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教学法,幼儿园小朋友有必要在家学习什么网课吗
tpr教学法,幼儿园小朋友有必要在家学习什么网课吗?
先表达我的结论:幼儿园的小朋友完全没有必要在家上网课。理由如下
现在的确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全国各个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均已停止上课,延迟开学时间,而且大力推广网络教育的教育模式。这也是为了控制疫情,防止疫情在学校通过学生和老师进行二次传播而造成大规模的爆发,毕竟以学校的性质和其他公共场所还有略有不同。一是孩子的年纪比较小,抵抗力较差,二是每一个孩子身后都会面临着一个家庭,很多做父母的宁可自己有痛苦,也不愿意孩子遭受磨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学校均已推出网络教学这种教育模式。网络教学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搭建学生和老师的桥梁,让彼此之间可以不用见面,便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达到学习和授课的目的。这在目前的疫情情况下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去面临网络授课这种模式,尤其是针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
一、身体尚未长成,尤其是对视力会有所影响网络授课时间再短也会有半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而且一天会有几次。对于小朋友而言,每天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会对他们尚未形成的视力造成进一步的损坏,而形成大面积的近视等眼疾疾病。
二、注意力难以集中达不到授课目的由于孩子年纪较小,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即使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也要牵扯很大的精力,用不同的形体动作和玩具或其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网络教学,孩子在电脑的一侧学老师在电脑的另一端根本无法让所有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去听老师在讲解什么,更多的是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会更在意的是这种新鲜的东西,而不是在于里面讲什么知识,所以即使学习效率也不会很高,学不到太多的知识。
三、学习内容较少,没必要提前开展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固定的东西,只是一些启蒙性的教育,而这些教育早一个月和晚一个月根本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成长,很快就会将这些知识补充完毕。都是基础性启蒙性的,非常容易接受和学习,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间段去通过网络去学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达到身心的切合完美的发展,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为祖国加油!
当我们处在没有英语环境时?
同“语感”一样,“英语思维”一词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并且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有人说“英语思维”就是见到英语,能不经过英汉翻译过程就直接反应出英文意思;有人说“英语思维”就是用英语来理解英语;有人说“英语思维”就是用英语来思考——think in English;还有人说,“英语思维”是指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一样了,能够流利正确地表达所思所想,形成了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在少儿英语领域,有家长说孩子看动画片家长不能在一旁翻译,这不利于孩子形成“英语思维”。伴随着“英语思维”一词,又冒出了“汉语思维”一词,两种思维相对立。最终,出现了培养“双语思维”的说法。
英语思维其实是英语熟练了以后就会自然形成的能力我认为:从拒绝翻译式地学英语这个角度来说,“培养英语思维”这个说法还是有点意义的。比如,在教学中,尽量多说英语,能不翻译的就尽量不翻译,多用“名词指着说,动词TPR”方法,多用肢体语言、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有的教师也许会说:“嗨,就这啊!这不谁都知道吗?! ”但是,据“培养英语思维”的观点宣称,英汉互译现象是中式英语教学的痼疾。有的老师还在让孩子一个英语单词配一个汉语释义地抄单词默单词,有的教材录音也是一遍英语一遍汉语。这些做法是应该避免的。
然而,少用汉语翻译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可以用汉语翻译。能用实物、图片和肢体语言让孩子懂的教学情境是不太多的——这一点我们做过单词卡片的父母最了解了,给有的单词配图能把人愁死。对于较难解释的虚词和概念,汉语翻译最省事了。同样,家长在家陪孩子看动画片时,如果孩子看不明白,是可以用汉语解释剧情的。从语言习得角度,“可理解性输入”是第一位的,不理解的输入就是无效输入,这比“建立英语思维”要重要多了。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便建立了对初级词汇和句型的快速反应,和“英语思维”的各种定义还差得很远。
如果“英语思维”的定义是“用英语来理解英语”,那么它符合我们“Use English to Learn”的理想,这是没错的。例如,很多老师都提倡学生用英英词典,查释义的时候看英文解释。用英语来学学科知识,也是值得提倡的。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不借助汉语母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个方法得当的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比如,我在听外国人说话或者看英语文章的时候,能够直接理解,如果非得让我翻译成汉语,我反倒要搜肠刮肚,付出格外的努力才行。
如果“英语思维”的定义是“用英语来思考”(Think in English),那么它就需要学习者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了,但实际上通过大量输入、坚持学习也是可以达到的。我女儿在7岁的时候就用英语编故事了,这似乎意味着她是通过大量听和运用,已经可以用英语来想事情,有了“英语思维”。
最后,“英语思维” 之“不假思索”、“条件反射”定义,说的是跟“语感”差不多的意思。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英语思维就是英语不熟练的人期待达到的水平而已——不借助母语就可以交流、思考,不用母语在自己脑子里做桥梁,其实是英语熟练了就会自然形成的能力。
关于“双语思维”,我是同意中国孩子是能够建立“双语思维”的,即:既能用汉语思考,也能用英语思考,成为两种语言都运用自如的“双语人”。我不同意“只能用母语建立世界观、知识面、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观点;也不同意“母语能力是外语能力的天花板”的观点。既然能用英语来学习,那么学习所能达到的高度就不会受母语的限制。
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英语思维”不是靠启蒙阶段“听歌”和“不说汉语”就能培养起来的,而是依靠长期、大量的输入与练习来获得的。在英语学习的初期,不会从一开始就形成语感和英语思维。所以关于“如何培养”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不用刻意培养,当你英语足够好的时候,自然就有语感和英语思维了。
当然,家长在辅导孩子英语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养成什么都翻译成汉语的习惯,让孩子养成用英语来学习的习惯。这是英语思维概念的正面意义。
要达到具有英语思维的高水平,最终还是靠踏踏实实的听与积累、学得与习得。最佳方式是为学生循序渐进地提供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资源。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孩子是如何习得母语的。小孩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语言时热衷于运用。因此当他学了一句“你是傻瓜”的话,他会有强烈的冲动去运用于另一个小孩,但另一个更厉害的小孩会回应“你才是傻瓜”或者“你是笨蛋”等更高级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小孩印象深刻地习得了新句型或新单词,他会不断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重复训练。语言在这种交流运用中是学得最快的。我们家长作为教学者,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充当那个厉害小孩,为学习者提供略高于其现有水平一点的、他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如果不能直接交流,那退而求其次,为学习者提供他最近发展区内的听力和阅读资源,让孩子在合适的资料和环境中大量浸泡,年龄再大一点时直接用英语来学习。当英语达到高水平,语感与英语思维也就随之获得了。
英语启蒙如何听?
1.
听唱律动儿歌。所谓的“律动儿歌”,简单地说,就是韵律节奏鲜明,适合边唱边跳的儿歌,例如,大部分的Super Simple Songs (简称SSS),就属于律动儿歌。
2.
TPR亲子互动。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肢体反应教学法)的简称,由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James Arthur 首创,是真正的母语式自然习得方法。不但适合母语启蒙,也适合外语启蒙。TPR亲子互动的核心,就是父母说英语,孩子做动作,并最终引导孩子说英语。“苗爸英语启蒙TPR闪卡”,总结了近200个日常生活场景动作短句,是TPR教学法落地实操的好帮手。
tpr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也被叫做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完全生理反应理论等。TPR教学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Dr. James J. Asher)提出,其理论基础在于:人们在幼儿时期学习语言时是听说促进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当通过听说获得的信息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幼儿就能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反复模仿来熟悉某种结构和句型。教学过程中不用母语,教师借助一些直观教具、手势、戏剧效果以及许多其它手段来表达所学语言的意思。人们已经创造了许多特殊的方式教授语言,可以不用母语、不依靠翻译。直接教学法对师生双方的要求都很高。
三年级英语课标学段要求?
一、基本知识和技能:(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包括动物、食品、数字、同学、家庭成员、数字等6个话题)的单词,并能简单的运用;
(3)能听、做、演游戏;
(4)能听、做TPR活动;
(5)能学会书中的小制作;
(6)能唱书本里的英文歌曲;
(7)能听、说、唱书中的歌谣;
(8)能完成8个形成性评价活动;
(9)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26格外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和格式。
2、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
3、活用四会句型,
4、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5、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