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谁烧的,火烧圆明园主谋尸首被烧三天三夜

2023-05-21 02:15:04 98阅读

圆明园是谁烧的,火烧圆明园主谋尸首被烧三天三夜?

1862年,额尔金奉命前往印度担任总督!

1863年的一天,额尔金的房子突然被雷劈中,顿时燃起了大火,额尔金最终命丧黄泉,终年52岁。

圆明园是谁烧的,火烧圆明园主谋尸首被烧三天三夜

据说,额尔金的尸体在大火中烧了3天3夜,与他烧圆明园的时间一模一样。

真是应了那句话:“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火烧圆明园在圆明园哪个位置?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基本信息

曾国藩为什么不去护驾?

圆明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雍正帝)的赐园,后经过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朝的不断扩建,到咸丰帝时,已经经营了150多年。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结合了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的图书典籍,是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当时的世界上恐怕只有法兰西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才勉强有资格与圆明园的局部相媲美,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远瀛观复原图

圆明园大水法复原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列强得寸进尺,沙俄更是趁火打劫,利用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的机会,借口换约不断的挑起事端。英、法军队于1860年8月在塘沽登陆,9月下旬逼近北京。咸丰帝在慌忙之中带领后妃与主要官员逃往热河,只留下恭亲王奕䜣在京负责议和。

咸丰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圆明园在惨遭抢掠之后,又被纵火焚烧,这座艺术瑰宝,万园之园在战火中损毁严重。同治帝时,清政府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遗址

京城沦陷,皇帝行宫被烧毁,是晚清政府的最大耻辱之一。这个时候,其实在中国的南方,湘军已经基本组建完毕,并且在曾国藩的率领下,战力越来越强。不禁有人要问,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的时候,曾国藩为什么不来解救?

湘军主帅曾国藩

显然,曾国藩的湘军既救不了北京,也没想救北京。

首先,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咸丰帝采取的是先安内再攘外的政策。

在清政府看来,西洋人侵略中国,本质上无非只是要捞点利益,洋人既没有灭亡清朝的野心,也没有灭亡清朝的实力。但是太平军就不同了,他们的本质目的是要推翻清朝,改朝换代。一个是肌肤之痛,一个却是心腹大患,曾国藩同样也是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的。

八里桥之战

所以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管北方的战事多么吃紧,清政府的主要军队都在忙着镇压各地的起义军。对于英法联军,咸丰帝完全抱着打一场胜战,就趁机罢兵言和,如果打不赢大不了多赔点钱的心态,宁与洋人,不与家奴,并没有认真的备防,最后招致惨败。

湘军与太平军对峙安庆

与此同时,在英法军队威胁京津的时候,湘军的主力正在围攻长江下游的重镇安庆。在九江被清军攻占之后,安庆已经成为南京上游北岸的最后一个屏障。湘军对安庆抱着誓死必争的态度,在围困安庆的近两年时间里,不论是陈玉成率军西征,威胁武昌也好,还是李秀成从江西进军湖北也罢,湘军丝毫没有放弃对安庆的围攻。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曾国藩也不可能撤出主力军队,劳师远征去解救安庆。

捻军的活动地区

而且即使曾国藩真的放弃了进攻安庆的想法,从安徽战场撤出主力,北上去救援北京。千里迢迢,除了太平军,北方还有捻军,以及各地的起义军,湘军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根本没有条件北上。

其次,曾国藩的湘军即使北上,也未必救的了北京。

曾国藩不同于僧格林沁、胜保这些人,他对西洋人有着相对比较清楚的认识。作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汉族官僚,曾国藩很清楚中、西方在技术上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术理念都有很大的差异。正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官僚看到了中西的巨大差异,所以后来他们才力主进行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湘军的兵勇

所以湘军虽然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但是若要与英、法军队交战,曾国藩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如果湘军主力北上的话,不仅攻占的城池可能会再次被太平军占领,自己也未必能阻止英法军队,那就得不偿失了。不夸张的说,太平军完全有机会起死回生,扭转天京事变后的不利局面。这显然是咸丰帝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也是曾国藩不可能接受的局面,因而曾国藩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救援北京。

太平天国起义

最后,也不排除曾国藩没有想到两万多英法军队竟然就顺利的拿下了京师的可能。

虽然八旗军队腐朽不堪,并且与英法军队的武器装备差异也很大,但是毕竟中国是主场作战,并且英法军队军队数量也并不是很多。所以曾国藩恐怕也没有想到区区两万联军,就敢登陆华夏,直接进攻京城,最后居然一路顺利的就打下了北京城。

事实上,二十岁就坐上龙椅的咸丰帝与他那暮气沉沉的老爸道光相比,还是相对励精图治的,这从他执政之后的一系列施政举措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不过咸丰帝即位之时,清政府早已内忧外患,太平天国、捻军、天地会、各地的少数民族纷纷起义,这让咸丰帝也是一筹莫展。对英法联军的抵抗也并非不积极,无奈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实在太大,加之清军有限的兵力都在全力镇压太平军,八旗兵早已腐朽不堪,最后是损兵折将,八里桥一战,清军损失了1200多人,英法联军只有5人阵亡,足以说明双方的技术和战斗力上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咸丰被迫离宫避祸,最后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

曾国藩的湘军虽然战斗力比腐朽的八旗军队要强很多,但是和英法军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并且主力被太平军牵制在长江流域,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毁了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

无论如何,圆明园的焚毁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大耻辱之一,而至今还残存的废墟也在时刻的提醒着国人,牢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作品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八国联军侵略圆明园明园都有谁?

圆明园不是毁在八国联军手上,而是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摧毁了圆明园。当时,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全部烧完了吗?

都烧了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原本安静的坐落于北京的西北郊区,但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咸丰十年(1860年),居然被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蛮横的洗劫、让整个北京城满目疮痍,并且将魔爪伸进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的精美建筑,寺庙等被焚烧一空,本想将圆明园夷为平地,但是因为圆明园太大,景观又比较分散, 这才让一些偏僻区域的和水中的景致得以幸免。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大举来犯,他们的目的就是冲着圆明园内仅存的宝物来的,八国的恶魔爪牙再一次将圆明园付之一炬,残存的13座皇家宫殿建筑也未能幸免,圆明园本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名片,却成了狠狠打脸清政府的巴掌。

火烧圆明园事件,充分证明了清政府的无能,连他们自己都十分爱惜的皇家园林,都被变成了一片废墟,这都保护不了,还指望他们能保护得了平民百姓。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