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论根源是

2023-05-28 09:45:03 99阅读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论根源是?

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主义。对于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论根源是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而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并且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做系统的、经验的和因果的解释的西方政治学思潮和流派。

心理过程的动力是什么过程?

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

1、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2、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3、环境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高尔顿——“遗传性定律”。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

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3、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华生——心理发展是环境塑造的结果

洛克——白板说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二因素论)

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2、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心理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该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2、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一历史理论,认为心理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心理机能分两大类: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四个指标:

1、随机化 。 2、概括一抽象化。3、整体化。 4、个性化。

(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主张儿童主体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社会交往) 决定着儿童个体的心理发展。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变质

(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

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三、是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六、心理发展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调节。

(二)认知发展本质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即认知结构。

2、同化: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顺应: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4、平衡: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实质。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源泉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经验: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认知发展内在动力是影响认知发展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社会认知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社会认知论源于20世纪20~3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K.考夫卡、W.克勒和M.魏特海默是社会认知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

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人们并不被动地面对世界中的种种事物,相反,他们把自己的知觉、思想和信念组织成简单的、有意义的形式。不管情境显得多么随意和杂乱,人们都会把某种概念应用于它,把某种意义赋予它。对于世界这种组织、知觉和解释,影响着我们在所有情境尤其是社会情境中行为方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华生(1878~1958)Watson,John Broadus,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16岁时进入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21岁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1903年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8年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文章发表,行为主义正式诞生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出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改行从商,经营广告行业,1958年9月25日逝世。

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必须成为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

华生于1913年发表的论文《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诞生的标志。行为主义学派的产生在哲学思想上曾受到的影响。在反对内省方法和重视环境对机体的作用方面,它接受了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并表现得更为极端。动物心理学的发展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方法,对华生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行为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和实际应用价值。它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象物理、化学一样的纯客观的实验科学,而主观意识是难以用通常的科学方法加以研究的,所以它极力排斥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它不仅把各种、看成是对刺激的各种不同反应,而且认为思维就是不显现的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反应活动,情绪主要是内脏和腺体对刺激作用产生的一种变化,等等。这个学派侧重于研究学习行为,认为学习是理解人类行为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而否认本能和遗传因素的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曾对的建立、程序教学的研究等有过积极作用。但它把人看作可控制的机器,地把意识和行为割裂开来,或者否认意识的存在,或者否认意识的可知性,孤立地研究不受意识调节的行为,这是一种机械论的观点,而且完全违背客观事实。5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虽受过行为主义的影响,但它们主要是以克服行为主义否认意识这一根本缺陷的姿态出现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模型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

所以榜样对于观察学习是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察学习,只需要看着别人是怎样做的,做过之后带来何种后果就可以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如果别人的行为的后果是受到了惩罚,那就倾向不去做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