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与安禄山,安禄山和杨贵妃是否有染

2023-05-22 05:30:04 103阅读

杨贵妃与安禄山,安禄山和杨贵妃是否有染?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安禄山,杨贵妃义子!两人是母子,是否有染?这有点恶趣味!

大家都知道杨贵妃本名叫做杨玉环,是被唐玄宗纳入后宫封为贵妃的!而杨贵妃出现在唐玄宗身边之前,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被惊为天人的唐玄宗硬生生挖了儿子的墙角,给儿子戴了一顶华丽丽的绿帽子!

杨贵妃与安禄山,安禄山和杨贵妃是否有染

唐玄宗费尽心思得到了杨贵妃,就像得到了旷世珍品,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对杨贵妃的要求再困难也要做到,哪怕是摘天上的星星!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正值壮年的女人的正常需求,唐玄宗这个老头子心有余力不足!唐玄宗足足比杨贵妃大了36岁!杨贵妃只能空悲切!

此时,安禄山出现了,对于杨贵妃来说,那就是一道曙光!安禄山虽说年龄也较大,但相对比唐玄宗来说,年龄小小足足20岁,某方面能力还是强于唐玄宗的!最主要的是,安禄山会来事,能从一个没爹的人混到边疆大吏,相信其不仅仅是能力突出,最重要的是会做人!果不其然,安禄山进京就傍住了杨贵妃这条大白腿,认其作母!

安禄山个杨贵妃有染吗?依我之见,答案很明确,有!但是男女最后的底线应该是守住的!为什么呢?听我道来!“(安禄山生日)后三日,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安禄山事迹》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因为民间有为新生儿洗三的习俗,杨贵妃便突发奇想,也要给刚过生日的义子洗个澡,那场景!脑补一下画面,一个绝世大美女给一个三倍多斤的大胖子洗澡!!而最搞笑的是,唐玄宗知道后不仅不怪罪安禄山还奖赏了安禄山。

荒唐吗?很荒唐,作为贵妃做出如此出格之事,但是有一点,值得强调!杨贵妃和安禄山懂得把握底线,最后一步雷池应该没有跨过!

安禄多次利用义子之名进入杨贵妃寝宫,唐玄宗不会不知,杨贵妃亦知自己的一切源于唐玄宗的宠爱!唐玄宗不过问,只源于自己知根知底!

还有一点,据说(野史),在某方面唐玄宗因为年龄问题难以满足杨贵妃。安禄山投其所好给唐玄宗贡献了春药,获得了唐玄宗的好感,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三人也因此有了一种微妙的关系!所以只要安禄山和杨贵妃做事不出格,唐玄宗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是如何一步步迷惑唐玄宗并取得其信任的?

安禄山本为胡将,虽因李林甫一记昏招而得以获得发展空间,但他之所以能够受到唐玄宗的信任,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装傻充愣,在唐玄宗面前表现出一副心思简单的样子;二是脸皮够厚,深知杨贵妃得宠的他懂得走后宫路线;三是收买官员,完全杜绝了于自己不利的消息传入皇帝耳中。有了这三点,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唐玄宗也未对其产生疑心。

△安禄山

装傻充愣,装出一副头脑简单的样子

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唐朝最初虽用胡将,但也防胡将,从不让其独自掌兵,然而就因为李林甫一记昏招,使得安禄山获得了壮大的可能。不过,想要在汉人为主的朝廷中获得重用,至少要消除皇帝对胡将的防范之心,于是安禄山便选择了装傻充愣,博取皇帝信任。

△在装傻充愣方面安禄山是个好演员

为了迷惑唐玄宗,安禄山在朝廷中完全装出一副未经开化的野蛮人形象,使得唐玄宗对其的印象总停留在淳朴、憨厚、简单方面,认为其并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就这一点来讲,安禄山算得上是个好演员了。

例如在上书朝廷诉说自己的忠诚时,他的文章并不如汉人官员那么辞藻华丽、气势磅礴,不但直截了当,甚至有些可笑,甚至像市井小民那样诅咒发誓。而作为一个“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的大胖子,在行走都不便的情况下,却经常在李隆基面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来讨得皇帝的欢心。

△安禄山为取悦李隆基无所不用其极

又如在皇帝带其参拜太子时,他又装作不知“太子”是什么,直愣愣的问道“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唐玄宗解释说:“是储君。朕百岁之后,传位于太子。”安禄山才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但还是说道“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今当万死”。

面对这样一个“淳朴、憨厚”的人,皇帝又怎么可能对其起疑心,于是“玄宗尤嘉其纯诚”,安禄山开始获得重用。

脸皮够厚,坚定的走后宫路线

安禄山深知杨贵妃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因此他除了直接讨好皇帝之外,还通过后宫路线,讨好杨贵妃,从而实现“曲线救国”。而为了讨好杨贵妃,安禄山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将脸皮够厚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唐玄宗和杨贵妃

要知道安禄山可是比杨贵妃大16岁的,然而为了讨好杨贵妃,他竟然请求李隆基允许自己当杨贵妃的养儿。而对此,安禄山显然不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此后他每次入朝觐见均是先妃后帝,李隆基对此感到奇怪,于是便问其原因,安禄山则欣然回答“蕃人先母后父”,这直率的回答顿时令李隆基龙颜大悦。

一次,杨贵妃过生日,安禄山前去拜寿,而杨贵妃则用绣绷子绑住安禄山,欢呼动地。唐玄宗奇怪,于是派人前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回报说“贵妃与禄山作三曰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而这也勾起了李隆基的童心,于是欣然前往,极乐而罢。此后,宫中均称安禄山为“禄儿”,任其来去自由。一个300多斤的大胖子,整天被人呼作“禄儿”,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安禄山的脸皮足够厚

凭借着杨贵妃的耳边风,安禄山此后更获李隆基宠信,他向李隆基请求担任河东节度,唐玄宗没有疑虑便授给了他,最终竟然以胡将的身份做到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收买官员,屏蔽对自己不利的声音

除了不择手段的取信于皇帝和杨贵妃之外,他还非常懂得利用朝廷和地方消息不通的优势,在朝廷派员到地方了解情形时,安禄山不惜以重金予以收买,使其回朝后尽说自己好话,从而使得朝廷获取的信息失真,使得言论始终对自己有利。

△安禄山

早年间,于是忠臣张利贞作为河北采访史到平卢,安禄山便“多出金谐结左右为私恩”,张利贞回朝之后果然“盛称禄山之美”,朝廷在信息失真的情况下,便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安禄山反而因此被提拔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

而在塑造战功方面,安禄山又是报喜不报忧,甚至利用熟人关系,对契丹酋长大摆鸿门宴,“大置酒,毒焉,既酣,悉斩其首,先后杀数千人”,然后用向朝廷谎报战绩,从而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为了一个队朝廷忠贞不二,又能征善战的良将。

△安禄山完全取得了李隆基的信任

后来,在安禄山实力大涨,坊间流言四起之际,宰相杨国忠认为安禄山将反,于是向李隆基建议应该提拔安禄山为宰相,削其兵权。而由于固有印象,唐玄宗还是决定先派人去看看,于是“使中官辅璆琳赐大柑,因察非常”,而安禄山再度重金贿赂,结果使者回朝,对皇帝盛言边境无恙。

也正因为这种情报失真,导致朝廷对安禄山始终没有疑虑,甚至就在安禄山谋反前夜,在传言已经漫天飞舞的情况下,唐玄宗仍然坚信安禄山不会反。

是为了得到杨贵妃而叛乱?

谢谢邀请,我是风逍逍,欢迎大家关注!

安禄山,本姓康,名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巫师,父亲是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是名副其实的胡人,但是他却非常受到唐玄宗的信任,手握兵权,最后引起了安史之乱。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原王朝与胡人政权很多时候都是敌对关系,那安禄山作为一个胡人,是怎么得到唐玄宗的重用,甚至把军队都交给他了呢?

安禄山能够得到重用,与他本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他本是唐朝营边的胡人,长大后在唐朝边防军当兵,由于其做过各个胡人部落间的牙郎,所以锻炼出了察言观色的好本事,在当兵期间,因作战勇猛而升为将军,从此开始步入唐朝上流人士圈。

安禄山因为是胡人,所以在朝廷并没有根基,与朝中的政治集团没有瓜葛,所以唐玄宗对他很放心,认为他没有造反的底子。加上安禄山巴结上了杨贵妃,认其做了义母,一下就让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对他非常赏识。

其次,当时唐朝西北的朔方、陇右、河西、河东等负责防御吐蕃、突厥,拱卫京师,所以西北节度使的兵力非常雄厚,军事实力也在与吐蕃等对抗的过程中日益强大。之后,王忠嗣甚至一人兼四镇。

而西北是很靠近长安的,一旦王忠嗣反叛,唐玄宗将毫无反抗能力。最后是李林甫唱白脸,构陷王忠嗣,王忠嗣被解职,这也体现了唐玄宗对西北四镇的不信任。为了平衡西北地区的势力,遏制四镇的实力,唐玄宗就想到了在东北的安禄山。安禄山在东北,对长安的威胁远远小于西北各节度使,所以唐玄宗重用安禄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压制西北势力。

最后,上面我们说了,安禄山是胡人,与胡人各部都打过交道,能在东北这个复杂的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玄宗以东北诸镇付之禄山,虽尚有他故,而禄山之种性与河朔之情势要必为其主因”,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唐玄宗会重用安禄山了。

而安禄山是不是因为杨贵妃才叛乱的呢?

我们都知道,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人们对她有倾慕之情也很正常。但是如果说安禄山发动叛乱就是为了得到杨贵妃,那只能说安禄山脑子坏掉了,从安禄山的生平事迹来看,他明显不是脑子进水的那种人。

杨贵妃和安禄山说白了就是政治上的关系,安禄山认杨贵妃为义母很大原因就是为了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好在朝中站稳脚跟。而安禄山造反后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不仅要铲除奸臣杨国忠,还把矛头对准了杨贵妃,这也说明了安禄山起兵叛乱不是因为杨贵妃。至于他们的一些花边新闻,也不过是后来的好事者杜撰的罢了。

安禄山造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安禄山造反,给唐王朝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表面来看,安禄山造反打的口号是清君侧,要讨伐逆臣杨国忠,但是真正的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安禄山

安禄山造反的真实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实力太强

安禄山当时的实力非常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坐拥三镇近十九万兵马,占了当时唐朝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且这三个地区的财政、军事的大权尽归其手。说其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这三镇兵马又皆为同罗族、奚族、契丹等民族,战斗力强悍,武器装备精良。安禄山又利用职权将汉将全部换了成藩将,对唐的归属感又强,可以说全听安禄山的。再加之河南三镇地理位置险要,可以迅速席卷关东,进军太原,进而攻击关中。过强的实力使安禄山有了反意,人在欲望面前是很难自控的。

二、对朝庭内部了如指掌

安禄山不仅和唐玄宗与扬贵妃关系好,他与朝中很多大臣的关系也很不错。再加之有刘骆谷在京。这使他对唐朝庭的实力了如指掌。知道此时的唐朝庭只是空架子。由于边境兵力太重,府兵制度的衰亡,导致关中、山东等地出现无精兵亦无良将的现象,由于军队长时间不打仗,武器装备差,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安禄山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更为其造反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无人能制服他

安禄山本是胡人,不太懂礼数,得势之后,更为嚣张,谁都不服,唯独俱李林甫一人。他初见李林甫时对其不屑,李林甫便叫来当时很得势的大夫王鉷,王鉷当时身兼二十余职,可对李林甫仍是毕恭毕敬,李林甫问什么,王鉷便立马回答,丝毫不敢怠慢。这使安禄山也对李林甫十分恭敬。而且李林甫总能猜透安禄山的真实心思,安禄山心里暗暗惊服,也十分恐惧。后来李林甫被罢免,再也没有人可以制服他了。再加上当时安西精锐距离太远,能压制安禄山兵马的人也就只有河西与陇右之兵了,但王嗣忠死后陷入群龙无首境地。这样,无人能对安禄山造成威胁,使安禄山的胆子变得很大。

四、安禄山自己的野心

安禄山这个人其实很有野心和心机,这一点从他用尽手段讨好唐玄宗与杨贵妃就可以看出,他成为唐玄宗义子后,平步青云,权力甚大。他在担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的十几年里,悄然无声的将唐将换为蕃将,将唐军之精锐握在自己手中。又利用职权将朝庭底细摸得一清二楚,派部将刘骆谷在京打探消息。最终,他看到唐玄宗沉迷酒色,朝政荒废,便假借“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

综上所述,安禄山自己的野心,再加上各种有利条件,使他起兵反唐。

安禄山的下场?

1、安禄山最后被儿子安庆绪设计杀害,安禄山出生在突厥,长大以后从军,因为长袖善舞逐渐高升,还得到了唐玄宗的宠幸。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不惜认了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为母亲。

2、安禄山凭借唐玄宗的宠幸,成为了河东节度使,然后在地方上招兵买马开始谋反。他治军严明,手下都是以死相拼的将士,很快就将唐朝的军队打败,逼得唐玄宗逃出长安。然后他僭越称帝,国号大燕。

3、安禄山身体肥胖,身上长有疮疖,后来逐渐感染到他的眼睛上,导致他的视力渐渐模糊,到了后期完全失明。安禄山身体状况欠佳,他的儿子们就开始觊觎他的皇位。

4、儿子安庆绪看出安禄山并不重视自己,心中怨愤,就联系了大臣严庄伺机杀掉安禄山。两人威逼利诱安禄山身边伺候他穿衣的太监李猪儿,让他在伺候安禄山穿衣的时候行刺,安庆绪就守在门外伺机而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