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道角,霹雳被发现在北京是第几集

2023-05-11 19:15:04 84阅读

妖道角,霹雳被发现在北京是第几集?

霹雳被发现在北京是第25集。

小样发现方宇受伤了,并且还丢了工作。于是质问方宇,方宇确说自己没事,不愿说出真相。李博怀从英国回来,霹雳像向父亲坦白了一切,她的勇敢、大胆、自主让父亲感到震惊和愧疚!他答应暂时替霹雳向杨尔保密。可是、在一个电视节目里确意外的发现了霹雳。杨尔在电视上发现女儿人在北京,顿时懵逼了,于是就向前夫问明真相,得知真相后,她整个人都崩溃了,

妖道角,霹雳被发现在北京是第几集

弥天大谎后果极其严重,霹雳被杨尔管制了起来,偷、卖机动车头目落网,并招出了方宇,方宇被抓,青楚要为方宇辩护,然而,周晋发现方宇被迫卷入真相,主动提出为方宇作证。

后来的一个妖怪就可以让孙悟空吃尽苦头?

大家好,我是恒实。我来回答:“ 为什么十万天兵拿不住的孙悟空,但一个妖怪就让孙悟空吃尽苦头”这个问题。《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离奇的遭遇其实是在阐明一个道理:

大闹天宫

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那里学艺归来,从混世魔王那小试牛刀之后,骄横之心日益膨胀、目中无人之态日益饱满。遍访英豪、尽交贤友、拉帮兄弟、操练猴兵。相信此时的孙悟空这番举动已有一丝”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念头了。孙悟空更是通过改生死簿、偷吃蟠桃、金丹、搅了盛会等一系列事件,初步触摸到天庭的实力也就那回事,这时孙悟空的野心顿时无限膨胀起来。

在惹下那么多祸事之后,天庭再也不能容忍妖猴孙悟空这般地胡搞了!封托塔李天王为降魔大元帅,统率十万天兵天将、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征讨孙悟空。此时的妖猴也成为了一个”魔“!

按规矩来的天庭

不知列位看官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按说十万天兵天将,一人一口唾沫就差不多可以淹没住孙悟空。如果神将领们打不过孙悟空,为何十万天兵天将不一拥而上,用人海群殴战术来揍妖魔孙悟空呢?话虽不假,招数也好,只可惜此时的天庭依然按照规矩办事,”兵对兵将对将“的沙场规矩始终贯穿着整个战局。

不按规矩的孙悟空

可是此时的孙悟空呢,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手中的这条金箍棒上下胡抡乱舞,让一群守”规矩“的神将们纷纷抵挡不住。难道天庭实力就仅限于此吗?如果是这样,只恐怕此时高高端座于宝座之上的就不是玉皇大帝了!

十万天兵拿不住孙悟空的原因

十万天兵天将那可不是光拿钱不干活的酒囊饭袋,他们可是充当着天庭的武装力量啊!可是为什么却拿不住一个孙悟空呢?主要原因就是太守规矩了。而孙悟空又太不守规矩了!这样一来,天庭变得越来越被动,而孙悟空则变得越来越嚣张起来。

莫欺天庭无人

既然你孙悟空不按规矩出牌,尽欺天庭无人。那么天庭也就按你的套路出牌!于是,临场换将,调了昭惠灵王二郎来降伏孙悟空。

这二郎神一点也不像托塔李天王是科班出身。他秉承的宗旨就是”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下就让孙悟空遇见了同样不守规矩的对手!打架?二郎根本就不怕。咱们打着不耽误我的手下掩杀你的猴众。公平吗?当然不公平了!可是按我的目的来说:我就是来降伏你这个妖猴的,哪来那么多废话?

梅山众将士剿杀猴众乱了孙悟空的心、老君天上扔黑砖砸了大圣的身、哮天犬趁机狠狠咬掉了孙悟空的肉.......这一切走的全是不按规矩的套路。你皮我更皮,天庭之所以以前不用,并不代表着不会用!至于以后如来佛翻掌镇压了孙悟空,那也是更高一层的”不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不守规矩的孙悟空有可能悟出”要守规矩“的道理!

写到这里,其实取经路上一个妖怪就能让孙悟空吃尽苦头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此时守规矩的孙悟空如何能斗过一个不守规矩的妖怪?就连佛家不仅有那慈眉善目、普渡众生的菩萨,不是更有那怒目圆睁的护法金刚吗?所以这个事情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规矩一定要守的!但是不能拘泥不化!该讲究的时候不能将就,该将就的时候就不能讲究!

我是恒实,一个有底线的自媒体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还请欢迎关注转发与评论。

哪吒和红孩儿哪个厉害?

肯定是哪吒更厉害,现从各个角度分析下:

一、家庭出身

1、哪吒

哪吒是灵珠子转世,转世后一家人都是大能。

父亲:李靖,道教神仙,家住陈塘关李府,在凡间曾任陈塘关的镇关总兵,本是商朝纣王部下的关口守将之一,后反商伐纣,参与殷周大战,原为西昆仑度厄真人的弟子,另拜燃灯道人为师,是阐教的老三代弟子。后修道成圣,晋升仙班,居于天庭的云楼宫和毗沙宫(天王的府邸)。因其左手上常托着黄金玲珑宝塔,又被称为“托塔李天王”。

母亲:殷夫人

兄弟:在《封神演义》里,大哥金吒,拜文殊广法天尊为师,在五龙山云霄洞修行,第三代玉虚门人之一,有师传法宝“遁龙桩”,最终肉身成圣;二哥木吒,拜普贤真人为师,在九宫山白鹤洞修行,阐教第三代门人之一,最终肉身成圣。

在《西游记》里,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木吒则跟随在师父观音菩萨身边,为惠岸行者,是观世音菩萨的护法弟子。

可以看出,哪吒一家都是神仙,都位列仙班,是神仙系统里的佼佼者。

2、红孩儿

红孩儿原名牛圣婴,是一个妖王。

父亲:牛魔王,妖王,众妖称他为西方大力王,自号平天大圣,是七大圣之首。

牛魔王自身实力极强,是书中为数不多可以以自身武力而不靠法宝与孙悟空匹敌的角色,火焰山土地称:“牛魔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

牛魔王交友广泛,名气颇大,在妖怪中可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绝世枭雄。但再牛皮的妖怪他也是妖怪,最后被孙猴子请来的救兵李靖和哪吒擒住,抓回去了。

母亲:铁扇公主

又名罗刹女或铁扇仙,她不是妖怪,是得道的地仙,住在离火焰山一千里的翠云山上的芭蕉洞里,拥有法宝芭蕉扇,能灭火。铁扇公主的武功法力并不厉害,可是她有一件法宝,连孙悟空也吃不住,就是芭蕉扇。

“芭蕉扇”原本是在昆仑山后,从混沌开辟以来,天地间自然产生的一个灵宝,为太阴的精叶,所以能够灭火气。另外,芭蕉扇不止一把,太上老君也有一把。

叔叔:如意真仙。

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兄弟,是个妖道,在解阳山破儿洞霸占落胎泉,向西梁女国的妇女们售卖落胎泉水。因为红孩儿的事,不愿意把泉水给孙悟空,可是武力不强,如意真仙最后还是被孙悟空打败,不过他是《西游记》中少有的没有被打死和收走的妖怪,可能与他只赚钱不害人有关。

关系不明: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会三昧真火,火焰山的火就是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掉下的路转造成的,而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又是在火焰山里修炼出来的。

前面说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产自昆仑山后,原来有两把,太上老君就有一把,这样的仙品法宝,你说铁扇公主一个小小的地仙哪里得到的“芭蕉扇”。

后来红孩儿又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可以说在一众妖精中算是下场比较好的,能没有后台?

但这样的关系只能暗地里说,拿不到台面上来,无法成为真正的助力。

从这可以看出,红孩儿的家庭出身很社会,但怎么也比不了哪吒的出身。所以这一局比拼,哪吒1比0完胜红孩儿。

二、师承

1、哪吒

哪吒的师傅是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是昆仑玉虚十二上仙里的第五仙,阐教掌门元始天尊的真传弟子之一。是清微教的教主,乃教主级仙人,修为高深仙法高强,道场为乾元山金光洞。

哪吒也就是元始天尊的徒孙,可谓根正苗红。元始天尊在《封神演义》中是鸿钧老祖座下的三大弟子之一,三友之中排名第二位,乃阐教的掌门祖师,住于万山之祖“昆仑山”的麒麟崖之上,道场的宫邸名曰“玉虚宫”。

元始天尊地位崇高,是至高大上的先天圣人之祖,法力神通深远广大,是执掌封神榜的前任主人,后将封神榜交托于门人姜子牙负责,同时也是封神大战的最终胜利者。

元始天尊徒子徒孙众多,且都是大能人物,如燃灯道人(阐教副掌门)、广成子、南极仙翁、普贤真人、灵宝大法师、云中子、慈航道人、姜子牙、黄龙真人、清虚道德真君、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玉鼎真人、道行天尊等等,所以哪吒的师承相当厉害。

说到这里,李靖(前师乃度厄真人,后拜燃灯道人为师)和儿子金吒、木吒、哪吒都是徒孙级别,属于阐教第三代,这关系怎么算。难道各论各的,你叫我师哥,我叫你儿子?

在《西游记》中太乙真人就是如来佛祖,同样是哪吒的恩师。

这属于打了一个,惹出一窝,还是一窝别人惹不起的。

2、红孩儿

师承不详,书中只说在火焰山修行了300年,至少明面上是没有师承,孤家寡人一个。

此番对比,哪吒2:0再下一局。

三、武艺

1、哪吒

莲花化身:哪吒是莲花化身,百邪不侵、免疫病毒瘟疫、专克摄魂夺魄等攻击。

三头八臂:拥有三头八臂法身,能同时使用八种神器攻击敌人,威力无穷。(在《西游记》里是三头六臂。)

三昧真火:这个哪吒也会,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里均有,降伏牛魔王的时候用过。

变化之术:《西游记》中写他“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小儿哪吒曾降九十六洞妖魔,善能变化”。

兵器万千:《西游记》云:“把那六件兵器多数变,百千万亿照头丢;那太子六般兵器,变作千千万万,空中似雨点流星。”

此外还“力大无穷”、“隐身术”、“飞天遁地”等等神通。

2、红孩儿

三昧真火:红孩儿最厉害的还是三昧真火,燃烟浓烈,水淹不灭,遇水越灼,焚烧越强大,观音净瓶里的仙露方可将其克制。

变化之术:可以变成别人的样子,变化过观音欺骗猪八戒。

飞天遁地:会腾云驾雾,会遁法,利用遁法跑到搬救兵的猪八戒前面。

枪法不错:曾与孙悟空斗,略输于孙悟空。

武艺来看,红孩儿打不过孙悟空,孙悟空因为在炼丹炉里被练过,所以有点受不了烟火,而和孙悟空打得难解难分的哪吒是不怕的。

哪吒海陆空打架全能,红孩儿则不行,所以0:3。

四、法宝兵器

1、哪吒

太乙真人相当疼爱哪吒,给了好多的法宝兵器。

乾坤圈、乾坤弓、混天绫、震天箭、风火轮、火尖枪、九龙神火罩、金砖、阴阳剑、戮魂幡、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等。

2、红孩儿

火尖枪:长度有一丈八长的长枪,枪头能喷火攻击敌人,先天灵宝。

五行车:能喷火。

红孩儿和哪吒一比,太寒酸,0:4。

五、形象

1、哪吒

哪吒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正统神仙之一,在佛教体系中,哪吒作为威武的护法军神,起到了护持佛法的作用;在道教神话体系中,哪吒身为专司伏魔的正道天神,其神祇行宫规格定性很高。

2、红孩儿

妖怪

两人没有可比性。

六、身份地位

1、哪吒

天命化身,元始天尊首选灭纣先锋代表,玉虚法旨负责人,武王护驾,阐教的三代代表人物。

道教将其尊崇供享为中央祭坛的大罗天神,地位高贵鼎盛;神仙谱中被归类为“忠武战神”之位,属于武神一系。民俗敬尊为救世护民的“五营神将”之首;乃统领天兵天将的元帅之神,又被奉为“太子元帅”、“天帅领袖”和“火轮天王”,

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为统帅道教五营神军的“中坛三秦军”主帅。

在佛教体系中,哪吒作为威武的护法军神,起到了护持佛法的作用。

2、红孩儿

荒山野岭一妖王,没有身份地位,最多在做妖王时役使一些山神土地等等,即使后来做了善财童子,地位依然完全和哪吒没法比。

所以,哪吒对红孩儿,6:0。

七、战绩

1、哪吒

抽过龙筋、打过石妖、保周讨商历经无数战场,斗过猴子,抓过牛魔王,战绩彪悍,实战经验丰富。

2、红孩儿

斗过孙悟空,没有多少经验。

总结

从家庭出身、师承、武艺法宝、战绩等等方面分析,红孩儿完全不是哪吒的对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霹雳布袋戏在哪里能看?

您好,我是红雨,有幸回答问题。

看霹雳布袋戏有这么几个渠道。首先布袋戏戏迷们以“道友”相互称呼你要明白。开始看布袋戏叫“入坑”。还有很多专门语你慢慢就了解了。

第一,你可以先进入贴吧之类的网络交流平台,霹雳吧里你可以和很多道友交朋友,求网盘资源。

第二,你也可以加入群,在一些群里群主和群里的朋友都会给你提供很多渠道。

第三,在优酷、爱奇艺、ab站、紫龙天等视频网站都有一些霹雳布袋戏的老剧视频,但是满打满算霹雳2000集左右,这就体现出第一点和第二点的重要性。找到群体以后可以有人引导你,哪些剧好,哪些剧不好。霹雳人物较多,哪些角色主要,那些角色出名都可以有一个大概的参考。比如台配普通话、大陆配普通话、闽南语你更喜欢哪一种,普通话都是四轰系列才有的。

第四,我觉得有一个网盘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会爱上不同的诗号,各有特色的角色曲,某一部你特别喜爱剧集,需要很大的内存,网盘的优势大于优盘。最后放一个帅气的魔化书大镇楼。我也喜欢一页书前辈。

感谢您的阅读,您对回答满意的话,欢迎评论和关注,我们一起聊更多。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三国演义》完成之后——诸葛亮“智绝贤相世无双”,在人们的心中,诸葛亮已不只是当年那个功绩卓越的历史人物,更多的时候,人们是将他当做神灵来看待了。尽管诸葛亮的传说故事很早便开始在坊间流传,但人们对诸葛亮形成“神机妙算”的印象却多是来源于《三国演义》,创作者在承袭之前相关故事精华的同时,对作品进行再改编再创作,最终将诸葛亮塑造成了拥有超常智慧不凡本领的形象。较之于之前对于诸葛亮的神化,《三国演义》神化的侧重点已从“神魔”式的虚幻转向对其在实际战争中超乎常人的才能智慧及品格的突出展现,同时,对其内在精神的表现也成为形象神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说来,诸葛亮有“飘飘然有仙家气”、“心存正道合神明”、“用兵如神”和“料事如神”几个方面:

第一、飘飘然有仙家气——诸葛亮居所有仙气、可与姜子牙、张子房相提并论、打扮有仙家气韵、遇事有神仙般的淡定和从容

如果说宋元时期诸葛亮被赋予了神仙的身份和外形的话,那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更多的是仙家气韵的展现。这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已初露端倪,此时诸葛亮虽还未出场,但无论是所居之所,还是所交之友,都透露出诸葛亮的不凡。

⬛(1)诸葛亮住所——深山迷雾入仙家

《元始上真众仙记》曾说:“凡青嶂之里,千岭之际,仙人无量……”此外又有“深山迷雾入仙家”之言,只言片语间勾勒出神仙居所的样貌,书中诸葛亮所居之处与此颇为相似:俯瞰隆中景物,“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一派娴静清雅之貌。近观卧龙冈和草庐,更是“清景异常”,如诗所言“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丹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未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悬宝剑挂七星”。虽只是写景,但山水之中、云雾之间,无不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旷然世外之感,由此不难想象身居其中之人的超凡脱俗之气韵。

⬛(2)朋友与诸葛亮对比却只有孔明“独观其大略”,诸葛亮却可与姜子牙、张子房相提并论

此外,从诸葛亮所交朋友的身上也可以影射出诸葛亮的精神面貌。书中写到,

水镜先生——“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徐庶——“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

崔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

石广元——“白面长须”;

孟公威——“清奇古貌”。

看其形貌、观其举止,皆是不俗之人。然而,与诸葛亮比较之下,这些人又是不足为奇的。

徐庶自言:“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而司马微更是说,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四人“务于精纯”,

却只有孔明“独观其大略”,并将姜子牙、张子房与其相提并论,由此不难想象诸葛亮的仙风道骨之貌。

⬛(3)诸葛亮的打扮仙家气韵

待到诸葛亮出场,其仙家气韵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自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至一百零三回五丈原禳星,其装扮就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装束,儒雅之中不失飘逸;手持羽扇,指挥三军的情景,尽显大将之风;作法时披道衣、仗剑、散发、跣足的样子,更添仙道之色彩。

⬛(4)诸葛亮有神仙般的淡定和从容

此外,小说中塑造的诸葛亮有着超乎常人的淡定和从容。每每曹操大军压境,包括刘备在内的众人皆会大惊失色,唯有诸葛亮气定神闲,以“神机妙算”击退敌军;面对周瑜的阴谋诡计,频频刁难,诸葛亮也总能从容应对。在紧张复杂的战争局势中,小说中的诸葛亮几乎没有过纠结的心理挣扎,举棋不定的迟疑,或是对于前途命运的不安,他总是能够淡然一笑,从容面对,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在其预料之中。相比于外形上仙道式的设计,《三国演义》在气质神韵上的刻画使诸葛亮的神化形象更富内涵。

第二、心存正道合神明——诸葛亮解决危机总有神灵帮助,诸葛亮具有“神性”可通天界、人间、地府

作为一部“据正史,采小说”创作而成的作品,三国演义从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中吸收了大量的养料,因此,虽被定义为历史小说,但其中还是保留着一些神秘元素。书中多次写到了诸葛亮在神灵的帮助下度过危机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神异之色彩。

⬛(1)在危机面前,总有神灵来帮助诸葛亮

诸葛亮率兵南征,途经一泉,将士因口渴而争饮泉水,不想饮者皆不能言。诸葛亮知是中毒却无计可施,远远望见山冈上有一古庙,便攀藤附葛而上去拜祭。拜毕,一老叟扶杖而来,不仅为诸葛亮解释了中毒的原因,还赐以解毒之法。之后询问才知此老叟非一般人也,而是此处的山神。遇见山神已是不可思议,而老叟的一句“奉伏波将军之命,特来指引。”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伏波将军马援乃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人,与诸葛亮所处时代相距甚远。前朝名将指点的情节让诸葛亮的这一经历除了有神秘感的同时还多了几分“天命所向,众望所归”的意境。此后,蜀兵又遭遇缺水危机:掘地二十余丈,十余处,却无滴水。诸葛亮无奈之下焚香告天,之后获得满井甘泉。征战中虽遭遇诸多不顺,但诸葛亮似乎总是受老天庇佑,并能与神灵沟通,使困难最终得以解决。

祭泸水汉相班师一节所写种种,更是怪像丛生,神乎其神。孔明班师回国至泸水,“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询问孟获才得知,水中常有猖神作祸,孔明疑惑,亲自到泸水边查看,不想之后更是瘴烟弥漫,鬼哭神号。按照当地旧例,要用四十九颗人头和黑牛白羊祭享,才能平息,然而诸葛亮认为泸水此番景象本就是怨鬼太多所致,因此不能再妄杀。于是用馒头代替人头作为祭品,设香陈案,祭奠亡灵。之后便见“愁云怨雾之中,隐隐有数千鬼魂,皆随风而散”,次日更是“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此故事中,诸葛亮似乎成了一个通晓阴阳的判官,可洗清死者之冤情,携客死他乡的魂魄返回故里。

⬛(2)诸葛亮可通天界、人间、地府,诸葛亮具有“神性”是因为他顺应天意、顺应民心

在民间的传统观念中,天界、人间、地府有着严格的划分,能通三界并与之交流者必然是具有神通之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能得到已逝名将的指点、当地山神的帮助、也可以设坛焚香,安抚冤魂,其本领非凡人所能及。书中所述的这些情节承袭了民间诸葛亮传说中的神异部分,然而又与之前的有所不同。以往所写的诸葛亮的“神通”要么是与生俱来的,要么是通过自身的修炼而成的,如《三国志平话》所言,“诸葛亮本是一神仙”,然而,《三国演义》中,这种能力是以诸葛亮“匡扶汉室”的理想和“宽德仁厚”的品格为基点的:遇毒泉时,诸葛亮所忧之事是“蛮方不可平”,有负先帝重托,无法复兴汉室;军中缺水,诸葛亮焚香告天心念的是大汉的福祉;祭泸水颂扬的是死去将士的忠君爱国之志。正是由于诸葛亮拥有厚德载物、家国天下的大情怀,才使得神灵愿意帮助,冤魂得以安息。故事中对“复兴汉室”“仁慈忠义”的反复强调让诸葛亮的神化形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诸葛亮具有神性是因为他顺应天意、顺应民心,而以往故事中为展现诸葛亮与众不同而描述的其与生俱来或是修法求道得来的能力在这本书中被淡化了。这容易使民众从神仙方术中脱离出来,引导人们相信只有那些存有仁善爱国之心并顺天意而行的人,才有可能具有“神通”本领。诸葛亮神化形象因此具有了政治教化的意义。

第三、用兵如神——诸葛亮“神化”成了善于用兵的军事奇才,真真假假中,敌军落入圈套;虚虚实实间,胜负已成定局。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军事才干饱受争议,肯定之人不吝惜赞美之词,否定之人却又极力批驳。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之神、之奇却是被众人所承认的。作者用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手法将诸葛亮“神化”成了善于用兵的军事奇才,真真假假中,敌军落入圈套;虚虚实实间,胜负已成定局。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分析人心精准到神乎其神,少有失误

《孙子兵法·谋攻篇》曾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知其优势,避其锋芒;知其弱势,攻其软肋。只有进攻得当,才能克敌制胜。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就神在他能迅速准确地找到敌人的弱点以攻之,

“对于匹夫之勇的,便使其急躁;急躁而求胜的,便进行持久战;对于贪婪而好利的,加以贿赂;仁慈而心软的,便使其疲惫;对于聪明多智而胆怯的,便使之窘迫;对于善用谋划而优柔寡断的,可以突然袭击”。

这种用兵艺术,虽知者甚多但能真正用好的却少之又少。

汉水一战,刘备与曹操两军隔水相距,孔明以放号炮,鸣鼓角乱曹军军心,曹胆怯,拔寨退三十里。孔明趁势渡汉水,之后背水扎营,曹操见此心中本就疑惑,待次日决战之时又见蜀兵弃寨丟甲而逃,以为孔明设计引诱他,故命令收兵。未曾想之后却反中了诸葛亮包抄之计,曹军大败。孔明之后分析曹操败因时说:

“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我以疑兵胜之。”

由此可见诸葛亮分析人心之精准。毛宗岗在评价孔明用兵时曾说:

“曹操善疑,而孔明即以疑兵胜操。此非孔明之疑操,而操之自疑也。然虽操之自疑,而非孔明则不能疑之也,烧于博望,挫于新野,困于乌林,穷于华容,操之畏孔明久矣。见他人之疑兵未必疑,惟见孔明之疑兵而不敢不疑。”

⬛(2)诸葛亮用兵,常常是虚实不定,让人捉摸不透——然而诸葛亮指挥的战争,却极少有败兵之绩,实在是一位军事奇才

孔明用兵,常常是虚实不定,让人捉摸不透。火烧赤壁之后,曹操丧胆逃往彝陵,行军途中,见某地草木丛生,地势险峻,便大笑讽周瑜诸葛缺智少谋,不知在此处设兵埋伏,正说间,赵子龙冲杀出来,曹操措手不及,落荒而逃。军队行至葫芦口处,曹操再次大笑,说周瑜孔明不懂得以逸待劳,忽然间张飞带兵而来,曹操慌忙领兵逃离,华容道三笑时,又见关羽提刀跨马截住去路。诸葛亮虚虚实实的用兵险些让曹操丢了性命。曹操生性多疑,孔明三设伏兵却不曾被其发现,可见孔明智谋之过人;山僻烧烟,声东击西,曹操受惑中计,可见孔明用兵之妙,孔明之神就在这一张一弛、缓急相错中得以彰显。

三国中善用兵法之人不胜枚举,然而却没有一人能像诸葛亮这般用得如此精准、少有失误。小说中,诸葛亮总是能准确地分析出敌军战略意图,并且迅速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或是声东击西、或是诱敌深入、或是设伏围堵……与之作战的敌军虽处处小心谨慎,却終会落入诸葛亮所设圈套。《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战争场面多达上百场,风云变幻、胜负难料,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诸葛亮指挥的战争,却极少有败兵之绩。小说中的诸葛亮用兵灵活多变,虚实不定,难以捉摸,实在是一位军事奇才。

第四、料事如神——诸葛亮曾三授锦囊妙计,转危为安,其神妙可想而知;战争还未开始,诸葛亮已经对战事做了周密详尽的安排,提前准备好庆功宴席;诸葛亮料事精准,早知敌军意图,将计就计大败对手

神仙可以未卜先知,诸葛亮能够料事如神。在《三国演义》中,从诸葛亮粉墨登场开始,大到天下局势“三国鼎立”的预见,小到具体细节的谋划,一切似乎都在孔明的预料之中。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不可控因素数不胜数,然而小说中所写的诸葛亮,却能准确预料事件发展,这便是其神通之所在。

⬛(1)锦囊妙计化危机——诸葛亮曾三授锦囊妙计。一次助刘备脱东吴之险,续得佳偶;一次解王平、张翼被攻之围;一次清魏延之叛。

周瑜欲取荆州,假借联姻之名想将刘备骗至东吴加以囚禁,以此作为筹码换取城池。刘备知其阴谋不愿前往,孔明却说有大吉大利之兆,劝说刘备应允下此事,并自信地说:“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玄德听从孔明之言,出访东吴,期间多次濒临险境,却总是被锦囊妙计所救,转危为安,周瑜、孙权都才智过人,诸葛亮料中一计已实属不易,更何况料中三计,由此不得不佩服诸葛亮之神。

在孔明与司马懿的一场战争中,孔明先是料得魏兵肯定会追来,且必定会以死相拼,因此派王平、张翼前后夹击司马懿军队。诸葛亮又赠姜维、廖化一锦囊,告曰:

“如见魏兵围住王平、张翼,十分危急,不必去救,只开锦囊看视,自有解危之策。”

之后战争正如诸葛亮所料想的那样,最终凭借诸葛亮锦囊中的妙计,蜀军大获全胜。

武侯预伏锦囊斩魏延更是如此。孔明料得魏延有反意,于是在临终之前授予马岱密计。之后事情发展果然如孔明生前预测的那样,魏延反叛,而杨仪、姜维等人依照诸葛亮锦囊妙计最终成功将魏延斩杀。读完此节,诸葛亮料事如神实在令人嗟叹,难怪后人有诗云:“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后日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三国演义》中,孔明曾三授锦囊妙计。一次助刘备脱东吴之险,续得佳偶;一次解王平、张翼被攻之围;一次清魏延之叛。刘备乃蜀国之核心,失备蜀危矣;王张二人乃蜀之保障,失之蜀危矣;刘关张皆死,诸葛禳星,后主阿斗懦弱无能,此时若魏延反叛成功,蜀国之危可想而知。危急之时、存亡之际,孔明皆能预知后事,以锦囊妙计转危为安,其神妙可想而知。

⬛(2)预知战事早安排——战争还未开始,诸葛亮已经对战事做了周密详尽的安排,提前准备好庆功宴席

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场战役,战争还未开始,诸葛亮已经对战事做了周密详尽的安排,根据博望坡的地形,诸葛亮命云长引一千军马埋伏于豫山,截焚曹军粮草;命张飞领军在山谷之中埋伏,配合放火;命赵云、玄德诈降引敌。不仅如此,诸葛还让属下提前准备好庆功宴席,若非有神通,又怎能如此自信满满。

诸葛将死,他知道司马懿会趁机攻寨,因此对后事做了详尽的安排。他对属下说到:

“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做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

诸葛亮所做安排,为蜀兵退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司马懿更是以为诸葛诈死而迟迟不敢进攻。

⬛(3)将计就计破敌军——诸葛亮心思缜密、料事精准,早知敌军意图,将计就计大败对手

王朗被孔明骂死后,曹真料孔明趁军中治丧,会在夜间截寨,因此布兵设伏。孔明料到曹真计谋,将计就计,派出马岱、王平等伏于寨外,迎击魏兵,文长拒住山口,赵云引兵回杀,曹将率兵杀入蜀寨,见寨中空无一人,料知中计,急撤回军,却与友军自相残杀,醒悟之时,又遇蜀兵诸将,一阵厮杀之后奔回魏寨,本以为无事,又被守寨军事当成敌军,于是又是一阵自相掩杀。曹真本欲设计孔明,夺取蜀寨,却不料被孔明所设计。孔明心思之缜密、料事之精准非常人所能达到。

武都、阳平受袭,司马懿见蜀军兵临城下,欲派兵绕至蜀军后方突袭,此计本已够奇,如郭淮所说:“此一计足显仲达有过人之智”,然而,孔明却早有预料,故破其郡而不入以诱魏兵来袭,然后前后夹击,以此破魏军。之后,司马懿料孔明要安抚军心,不在军中,因此派精兵袭其营寨,然而此计却又被孔明所料。此篇尽显司马懿之谋,最终却还是孔明技高一筹,由此可见诸葛亮之神。正如毛宗岗先生所评:

“武侯之计,未尝不被司马懿所料;而无如司马懿之料武侯,又早为武侯之所料也。懿料武侯之必出,于是而思有义破之;武侯又料懿之知我之出,于是而预有以防之。料其在祁山寨中,而已在武都、阴平;料其在武都、阴平,而已在祁山寨中。料其真退,而竟是假退;料其假退,而竟是真退。致使一足智多谋之司马懿,而动多舛误,束手无策,武侯之神人哉!”

结论:

到《三国演义》时,诸葛亮的神化形象已深入人心。虽然一些情节中仍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诸葛亮形象演变中所积淀下来的仙道、迷信的成分,而是从“顺天道”“通民意”的角度来重新解释神灵与诸葛亮的关系。这样就使得诸葛亮的神化不再拘泥于宗教的范围之内,而是具有了政治教化、维护社会稳定等更广泛的内涵。与此同时,作为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的小说,对诸葛亮军事才能和智慧的极致化描写成为神化形象塑造最主要的部分。

(图片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