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要概括

2023-05-16 07:45:03 89阅读

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要概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作出了清晰描述,具体可以概括为“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现代化建设什么时候提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要概括

中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党和国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确保小康社会建成。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建设现代化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等各个方面,这是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的目标要求。

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属于哪一步?

三步走,是邓小平在1987年4月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确定了该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

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国际国内环境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强调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实践中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再生产的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协调好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强调绿色发展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调开放发展就是要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