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哪位弟子,详细介绍孔子的弟子

2023-05-25 04:00:04 80阅读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哪位弟子,详细介绍孔子的弟子?

1、子路

子路比较勇猛好武,事亲至孝。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哪位弟子,详细介绍孔子的弟子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是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较清贫,事亲至孝,是《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人。

2、冉有

多才多艺,善长理财。

冉有,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3、子夏

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前507-?):姓 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 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 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4、颜回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好学,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5、宓不齐

擅长从政,孔子称其为“君子”。

宓不齐,宓姓,名不齐,字子贱。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颜回死后孔子说什么?

《论语 先进》篇讲到:颜渊死,颜路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大意就是虽然颜渊是个有才的人,鲤是一个无才的人,但是他们两个都是我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和颜渊一样有棺无椁,但是我并没有把我的车子卖掉买椁。因为我曾经是国家的士大夫,如果我上街走路而不是坐车,这样是不符合礼法的。

我认为孔子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个:一方面就是颜回是一个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的贤德之人。在《论语 雍也》中曾记载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就是孔子认为颜回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他每顿饭都只喝一瓢水,吃一箪的食物,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面,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但是颜回却仍然专注于学习的乐趣。所以颜回生前是安贫乐道的。古人都喜欢厚葬死者,棺材外面还要套上椁,这对于颜回来说固然适不适合的。按照颜回处世之态,他自然是不会在乎葬的是棺还是椁的。因此孔子是不愿意卖车买椁的,在孔子看来,这或许会让颜回蒙羞。

第二个方面是在当时的社会中一般的官吏死后是不可以有外椁的,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颜回还是孔鲤,他们都还没有到达官吏,所以他们死后是不可以享有外椁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因为孔子当时不得志,他真的是生活拮据,没有钱。所以根本就谈不上厚葬颜回了。

颜回复姓?

不是复姓,颜回是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又名颜渊。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市),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

颜回的评语150字?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译文: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译文:颜回,贤德呀),“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译文:颜回可以三个月的时间不犯任何违反“仁”的行为)。

孔子3000弟子?

孔子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代表思想被收录到《论语》中。而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有几位著名的弟子。

第一位: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但是不幸早死。是最为遗憾的弟子。

第二位: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闵子骞挽留后母被载入《二十四孝图》。

第三位: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以孝恕忠信之道,他倡导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其价值仍对现在有重要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