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都库什,俄罗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

2023-05-28 16:30:03 100阅读

兴都库什,俄罗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

俄罗斯帝国,曾经横跨三个洲,它的领土也维持在2000万平方公里左右;巅峰时期,其领土东起白令海峡,囊括整个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西抵波罗的海,南至高加索山脉、里海和兴都库什山脉,隔阿穆尔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中国相望,陆上与李氏朝鲜(1910年前)、日本帝国(1905年后)、中国(1912年前为大清帝国等。

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是同种吗?

这是个不错的问题,对于历史爱好者了解印巴的差异所在很有帮助。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大致上下一个定义,就是印巴有人种差异,但其主体族群却并没有人种差异。这两个定义看似有些矛盾,但却是印巴的实情。具体情况请阅读下文了解吧。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族群差异

其实如果从民族或者种族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印度人”还是“巴基斯坦人”都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两者在人种上都存在很明显的内部差异。不过当我们普通人说起印巴这两国的人,特别是印度人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地普通人的认知中,是存在印度人或是印巴人这个族群认知的。但既然印巴内部都存在许多族群甚至是种族差异,那么为什么许多人还会有这种族群认知存在呢?

兴都库什,俄罗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

(印巴的主体族群印度-雅利安人在外貌上是没有区别的)

其实这个原因也挺简单,因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确实存在不同的种族,而且差异也挺明显,但可以说也存在一个主体的种族,也就是印度-雅利安种族。没错,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的主体种族,也就是普通人认知里那种肤色偏黑,经常被戏称为“咖喱风格”的“印度人”,其实都是正宗的雅利安人(具体内容可参阅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

所以无论在印度还是在巴基斯坦,从其主体族群所属的人种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差异倒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体族群所属人种都是印度-雅利安人种。而且这些族群虽然存在族群属性的差异,但是从其外貌上是很难区分的。

比如给大家举个例子,在许多国内朋友的印象里,香港似乎有很多印度裔生活,但其实严格地说,香港的“印度裔”多数是巴基斯坦裔,但因为他们也都是印度-雅利安后裔,外貌上和印度的印度-雅利安后裔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从他们到香港的那天开始,多数人也都是把他们当作“印度裔”看待的。

(香港知名的“印度裔”富商夏利莱其实是巴基斯坦裔)

因此从主体族群或者说主体人种这个角度,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曾经的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其实基本上都是没有差异的。但我们刚才已经说了,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巴基斯坦,其实其内部存在的人种差异都非常大,所以如果把这些虽然在其各自国内都算少数族群,但绝对人数和比例也都不低的族群考虑在内,那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人种上确实还是存在一些很明显的差异的,下文里我们就对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印度的族群概况

印度的民族众多恐怕许多朋友都早有耳闻了。不过其实在印度,除了会从语言学角度把本国异常复杂的不同民族归属进印度-雅利安、达罗毗荼、南亚和汉藏等几个语系,进而在一些特定场合对其进行归类之外,从官方层面其实并不对其境内的不同族群进行民族划分。

不过这可并不意味着印度没有民族这个概念,因为印度虽然不划分民族,在官方层面却认可每个人所属的部落或是部族,而不同部落或是部族在法律上是有身份差异的,在有些时候还会有法律规定的差别对待(现代主要是针对弱势族群的一些优待条款)。所以印度官方虽然不认定民族,但几乎所有印度人却都有自己出身的部落或部族,所以等于其实还是有民族身份。

(印度境内各族群的大致分类,从多到少分别是印度-雅利安、达罗毗荼和黄种人族群)

而且在印度,这样认定的族群数量两千个。虽然这个按部落和部族确定的概念和民族不完全一样,但这样确定的族群地位和其它国家的民族是一样的,所以谈到印度内容的民族数量时,国际上一般都会说其有超过2000个民族。因为族群构成如此复杂,所以印度这个国家甚至连国语都没有,只是在其宪法层面规定印地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而另外还有20种语言被定为同样具有一定官方意义的“流程语言”(Scheduled Languages)。

(印度最大的族群孟加拉人)

而在部族之上,印度国内的族群又基本上可以按照其所说的语言归属分成三大块,即印度-雅利安、达罗毗荼和东北族群。大家别看这只是按照语言来划分,其实这样划分出来的族群基本上就代表了三个人种。其中人数最多的当然就是大家印象中的“印度人”,也就是印度-雅利安人。

(另外一个主要印度-雅利安族群马拉地人)

现代历史研究显示,印度-雅利安人大约是在公元前1000多年从中亚草原地区移居到南亚地区的,但在此之后这一族群成为了南亚次大陆的主导族群,因此在现代也成为了人数最多的族群。根据2014年的统计,目前印度总人口中,有大约75%属于印度-雅利安人,按印度现在总人口13亿计算,印度境内属于印度-雅利安人的人口总数应该已经接近10亿,在印度境内他们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其内部主要语言包括印地、孟加拉、乌尔都、旁遮普和马拉地等,这些语言除了印地和乌尔都语外也都可以被视为代表了一个单独的族群。

(属于达罗毗荼人的泰卢固人)

而除了印度雅利安族群之外,在印度有大约2.6亿人可以被归属进一个名叫达罗毗荼的族群之内。达罗毗荼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南部,这个族群在现代被认为可能是南亚次大陆早期的原生族群加上西亚和欧亚草原部分血统混血而成的一个族群。有些观点认为在雅利安人进入南亚之前存在的古印度文明(如死丘摩亨佐达罗)可能由其创建,但这种观点也有很大争议。

(同样属于达罗毗荼人的泰米尔人)

总体来说,在达罗毗荼人外貌中,印欧人的特点,也就是高鼻深目的特点比印度-雅利安人要淡化很多,而且肤色相对来说比印度-雅利安人更深一些,其种族的差异也还是比较明显的。达罗毗荼语言(族群)主要分支包括泰卢固、泰米尔和卡纳达等语言(族群)。

(曼尼普尔的原住民族梅泰人)

而除了这两个在传统上被视为印度人的族群之外,在印度的东北部地区,还分布有大量说东亚及东南亚语言,而且在人种上可以被归入黄种人的族群。根据现代历史研究,这一地区早在数千年前就由一些说南亚语系和汉藏语系的不同部族居住,直到现代。而目前这一地区的多数居民仍然是说这些语言。

(另一个说汉藏语系语言的族群特里普里人)

一说到这里,肯定许多朋友会想起直到今天网上还不时流传的关于曼尼普尔的传说。确实曼尼普尔的主体族群梅泰人是一个说汉藏语系语言的黄种族群,但它却是属于藏缅语族,所以说他们是“汉唐遗民”完全是子虚乌有的网络传言。而除了梅泰人之外,印度东北部的主要黄种民族还包括那加人、特里普里人、卡西人、哈琼人和米佐人等等。目前印度境内说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等东亚语言的族群总人数大约有6000多万,约占其总人口的5%左右。

巴基斯坦的族群概况

巴基斯坦国内的族群构成虽然也非常复杂,但和印度相比还是要简单了不少。首先巴基斯坦国内的族群基本上还是按照民族来划分,因此在数量上和印度比就少了几个级别。目前一般认为,巴基斯坦人主要由6个较大的民族和其它几个相对较小的民族构成。而且这些民族虽然也可以分成差异比较大的两部分,但基本上却都属于印欧人种。

(巴基斯坦最大的民族旁遮普人)

在巴基斯坦的6大族群中,旁遮普人、信德人、沙拉基人和莫哈吉尔人这四个族群都是印度-雅利安人,其人口总合占到了巴基斯坦人口总数的74.8%,而且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一下巴基斯坦的国语,即乌尔都语。看到这里可能一些朋友已经发现,乌尔都这个名称和巴基斯坦任何一个主要民族都不重合,而且是印度主要流行的语言之一。确实如此,而且在巴基斯坦辆,以乌尔都语为母语的人其实比例只有7%左右,而这种现象其实也说明了巴基斯坦在种族方面和印度的接近。

(巴基斯坦另外一个主要民族信德人)

因为乌尔都语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地语其实在实际上可以说是同一种语言,它们其实都是印度首都德里周边所流行的印度斯坦语的一种方言,只是在某些字词的发音上面有一定差异,如果两个人各自说这两种语言,其实相互之间交流是完全没有障碍的。所以虽然在巴基斯坦以乌尔都语为母语的人数很少,但因为历史上巴基斯坦和印度曾经长期属于同一个国家,双方的民族属性其实差异不大,所以巴基斯坦地区所使用的通行语其实跟印度差别不大,因此在巴基斯坦独立之后,这种语言也成为了巴基斯坦的国语,尽管在巴基斯坦以它为母语的人数并不多。

(世界各语原住民分布地,可以看到印巴语言有类似之处)

不过这里也要说明的是,在另一方面,乌尔都语和印地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即其文字完全是两个体系。乌尔都语所使用的文字是经过修改的波斯(阿拉伯)字母,而印地语使用的则是印度本土的天城文字母。而这种差异也反映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主要的差异,即宗教差异。因为在南亚,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其实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大量混居的情况,所以不可避免的相互交流使双方在日常交流所必须的口语方面选用了基本一样的语言,但双方社会结构上层的不同则使双方最终在文化意味更浓的文字方面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体系。可以说这种差异也是印巴虽然主体族群人种相同,却形成两个国家的主要原因了。

回归正题,刚才说到乌尔都语使用波斯字母,而这就跟波斯文化在历史上对巴基斯坦的巨大影响有关了。其实在公元19世纪之前,巴基斯坦的几个省份都曾经长期以波斯(伊朗)语为官方语言,而这又跟巴基斯坦的人口构成有密切关联。因为除了印度-雅利安族群之外,巴基斯坦的另外一个主要族群就是说伊朗语族诸语言的伊朗族群了。

(巴基斯坦说伊朗诸语言的一个主要民族普什图人)

其实许多关注桃花石杂谈的朋友估计都知道,“伊朗”这个词也是“雅利安”的意思,因为伊朗语族诸族群的族源也可以追溯到来自中亚草原的雅利安人。但因为伊朗语族诸族群和印度-雅利安诸族群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分化,所以也早就形成了差异很明显的两个民族集团。而在巴基斯坦,其国内第2大民族普什图人(阿富汗的主体民族)和第6大民族卑路支人都是说伊朗语系的族群,而他们在巴基斯坦总人口中也占到了19%左右。

所以总体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国在主体族群人种方面其实差异不大,印度-雅利安族群在其国内都占到了75%以上。但由于南亚次大陆复杂的历史原因,所以这些人虽然都属于印度-雅利安人,但其内部族群却分化非常严重,特别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同造成的巨大文化差异,导致双方虽然人种和语言非常接近,但彼此却毫无认同感。而在少数族群方面,印度国内有相当比例的南亚土生族群达罗毗图人和黄种人,而巴基斯坦则有大量说伊朗诸语言的族群,在这一点上双方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阿富汗塔吉克族概况?

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的第二大民族-人数大概从1100万到1300万人,占该国人口的33%。乌兹别克人的人数也没有确切的数据:他们在阿富汗的人数应该是在270万到350万人不等,约占该国人口的9-10%。

塔吉克人主要生活在该国的西部和东北省份。他们是阿富汗的土著民族,来源于库山人,Ephthallite(“白匈奴”)和其他来自伊朗东部的一些部落。

他们在十三至十世纪开始组成联盟,自我称呼为“塔吉克”(Tajik)。塔吉克人的祖先之一库山人是从中国西部来到了现代阿富汗地区的。

在公元一世纪,塔吉克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历时200年。与库山人不同,Ephthalites(“白匈奴”)是当地部落民族。最初,他们是好战的游牧民族,后来慢慢采用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一般来说,塔吉克族的形成是在公元10世纪随着萨曼帝国的形成而完成的。而且,从一开始他们的定居面积就不均匀,塔吉克人沿着山谷的绿洲定居,这些绿洲被山脉和沙漠隔开。几百年以来,塔吉克人定居点一直是一种飞地,被其他种族的栖息地分割。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大体上包括了整个河中地区。这里也是历史上多次对规模民族迁徙的必经之路。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按照数量来说,大体上就是当年东伊朗土著、斯基泰人、突厥人、蒙古人的后裔。当然,当中也有少量的波斯、希腊、月氏,甚至匈奴人存在。

起初,乌兹别克所在的河中地区,属于伊朗语系的东伊朗分支。这一支的其他分支就包括大夏、伊朗东部、北印度部分人群,以及后来从西面重返的游牧始祖斯基泰人。在斯基泰人占据当地主要地方后,河中地区按照生产模式分为绿洲农业定居点--游牧草场的混合样式。

当波斯帝国征服河中后,乌兹别克人的早期祖先也一分为二。城市居民臣服于波斯人,草原部落则是波斯人的同盟。后来的希腊人进入该地,尤其是占据了撒马尔罕后,也没有改变这个模式。

随着帕提亚部落的南迁,与帕提亚帝国的建立,河中开始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混乱时期。这里有时候从属帕提亚帝国,有时候从属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后来还臣服于北印度的贵霜帝国。

丝绸之路的逐步兴盛,让当地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一些从中国境内西逃的月氏人,也开始迁徙到当地。但总体上人口还是斯基泰伊朗。这些人的混合与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在古典时代后期,催生了一个被称为白匈奴的中亚霸权。

白匈奴与西面的萨珊波斯王朝,多有征战。最后在波斯人与新崛起的突厥人夹攻下败亡。突厥人则利用自己的冶铁技术和贸易位置,开始进入河中地区。这个阶段内,被中国古人称为粟特人的团体开始崭露头角。所谓的昭武九姓,大部分就来自当地。他们垄断丝绸之路贸易,一直到阿拉伯征服者到来。

但最终,从阿拉伯征服中受益的还是更为接近的突厥人。尤其是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本身就是偏向中亚-伊朗势力的一个王朝。大量突厥人开始进入近卫军与宫廷机构,逐步取代了原本波斯人的位置。阿巴斯王朝虽然还存在了很久,但已经失去了对河中地区的控制。当地成为了波斯-突厥系王朝或突厥人自己建立的地方军事强权的主要争夺目标。

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成为了中亚与西亚突厥化的原因所在。大量的突厥人占据了军事职位并渗入了商业团队,从而促成了当地人的突厥化。典型的就是喀喇汗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这样的中亚突厥王朝。他们的时代在13世纪的蒙古第一次西征后,戛然而止。

在蒙古西征后,乌兹比克人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大体上被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完毕。蒙古人除了少量在边缘草场活动的部落外,其余的基本上在100年时间里被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波斯-突厥文化同化。今天乌兹别克人的直系祖先,就来自原本属于金帐汗国的那部分地区。他们以金帐汗国历史上的乌兹别克汗为民族始祖,将大汗的名字作为自己这个种群的名称。

但在南方地区,属于察合台一系的帖木儿帝国异军突起。以撒马尔罕为核心的这突厥大帝国,数次北伐金帐汗国,每次都扫过乌兹别克人所在的区域。这迫使他们更加团结一致。在帖木儿本人死后,他们开始对河中南部地区进行反扑。帖木儿各王公的分裂,促成了他们的成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杀入河中,占据撒马尔罕。最后,他们甚至追杀了帖木儿王朝的各地方藩属,控制了大半个中亚。

此后,乌兹别克人就为了他们在河中地区的征服成果,与起源自阿塞拜疆的波斯萨法维王朝缠斗。在著名的谋夫战役中,波斯皇帝伊斯迈尔一世击毙了乌兹别克历史上最重要的领袖昔班尼汗。乌兹别克人被迫分裂,形成了后来的布拉哈、希瓦等较小的汗国。

这些乌兹别克人的小国,为了对抗波斯的东扩压力,开始寻求向西方的奥斯曼帝国求援。由于奥斯曼帝国从16世纪开始,由苏丹本人兼任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哈里发。所以,一直支持同样信奉逊尼派的乌兹别克人,在东方牵制什叶派的波斯。一些奥斯曼人掌握的欧洲军事技术,也在这个时候持续输入河中地区。

波斯人始终拿这些地区小强没有办法,这个局面维持到了19世纪。随着俄罗斯人在19世纪从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大举南下,这些汗国在不长的时间里,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中亚领地。又经过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政治重组,今天的乌兹别克地区才正是成型。

简单讲完这段历史,相信大家也就对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来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斯基泰伊朗、突厥和蒙古,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血统和文化来源。

阿姆河的位置?

阿姆河是中亚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流经塔吉克、阿富汗、乌兹别克、土库曼四个国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