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怎么读,高一英语单词快速记忆法
wednesday怎么读,高一英语单词快速记忆法?
1 运用读音规则记忆法
英语是拼音文字,根据英语这一特点,使语音与单词中的字母有机的结合,以增强单词的记忆。 例如:pronunciation ( n. 发音 ) , 就可以根据其音标来正确书写单词。单词的读音与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cow,how,now 等词中的字母组合 ow 都发 /au/ 这个音;cake,these,five,note 等词中的元音字母都发该字母名称音等。
对于一些长串字母组成的单词,可采用按读音分节的方法进行记忆。如:computer 可分为 com/kəm/、pu/pju:/、ter/tə/ 三部分,important 可分为 im/im/、por/pɔ:/、tant/tənt/ 三个部分。
英语单词之间有时候读音完全相同或极为相似 , 这样一来 ,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 , 找出它们的同异之处 , 来进一步加深印象 , 增强记忆效果。例如 :/tu:/-two, too /si:/-sea, see /mi:t/ -meet, meat /f :/-for, four/raIt/-right, write。
英语中有些单词的读音被直接替换成了汉语词汇 , 这是因为起先在汉语中还没有跟这个单词相对应的词汇 , 掌握音译词后 , 我们就很快根据读音记住这个单词了。例如 : tank 坦克,jeep 吉普,Changjing 长江,jacket 夹克衫,New York 纽约。
2 字母组合变化记忆法
英语单词中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具体方法如下:前面加字母,例如:is-his,ear-near / hear,read-bread。后面加字母,例如:hear-heart,you-your,plane-planet。中间加字母,例如:though-through,tree-three,for-four。 减字母,例如:she-he,close-lose,start-star。换字母,例如:book-look / cook,cake-lake / wake / make / take。调字母(即改变字母顺序),例如:blow-bowl,sing-sign,from-form。
另外可以简化单词的拼写 , 重新组合 , 有时我们需要把一个古怪而难记的单词重新组合 , 简化记忆程序 , 从而使它变得有趣、生动。如 : 把 "sign"(记号)中的 "ign" 变成 "ing", 重新组合成 "sing"(唱歌),然后用 "sing" 记住 "sign";把 "ear"(耳朵)中的 "e" 放在 "ar" 后 , 重新组合成 "are"(是),然后用 "are" 记住 "ear";把 "leak"(泄漏)中的 "e" 放在 "k" 后,重新组合成 "lake"(湖),然后用 "lake" 记住 "leak"。
3 比较记忆法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不经过比较就很难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这里介绍的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单词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如:改变一个元音的词就能变换出不同的词:ball,bell,bill;改变一个辅音的词就能变换出不同的词:fight,light,might,night,right,sight,tight;音同而形义不同的词:sun 和 son,too 和 two ;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 :light(光)和 light(轻);义相同 : also/too/either, ago/before/past, each/every/all, because/as/for;义相反 : yes/no, old/new, right/wrong, up/down, young/old 等等。6
4联想记忆法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 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 使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生动、形象和系统化,使新词和旧词之间建立一种荒诞夸张、稀奇古怪、难合情理的联系,令人终生难忘,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之目的。例如:生词 bake(vt. 烘、烤)利用联想记忆,在湖边 ( lake ) 做 ( make ) 蛋糕 ( cake ) 并烘 ( bake ) ;打球时联想到:ball, ( play ) basketball, ( play ) football,playground 等等;吃饭时联想到:dining - room, ( have ) breakfast, ( have ) lunch 等等;睡觉时联想到:bed,bedroom,go to bed,sleep,go to sleep,fall asleep 等等。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可以积少成多,从而做到薄积而厚发。
(1)相似(联想)记忆法:如,ball, bell, bill,boll, bull等。
(2)对比(联想)记忆法:事物之间相反的特性容易形成对比联想。
(3)接近/同义(联想)记忆法:在学习到nose时,我们可以联想到smell。
(4)同音(联想)记忆法:如,dear与deer,读音为[dɪə(r)]。
(5)变形联想:英语中的单词有很多只需稍微变一变,就可以变出很多单词来。
(6)典故联想:通过典故来联想,也可以帮助记忆单词。
5分类或归纳记忆法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如果能把单词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忆,是大有好处的。分类的方法因人而异,因爱好而异,灵活多样。按其性质,用途等来分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就容易巩固,记忆,如按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食品、生活用品等种类归纳,还可以按科目名称、时间、数字、季节、动植物、职业名称、场所地点名称图名等归纳分类等。采用归类的方法。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可一并学习与之相关的同类词。
例如时间的分类如下:
1. Time: century, year, season, month, week, day, night, hour, quarter, minute, second.
2. 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3. Months: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4. Week: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5. Days: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the day after tomorrow.
6. day and night: dawn, morning, noon, afternoon, evening, mid-night.
6 24个故事速记单词法
24个故事串记高中3500词汇
24个故事串记高中3500词汇总共由24个独立的双语小故事组成,而这24个独立的小故事彼此之间又环环相扣,合聚为一个完整的情节跌宕起伏的中篇小说。故事的内容围绕着中学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其中融入了科幻,穿越,惊险等奇异的元素,情节也生动曲折,悬念丛生。

《24个故事》不仅仅是故事而已,它归根到底是一本实用的英语单词词汇书,囊括中学新课标3500词汇,每个话题一个故事,24个故事串成一篇中篇小说,享受精彩故事内容,开心记忆英语单词;每个单词配有多种记忆方法, 除了音标记忆,词根词缀等常规记忆方法以外,还有奇速英语独有的拆分联想记忆,歌诀记忆,记忆方法多种多样,总有一种适合你。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单词有(线上营和线下英语冬令营、英语夏令营学习方式)围绕着每个故事都进行了词汇、句型、写作、完型等方面的扩展,涵盖了词汇、语法、写作、阅读等模块。因此,学生可以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轻松时刻,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扩充单词。
7语境记忆法
记忆英语单词与环境有关。记忆和理解英语单词的时候,我们要利用 " 环境因素 " 的 " 暗示 ",随后又在不断地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摆脱这些 " 环境因素 " 的 " 暗示 ",达到抽象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即使已经记住的生词,也只是在特定的环境里才知道其意义,环境一变,似乎又成了生词。比方说,从某一课里学到了一个生词,而且确实记住了,如果把它放到另一新课程,可能会觉得陌生。因此,要想熟练地掌握英语单词,还必须要在各种语境下记忆。
不管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每个人记忆英语单词时实际上走的一条曲折的路,千万不能因短期内记不住而灰心丧气。例如:"get away" 作 " 离开、滚开 " 解,"get through" 作 " 到达、打通 " 解,"get up" 作 " 起床、登上 " 解等。脑子里有了这么多对于 get 这个单词意义的理解时,别人猛一问 get 这个英语单词何意时,还不一定马上回答出来。但是这个单词与其它单词组合在一起,在不同语境里出现时,却都能随机应变地正确解释它。只有到了这种境界,才能说明对英语单词意义的理解比较广泛了,英语水平提高了。
8 图表记忆法
利用图表法可以把零星、分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从整体记忆。图表可使学习者迅速发现各个记忆之间的异同,呈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图表记忆有助于对识记信息有规律地存储并快捷地提取。
如一些表示空间概念的介词,单从汉语翻译的内容来理解,往往会弄错或混淆,但如果用图表示,则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如:under/beneath, on/over/above, across/through, in/on/to the south, in/into 等等;
英语中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制成表格,这样便于理解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如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表。
对称图像思维记忆
英语单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对称现象 , 这简直同建筑物毫无两样了。了解这一点 , 我们就可以把单词中某些对称性的部分单独提出来 , 作为一个整体图像进行记忆,这样就可以变得轻松、有趣。
例如 :tomorrow 明天 "orro";cabbage 洋白菜 "abba";tomato 西红柿 "to...to";cotton 棉花 "otto";chuch 教堂 "ch...ch";museum 博物馆 "mu...um";common 通常的 "ommo";follow 跟随 "ollo" 等。
10 象形记忆法
象形词是就是人们利用单词整体或局部结构的象形性(形状)、特征、动作而创造出来的。这类词在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 只要我们抓住这一特点 , 记忆单词就容易多了 , 英语中象形词很多 , 却很少被人们发现。例如 : eye see meet sleep (e、e 代表两只眼睛);bed(b、d 代表前后床头);cup(u 为杯子状);banana(a 代表香蕉的瓣 ,n 代表连接的把);rabbit(b、b 为两只长耳朵)等。
11 感官记忆法
感官记忆法是把耳、口、眼、手调动起来,把听、说、读、写统一起来,尽可能地用多个感官, 达到记忆目的的方法。也可以注意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如电器设备上的英语,各种警示语、标语等,还可以聆听外文歌曲,欣赏国外影视 …… 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反复回想,自然牢记。
例:有些人整天把奔腾挂在嘴边,却不知道 pent 的词根含义,只知道联想、方正,不知道 legend, founder,其实只要稍微留心,品牌电池的外包装上有 battery(电池)字样,洗发精瓶外有 shampoo(洗发水)字样,某些药品包装盒上的 OTC(Over the Counter,非处方药)字样等。我们在生活中应勤观察,多积累。做个有心人。
12 游戏记忆法
在单词记忆时应引入各种游戏,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英语学习的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以积极的心态,在活动中主动地记忆单词。
1. 单词接龙游戏:多人合作,首先由任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单词,下一个学生说出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是上一个学生所说单词的尾字母,如此循环下去,不能重复同一个词,如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说出单词,则被淘汰,剩下的学生继续游戏,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获胜者。如:car — read — do — one — eat — ten — name-- evening — game — English …;
2. 拆词游戏:如多变的天气,用 weather 这七个字母能拼出多少个学过的单词:
we/eat/at/tea/the/he/her/here/there/tree /are/where/hear/heart/what/water … ;
3. 改头换面游戏:即在一个单词中增加、减少或改变一个字母使之成为一个新词。如:of — off/if, us — as/bus, know--now/known/knew, hair — chair/air, look — book/cook...;
13 卡片记忆法
卡片记忆,为了充分利用组块原理扩大短时记忆容量,自制词汇卡片,写上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等,看一面,尝试着记忆另一面。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词汇记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且便于携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用。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闲暇零星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这样能有效地掌握了大量生词,并形成长时记忆。
14 歌诀/顺口溜记忆法
用歌诀来记忆知识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由于“诀”的字句整齐,顺口押韵,因而易诵易记,且经久难忘,与死记硬背比起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记忆单词,识记和掌握单词就容易、轻松多了。
15 故事串记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单词串记成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进行记忆。
16 结合词组、短语、句型、句子记忆
如:danger —— in time of great danger 在危机时刻
leadership——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在…领导下
如:要记忆introduce(介绍)这个单词可结合句型introduce sb to sb.
eg: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 friend Mr. Smith to you.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
“星期制”是西方古巴比伦人创造出来的一个时间单位,在中国古代是没有星期制的时间概念,星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七曜”。古代虽然没有以星期计算的时间单位,也没有周六、周日一说,不过并不代表古人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或是称谓。
古代官员的休息日被称为“沐休”,也就是官员休息洗沐的休假日。在秦汉时期官府每五天会给官员放一天假,让他们休息沐浴,所以官员的休假日又被称为“五日休”。另外在不同时期,官员休息日的称谓也有一些变化,如唐代被称“旬修”,意思是每十天给官员休息一天。
古代官员除了平时的休息沐浴日外,也有和现今一样的节假日,如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都会给官员放假。宋朝时期的官员假期时间最长,休假制度也比其他朝代更为宽松,一年的实际休假可达近100天。后来发展到清代,随着大量西方人进入中国,星期这种时间单位才在中国逐步普及起来。
中国古代官员的法定休息日从上面已知,一周七天的星期制是在清末时才在我国使用,所以在此之前,古代是没有一周星期七天的概念,所以不可能有周六周日之说,也就不存在周六日为法定休息日。因此有人可能会好奇,既然古代没有周六和周日,那么官员有没有法定休息日呢,他们一年能带薪休假多少天?
在古代除了空余时间是人们的休闲活动时间外,也和现今社会存在的很多法定节假日一样,有一套完善的休假制度。古代官方的休假时间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官方规定的法定休息日,如秦汉时期的“沐休”、唐代的“旬修”;二是各种节日、如宗教、祭祀、民俗类的节日;三是临时性的假日,如皇帝过生日时,官员可以休息一天或几天不等。
《初学记》卷二十记载:“休假亦曰休沐。
《汉律》记载:“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意思是说,古代官员的法定休假为休沐,意为休息沐浴,根据《汉律》中的记载,西汉时期的朝廷公务人员上四天班后,第五天就会放一天假,为了的让官吏回家洗澡更衣,修发刮脸,不然时间长不洗澡,身上就会发臭,就算官吏自己能忍受,但在上朝时,皇帝也受不了,何况还是一个大殿中站着一群人,那味道可想而知。
到了东汉时,官员不仅可以在法定休沐时间洗澡更衣,还可以回家看望亲人,夫妻团聚。在晋代时,官员不再有固定的休假时间,不过随之产生了“急假”,这是为了官员遇到急事不能回官署办公时,可以请急假处理个人事务。根据史料记载:“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
意思说,晋朝时期的官员,一个月可以请五次急假,因为疾病的原因,一次可以延长至二十天,一年之内上限为六十天,平均每个月有五天的法定休息日。这样的休假制度比起现今的“九九六”工作模式还是不错的,也体现了官方的人情味。不过到了唐代,官员的法定休假时间大为缩减,改为十日一休,因此称为“旬修”。
每个月的三天法定休息日又分别称为上浣、中浣、下浣(“浣”为洗头洗身的意思)。至于唐代官员的法定休假日为何会较少?是因为唐代官员一般是在自己家中居住,而非住在官署中,这样来回上班就会浪费时间,从而降低工作效率,休息时间也随之减少。而汉代的官员一般吃住都在官署内,只有休沐时才能回到家中探亲,洗沐。
到了宋朝时,官员的法定休息时间比之前任何朝代时都多,宋代官员的全年实际休假可达98天,加上宋代对公务人员的休假制度比较宽松,官员的全年休假可能会超过上百天,每年还可以在休假时带薪旅游。可以说宋代时的官员是古代朝代中最幸福的都不为过。而宋朝之后的官员可就惨了。
明朝时期的官员只有三天月假,比起汉代时只有二分之一,比起宋代仅有约三分之一,如果不是还有元旦、元宵等节日时的休假,明朝的官员估计都要哭了。不过在朱元璋后期,直接连三天月假都给取消了,官员有事请假还要扣俸禄,但官员还不敢生气,因为说不定家中就有锦衣卫在暗中监视,所以官员每天还要装作乐此不疲的样子。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代,不过到了后期,随着西方人的大量涌入,星期制和每星期休假一天的被逐渐认同,清政府也开始实行每周的星期天为公休日。
在古代除了法定的休沐日外,还有各种节日休假,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都会给官员放假休息,各朝代的节假日天数有所出入,比如不同时期的元宵节,在西汉时期只放一天,唐代则会放三天,宋代达到了五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法定假日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官僚阶层,对于农民、商人及手工业者来说,他们的休息时间并无定例,甚至一些劳动者还要终年劳作,长年无休,而且还是常有的情况,他们只有身患疾病,无法劳作时才不得不休。
星期起源巴比伦,中国古代称“七曜”以星期作为时间周期(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最早起源于于古巴比伦,在公元前七至六世纪时,古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最初是为了祭祀星神使用。
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七层,每层都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太阳神沙马什)、月(月神辛)、火(火星神涅尔伽)、水(水星神纳布)、木(木星神马尔都克)、金(金星神伊什塔尔)、土(土星神尼努尔达)七个星神。
七星神每周各主管一天,所以每天都会祭祀一个星神,这天也会用一个星神来命名,为此便有了太阳神主管的星期日,被称为日曜日,月神主管的星期一,月曜日,以此类推,直到土星神主管的星期六,土曜日为止,故称为“星期”。后来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制”传到了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地。
古罗马人将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制中的一周七天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来命名,在公元前321年3月7日这一天,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将七天定为一周(即君士坦丁一世,全名为全名盖乌斯·弗拉维乌斯·瓦勒里乌斯·康斯坦丁乌斯),现今世界各国通用的一星期为七天的制度最早就是由古罗马皇帝制定。
在公元3世纪以后,一周七天的星期制开始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欧洲各国也将星期日定为休息的日子,一周七天的星期制也一直沿用到当前。当地教会也以星期为单位进行宗教礼拜活动,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所以“礼拜”也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随着基督教传播到中国,星期也逐渐被国人知晓。
在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清廷废除,随后官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教育部原型),其中官定的各种新教材,其中编写会涉及到一个“新名词”的处理问题,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用来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后来在袁嘉谷(清代状元)主持制定下,七日一周便成为中国自己的“星期”。
星期在中国古代被称“七曜”,不过在中国古代,七曜并不是时间单位,而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七曜在中国古代是指星辰。荧惑星(火星)、辰星(水星)、岁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镇星(土星)为五星,又称五曜,这便是阴阳五行说的“金木水火土”。再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为“七曜”。
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就成为主要星体,这是源于古人对星辰的自然崇拜。虽然中国古人更早地创造了七曜的名称,但并没有根据这些星辰创造出一种时间计算单位。后来在公元前六到七世纪时,古巴比伦人祭祀星神,创造出七曜记日的星期制,之后星期制传入中国。
结语:古代的生活水平虽然不如现今,但古人对待休假方面也很人性化,通过上面历朝历代对官员的休假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从秦汉时期开始,古人对假日制度就开始不断完善,官员不仅有法定的休沐日,还可以在一些特殊情况时请急假、病假,甚至在宋朝时,官员还能带薪旅游,约上好友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比起现今的双休可以说是一点也不落下风。
古代官员只要不是生在朱元璋时期,还是比较幸福的。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也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星期制的时间计算概念,但是有“七十二候”的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以“问候”概念反映出一年中的物候和气候变化。五天为一候便是古代较小的时间计算单位。
注:阿罗本教士是已知的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教士,他从波斯抵达京城长安,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接见,并准许其在中国宣教。在唐高宗时,阿罗本还被封为镇国大法主,成为中国景教的教长。
根据现今史料证明,在唐朝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入长安,在当时被称为“景教”,在各州都建有景教寺院(波斯寺,后在唐天宝年间改称大秦寺),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被禁止。
元朝时再度传入我国,景教得以恢复,元顺帝将景教寺院赐名为“十字寺”。明朝末期,基督教(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中国天主教开拓者)在1582年被派往中国传教。在19世纪初时,基督教新教又传入我国。
基督教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景教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从唐代到清末,基督教的三大流派先后在中国传教。
为什么一个星期是七天?
中國古易經就有七日來復
右图。七日来复。子夏曰:极六位而反于坤之复,其数七。日,其物阳也。京房曰:六爻反复之称。陆绩曰:六阳涉六阴,又下七爻在初,故称七日。日亦阳也。虞翻曰:消干六爻为六日,刚来反初,盖先儒旧传自子夏,京房、陆绩、虞翻,皆以阳涉六阴,极而反初为七日。至王昭素乃始畅其说,曰:干有六阳,坤有六阴,一阴自五月而生,属坤,阴道始进,阳道渐消,九月一阳在上,众阴剥物至十月则六阴数极,十一月一阳复生,自剥至十一月,隔坤之六阴,阴数既六,过六而七,则位属阳,以此知过坤六位即六日之象也。至于复为七日之象,是以安定曰:凡历七爻,以一爻为一日,故谓之七日。伊川:四七变而为复,故云七日。苏子曰:坤与初九为七。其实皆源于子午,夫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半复得子时;以一年言之,自五月至十一月复得子月;以一月言之,自午日凡七日,复得子日;以一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自尔。合之为一纪,分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为月者,有以爻为日者,以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以消息言之,自立冬十月节至大雪十一月节,坤至复卦,凡历七爻。以卦气言之,自冬至十一月中气卦起中孚,至复卦,凡历七日。圣人观天道之行,反复不过七日,故曰七日来复。彖曰:七日来复,天行也。王辅嗣曰:复不可远也,夫天道如是,复道岂可远乎?岂惟不可远,亦不能远矣。
诸儒七日来复义
七日来复,彖曰:七日来复,天行也。王辅嗣云:阳气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以天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孔颖达曰:阳气始剥尽,谓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于反复,凡经七日。案:《易稽览图》云:卦气起中孚,故坎离震兑各主一方,其余六十卦,卦有六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余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为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分日之一,又分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每卦得六日七分也。剥卦阳气之尽在于九月之未,十月当纯坤用事,坤卦有六日七分,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是从剥尽至阳气来复,隔坤之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辅嗣言凡七日也。两汉诸儒传经皆用六日七分之说,故孔颖达述而明之,辅嗣论其大意而已。至于我国朝王昭素、王、宋咸始着论,驳之、胡旦明其不然。今录其语而弥缝其阙云。王昭素曰:注疏并违夫子之义,《序卦》云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以此知不剥尽也。况剥上九有一阳,取硕果之象,硕果则不剥尽矣。坤为十月卦,十月纯阴用事,犹有阳气在内,故荠麦先生。直至坤卦之末,尚有龙战之象,龙亦阳也。假使运有剥丧之时,则商王受剥丧,元良贼虐谏辅乃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当此之时,岂无西伯之圣德、箕子之肾良乎?则知阳气必无剥尽之理。况阴阳者,刚柔迭用,变化日新,生生所资,永无尽矣。
胡旦难昭素曰:夫积阳则萎,凝水则载,男老则弱,女壮则雄,故蘼草死于始夏,荠麦生于孟冬,数已尽而气存。时已极而物反,天地之常理,阴阳之本性,阴之极有龙战之灾,故剥尽则复,穷上反下,皆正理也。言穷者,剥之尽也,言反者,复之初也,何知西伯、箕子非剥丧之人哉?昭素未之辩也。臣曰:阴剥阳尽而成坤,阴极阳反而成复,天之行也。以时言之,九月剥,十月坤,十一月复。以理言之,阳无剥尽之理,故坤之上六龙战于野,为其嫌于无阳也。上六则十月也。《说卦》曰:干,西北方之卦也,西北方亦十月也。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非特此也。五月一阴生,其卦为姤,积而成坤,故坤下有伏干;十一月一阳生,其卦为复,积而成干,故干下有伏坤。反复相明,以见生生无穷之意。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天地阴阳不可以一言尽故也。王胡达序卦之义而未尽夫说卦、变卦之妙,是以其论如此,然各有所长,不可掩也。
王昭素曰:注云至来复时,凡七日。注用凡字,取七日之义,即约酌而已,然未见指归也。疏引易纬六日七分,以十月纯阴用事,有六日七分。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疏文此说未甚雅,当其六日七分是六十四卦分配一岁之中时日之数,今复卦是乾坤二卦阴阳反复之义。疏若实用六日七分,以为坤卦之尽,复卦阳来,则十月之节终,则一阳便来也,不得到冬至之日矣。据其节终尚去冬至十五日,则知七日之义难用易纬之数矣。
今论七日者,不离乾坤二卦天地阴阳之理。乾坤者,造化之本,干有六阳,坤有六阴,自建子而一阳生,至巳统属于干;自建午而一阴生,至亥统属于坤。
胡旦难昭素曰:西汉京房以卦气言事,皆有效验,东汉郎顗明六日七分之学最为精妙,夫卦之爻则实数也,岁之日则虚数也。岁月不尽之数,积而为闰,则加算焉。六日七分,实数也,三百六十五日有余焉,故算而为闰。昭素言从十月终至冬至,尚有十五日,未明岁月之积闰,术数之精妙也。惜乎!纬文丧失,京、郎已亡,学者难知,但凭臆说,后生穿凿,罕得师资,是以纷然而致论也。臣曰:昭素知九月剥,十月坤,十一月复,而不知此言,其大纲耳。坎、离、震、兑,各主一方,六十卦分主一岁,卦有六爻,爻主一日,凡三百六十日余五日四分日之一,又分于六十卦,每卦六日七分。气之进退推荡而成,如九月剥也,有艮、有既济、有噬嗑、有大过,凡五卦而后成。坤十月坤也,有未济、有蹇、有颐、有中孚,凡五卦而后成复。说卦言:坎,北方之卦也;震,东方之卦也;离,南方之卦也;兑,正秋也。于三卦言方,则知坎、离、震、兑各主一方矣,于兑言正秋者,秋分也。兑言秋分,则震春分、坎冬至、离夏至为四正矣。复大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所谓至日者,冬至也。于复言冬至日,则姤为夏至,而十二月消息之卦可知矣。复彖曰:七日来复,则六十卦分主一岁,卦有六爻,爻主一日可知矣。系辞曰:三百八十四爻当期之日,盖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四卦主十二节,十二中气所余五日则积分成闰也。大纲而言,则剥九月,坤十月,复十一月,故京房曰:剥复相去,三十日别而言之。复主冬至,冬至中气起于中孚,自中孚之后七日而复,故曰七日来复。譬如辰为天枢而不动,之处犹在极星之下,圣人之言居其所者曰北辰,而占天者必曰极星之下,详略异也。历代先儒唯玄能得其旨,故玄一中、二羡、三从、四更、五晬、六廓、七减、八沉、九成。中者象中孚之卦,冬至之节日起牛宿一度斗建子,律中黄钟,夏后氏之十一月也。其入牛宿之五度为周,周者,象复卦冬至之后周复也。宋衷陆绩曰:易七日来复是也。夫京房学于焦赣,其说则源于易矣。自扬子云、马融、郑康成、宋衷、虞翻、陆绩、范望并传此学,而昭素非之奈何?
王洙曰:孔颖达虽据《稽览图》以释王传,而易纬消息之术,月有五卦,卦有大小,有诸侯、有大夫、有卿、有公、有辟,五卦分爻,迭主一日,周而复始,终月而既,不连主,七日则是剥尽至复,全隔一月,恐王传之旨不在此义也。当以七为阳数,阴阳消复不过七日,天道之常也。凡消息据阳而言之,阳尊阴卑也。臣难王洙曰:辅嗣之意谓阳为阴剥,其气始尽,至于阳气来复之时,凡七日而已。何故如是?以天道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盖本于天矣。颖达以易消息之术考之,月有五卦,五卦分爻迭主一日,周而复始,终月而既,以成一岁,其六十卦之相去不过七日。阴阳消复,天道之常,则辅嗣所谓复之不可远也。其言验矣。孰谓王传之旨不在此哉?宋咸曰:卦气起中孚,如何?曰京房、郎顗、关子明辈假易之名,以行其壬遁卜祝、阴阳术数之学,圣人之,旨则无有焉。呜呼!好怪之甚也!文王、周公、仲尼悉以阴阳、刚柔、进退、消长、得失、存亡之象为之教云尔,又何以是卦直是月,是爻直是月云云之为乎?夫卦气何不起于他卦,而独起于中孚乎?臣难咸曰:六壬推日月行度,参以时日,得易之坎离者也;遁甲九宫八门,得易之河图者也。壬遁得易之一端,而不尽易之道,散而为阴阳术数之学易,亦何往而非阴阳哉?故曰:易以道阴阳,又曰: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圣人推阴阳刚柔进退消长之理,为得失存亡之象,其道一。归于仁义而未始不原于天地。咸信进退消长而不信消息之卦,是终日数十而不知二五也。又谓诸儒假壬遁言易学以笼天下,不知壬遁实出于易,言易者亦何假壬遁哉?咸谓易书所不及者,为圣人之旨无有焉,且如河图洛书见于《系辞》,而河图四十五、洛书五十之数传于异人,安得以为圣人之旨无有哉?中孚,十一月之卦也。以岁言之,阳始于冬至;以历言之,日始于牵牛;以日言之,昼始于夜半;以人言之,虑始于心思。咸谓何不起于他卦,真不知者也。且不信直卦则阳生为复,阴生为姤,临至于八月有凶,八月不知果何月也。夫善味者别淄渑之水,善听者知要妙之音,善视者察秋毫之末,咸读易疏恶易纬之学而并废消息之卦,岂得为善观书者乎?刘遵曰:天行躔次有十二,阴行其六,阳行其六。当于阴,六阳失位,至于七,则阳复本位,此周天十二次环转反复,其数如此。施之于年、月、日、时并同,故一日之中七时而复,一月之中七日而复,一年之中七月而复,一纪之中七岁而复,今云七日者,取其中而言,则时、月、年从可知也。
胡旦难刘遵曰:一日之中从夜半至日中,一年之中从建子至建午,言其复也,亦以阴阳之数也。若一月之中七日,一纪之中七年,则未知阴阳之复如何也。若天之十二次环转反复,周而无穷,则未闻从玄至星纪。何者为阴,何者为阳?以寅、卯、子、丑言之,则天之十二辰也,其以子为阳,丑为阳耶?左转之也,与天戾矣。刘遵之论妄也。臣曰:遵论阴阳运行之数,得天道之行七日必复之理,但不本于乾坤二卦,消息之象以论之,是以其言近乎漫漶,要之亦有所长,未可斥之以为妄也。夫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半而复得子时;自一年言之,自五月至十二月而复得子月;以一月言之,自午日凡七日而复得子日;以一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而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如此,合之为一纪,分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圣人所以存其七日来复于复卦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征明,是也。王洙曰:凡阴息则阳消,自五月至十一月,其日之历行天七舍,而阳气乃复。故云七日来复。复初体震,震居少阳,其数七,复则君子道长,因庆之也。庆在乎始,其言速,故称日,取乎日行一舍也。臣难王洙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八舍,日行一度为一日,行一舍与月合朔为一月,洙取日行一舍,故称日,盖用褚氏、庄氏变月言日者,欲见阳长之速,大同而小异。要之日行七舍,自是七月,安有变月言日之理?且如诗言:一之日,二之日,止是省文,葢言十一月之日,十二月之日也。
王昭素曰:干有六阳,坤有六阴,一阴自五月而生,属坤,阴道始进,阳道渐消。九月虽有一阳在上,无奈众阴之,之剥物也。至十月则六阴数极,十一月一阳复生,自剥至十一月,隔坤之六阴。六阴盛时,一阳自然息迹,阴数既六,过六而七,则位属阳,以此知过坤六位,即六日之象,至于复,为七日之象矣。
胡旦难昭素曰:易纬以剥卦阳气之尽在九月之末,十月纯坤用事,隔坤一卦六日七分,阳气来复。昭素以五月一阴生,至九月虽有一阳,无奈众阴之剥物,至十月六阴数极,十一月一阳复生,此则谓昆为兄,窃褚庄之美为己力者也。臣曰:昭素虽掠褚庄之美,其论乾坤消息阴阳六位周而复始,得易之象。虞翻、陆绩推六十卦以解太元八十一首,于中言象中孚,于周言象复是,于六日七分卦气之学既笃信之矣。而翻注七日来复曰:消干六爻为六日,刚来反初,七日来复,天行也。绩注京房易传曰:六阳涉六阴,反下七爻在初,故称七日。日亦阳也。岂唯虞陆之学如此,论六十卦者京房也。而房作复传曰:七日来复,六爻反复之称,葢天地之间有是理则有是象,有是象则有是术,其致一也。故子夏曰:极六位而反于坤之复,其数七日,其物阳也。安定曰:凡历七爻,以一爻为一日,故谓之七日。伊川曰:七变而为复,故云七日。苏氏曰:坤与初九为七,皆言七日之象也。易之为术深远矣,故鼎祚于此请俟来哲。若陆希声、刘牧王洙、龙昌期以七为少阳之数,则无取焉。
一曰策数,二曰爻数,三曰卦数,四曰五行数,五曰十日数,六曰十二辰数,七曰五声十二律数,八曰纳甲数。
少阳七 二十八策
老阳九 三十六策
少阴八 三十二策
老阴六 二十四策
右策数者,四象分太极数也。震勿逐,七日得。仲翔曰:少阳七即此二十八策也。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曰:干为百,坤为户,三爻故三百户,干一爻三十六策,三阳一百八策。
震彖曰:震惊百里。曰:阳爻三十六,阴爻二十四,震初九、九四,二阳二阴为百二十,举其大数也。陆希声疎矣。
本文取自易学网。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birthday发音一样吗?
1.rainy和birthday 发音不同。和rainy发音相同的有happy .sorry.baby.family Lily.windy .cloudy.snowy sunny .many
2.和birthday发音相同的有day. today.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wait rain
3.rainy发短音。birthday发双元音。多读多练。
星期天的音标?
为 /ˈsʌndi/。原因是在英语语音中,星期天的发音采用了弱读规则,即重读音节周围的非重读音节通常要缩短并弱化。因此,星期天的第一个音节 "Sun" 发音为 /sʌn/,弱读为 /n/,而第二个音节 "day" 的发音为 /deɪ/,弱读为 /di/,结合起来得到 /ˈsʌndi/ 这一发音。英语中的音节和音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学习英语时如果能够掌握音标的发音规则,就能够更准确地发音和理解他人的发音。此外,学习音标也是英语语法和语句重音的基础,对于日常口语和听力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