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是什么,基友是什么意思

2023-02-21 21:32:04 94阅读

gay是什么,基友是什么意思?

“基友”是现代的一种用来比作两人关系非常好的称呼。正常情况下是之男人之间的交情,如果是男女互称的话,则是指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在乎性别了,就像是同性一样,是“好哥们”。

“基友”最初用源自“基佬”的说法。而“基佬”最初是用来形容男同性恋的词汇,如果一个男人是同性恋,那么旁人就称呼他为“基佬”,最初是一种贬义词。后来社会对同性恋进行了包容,人们开始支持同性恋,开始同情那些曾经受到挤压的同性恋。为了表示自己支持同性恋,很多人就自称“基佬”,与同性的朋友关系,更是自称“基友”。

gay是什么,基友是什么意思

后来人们逐渐的接受了这种说法,毕竟这么称呼的人太多了,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势”,所以“基友”这个词,逐渐地就替代了“朋友”的含义。也就是说,在现代一个人说两个人的关系是“基友”,往往也就是指两个人是“朋友”关系。

放在不同性别的人身上,由于异性之间,如果关系非常好的话,就非常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认为两人是情侣关系。这种情况下,为了表示异性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当的”,不是情侣关系,而是单纯的朋友关系,他们就自称“基友”。也就是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包含异性之间的那种情侣的情感,是纯粹的友情。

当然,随着这么称呼的人逐渐地增多,男女之间互称基友,也逐渐地变成了普通的朋友含义。到了现在,人们已经彻底的接受了“基友”这个称呼,现在两个人互称基友,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力,不会有人觉得哪里不正常,就像听到两个人在说他们是普通朋友一样。

综合而言,在现在基友的意思,就是朋友的意思。

同性恋是病吗?

金赛:同性恋大约占人口比例的10%

同性恋或同性爱(homosexuality)、男同性恋(gay)、女同性恋(lesbian),是一种性倾向,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恋慕和性行为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

阴阳相吸是自然之道,美女爱帅哥,俊男喜靓女,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男同和女同则属于离经叛道的事。

从世界范围来看,同性恋的人数可不在少数。美国生物学家及性学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的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Charles Kinsey,1894~1956),在其研究报告之中称:

同性恋大约占人口的比例的10%。

金赛说得是美国社会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同性恋比例应该没有这么高。

“homosexual”一词是现代同性恋的概念。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颁布新宪法,对发生男性同性性行为的人判处一到四年的监禁。匈牙利作家Karl-Maria Kertbeny撰文抨击并抵制该法令,并首次创出单词“homosexual”,以用来替代当时广泛使用的带有贬义色彩的“pederast”(鸡奸者)一词。Kertbeny认为许多男同性恋者比普通的男人更有男子气概,并且他们比那些由于性欲过剩而犯下诸如强奸、伤害罪行的异性恋更优秀。

单词“homosexual”直接翻译指“同性的”,来源于希腊语前缀“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词根“sex”(表示“性”)。Kertbeny希望他的新词和对这个词的解释能对废除德意志帝国刑事法第175条有所帮助,但该法条仍于1871年通过并施行。60年后,其成为纳粹政府屠杀同性恋的法源。

英文单字“gay”,本意指“感觉快乐的”,“使人高兴的”。后来,“gay”这个隐讳语开始流行起来,并受到同性恋者的认同,成为称呼同性恋的一个更得体的一个称呼。

对于女同性恋者,一般使用“lesbian”来称呼,后者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小岛的名称Lesbos(莱斯博斯岛)。公元前7世纪时,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第一位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女同性恋诗人萨福(Sappho,又译为萨芙,约前630或612~约前592或560)居住在该岛,“Lesbian” 本意指居住在该岛上的人,但自萨福以后,“Lesbian”这个词成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

同性恋者、古希腊女诗人萨福

中国同性恋的称谓:断袖、龙阳、分桃等

在中国历史古代,并没有“同性恋”这个称呼,而是使用更为隐讳的词语表达:

①“断袖”

语出《汉书·佞幸传》,汉哀帝刘欣(前25~前1)与董贤(前22~前1)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

有断袖之癖的汉哀帝刘欣

②“龙阳”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龙阳君为魏安釐王姬圉(?~前243) 拂枕席。龙阳君貌美妩媚,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有记载的男同性恋。龙阳也成为后世男色的代名词之一,龙阳之癖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龙阳自身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性,也经常代表魏国出使他国,完美地完成任务,同时兼具美人、计谋家、武术家、外交家等多重而复杂的身份。

《寻秦记》中的龙阳君

③“余桃”、“分桃”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约前280~前233)《韩非子·说难篇》曰: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弥子有宠于卫。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者。”

弥子瑕是卫灵公(前540~前493)的男宠,按照卫国法律,窃驾君车要剁脚。弥子瑕母病,窃驾君车,灵公赞曰:“真是一个孝子啊!为母亲都不怕犯剁脚之罪。”与灵公一起游果园的时候,吃桃时觉得桃甜,就把余桃给灵公,灵公说“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 到了弥子瑕年老色衰得罪了灵公,灵公说:“这家伙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目无君威地把没吃完的桃子给我吃。”

卫灵公与弥子瑕"分桃

《说难》是 《韩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说shuì,游说的意思;难nán,困难,说难,即游说的困难。作者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除了“断袖”、“龙阳”、“余桃”、“分桃”之外,其他尚有“男风”、“男色”、“走旱路”、“兔儿”等词婉指男同性恋现象。

在现代中文口语之中,“同志”一词渐渐演变为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代称及该社群之间的正式称呼。此外还有港澳粤语中,吸收英文单词gay后衍生的“基”,用来指代同性恋,但是这个词语通常具有贬损意味。“玻璃”也是带有贬损意义的单词。因华人导演李安(Ang Lee)之电影《断背山》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断背”一词亦成为同性恋之别称。

李安《断背山》剧照

并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同性恋,就是异性恋

人类有关性行为的现象太复杂了。美国生物学家、著名性科学研究者金赛虽然没有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可他也在人类性行为的研究过程之中悟出了部分“万物皆太极”的哲理。因为,单纯用西方人“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根本就无法很好地来诠释人类复杂多变的性行为。

当我们讨论性别时,喜欢把男子气和女人味看成是相互对立的两极。一般人的性心理定式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被看成是一个人个性特征的两极。一个人要么是同性恋者,要么是异性恋者,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而金赛对同性恋者所做调查研究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如果以参与同性恋性行为为标准,有没有次数限制?1次、10次还是100次?如果一个人受到同性成员的强烈吸引,或在心理上有这种欲望,但未有具体行动,也从未进行过同性性行为,我们是否称其为同性恋者?如果他们互相吸引并发生性行为,然而彼此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者,即没有同性恋认同,他们是同性恋者吗?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同性恋者的标准是什么?性行为?性取向?性意识?还是三者缺一不可?

事实上,从生理科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阴阳共体的生物,万物皆太极,人的个体差异太大,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和环境之下,都可能有性取向的波动。性取向正常的女人处于“阴”的范围,性取向正常的男人处于“阳”的范围;同性恋者的性取向异常,男同性恋者属于阳中有阴,即太极图中大白鱼之中的小黑点;女同性恋者属于阴中有阳,即大黑鱼里面的小白点。

仅有一小部分同性恋者完全以同性别的人为目标,以至于对异性恋一无所知;绝大部分的人对异性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并有这方面的经历,因此,大部分同性恋者实际上是双性恋者。大部分人对异性和同性的兴趣明显有重叠。即使没有转变为行为,却存在于他们的幻想之中。正如许多异性恋者有同性恋的想法,24%的男同性恋者和35%的女同性恋者有与异性的性幻想;34%的男同性恋者和54%的女同性恋者有与异性的性梦。

主流文化一般不支持同性恋

尽管中国自古就有同性恋的记载,但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不支持同性恋行为,甚至于极端排斥同性恋者。如:

《周易·序卦》曰: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

再如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约前723~前645)《管子·八观》曰:

“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

基督教也反对同性恋。《利未记18:22-23》记载:

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不可与兽淫合、玷污自己。女人也不可站在兽前、与他淫合、这本是逆性的事。

《利未记18:29》记载:

无论什么人、行了其中可憎的一件事、必从民中剪除。

《利未记》中所说的“与男人苟合”指的就是男同性恋者的性行为。早期基督教根据《圣经》教训,认为同性恋是严重罪行。

在公元538年,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约483~565),在把罗马法和教会法综合的基础之上颁布法律,说同性恋“引起饥荒、地震和瘟疫”,个人则“丧失灵魂”,因此,为防止国家和城市的毁灭,必须严禁,惩罚的手段之一是公开示众后加以阉割。

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曾严禁同性恋

历史上曾有过接受同性恋的国家,例如古希腊同性恋、古罗马同性恋;也有严厉压制同性恋的国家。当两个男性之间发生性行为如肛交时,在这些国家是会被判罪甚至于处死的。直至今日,在非洲和亚洲西部、南部的一些国家,同性恋仍被视作一种违法行为,有的国家甚至将同性恋者处以极刑。

目前,中国对同性恋人群的看法较为保守,将同性恋非刑事化、非病理化,但不承认同性伴侣任何关系,但在荷兰等国,法律已经开始逐渐承认同性伴侣的合法地位。

腾讯网2013年2月27日报道:

百余同性恋父母致信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修改婚姻法。

在我们的文化之中,特别是对于男性而言,同性恋的感情是不能够被容忍的,一个人不愿相信他会对一个同性在性的层面产生爱意。

之所以一般人会对同性恋者有鄙视的心态,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就在于生育。对同性恋的一个普遍看法是男女同性恋者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男人和女人,正如那些没有孩子的人有时不被看成是完全意义上的成人一样。这两种态度隐含的观点是,只有生育才是成人性行为的全部标准。

同性恋是病吗?

西方人习惯于用分子式来解读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有相当多研究人员认为同性恋一种“激素异常”的表现——男同是因为雄性激素不足,女同是因为雄性激素过多。因此,激素也成为了他们常见的“治疗”选择。

维也纳内分泌学家尤金·施泰纳赫(Eugen Steinach)是第一位使用手术方法试图“治疗”同性恋的医生。1917年,他阉割了一位同性恋男子,随后将死去的异性恋男性的睾丸组织移植在这位“病人”身上。在1916年到1921年间,他先后在11位男性身上做了这项实验。由于免疫排斥反应,施泰纳赫的实验注定失败。

丹麦纳粹医生卡尔·瓦内特

丹麦纳粹医生卡尔·瓦内特曾开展了令人震惊的“同性恋治疗”实验。1933年纳粹上台以来就将迫害同性恋者作为所谓在种族和文化上净化德国的道德讨伐的一部分。在针对男同性恋的逮捕、监禁甚至阉割等迫害行动中,他有机会试验自己的“激素疗法”,即将睾丸激素和其他合成激素注射进受试者的睾丸中,试图改变同性恋或双性恋的性取向。

在1952年,被发现是同性恋者的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1912-1954),为免除牢狱之灾也接受了激素类药物己烯雌酚。而这种药物使用更是连名义上的“治疗”都算不上——事实上,它属于化学阉割,是对同性恋者的刑罚。这种雌激素药物让图灵遭受到极大的精神压力,让他变得抑郁,在生理上导致性无能甚至胸部发育,不到两年后在41岁时去世。

曾接受过雌激素治疗的同性恋者、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

甚至还有科学家建议用药物改变胎儿的激素环境,来预防同性恋子嗣的产生。而事实上,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在198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证实,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睾酮或雌性激素水平并无不同。西医“激素治疗”和“额叶切断术”的被禁绝,标志着西方医学根本就无法解读同性恋。

那么,同性恋是病吗?

一阴一阳之谓道。异性恋是常态,同性恋是异态。什么异?通天下一气耳!同性恋者自体内部的阴阳气机异常,或者说是紊乱。阴阳气机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是以每一个人身体内部由潜意识主宰者元神所掌控的自然力系统,即隐性的、藏象系统元气场的元气运行机制方式存在的。

很多男性同性恋者认为他们的性取向可能是生物原因造成的,他们从未感到他们在这个事情上有选择的余地,大多数变性人也有相同的感觉。西方很多的性研究学者从遗传、激素和神经传导等角度来进行研究,试图找到同性恋生物学决定因素的证据。但历经多年大量的研究之后,并未能如愿。

之所以西医找不到确切的同性恋生物学因素的证据,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性取向气机紊乱属于形而上的存在,已经超出了西医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推动性心理定式的原动力主要不是在显意识,而是在潜意识层位。元气场作为一种存在场,元气场气机失调当然是一种生物原因。

同性恋这种有关性取向方面的气机紊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每一个人有关性取向方面的气机之所以会发生紊乱,由自然的异性相吸转化为同性相吸,主要是潜意识方面的原因。性心理定式的形成是从胚胎期进入胎儿期的“神气舍心”阶段之后就已经开始的,那个时候属于胎儿个体独有的生存智慧自然就开始了积累。

中国古谚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要了解一个人成年时的所作所为,就必须对他(她)的童年时代有所了解。到3岁之前,新生命一直处于天性纯正烂漫的阶段,潜意识大门敞开,在无声无息之间在积累着自体的生存智慧。从3岁到7岁之间,在懵懵懂懂之间,纯正烂漫的天性越来越减弱,生存智慧需要通过过滤和判断,潜意识之门会越来越关紧。

如果家庭之中阴阳失衡、乾坤失道,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生长发育出来的孩子就可能多了成为同性恋的几率。

比方说,父亲被孤立和反对,母亲富有魄力,并且与儿子过分亲密,母亲支配儿子,并轻视父亲。这样男孩的男子汉气和阳刚行为就受到压抑。专制的母亲不鼓励儿子对异性的性冲动,除非爱慕的对象是她自己。儿子对其他女性的兴趣使母亲感到忌妒。换言之,不仅孩子有恋母情结,母亲也有恋子情节。

孩子们的父亲备受孤立,甚至是公开的敌人,故使儿子缺少一个能够与之认同并去模仿的男子汉偶像。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之中,这些孩子害怕异性关系,变态地需要同性的爱来弥补少年时所失去的爱。

当然,这种与儿子过分亲密、轻视父亲之阴阳失衡家庭不一定100%会导致同性恋,但却可让同性恋的可能性增加,70%的同性恋者都处在这种乾坤失道、有专制母亲的家庭。

严厉的不近人情的母亲会使有些男孩没有正常的恋母情结,转向从父亲那里寻求爱,长大以后从同性来获得爱的满足;对男性的恐惧和恨会使有些女性没有恋父情结,转而发展为向其他女性寻求性爱。恋母情结太重会导致同性恋,完全没有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也会产生同性恋。这符合中国哲学的太极思想。

除了潜意识层面的问题之外,很多双性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异性伴侣的性不和谐,不幸福,转而希望从同性之间来获得性满足,如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就是一个双性恋。

很多男性事业成功,原本是异性恋,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自己的性能量和性能力退化,出现ED、早泄等问题。即使身边有大把女人,也无法再振男性雄风。在心理纠结之下,自体内部性取向方面的气机发生紊乱,就可能成为男同,如张国荣。

希拉里·克林顿在其自传之中承认自己是双性恋

叔本华说:“性爱才是这世界上真正的世袭君主。”

性者,命也。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灵。性命一体。性是生命之源,养生捷径(可惜的是现代人这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盲区,人们普遍性商极低),也是损身杀手!

同性恋者是有生理基础的,其自体内部是有关性取向方面元气场的元气运行机制发生了紊乱。

就对健康的影响而言,异性恋符合天地阴阳大道,两性交合,阴阳交感、互动,对双方的气场、气机都有好处;同性恋属于异态,同性交合,阳阳交感,会给双方的气场、气机埋下隐患。

文喜有话说 2018.2.8.

BL是什么意思啊?

BL就是boyslove的简写,就是男同性恋的意思。但大部分网上出现的“bl”范围比这个解释小。

2、大部分网上同人女聊的BL是美男美男爱(美男很重要)而且一般是小说啦,动漫里的,现实中的同我们一般不叫bl,更倾向于叫gay。

gay是什么意思?

gay就是指男同性恋者,男生喜欢男生

是什么意思?

同志一词在三,40年代和建国初期是对志同道合的人的一种称呼,是共同为正义和建设国家而奋斗的人们的互相称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同志一词也不仅仅是这个意思了,由于外界文化的输入,同志以慈以不单纯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跟同性恋倾向的人叫同志,所以现在朋友同事之间很少,再有人叫同志,都是称呼先生师父或者张杰,老王等,对同志一词都比较敏感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