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百战百胜的最强统帅郭威是如何建立后周成就霸业的
后周,百战百胜的最强统帅郭威是如何建立后周成就霸业的?
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郭威早年是一个混混。大家都知道水浒传里,杨志曾经杀死过牛二,还有鲁智深打死屠夫镇关西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原型就是郭威。
郭威曾经在街头跟一个屠夫发生争执,屠夫露出肚子,说你有本事就来捅我一刀。郭威还真的一刀把人家捅死了。
此后,郭威坐牢,当时一位刺史赏识他,所以救了他一命,并且把他带到军中。当时正好是五代十国,当兵是很有前途的,但郭威干的很一般,这时候,他命运的另一个转折点来了。
当时后唐的李存勖因为不善治国,导致军队哗变,李存勖被部下射死。李存勖的一个妃子就被放出宫。出宫之后在洛阳的一个逆旅时,这个前妃子见到郭威,一下就被郭威吸引住了。非要嫁给他。
父母无奈,只好把女儿退给郭威,这位就是柴氏,柴氏成为了郭威的贤内助,不但从经济上资助他,在人事关系上也帮助他,让他投到了当时的军将刘知远的帐下。
而刘知远是石敬瑭的手下,石敬瑭因为跟后唐皇帝李从珂产生矛盾,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请来了辽国人,从而夺了江山,建立了后晋,而他的大将刘知远成为了太原节度使。
石敬瑭云世后,晋二代石重贵不愿给辽人当儿皇帝,所以跟辽国决裂。最终,辽国的耶律德光挥师南下,灭了后晋,后因受不了天气而撤出,死于半路。尸体还被做成了干尸。
这一下,中原出现权力空白,刘知远带着部队南下,入主中原,建立了后汉。郭威就成为了后汉的大将。
而到了后汉二代时,皇帝刘承祐不满权臣操纵朝政,一口气杀了三位辅政大臣,而郭威恰好不在洛阳,逃过一劫。郭威带着部队回去要说法,最终打败了刘承祐建立了后周。当时还玩了一把皇袍加身,赵匡胤其实就学他的。当时赵匡胤就是郭威的一个亲兵。就在那一众送皇袍的人当中。
郭威的儿子全被刘承祐,所以皇位只好传给了老婆从娘家带来的一个孩子,这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纵观郭威的一生,当年杀人那一次挺危险的,差点就仆街了。我曾经写过一个文章,叫远离社会上的垃圾人。举的就是郭威的例子。
人走在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墙。因为,有时候,墙是活的。
公元前二百年,韩信撞上了一面墙。一位杀猪的堵住了韩信,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钻我的裤裆。
那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穿着麻布衣服,吃饭基本靠蹭,唯一能让他挺起腰杆走路的就是他有把剑。
剑是士的标志,就像马车是士大夫的标志,苹果手机是小资的标配(曾经哈)。韩信有一把剑,挂在腰上,寻找着士的感觉,却没有士的钱包,很打眼。
屠夫拦住他。
“我看你长得高高大大,又拿着把剑,挺得瑟啊。但我看你是个胆小鬼,有本事,你抽出剑,刺我,不敢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其实不只韩信遇到过这样的挑战。过了一千年,有一个叫郭威的人也被一个屠夫堵住、屠夫拉开衣服,露出有战略脂肪储备的肚皮:“有本事,你就捅一刀。”
再往回倒退五百年,李渊跟表弟隋炀帝杨广吃饭,杨广说你这个阿婆面,脸怎么长得像睾丸袋。
李渊去了趟洗手间,拉开裤子看了看,差点哭晕在厕所里。
回到家,李渊告诉老婆窦氏,皇帝说我是阿婆面。
一般的老婆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劝:慢了,忍了吧,皇帝是什么,我们惹不起。
另一种是激:哎呀,他杨广就长得好看啦,弄不死他丫的。
窦氏选择了第三条:恭喜啊,老公,阿婆面在我们那是堂主的意思,堂就是唐,你袭封唐国公。说明你的位置很稳啊。
这么远的飞盘,都被窦氏叼了回来。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点阿Q精神,或者叫唾面自干。
当屠夫堵住郭威时,郭威真的拿起杀猪刀,然后一刀捅死了杀猪的。
所以,当自己是傻B时,千万不要再去刺激另一个傻B。
韩信选择了弯腰,他从屠夫的胯下爬过,然后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在众人的嘲笑声中走了,一路走远。
当这个集市再听到他的名字,他成了刘邦的将军,西汉的齐王。
郭威被抓了起来,打进了死牢。军头李继韬欣赏他,将他从牢里私放了出来。数十年后,郭威成了后周的开国皇帝。
不同的应对,似乎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结局。
但真的如此吗?区别还是有的,区别是郭威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上,如果不是碰上伯乐李继韬,他可能早已经被处死。而韩信避免了在最无聊的事情上把自己置身于最大的不确定。
如果有平行世界,我相信会有这样的场景,郭威被砍杀在菜市口。韩信同样有个版本,他刺死了屠夫,然后被抓住砍掉了脑袋。
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避免把最好的自己押给最不值的对象。
很多年以后,韩信找到那个屠夫。
屠夫提心吊胆很久了。结果韩信把他提为护军卫,还告诉他:当年,我不是怕你,而是我没有道理去杀你。如果杀了你,我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我可以把我的命押给项羽,押给刘邦,甚至是吕后,但不会押给你。
同样,不要挥霍我们的愤怒。
天下可以愤怒的东西有很多,社会的不公你不愤怒,别人说你两句你就愤怒了?
同样,不要忽略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微笑。
那么,当韩信从屠夫胯下钻过时,他看到了什么?是尿不湿还是护舒宝?我想应该是一个巨大的物体:心态。
如果碰到墙,绕开就是了,不要忘了,人也是活的。
对郭威、柴荣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在今日头条的专栏,叫《五代十国的枭雄们》,一共百万字的五代大历史,现在参加头条的知识年货节,只需要九元就可以得到这套五代大历史。
在今日头条搜索脑洞历史观,关注后,点我的头像进去后选专栏,找到《五代十国的枭雄们》,进入后,领取五折券就可以了。
为什么北宋八十万禁军还不如后周十四万禁军?
北宋军事衰弱的原因:从宏观层面看,原因有二:(一)是在治国方略上,积极推行“重文抑武”的国策;(二)是在军事战略上,严守“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战略。从中观层面看,北宋军事指挥系统分立与相互牵制及皇权对作战的干预,严重干扰了作战指挥及战场决断。从微观层面看,兵源把控不严与武器装备的劣质、匮乏,直接导致了士兵战斗力的低下。
北宋时期的军事管理体制对军权和将领的过度制衡,处处透着一个“防”字,提防将领,钳制士兵,猜忌和压抑武将,使有才干的将领难以出头,庸将得以擢升,军对的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全然的低能无效。加上其他原因,最终造成宋朝军力的积弱状况。
后周大将李筠如何评价?
李筠,初名荣,因避周世宗柴荣讳而改筠。生年不详,卒于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五代后周大将.
李筠自幼善骑射,能拉开100斤的硬弓,而且连发连中。后唐时应募入伍,隶属后唐秦王李从荣魔下。后唐末帝清泰初(934年),迁为控鹤指挥使。开运末年(946年),契丹辽太宗率兵攻人汴京(今河南开封)灭后晋。李筠被原为后唐枢密使,后为契丹军所陷而封为燕王的赵延寿召为部将。
但不久他又出读联合后晋军诸将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的部队,收复了镇州(今河北正定),成为国抗敌英雄。翌年(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于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改元天福李筠便率部投奔晋阳,被任命为后汉博州(治所在山东聊城)刺史。
后汉枢密使郭虽出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保举李筠为先锋指挥使,后又为北面缘边巡检。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叛汉攻人汴京,李筠随从作战,于留子陂击败后汉大将慕容彦超而建功。次年,郭威灭后汉而建后周,称为太祖。太祖论功封臣,拜李为昭义军(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此后数年之间后周世宗屡次与北汉构兵。
李筠驻潞州,屡以奇兵攻破支援晋阳(北汉)的辽军,又因功受封兼侍中。显德初,周世宗又为李筠晋升太尉。从显德二年到六年(955-99年),李筠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权)与长清赛等,俘获北汉刻史大将数百名。后周恭帝二年(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称帝,建立宋朝,遣使加封李筠为中书令,并请之入朝。
李筠当时想拒绝受命,但被左右苦苦动阻,不得已勉强下拜。等到使者升阶,排酒奏乐,李筠却突然把后周太祖的画像挂在墙上,痛哭流涕。不久,他就派遣牙将刘继冲等向北汉睿宗称臣,睿宗以蜡丸封书约李筠联合伐宋。不李筠就派人杀死宋朝泽州刺史张福,占据了泽州城(今山西晋城)。
北汉睿宗也率兵前来支援,李筠在太平驿以臣下的礼节拜见他。容宗当即封李筠为西平王,并召他话。李筠陈述自己深受郭氏大恩,决心要联合北汉,伐宋报周。睿宗却默然不语内心还怀疑李筠,遂命令宣徴使卢赞监其军。李筠虽然快快不快,但还率兵南攻个 SHIFT宋。不料宋太祖派置大将石守信和幕容延钊等两路军出兵来夹击李筠,幕容延钊北出长平(今山两高平),首战打敷李筠的军队,斩狭300人。
宋大祖御驾亲征,同石守信等会师,在择州以南打败李的3万主力部队。从此李筠被迫北还,坚守泽州宋大祖又亲自督战,攻下泽州,李筠最后只好赴火自炭面死。李筠生平行事,可谓忠孝信义。综观其人,是一位尊先主面守信义的高级将领,他对后周大祖邻成非常尊崇,因此誓不降宋,表现了仁人志士的忠信节义之风。从历史发展大势讲,优胜劣敷,强长弱消,新进故退,这是规律。
李筠不接受这种现实,实为落后保守。但任何一个领导、任何一个组织,没有一些忠义之土,一遇风吹草动就解散选,那还何言为事成功呢?但是怎样才算识时务,怎样才算守节?什么为好,什么为不好,不能简单下结论,那必须看具体历史条件。但总的来讲,识时务者利重,守节义者名高。李筠实属守节义者之类也。
后周大将赵胤在什么发动兵变?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被部下黄袍加深,“强行”推上皇位,定都汴梁,就是把后周的地盘全盘接收过来了。
后周节度使是谁?
“后周节度使”是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