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性格特点,红楼梦李氏性格特点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红楼梦李氏性格特点?
李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纨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
人物名片
姓名:李纨
字:宫裁
诗社别号:稻香老农
父亲:李守中
公公:贾政
婆婆:王夫人
夫君:贾珠
儿子:贾兰
小叔子:贾宝玉、贾环
小姑子:贾元春、贾探春
丫鬟:素云、碧月
身份:荣府大奶奶
性格: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她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
花名签: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琪《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风流说到今”
住所:稻香村【题额“杏帘在望”,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
出场介绍: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为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诗作-文采风流(匾额)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李纨正册判词
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
内心愿望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她就想到要办诗社。她的这个构想,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起码可以拥有知识产权。
李纨办诗社,决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要知道,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从文化开始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均是证明。这充分说明她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但她是谨慎的,她没有去操作她的创意。直到将近半年以后,八月,探春才醒过来,捡起李纨的构想,发出帖子,邀集众人创办诗社。李纨并不与探春争功,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探春那儿,称赞探春“雅的很”。并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支持探春,支持诗社。
一是自荐为掌坛人。
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
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议“极是”,大家起个别号,并且第一个为自己起了个别号“稻香老农”。
四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
李纨知道,没有钱,是什么好创意也没法实现的,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无赖泥腿市侩”“下作贫嘴恶舌”“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泼皮破落户”“楚霸王”的系列雅号。
薛宝钗最经典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宝钗扑蝶;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隔窗听见了她和坠儿的私房话,听出了她的声音,宝钗知道小红素习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使得开窗后被惊的小红和坠儿,都真以为是黛玉听了她们的绝密隐私。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
故事二,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红楼春趣人物的性格?
《红楼春趣》人物特点
宝玉: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
紫鹃:忠心对主是紫鹃和的一个性格特征,但忠可以说是不带有一丝一毫的奴才性。
探春: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
宝钗: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处事十分圆润。
李纨: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
互看金玉分析薛宝钗的性格?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
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她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
宝钗在贾府中普遍给人的印象是“行为豁达,随份从时”。
黛玉对她“有些悒郁不愤之意”,宝钗却从不放在心上。
宝钗对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贾母的脾气好恶,姐妹丫鬟的性情习惯都记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别人的好感。
薛宝钗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诗句,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的。
与黛玉相反,她身体力行的,总想潜移默化地对宝玉灌输“仕途经济”的思想。
薛宝钗理财治家,通晓庶务也是高人一等。
红楼梦薛宝钗的评价意义?
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大家小姐薛宝钗。可以说,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正统的女子,完全符合儒家思想中对于配偶的要求。
她出生于皇商之家,美丽又聪明,有才气又会持家,拿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家千金。试想一下,有哪一个男人不喜欢这样的配偶呢?
从书中来看,其实这是薛宝钗一个方面,而薛宝钗的真面目让人大跌眼镜。
一、薛宝钗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薛宝钗第一次来到荣国府的时候,人们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书中写道,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即便是底层的小丫头,也爱好和薛宝钗来往。这说明薛宝钗的人气很高。
是底层人物,薛宝钗还抓住荣国府上层人物的心理。平时轻言寡语,端庄凝重,而且甘于淡泊,不爱花儿粉儿的,连屋子的布置也非常简朴。让贾母看见也赞叹说,这孩子太老实了。加上薛宝钗平时还很爱看书,多才博学,让人感到是一个很完美的人。
这在崇尚儒家正统观念的人们眼里,薛宝钗正是大家所梦想的那种女子。
二、薛宝钗善于讨好荣国府上层
薛宝钗过生日的时候,许多人都来祝贺,这个时候贾母问她爱听什么样的戏曲,吃什么样的东西。她知道贾母的年纪大了,喜欢热闹的戏曲,还很爱吃甜烂的东西,她就顺着贾母的喜欢说了一遍。于是贾母像碰到了知音一样,更加欢喜,对薛宝钗的喜欢更加深了一层。
其实从这里看,薛宝钗真正喜欢听什么样的戏,吃什么样的东西,没有介绍。但是贾母愿意听的,愿意吃的,并不一定是薛宝钗所喜欢的。她只是为了满足贾母的心理才这样说。
元妃省亲时,因为答应了要做两篇文章,但是后来也没有写成,就从宫里送来了一个灯谜叫大家猜。这时候,凭着薛宝钗的聪明,她明明知道并无什么新奇,还是口是心非的说了很称赞的话,只说难猜,其实她早知道答案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来元妃赐给众人的东西,只有她的和贾宝玉的一样。这说明了元妃对她的表现还是称赞有加的。
三、薛宝钗陷害林黛玉于无形
作为薛宝钗来说,林黛玉是她的竞争对手,薛宝钗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同样作为大观园里的有身份的女人,既不可能和泼妇一样跳脚大骂、口角相向,也不可能扯着头发、大打出手。只能是耍弄心计,杀人于无形,这才是高智商的表现。
在大观园里,薛宝钗因为追赶一只蝴蝶,来到了滴翠亭。无意中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在那里谈私心话,薛宝钗也是好奇心大,就在那里偷听。薛宝钗听完之后,忽然想起,今儿我听了她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单生事,而且我还没。如今变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生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于是,薛宝钗就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她这样一来,就让自己巧妙解脱了干系。
等她走远以后,小红就拉着坠儿说,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其实林黛玉根本没有来,就这样,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林黛玉不明不白背了个黑锅。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
薛宝钗为什么要喊林黛玉呢?为什么不喊凤姐、袭人或者其她的什么人呢?这就是薛宝钗的高明之处,既打击了竞争对手,竞争对手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其实薛宝钗这样做,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碰到了和林黛玉这样的爱情纠葛,本质上还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在作怪。
但是不巧的是,她没有碰到三观相合的人。贾宝玉这样一个混世魔王,终究不是她的如意郎君,也导致了她的所托非人。
这也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最后,这就是《红楼梦》能够成为名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