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哪七国,七国名将排行

2023-05-25 11:15:03 98阅读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七国名将排行?

秦国:白起

秦国的武将多如过江之鲫,不然也不可能靠着武力镇压成为最终一统六国建立封建帝制的那个国家,但在秦国所有武将中,有一个人的成就是所有人公认的,那就是白起。白起与王翦同为来自秦国的战国四大名将,但白起却是秦国唯一的“武安君”。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七国名将排行

武安君是什么?以武安邦,是为武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是秦国最尖锐的一柄刀刃,一生驰骋戎马,攻略城池70多座,还有个“人屠”的外号。可惜功高盖主,秦昭襄王怕自己的继承人压制不住白起,因此将其赐死。

赵国:李牧

除开秦国外,战国时期将领最出名的国家应当就是赵国。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武将都如此能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都需要抵御北边的匈奴,这些将领都是通过与匈奴对战训练出来的。

李牧之于赵国,更甚于白起之于秦国,白起是攻略城池,李牧是固守边疆。作为赵国最能打的武将,李牧先是在北部边境抵御匈奴,之后又去抵御秦国,被封为赵国的武安君,是赵国危难之际唯一的支撑,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如此赫赫威名同样引来了赵王的猜忌,秦国只用一个离间计就让赵王自断双臂杀害李牧,赵国也随之灭亡。

楚国:项燕

楚国虽然国土面积广袤,也曾一度称霸战国,但要论顶级名将,似乎还真差点了,私以为也就项燕在名气以及能力上会稍微好点。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将领,到了项燕这一代也算是继承了家族的“事业”。

可惜这个时候楚国哪怕仍然实力强横,但跟秦国还是无法相媲美,秦国横扫六国的脚步无人能阻。但不管打不打得过,该打还是要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亡国吧?于是项燕领命而出,并在公元225年大败秦将李信,让秦国在剿灭六国途中难得吃了个大败仗,楚国也因此成为了其余六国中最难打的那个国家。

但是很快嬴政换上了名将王翦,跟战国四大名将相比项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双方兵力与实力的差异,楚国最终被破,项燕自尽殉国。

燕国:乐毅

燕国不仅有太子丹,还有名将乐毅。说实话乐毅的能力在战国名将中属于被低估的那种,毕竟燕国在战国七雄中不算什么强国,之前面对齐国的入侵还连连败退,成就了齐将匡章之名;但乐毅一登上战场,立刻率领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仅剩莒城、即墨,还打出了以少胜多之战。

但可惜同样是功高盖主,燕昭王去世后,登基的燕惠王从小就看不顺眼乐毅,这让齐国找到空子施展反间计。乐毅心灰意冷懒得跟燕惠王掰扯,干脆出走离开燕国,最终死于赵国。

齐国:匡章

齐国最出名的两大名将匡章跟田单都是跟乐毅差不多时期的人物,匡章伐燕,乐毅伐齐,田单再施展反间计,可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不过如果要在匡章跟田单中选一个最能代表齐国的,我大概会选择匡章。

匡章一开始并非武将,他是个文人,师从孟子,结果莫名就跑去打仗,还率十万大军直指燕都。打完了燕国又去打楚国,在垂沙之战中大胜而归,让楚国衰落了好一阵子,之后又跑去攻打秦国,直接攻破秦国函谷关,秦国被迫求和。这些功绩称他为齐国第一名将,真不算夸张。

魏国:吴起

吴起,战国顶级人才之一,不仅能打,还能变法,放在秦国至少也是个王翦、商鞅相加的水平。只不过能力突出不代表一生顺遂,吴起这一生实在是太不顺了。

吴起本是卫国人,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贵家庭。但可惜天生不是走政治的路,最后钱花了名气赔上了还一事无成,就连学习个儒术还被断绝师徒关系。一气之下的吴起决定跑去鲁国打仗。

鲁元公一开始也算重用吴起,但随着猜忌之心的萌发,吴起无奈离开鲁国,去到魏国求发展。在魏国时期是吴起的高光时期,既大败秦国,使得秦惠公五十万大军都吃败仗而归,又攻伐齐国,一路打到灵丘,“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战绩赫赫。

然后他就又被害了,不得已从魏国逃到楚国。虽然楚国是吴起经历的最后一个国家,但由于他在楚国更多的功绩是在变法上面,所以在武将方面的成就还是将他归到魏国。

韩国:无

不是不想选,但韩国作为夹缝中生存的国家,面对来自楚国、秦国、赵国等等国家的威胁,今天被这个打明天被那个打,除了申不害变法以外实在没有什么突出功绩,武将方面也没什么人才。

战国时期有哪七个国家?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也是战争频繁的时期。战国时期的七国是:

1.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一带,是当时华北地区的一个大国。

2.楚国:位于今天的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是当时南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3.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一个大国。

4.韩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是当时的小国之一。

5.赵国:位于今天的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区,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一个大国。

6.燕国:位于今天的辽宁、河北等地区,是当时东北地区的一个大国。

7.钱国:位于今天的浙江、上海等地区,是当时江南地区的一个强国。

这七个国家之间互相争夺领土和资源,战争不断,直到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大王分别是?

威王、燕昭王、赵孝成王、韩桓惠王、魏惠王、秦武王、楚怀王等。

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对于战国七雄的君主,最后都僭越称王,也即都是王爵了,比如齐威王、燕昭王、赵孝成王、韩桓惠王、魏惠王、秦武王、楚怀王等。

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战国七雄都已经僭越称王,这意味着周王室的权威几乎荡然无存了,这也为周王室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虽然最后王爵,不过,在称王的时间上,自然有先有后的。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

七国是哪七个国家?

七国指战国七雄: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1、秦国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

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

治都於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

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战国初,经过百年的衰落期,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兼并巴国和蜀国。

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前207年,面对农民起义的大潮,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

2、齐国

齐国(前1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

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齐侯田因齐称王。

齐湣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南吞宋国,西却强秦,后招至五国伐齐,国势大减。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齐国覆灭,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3、楚国

楚国(?~前223年),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嬭姓)、熊氏(金文中为酓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

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4、燕国

燕国(青铜器铭文作匽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

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5、赵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

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6、魏国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

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7、韩国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旧地置颍川郡。

战国七雄第七国去哪里了?

1、齐国:临淄 山东淄博东北山东、河北的一部分。

2.、楚国:鄢郢 湖北荆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3、燕国: 蓟 北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4.、韩国: 新郑 今河南新郑河南、山西一部分。

5、 魏国 :大梁 今河南开封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

6、赵国: 邯郸 河北邯郸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7.、秦国 :咸阳 陕西咸阳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