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会冬眠吗
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会冬眠吗?
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院子都是蚯蚓是咋回事?
空气潮湿,导致空气中的水份增加,泥土里含水量过高,蚯蚓在下面吸不到足够的空气,所以才会这样。
院子环境潮湿,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地方,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而一旦土壤过分潮湿吸不空气,它就会跑出地面。
蚯蚓在土里为什么不会被憋死?
蚯蚓作为环节动物,常年生活在泥土中,它的呼吸方式非常特别。蚯蚓依靠分泌黏液并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过程,它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会由体壁的毛细血管排出体外。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且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并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大雨过后,很多蚯蚓会从地下来到地面,这样的现象也与蚯蚓的呼吸方式有关。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去,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于是蚯蚓就会离开洞穴,来到地面。
蚯蚓的生长周期是多长?
平均3个月长大,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长到10厘米左右大概要半年!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
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
蚯蚓一亩能养多少?
一千五百斤到两千斤,但也要视情况而定。
蚯蚓养殖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水,这也是把水源放在第二位的原因,因为在蚯蚓养殖的环境中水分含量要在60%-65%,尤其是在夏季,蚯蚓养殖场是利用水来为蚯蚓来降温保湿的。水源选择要选择酸碱适中的水源,不能使用酸度或者碱度较高的水源,如果酸碱度较高会造成蚯蚓逃跑或者死亡。蚯蚓养殖是利用粪料来养殖的,其中牛粪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生活污泥和造纸厂污泥,牛粪又分为奶牛场牛粪和肉牛场牛粪,奶牛场牛粪要优于肉牛场牛粪,因为奶牛的牛粪中的蛋白含量高于肉牛牛粪含量。污泥的选择一般造纸厂污泥优于生活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