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形象,公共关系中需要的主要信息类型有
政府形象,公共关系中需要的主要信息类型有?
公共关系所收集的信息具有微观性和社会性。
公共关系收集的信息有以下几种:
1、收集政府决策信息。
2、收集法律法令信息。
3、收集新闻报道中与本组织有关的信息。
4、注意收集公众对组织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以及产品质量、品种、价格、包装等方面的评价。
5、公众信息收集。要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必须了解公众的需要和要求,了解他们的分布情况,了解他们对服务或产品的意见等。
6、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人员配备、技术力量、管理方式、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情况、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信息。
乡镇司法所事业编制将如何改革?
司法所属于县区司法局派出机构,受乡镇政府和司法局双重领导,根据最新乡镇机构改革,不少地方成立维稳办,牌子加挂在司法所,也就是说司法所职能社区矫正、监外执行人员监管、普法等职能增加了维稳这项新职能。
由于司法所在好多地方是副科级,有的地方司法所所长是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司法所平时还承担镇党委政府安排其他工作。
司法所属于司法局派出机构,所以司法所应该属于参公管理,但是缺乏参公依据(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大部分地区司法所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就有人问为什么司法所也有不少公务员,其实这些人编制是不在司法所,而是在司法局局机关的,这种混岗混编在基层很常见。
司法所事业编是不享受司法津贴(1200元),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这些人员被划为公益一类,全额财政,也属于比较安全的一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建筑外观改变需要哪些部门同意?
建筑外观改变需要根据改变的不同内容,范围等去到相应的监管部门报备审定。主要有规划,住建,市容,消防,环保等部门。一般情况下,建筑外观是不得改变的。如窗洞口改变,加装物体超标,涂改成希奇古怪颜色,私搭广告架体等等。都需报方案通过审定批准。
林森在国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林子超这个人很有意思,前半生叱咤风云、思想颇为激进,后半生却又甘为蒋某人的“橡皮图章”,做了十余年的民国虚位国家元首。林子超在国民党党内的资历相当深,提起国民党的起源,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想必都是同盟会。而林子超加入的根本不是同盟会,而是更早的兴中会!这样的资历,且不说“后起之秀”蒋某人,就连居正、于右任这些民国元老,恐怕也不敢说自己资历比林子超深。
西山会议派领袖正是因为林子超资历深,他对于中山先生的一些主张并不赞同,甚至公开表示了反对,最著名的便是反对“三大政策”。在中山先生去世之后,林子超、邹鲁与居正等元老在中山先生灵前召开了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宣言》等文件并开除了伟人、李大钊等人的国民党党籍。因为这次会议是在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西山碧云寺举行的,林子超、居正、邹鲁等人又被称为国民党内的“西山会议派”。
林子超、居正等人是国民党内最早旗帜鲜明提出反共并付诸行动的高层,而彼时的蒋、汪还贴着“亲俄、亲共”的标签!所谓“西山会议”名义上是反共,实际上就是林森、居正等人组织的一次“夺权”,企图夺取在国民党内的最高权力。直到这个时候,林子超的思想还是颇为激进的,而且权力欲望也相当强烈!
但是,林、居等人的行为也侵害到了国民党内“后起之秀”们的利益,这些戴着“亲俄、亲共”伪装的“后起之秀”们随即联合党内“左派”对“西山会议派”展开了反击。在国民党二大上,“西山会议派”遭到弹劾,林子超等人受到了党纪处分,逐渐淡出了国民党决策圈子。后来,随着蒋、汪撕下“亲俄、亲共”的伪装,“西山会议派”的立场也由“非法”变成了“合法”,不久之后与宁、汉三方正式合流。后来林子超之所以受到蒋某人青睐,或许与他反共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
“后起之秀”内斗,林子超复出在国民党二大受到处分之后,林子超渐渐淡出了国民党决策圈子,先是被贬去修建中的中山陵当“监工”,后又出任了可有可无的立法院副院长一职。这段时期内,林子超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或许是经历大起大落之后释然了,又或许是彻底放弃与后生们争权夺利的想法,林子超在“隐退”之后真就“超然”了起来,从不涉足蒋、汪、胡等人之间的争斗。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蒋某人迫于内部政治斗争的压力,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宣布下野。 彼时,蒋某人虽然下野了,但手里依旧握着军权,谁来接手国民政府主席一职都是接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要么,彻底当“傀儡”,要么和蒋某人继续唱对台,都不是什么好差使!蒋某人自然不希望给自己树立一个对立面,可找一位让各派势力都能接受,而且还要本人愿意的“接盘侠”,谈何容易?蒋某人曾经考虑过于右任,但于右任与蒋某人走得太近,不太容易为其他各派势力所接受。最终,蒋某人想到了“半退休”的林子超。
林子超在党内资历非常深,而且早已淡出了决策圈子,与各方都没有实质性利益冲突,无论是资格还是各派接受程度都占据相当优势。剩下了便是请林子超出山的问题了,彼时的林子超对这个所谓元首兴趣并不大,他深知这其中的水深得很。最后,蒋某人请了陈铭枢充当说客,这才说通了林子超。但是,彼时在蒋某人的操作下,国民政府主席已经成为了没有实权的虚位元首,为什么林子超还是同意出任“橡皮图章”了呢?这恐怕只能从“使命感”找原因了。
林子超是国民党元老、创党级的!国民党对他而言是有特殊感情的。虽然政治上失势了,但是他对国民党本身是有使命感的。一旦国民政府主席与蒋某人走向了对立面,国民党、民国走向分裂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而这,显然不是林子超愿意看到的。与其如此,倒不如由自己来当这个平衡各方势力的砝码,维护国民党内部的“统一”。从其他方面似乎很难找到合适的理由,名、利林子超不缺,他早已功成名就;而且已经年过六旬,名利对于林子超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现实意义了。权力?可那只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元首而已……
地位崇高的“傀儡”林子超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之后,虽然只是“橡皮图章”,但资历摆在那里,作为国名党的元老、民国的开国元勋,蒋某人也不敢随便造次。蒋某人即便有万般不是,有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那就是只要没有利害冲突,蒋某人还是相当懂得尊重人的,对专家学者如此,对林子超亦然。蒋某人在林子超面前从不盛气凌人,给足了这位老前辈面子!甚至公开场合一同露面时,蒋某人会像“跟班”一样站在林子超身后。南京“总统府”的核心办公区子超楼就是蒋某人提议以林子超的名字命名的,由此也可见蒋某人对林的尊重。
反之,林子超对自己的定位也非常精确,自己是被“退休返聘”来帮蒋某人忙而不是给蒋某人打工的!因此,林子超在蒋某人面前一直都是以同僚身份与之相处而不是下属。据说,一次林子超与蒋某人偶遇,有人提醒林子超去与蒋某人打招呼,林却不以为然:“他不主动跟我打招呼,我为何要上赶着跟他打招呼?”最终,蒋某人发现林子超之后主动迎了上来,二人这才客套寒暄起来。可见,林子超虽然不掌实权,但并没有依附蒋某人,而是始终保持了国家元首的尊严。
正因为二人的自我精确定位,林子超与蒋某人的合作居然相当“相得益彰”,林负责礼仪性事务,蒋负责实质性事务,这一合作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国民政府的要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林子超却一直屹立不倒,而且与蒋某人维系着相当和睦友好的关系。可见,林与蒋之间并不是单纯谁依附谁或者谁是谁的傀儡,更像是西方国家虚位总统与实权总理之间的合作。
只可惜,老天爷跟林子超开了一个玩笑。一九四三年,在一次外交活动之前,林子超乘坐的汽车被美国大兵飞驰的汽车撞了个正着。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哪里经得起这么一撞,民国的国家元首居然就这样让盟国给撞死了!因为事涉美国,国民政府最终采取了低调处理死因、高调处理丧事的方式,用隆重的国葬掩盖住了涉及美军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说这次车祸是蒋某人指使,恐怕彼时的蒋某人还指挥不动美军吧?至于美军方面,暗杀一个虚位元首意义不大,杀也应该杀蒋某人而不是林子超,不是吗?因此,很可能这就是一起单纯的交通事故,只不过死的人太特殊了,这才引来了诸多猜测。
当前中国为什么不用龙作为国家形象?
2个方面:
第一,龙在我国其实是很矛盾的东西。一方面我们说是龙的子孙,另一方面又有哪吒跟龙王对抗、孙猴子跟龙王那儿胡闹的传统故事。龙在我国扮演的角色有时候很矛盾,说不上是完全正面的。
第二,龙作为我国标志,进攻性太强。尤其西方的龙和我们的不太一样,但翻译起来却一样,有给自己添麻烦的风险。当然你可以说这种风险没必要理会,但是决策层不一定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