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作者好词好句

2023-05-15 10:15:03 104阅读

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作者好词好句?

好词:登山涉水、点头会意、掉头鼠窜、多言多语、顿足捶胸、淡妆轻抹、风兵草甲、放刁把滥、纷纷洋洋、贩夫皂隶、翻江搅海、风门水口、扶墙摸壁、扶危济困、佛性禅心、逢凶化吉、风行雷厉、飞檐走壁、飞针走线、过府冲州、冠屦倒施

好句

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作者好词好句

1、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2、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3、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卷。

4、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

5、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6、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7、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8、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9、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

10、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11、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不分远近,岂顾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

12、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13、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

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施耐庵的关系?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吴承恩是明代人,曹雪芹是清朝人,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是“又好谭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之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施耐庵原籍苏州,于元贞二年(1296)生于兴化,舟人之子,十三岁入私塾,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三十五岁中进士。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七十一岁或七十二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七十五岁,为洪武三年(1370)。与罗贯中合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作者创作历程?

水浒传作者是谁,《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一部小说,现存的书刊中大多记载的是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其中一人,或者两人皆有编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书中描写了梁山反抗压迫的英雄好汉,水泊梁山成长壮大并被宋朝招安,招安后为宋朝而战,最后战死沙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到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讴歌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社会理想,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生于江苏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_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因与穷人辩冤纠屈,被上司训斥,遂辞职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十八名农民起义反元,张士诚敬施耐庵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掠池的计策。

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亲小人,远忠良。施耐庵多次劝谏不听,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

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琪家中坐馆,经常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

整理,搜集北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准备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搜捕张的部属,施耐庵为避免麻烦,听从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专心研究《江湖豪客传》。《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水浒传》。《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喻“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水浒传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创作背景是: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