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鹅旅行记思维导图,低年级孩子有哪些识字方法
骑鹅旅行记思维导图,低年级孩子有哪些识字方法?
感谢邀请!我是“甲骨游学”栏目的编辑。我推荐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来教孩子识字,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去“建构”他们的新知识。因为,教育心理学前沿的“建构理论”,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它主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真实的情景中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活学活用,而且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活经历中,找到解决方法。比如,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在这种教育方法培养下,临床实践技能突出,富有创造性;MBA毕业的学员,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我们所展示的课件,请看今日头条“甲骨游学”的西瓜视频:《说文解字:耳》
http://www.365yg.com/i6629792657537237517/#mid=1613303665697799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首先抛出一个谜语,让学生去猜。比如,老师说:“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那边,说话听得见,从小到老看不见。”(参见《思维导图》的左上角)
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建立“学习情景”,让学生逐步融入到情景中,通过联系以前的知识点,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老师提供信息来源,支持学生的学习这时,老师会出示图片、或者讲故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孩子喜欢颜色鲜艳又美观的图片。比如,在这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大象的大耳朵,猫的短耳朵以及人的耳朵。
三、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发展合作技能,营造学习社群,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此时,老师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在所观察的“耳朵”图片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学生回答时,要提醒其他的学生注意聆听,不要插话。若讨论过程中,学生开始争论自己观察得更好,老师要及时归正,不要争竞,谦虚学习,建立合作氛围。
四、老师展示教学过程,并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
以下部分为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供参考:
1、老师播放教学视频:比如,让学生观看《说文解字:耳》的视频。
http://www.365yg.com/i6629792657537237517/#mid=1613303665697799
2、鼓励学生使用彩笔和A3白纸,根据教学流程,开始绘制思维导图。
3、第一个绘图对象,就是刚才所提到“耳”的图片。
4、第二个绘图对象,让学生标注拼音。因为,拼音学习是小学识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第三个绘图对象,“耳”的笔画笔顺。为了帮助孩子正确书写汉字,我们用动画方式呈现汉字笔顺。孩子仔细观察后,让他们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出来。
6、第四个绘图对象,汉字的“耳”。同时,通过汉字本身的字理向学生解释汉字“耳”所表达的意思。
7、第五个绘图对象,“耳”的三个引申词汇:“耳机”、“耳环”、“耳朵”,并告诉其“名词”的词性。
8、第六个绘图对象,“耳”字的演进字体,如: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许多基础字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本身具有形象之特点,这能帮助孩子联想实物实景,对汉字有整体认识。
9、第七个绘图对象,耳的三个衍生字,“聆”、“聊”、“闻”。其目的是扩充词汇量,帮助孩子融入到语言环境中。
好了,最后的效果图,再次展现如下:
五、使用思维导图教孩子识字的好处: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践行教育心理学的“建构理论”,能带来如下益处:帮助孩子锻炼逻辑思维;有助于写作训练;促进数学思维发展;还有,通过提开放式问题,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找到解决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活学活用;在教学评估中,通过训练批判式思考,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价值观。
关于详细介绍,请参阅今日头条“甲骨游学”的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42487546481738254/
精品视频,精品文章,强烈推荐!敬请关注:甲骨游学!小学生高段看一些什么课外书?
对于小学生海量阅读这件事,作为有着22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的我来说,是举双手赞成的!
我带领我们班的孩子从一年级的亲子阅读到中年级的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再到高年级的自主阅读;从一开始的绘本阅读到插图版书籍阅读,到现在五年级孩子们基本都能自主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原文版;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从营造班级读书环境,到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到整本书精读绘制思维导图......
这一系列从孩子终身学习角度出发所设计的各种活动地开展,让孩子们都爱上了阅读课外书,很多孩子都成了“小书迷”,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以下是我推荐我们班孩子的书单,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就请关注我吧(➕关注瘦瘦的梦想6)
五年级
1.《水浒传》 施耐庵著
2.《青铜葵花》 曹文轩著
3.《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 索著
4.《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
5.《爱的教育》 [意大利]亚米契斯著
6.《寄小读者》 冰 心著
7.《草房子》 曹文轩著
8.《蓝鲸的眼睛》 冰 波著
9.《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苏叔阳著
10.《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著
1.《论语》 孔 子著
2.《呼兰河传》 萧 红著
3.《西游记》 吴承恩著
4.《骑鹅旅行记》 [瑞典]拉格洛芙著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著
6.《女儿的故事》 梅子涵著
7.《故事中的数学》 谈祥柏著
8.《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丰子恺著
9.《我的妈妈是精灵》 陈丹燕著
10.《狼王梦》 沈石溪著
六年级
1.《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2.《城南旧事》 林海音著
3.《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杨红樱著
4.《鲁滨逊漂流记》 [英]丹尼尔·笛福著
5.《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著
6.《第三军团》 张之路著
7.《放慢脚步去长大》 章 红著
8.《狼图腾》 姜 戎著
9.《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 叶永烈编著
10.《庄子说》 蔡志忠著
1.《唐诗宋词三百首》
2.《今天我是升旗手》 黄蓓佳著
3.《少女的红发卡》 程 玮著
4.《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著
5.《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
6.《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 潘家铮著
7.《超新星纪元》 刘慈欣著
8.《居里夫人自传》 [法]玛丽·居里著
9.《热爱生命》 [美]杰克·伦敦著
10.《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法]碧姬·拉贝著
越大越不爱阅读怎么办?
从2017年开始,一系列语文改革政策纷纷放出。其中最夺人眼球的一句话就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的重要性被提上了空前的高度。
身边学龄阶段的父母们提到阅读,常常无奈叹息:我们都知道阅读重要啊。孩子小时候,也多半是爱读书的,因为那是有趣的又没有考试压力的书。可是,上了小学之后,光是应付课内作业,就已经让孩子筋疲力尽,还谈什么阅读呢?
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心里的书却越来越少。
哪里有时间读书?要读什么书?怎么知道读的对不对,有没有效果?
这是压在父母们心头的“三座大山”。
有人说,在应试的大背景下,阅读当然应该更有目的性。
为了研究如何让孩子更有效地阅读,我查阅、对比了各类经典的阅读术,终于在《高效能阅读》里找到答案。
沿袭了日本作家一贯的专注和细致,《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从如何入门、如何养成阅读习惯、如何深入阅读和速读、如何加深理解,到最终如何运用,梳理了一条完整的读书链。
这本书并不是原尻淳一的一家之言,而是他通读了百余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后,采集各家精华,通过实践后,甄选、整合而成的89条读书技巧。
一眼看去,这是写给成人的阅读技巧书,实际上,书里的各类技巧,都非常适合应用于孩子身上。
读透《高效能阅读》,能帮我们解决阅读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效率
要解决“哪里有时间读书”的问题,首先要能提升课内阅读效率。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给孩子一本他们喜欢的书,他们不仅可以迅速地读完,还能头头是道地讲出来,说明他们不但看了,而且真正地理解了,甚至可以应用了。
相比而言,孩子们阅读课内文章,速度慢、难以理解,原因也就在于缺乏兴趣。
我们来回顾孩子在校的阅读过程:
孩子翻开课本,看到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老师会对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常用的句式是“这是某某人,在某某朝代写的一篇某某体裁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某某场景下发生的某某故事。表达了作者某种感受。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段的第一句。”
接下来逐字逐句读完,分析,划重点,朗读,布置作业:背诵段落和生词生字听写。
典型流水线式的阅读,给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低效的:从头读到尾,一字不落,缺乏感受,空洞乏味。
在缺乏感知的情况下记忆,费时费力,不但占据了孩子们的大量时间,还磨灭了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课内阅读的兴趣呢?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告诉我们:要想高效、深入地理解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必须将作者和内容立体化。
作者的立体化包括,搜索古代作家的生平与轶事、查找当代作家的采访,灵活地采用各种媒介,比如音频、视频,让孩子对作者产生直观的印象。
原尻淳一指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读者见面会、签售会上与作者面对面交流,或通过社交网络关注作者,寻找可以感知的、有趣的信息。具体的做法不受局限。
作者的个人形象、人格特征越丰满,越能带给孩子生动、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的效率。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
小学阶段,我们会学到苏东坡的《题西林壁》等几首诗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简单的七言绝句,如果仅仅用理解字词涵义、朗诵、背诵的方式去完成,那就只是一个无趣的任务。
相反,如果孩子能了解苏东坡的性情,那么一切会大为不同。
孩子们会发现,他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既充满悲悯又豁达乐天;他是皇帝的秘书,但又喜欢在政治上唱反调;他酿酒、练瑜伽,充满幽默感。当他的形象变得立体,孩子们对他的诗歌、诗歌背后所表达的心境也会更加感兴趣。
所以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更加立体地感知作者和作品的相关信息,帮助他们提起兴趣、提高效率。
第二座大山——选择
提高效率,有时间阅读之后,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要读什么书?”的问题——也就是选择。
新的语文教学和新的语文教材都指出:课本和课外读物相结合的方式将成为主流。由此,很多培训机构推出了各类“伴读”课程,说是99元可以打包所有“必读”书目,我却并不认同。
阅读,是我们和世界连接的重要途径。
阅读不可以外包。
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阅读,仅仅有基础阅读书目,也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每种心情下,都应该有个性化的阅读,才可能直达心灵,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喜好。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代表着放手不管。因为如果放手,完全让孩子自己选,相信10个孩子有8个会选择漫画或者小说,简单有趣又刺激,但只属于消遣性的阅读。
而我们更关注的,是以学习、提高为目标的阅读,对此,更合适的方式是主题阅读。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对于主题阅读进行了大量的说明。
主题阅读主要是指,以主题为线索,寻找相关的书目。
还是以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为例,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线索。
比如,我们以作者苏东坡为线索,可以阅读《苏东坡传》,体会林语堂先生的妙语连珠;可以阅读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感受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还可以了解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按照原尻淳一的分析,通过挖掘作者的人脉,可以更加了解他的经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再进一步说,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年代和相关的历史事件。
比如,我们以庐山为线索,可以搜索庐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通过文字、图片,甚至影音资料,来直观地感受“身在庐山中”的意境。再推广开来,还可以系统地了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山、五大名岳等。
再比如,我们可以从思维、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涵义。
在主题阅读中,我们可以加入《高效能阅读》中推荐的速读技巧。因为孩子对于主题的背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思考、预测内容,通过“关键词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通过不同的渠道、差异化的内容、多种形式的载体,能最大程度地拓宽孩子对相关领域的理解,由点到面扩展思维;不但从中获得乐趣,还能反过来促进课内学习,可谓 “一举三得”。
第三座大山——效果
怎么知道读的对不对,有没有效果?
语文的积淀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显现。但这不代表我们只要过程,不问结果。
相反,按照原尻淳一的说法,我们应该更加“功利”地阅读,“要为了产出而投入”。
在《高效能阅读》中,原尻淳一提到:黑泽明导演的原则是“当天拍完的部分要当天剪辑”,正是一种坚定地关注产出的习惯。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产出。
第一,直接产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无论从应试的角度,还是提升个人素质的角度来看,写作都是最直接、有效的产出。
写作,能够理清思路、可以外化个人情感,还能让我们更加专注。
在每次阅读后,引导孩子通过撰写读后感或书评,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逻辑和语言,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长期产出。
《高效能阅读》中提到,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下发展出垂直领域,与实际应用相连接,建立自己的主场,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终的产出。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当你想买一款车,你会发现似乎满大街都是这个品牌的车?同样的,当一个人的心中时时专注自己的主场时,高质量的信息仿佛会自己汇集。正如画家看什么都能想到画;美食家看什么都能想到美食;科学家总能把一切和科学联系在一起。
依然以《题西林壁》为例,在主题阅读之后,孩子可能由此延伸出对人文的兴趣,对历史或者地理的好奇,对绘画的向往,甚至对哲学和人生的思考。无论哪一种,对他们来说,都是从他们的个性出发,逐渐引导发现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阅读变成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渴望。
按原尻淳一的说法,他们会在阅读中自带雷达,搜索能用于自己关心的主题的内容。
至于长期产出的方式,《高效能阅读》中有着更多详细的技巧。包括便利贴标记、思维导图、京大式卡、在线数据库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
由此,我们通过阅读,超越了阅读本身。
得阅读者得天下,不仅仅是指阅读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还包括了,阅读赋予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速度、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
阅读是终身的技能,会阅读的人不但拥有广阔的知识面,更能由此锤炼出严密的思维,甚至由此发展出自己的人生目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与书为伴,与智者为伴,从阅读中超越阅读,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来源 | HR妈妈的潜能研究院主笔,专注潜能开发。
欢迎关注和私信。(每天1位公益咨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大家有没有好书推荐?
感谢邀请🌹
首先,要过暑期生活的主人公的具体情况很模糊,这个好书推荐真的范围太广了,细细考量了您的“眼界宽了,知识涨了”这句实况呈现,估摸着您应该是位大学生朋友吧?如若有错请莫介意……
其次,依照你继续拓宽眼界、增长知识的潜在成长要求,给你推荐两本我精读过很多遍的好书:
第一本是《自信的力量》,作者夏尔·佩潘,翻译陈阳,这本书被誉为“通往自信生活的指南”,虽被称为“法国的年度重磅大书”,但实际到手后你会发现它就是一本160多页的小册子,不厚,也不复杂,很容易读完。书中作者通过许多通俗易懂的故事和生活事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自信的原因以及自信的来源和获得自信的正确方法,如果你刚好想探究诸如“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我就不能潇洒的去看看?”“富人那么多,为什么我不是?”“为什么会有20/80定律?为什么我就不是那20%呢?”…………等这一类的问题,进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认知边界,那么我建议你去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找到你想要的奥秘。
第二本是《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翻译贾耀平。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高达7.4,里面介绍的生活法则和思考法则对当下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借鉴和实践的价值的,就像作者所说,在爆炸的各种信息面前,我们每天被各种诱惑吸引,个人的物欲被无限的膨胀,各种玲琅满目的商品和欲念也把我们的人生同时便秘了——日子越来越好人生却越来越找不到方向,生活和奋斗的初心被一忘再忘,所以人不由自主的油腻,莫名其妙的困惑……倘若你也有上述这些星星点点的疑惑,建议你好好读懂这本小书,也许你想增长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也在这本书中……
波特全集无图看了几遍了?
我真是太羡慕你家的娃儿了,我家娃9岁,一提看书就头疼,我是从小躺在书堆里长大的,现在也手不释卷,可我家大娃半点没继承我爱书的习惯,亏我还早早给她找了许多书单。
你家宝宝爱看《哈里.波特》,应该是个男孩吧?
能把这样拗口,人物众多的书都看完,我都佩服。我自己看完,忘记了。
我建议你学学画思维导图,教孩子一边看书一边画记忆比较深刻,成年后也不会忘记。
而一本书对孩子的成长是会产生极大影响的。
我小时候家里书巨多,好多书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建议你给宝宝找些科幻类的书,《哈里.波特》固然属于名著,但离现实太过遥远,没有对世界的认知。
1.科幻类小说象《海底两万里》《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尽头的餐馆》
简单看看后,孩子感兴趣了再往深入的去找,然后再接触《三体》
《三体》中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孩子现在的年纪不太适合。
2.物理类小说可以引导孩子对物理类实验小说感兴趣,
这对孩子建立逻辑思维、动手动脑、空间顺序
以及以后对数学产生兴趣都有好处。
《上帝掷骰子吗》《超越时空》《果壳中的宇宙》《物理世界奇遇记》
3.数学类小说《什么是数学》《魔鬼数学》《无言的宇宙》
4.如果以上的书太严谨和枯燥,可以看看童话《警犬汉克历险记》76集,大人和孩子都可以看
《小尼古拉的圣诞节》比较幽默、欢迎的书
《晴天有时下猪》是一套极富想象力的书。
《法布尔昆虫记》介绍了许多昆虫,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
希望以上的书单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