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照片,如何拍出日系小清新的照片
lomo照片,如何拍出日系小清新的照片?
谢谢悟空邀请。
谈到小清新,网友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日本,其实,小清新这一概念并非源自日本。“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种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风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ndiepop(独立流行音乐)。这种音乐源于1980年代的英国,之后逐渐拓展至文学,电影,摄影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偏爱清新唯美的文艺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风格影响的一批年轻人也叫“小清新”。小清新无论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还是个人憧憬的美好意境,小清新都是秉承淡雅,自然,朴实,超脱,静谧的特点而存在的,实质上有点象我们所说的“文静”,而文静一词不够特殊,准确才用“小清新”代替,它是青春与活力的代名词。网友们可能嫌我啰嗦,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连“小清新”是什么都不清楚,那我们又怎么去拍“小清新”照片呢?
言归正传,无可非议,小清新摄影源自日本,有着“构图简单,略微过曝”的风格。这种风格传入中国后,很多小清新们拿起相机模仿,因此,在中国对此风格又加以了细分,大致为Lomo,日系,唯美,静物等四类,今天就和网友们聊聊“日系小清新”照片的拍摄方法。
虽说单反相机等照相机拍摄出来的效果更好,但考虑到智能手机非常普及,所以就详细讲述手机的拍摄方法。我从前期构图和后期修图两个方面展开讲解。
前期构图的方法首先打开手机相机,将相幅比调整为1:1的方形模式,方形是最能展现小清新风格的图形。众所周知,小清新风格照片一般都色调清淡,画面简单,构图随意,但是看起来却让人很惬意,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窍门呢?简单一句话,就是要“轻盈,亮丽”。
(1)所谓轻盈,就是场景简单拍照前尽量选素色背景,辟如天空,海边,花草等。色调以青,蓝,黄和白色为主,尽量避开过于鲜艳,太活沷的场景。构图时注意留白,比如大片的天空,草地或者是海面等,以方便后期的饱和度的调节,如下图的小鸡仔,篮子,所保留的就是大片青草地。(2)怎样让画面亮丽呢小清新照片的共性之一就是明亮,过曝。用光大多以逆光,侧逆光为主,所以拍摄小清新照片必须遵守的一个准则是:一定要在白天光线充足时拍,如下 (3)要自然抓拍,自然的才是最美的;要拍现实中存在的东西。日系小清新照片就是不追求场面宏大,而是随时随意的拍身边的小东西,小风景,小变化,小表情等,这才是小清新的灵魂所在!要拍现实中存在的情景,比如喝水,读书,摘花儿等(二)以上就是前期构图的方法,下面再说说后期的修图
我们说一幅好的小清新手机摄影照片作品,是前期构图和后期修图的共同结果。在后期的制作中,为了彰显特立流行的个性,我们可以加上一些个牛哄哄的日文呀,可以选择不同的相框呀,加上有自己名字的水印呀等等,最后把曝光度调大,饱和度调低,再挨个试滤镜看效果,必要时在高光处补一些青色或蓝色,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色彩干净,柔和,诱人。这些要求《美图秀秀》都可以满足,网友们,还等什么,赶快试试吧😄😄😄
(网图,侵删)
instant相纸是几寸得?
相机使用富士mini拍立得相纸,和富士mini系列常见拍立得机型90,25,7s等使用相同的相纸(8.6*5.4cm),照片图像部分3寸(6.2*4.6cm),加边框和银行卡大小相当
lomo相机哪款又便宜又好?
下面是正品的Lomo相机,给你介绍几个:
Holga 135,用135底片的,漏光大师,暗角比较明显。裸机400块。
Diana F+两种照片模式,塑料镜头,片子颜色很炫。用120胶卷。裸机380。
Diana mini,可以拍半幅,很小巧,F+的缩水版,135胶卷。裸机470。
Colorsplase,彩色心情,闪光灯有十几种颜色,建议新手!裸机580左右(这个基本没配件,一次到位)!!!请采纳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到浅景深(Shallow Depth of Field)/散景(Bokeh),即是「前清后朦」,相信有一定经验的影友都不会陌生。如何能够运用手上器材营造出最浅的景深呢?这条问题也不太难答吧,我们都知道影响景深有以下因素:
距离主体和相机越接近,景深越浅(背景越朦),所以大头照比全身照更易营造浅景深
光圈光圈越大(数字越小),景深越浅
焦距焦距越长(数字越大),景深越浅
片幅较小片幅的实际焦距比较阔,所以景深亦较深,如下图,两边的等效焦距都是约50mm左右
哪项因素最重要?个人经验,距离>片幅>光圈>焦距。详细分析如下:
距离越远,越难营造浅景深参考dofmaster的景深表(以FF为例),留意不同焦距的操作距离会有分别,大头照的景深都很浅(0-4cm);半身加深到7-42cm左右;至于全身,若站远一点的话,景深便达到1米以上了
片幅vs光圈要了解片幅的影响,先要明白等效光圈。什么是等效光圈?早前DPreview有深入介绍,建议各位有时间可以详阅(全文在此)。简单讲,成象圈大小和入光量成正比,例如M4/3面积是FF的1/4,那么入光量亦是1/4,效果就等如镜头收细2级光圈(以下列表以50mm f /2.0为例)
实例(FF vs APSC,等效焦距约55mm):
下图2边都是35mm,除了等效光圈外,FF因为视角较阔要站近一点主体亦有关系;所以即使是同一支镜头,不同片幅会影响入光量和主体距离,继而改变景深
变焦vs定焦到底焦距还是光圈较大影响?举例24-70mm f/2.8变镜镜头@70mm vs 50mm f/1.4定焦镜头,两者的景深差不多
实例:为什么上图看来50mm的景深较70mm浅呢?答案是距离。为了维持主体大小比例不变,50mm要行近一些(2.86m),相反70mm要行远一些(5.17m),这样便造成景深上的分别(0.27m vs 0.92m);所以,不一定要花高昂价钱购买恒定光圈变焦镜头,一支便宜的大光圈定焦镜头效果已经很满意了
器材介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下会介绍一些有助获得浅景深之器材,由入门到发烧级也有,各位可按预算参考
入门至中阶
发烧级Minolta STF 135mm f/2.8 T4.5传统soft focus镜头是利用球面象差(Spherical Aberration)造成散景范围边位松散效果;而Minolta的设计则有所不同,镜头内置Apodization filter,原理就象圆形GND filter,中间较光外围较暗,再加上2组光圈叶,以进一步加强散景顺滑度,是对散景追求的极致*Photo by rumpelstiltskin1 @flickr
Canon EF 200mm f1.8L远摄镜头竟然有如此大光圈,即使拍摄汽车这么大的主体,要站后一点也难不到它*Photo by Hendrik Osula @flickr
Carl Zeiss Distagon 1.4/35 ZM发色和散景有点复古味道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SPH提到散景,资深玩家必定想起7妹8妹,但个人认为Summilux散景比Summicron更滑
Leica Noctilux-M 50mm由第1代f1.2,到第6代达成f0.95超大光圈,是发烧玩家的dream lens *Photo by jy. @flickr
Hasselblad 110mm f2 Planar FEMedium format镜中最大光圈,等效59mm f1,可谓中幅世界的Noctilux(注:Mamiya 80mm f1.9是645 format,等效49mm f1.05)
Pentax 67 105mm f/2.4发烧器材不一定全都价格高昂,这支中幅镜头(等效52.5mm f/1.2)特点是色调柔和,在日本深受摄影师爱戴
中幅无反说到中幅,不能不提Fujifilm GFX,因为它除了原厂镜外,更可透过adapter使用135片幅镜头(前提是镜头成象圈足够cover),举例插上Leica R 80mm f /1.4镜头便等如FF 62.4mm f/1.1效果,十分夸张,可谓继A7之后新一代无反万能插*Photo by Jason Wan
Bonus:散景赏析不同镜头的光学设计,对散景质素会有不同影响,让我简单介绍一下
线性散景大部份镜头在修正球面象差(尤其是利用非球面镜片)后的共通点,留意散景中的白色波波边缘较硬,有些镜头甚至呈二线性散景,即是波波边缘会有两条线
奶油散景一般用家普遍喜欢较顺滑的散景,并以「奶油」来比喻;和上图的线性散景比较,会发现下图的白色波波边缘模糊一点
旋转散景这种散景多数出现于老镜(eg Helios),又或者Lomo的Petzval,看起来好像会旋转的感觉*Photo from Lomography
圈圈散景这是反射镜独有的散景,白色波波中央穿了洞,像donut圈圈*Photo by Anthony Leung @flickr
自制散景对,散景形状也可以DIY自制!详细在此*Photo from DCFever
猫眼散景留意画面近外围的白色波波形状变了像猫眼,原因是口径蚀,意思是镜头直径小,边缘的光线被挡住,因而影响散景形态
最后提供3支镜头散景比较以供参考
美图编辑大师怎样去除多余人?
具体步骤如下:
1、在“美图秀秀”软件下打开一张待处理的照片,进入“美化”菜单下点击“消除笔”,调节画笔的大小,涂抹多余的人,只需等待几秒即可去除。
2、若多余的人过大或过多,要分开来消除,然后点击“应用”退出编辑框。
3、然后进入“美容”菜单下,点击“消除黑眼圈”功能的“取色笔”,也就是用局部图章功能来处理消除笔后一些不自然的细节部分,可以用画笔在周围取色,调至100%透明度的画笔来掩盖不自然的地方。
4、返回“美化”菜单下,点击“LOMO”分类选择“反转色”特效,并调节透明度为40%,点击“确定”;再微调大其“亮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