺牲”了,阻止了深海中的“波塞冬”毁灭全世界,海洋这个孕育了生命的摇篮曲却差点成了埋葬生命的坟场。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作者可能也想通过这样告诉我们,和平要用生命去维护,大家务必珍惜吧。
二、独尊诱惑。
另一篇是从1984年8月起在《快乐龙》上连载的《大雄的宇宙小战争》:
看!哆啦金刚在打灰机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匹里卡星独裁政府情报机关PCIA的大特务头子多拉克尔:
戴雷朋的多拉克尔:要做一个时尚反派,么么哒
雷朋式航空太阳镜,纳粹式军服军帽,冷酷狡猾的表情,都显示这是个狼人。如果各位看过原作的话,应该都同意这一点。
正如上文所说,他不仅是本作,而且还是整个《哆啦A梦》超长篇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反派,我甚至认为他是藤子老师在整个超长篇系列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反派,可谓是反派中的“诸葛亮”式的人物:算无遗策,冷静果敢外加忠心耿耿。下面我就一一为大家解释这几点。
1、算无遗策、冷静果敢
这可以说是多拉克尔作为特务头子最为“宝贵”的品质。心思缜密,思维敏捷的他在守势时可以识破对方的计谋,在攻势时能够出其不意,直指要害。
攻势时的表现请看下面这两张图:
PCIA:贼不走空 静香:不论如何,先得洗澡
这是PCIA突袭大雄他们的秘密基地,由于帕比跟随大雄他们去往后山,所以
多拉克尔扑了个空,只找到了“正在洗澡”的静香。但此时多拉克尔的恼火和失望却只有一瞬,心里马上想到可以用静香作为人质来让帕比自投罗网,不仅如此,为防后患,多拉克尔还另外做了一件事:
这次突袭,真可谓是多拉克尔敏捷的思维和缜密的心机相结合的代表之作。最终在他的领导下,PCIA也成功地抓住了帕比带回了匹里卡星。
在多拉克尔处于守势之时,也能临危不乱,冷静分析局势:
多拉克尔:请叫我诸葛克尔
这是多拉克尔向匹里卡星大独裁者吉尔莫亚将军报告他们已经找到了反抗组织的基地位置,吉尔莫亚在得知之后马上决定派兵围剿,可是多拉克尔却劝说他先监视他们,等到他们和匹里卡星的地下组织联络,这让就能得知地下组织的所在地,到时候一网打尽。这个情节通过吉尔莫作为对比,表现出了多拉克尔作为大特务头子的冷静、狡猾和严谨,在之后的故事中也有多次体现:
哆啦A梦通过伪装成陨石潜入匹里卡星,卡还是被多拉克尔发现。在之后虽然没有追查到他们的踪迹,可是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多拉克尔并没因此烦躁不安,而是一如既往地冷静。果然在之后PCIA终于追查到哆啦A梦他们的行踪,顺藤摸瓜把他们和地下组织一锅端:
多拉克尔不但在顺境之时心思缜密,在遭遇逆境时依然如此,吉尔莫亚派出成百上千艘无人战斗艇围剿小行星带中的反抗组织的基地,可是被静香和小夫驾驶着“魔改”的模型坦克打的一艘不剩,这让他大发雷霆,可是多拉克尔却也一点都没有沮丧焦躁,而是通过研究找出了坦克的弱点:
靠着这个弱点,匹里卡星叛军终于打败了小夫的模型坦克:
总之,多拉克尔给我的感觉就是它能够算到哆啦A梦他们的每一步行动,做出应对,吉尔莫亚将军让他当PCIA的主任,真是选对人了。
2、冷静果敢
作为PCIA的掌门人,多拉克尔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稳定心智,冷静沉着,一旦决定出手,又毫不犹豫,坚决果断——在占据优势的时候能戒骄戒躁,冷静分析,就比如刚才提到的,在发现反抗组织的基地之后,吉尔莫亚迫不及待的要发兵进剿,而多拉克尔却主张放长线钓大鱼,把地下组织一网打尽;在遭遇挫折后,也毫不气馁,而是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就比如进攻反抗组织基地受挫后,积极研究哆啦A梦留下的坦克,最终发现其弱点,一举击败之。
除此之外,在结尾处缩小灯失效,大雄他们变回“巨人”之后:
在其他人都惊慌失措之时,只有多拉克尔还镇定自若的指挥部下呼叫装甲部队,镇压“巨人”。可见作为大特务头子的他,既冷酷到了极点,也冷静到了极点。
3、忠心耿耿
这一点在作品中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吉尔莫亚将军最忠实的鹰犬,他为了自己的主子穿越大半个宇宙来到地球追捕逃亡总统帕比,回到匹里卡星后又帮助他铲除异己,消灭地下组织。就连在结尾大雄他们变成巨人反击,叛军政府大势已去的局面下,也只有他率领着PCIA负隅顽抗,为独裁者尽到最后一份忠心:
总之,这是一个为了自己的主子奉献了一切、忠心耿耿的鹰犬。
面对这样一个“诸葛亮”式的反派,蓝胖子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实际上,跟超长篇里其他反派相比,多拉克尔可以说是最接近成功的一个,不但彻底摧毁了地下组织,连“救世五人组”也都被他“团灭”:哆啦A梦、大雄和胖虎和地下组织一同被抓,即将枪毙;乘坐模型坦克去营救帕比的小夫和静香也被击落坠海,马上会被淹死。可是饶是反派再强大,也敌不过作者的“主角光环”,在五人组最危急的时刻,缩小灯的效果到期了,他们也终于复原了:
只有在剧场版里格外走运的大雄 另外注意在其他人包括吉尔莫亚将军,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到的时候只有多拉克尔想到要马上开枪
这让形势瞬间逆转,最后导致了吉尔莫亚独裁统治被推翻。看来,多拉克尔最大的对手不是“救世五人组”,而是作者啊。
再啰嗦一句,缩小灯效果到期这一点藤子老师在前面早就埋了伏笔:
哆啦A梦:这次买的还是便宜货,省下钱我都买铜锣烧了
这是隐身油漆失效后,哆啦A梦对大雄指责的反驳“你见过永远有效的药吗?什么东西都有个有效期呀”,本以为这只是一般的斗气而已,可是没想到在之后的情节中这句台词起到了这么重要的效果,看来藤子老师的编剧水平可一点也不在他的绘画水平之下啊。
其实,上文我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突出下面这个情节:
“他也清楚自己不得人心”,看得出多拉克尔对吉尔莫亚独裁政府的民意基础有多少心里是有13个数的。不过既然知道吉尔莫亚不得人心,而且从作品中我们并不能看出作为大独裁者的吉尔莫亚将军有什么过人的才能,他给人留下印象的恐怕只就有残暴了,那多拉克尔为什么还对他死心塌地呢?
从博弈的角度说,我想就是因为只有在吉尔莫亚将军的独裁统治之下,多拉克尔才获取最大的利益吧。不仅是独裁统治,还必须是吉尔莫亚将军的独裁统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首先是只有独裁统治才需要PCIA这样的监视全民,排除异己的特务机关,如果按照作品推断,作为民选政府总统的帕比肯定是不允许这样独断专行心狠手辣的机关存在的,即使有,也不可能像现在这般为所欲为。在民选政府之下,多拉克尔顶多是个“壮志难酬”的基层军官,而不可能做到PCIA主任这样位高权重、生杀予夺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支持独裁统治,站在叛军一边的原因吧。
然后必须还得是吉尔莫亚将军的独裁统治,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多拉克尔能做到PCIA主任,是缘于自己得到了吉尔莫亚将军的信任,甚至是他的心腹,如果换一个人实施独裁统治,谁能够保证多拉克尔依旧能得到新掌权者的信任坐稳自己的位置呢?恐怕他很可能被新君当作异己,结局会更惨。
可能这也是藤子老师对极权主义的思考吧,不得人心的独裁统治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脆弱。即使独裁者“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可是他周围会有很多就像多拉克尔这样“有水平”的人辅佐他,为了他死心塌地到最后一刻。因为只有独裁者的权利稳固了,这些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这样,独裁统治很多时候反而能够长久。
关于这一点,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人是不能相信的” 果然连吉尔莫亚将军的司机都不是人
这是个非常《让子弹飞》风格的结局,鹅城百姓只有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才会“云集响应”,匹里卡星的公民们也只有在军政府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会“揭竿而起”。
在平时,虽然大家都对吉尔莫亚将军的独裁统治不满,可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有多拉克尔这样有才能的人来帮助大独裁者“慰问”的缘故吧。
即使回到现实世界,在传说的中吉尔莫亚将军原型,智利的大独裁者匹诺切特将军
标志性的风衣,不怒自威的目光,很难想象吉尔莫亚的原型不是匹诺切特将军
同样维持了17年的独裁统治,这也说明了独裁有时候具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推翻它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和代价。
这篇作品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尽管电影是1985年上映的,但是漫画是从1984年开始连载的,怎么样?看到这个年份你一定想到了什么吧,作品中一个情节也能体现:
无处不在的监视国民的装置,会不会让你想起某部小说中的某种设备“Telescreen”。类似这部作品中的设备和机构早就在现实生活出现过,前者就如美国的“棱镜计划”,后者就如东德的“史塔西”。
总之,透过这部作品,你不得不佩服F先生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思考和对极权主义的抨击。
最后,就如同这个问题下其他答案,以及我一直主张的一样,在她“儿童漫画”的外表之下,《哆啦A梦》是一部真正的全年龄漫画,你在其中不但能得到童趣,也能获得成年人的思考。能将看似矛盾的年龄段对漫画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也是藤子·F·不二雄的功力所在吧。最最后再一次说明,以上所有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正如同其他人说的,可能作者在画《哆啦A梦》的时候都没想这么多,读者在读《哆啦A梦》的时候也不愿意想这么多。仅仅把她当作一部可供消遣的漫画,带给自己最单纯的快乐,而不掺杂成年人的“胡思乱想”,也许更符合藤子老师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