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军医,日军刺刀术远超苏联

2023-05-10 18:30:04 91阅读

即可军医,日军刺刀术远超苏联?

《亮剑》应该算是国内描写战争不错的佳作,其中有一句台词一直令博士记忆犹新,就是孔捷从朝鲜战场归国后,与老友李云龙在军事学院再次重聚,闲谈中孔捷提起了自己刚入朝与美军作战的经历,“我们用打蒋介石的办法打美国人,美国人也犯了错犯,他们用打朝鲜人的办法来打我们,这两下就没打到一块去”。

两下没打到一块,对,就是这个道理,这句话完美诠释了“日军为何不与苏军拼刺刀”这个问题,不是不想,是不能,没有机会,如此简单。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日军大概也只能手握工兵铲在履带地下嘶嚎了。

即可军医,日军刺刀术远超苏联

苏联的武器装备相较于德军可能略逊一筹,但是碾压日军确绰绰有余。当然,日军装备亦不是不济,武士道鼓舞下战斗意志不可不谓生猛,但要分清对手是谁。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发动战争的用料,不是维新后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就是以战养战顺手劫夺的,军需生产力远低于苏联。苏联又是大国,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这些都是日本望尘莫及,只能眼睁睁看着流口水。

大炮轰,飞机轰炸,最后坦克冲上去一通碾压,打完收工。谁跟你拼刺刀,脑袋不清楚啊。活靶不打,过去跟你玩命,博士以为苏联人脑子应该是没有进水,这点还是想的明白。例如,美军在太平洋夺岛战役中,对付日军刺刀的办法是手枪,拒绝和日军接触战。“拼刺刀不是弹尽粮绝,就是像日本人一样被武士道精神完全洗脑,对死亡无感”。

中国战区会出现中国军人与日寇各种拼刺刀,原因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更不要讲军工产业了,军备差是事实,抗倭将士基本的武器装备都无法保证,后期补给又差,弹尽粮绝后,只能与敌人打白刃,血战到底守土卫国。

作为拥有全机械化部队德国的盟友日本,真是名不副实啊。日本的“坦克”,如果能称之为坦克,日本勉强凑够5000辆的95、97型坦克,也只能算轻型坦克,说是装甲车也不为过(包铁皮的炮台),别看在中国战场横行。面对苏联,可就玩不转了,诺门坎战役日军的小坦克面对苏军设下的铁丝网都不能通过,可见其性能之差。

日军缺少机械化重武器是不争事实,日本引以为豪的大“日本皇家海军”,中途岛一役就报了销,家底打光了只剩跟美军拼意志力了。从此一蹶不振的日本,至战败也未能恢复元气。以上都证明,日本重工业基础相对脆弱,国家战争机器一旦启动,战线上持续补给力不从心啊。

面对中国这个孱弱的对手,日军还算占有先手优势。一旦遇到强敌,日军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在拼国力的拉锯战中,日军无论人员、军备都输不起。诺门坎战役无论过程如何,最终还是苏军赢了。日军的战斗意志顽强在战场上是出了名,可是面对不可抵挡的钢铁洪流,以及立体的炮弹轮番打击,血肉之躯终究敌不过TNT。近现代战争中,白刃战只会出现在“不对称作战中”,前提还要是对手愿意陪你玩,否则,赤身露体刚跳出战壕就会被迎面飞来子弹撂倒。

本文由五经博士原创,欢迎点赞,留言评论!

在你听过的流行歌曲当中?

《我的中国心》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都会唱几句。这首经典老歌,是1982年张明敏演唱的,作词是黄沾。在80年代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同时这首歌也唱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在那个年代这首歌就像我们现在喜欢周杰伦的歌一样,火得一塌糊涂。《我的中国心》不仅好听,背后的故事也很感人。

首先要说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当时香港有个唱片公司的老板,想在香港发行一些国语歌,他觉得香港人会对国语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肯定能赚钱。于是他找到了黄沾。那个时候的黄沾并没有心情写歌,因为到处都有让他气愤的新闻,内容是日本文省部在小学教科书的内容中公开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件事让所有海内外的华人都义愤填膺,黄沾也是如此。但是黄沾经过了短时间的彷徨,决定将自己当时气愤的心情用自己的笔写出来,于是就有了《我的中国心》。因为写作的时候真情流露,这首歌写得非常好。

香港唱片公司的老板对这首歌也很满意,于是紧锣密鼓的将他发布了出来。但是这首歌在香港发行之后,社会反响并不强烈。那时候的香港人觉得歌词太过直白,没有一点含蓄美,甚至有人觉得是厚颜无耻的献媚。所以这首歌真正被我们知道是在1983年。

1983年的时候,中国开始和英国就香港问题开始了正式的洽谈。为了唤起更多香港人的中国心,央视春节晚会大胆地邀请了香港的张明敏。一方面告诉大家香港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是一家人。另一方面张明敏的这首歌确实非常好,很符合当时的大环境。

果然,在央视春晚上这首歌迅速的俘获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大家通过歌了解到在外多年的华人思乡的情,就像歌里唱的:不管怎么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永远是中国心。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朗朗上口,意思也很容易懂。很快就在老百姓中间广泛的流传开来。张明敏也从香港的一个小歌手迅速走红,成为了第一个香港在内地家喻户晓的大牌明星。

《我的中国心》不仅歌曲很棒,而且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鼓舞、振奋了国人。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见证了港澳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重要时刻。身为中华儿女,早已在血脉中烙上“中国印”,无论身在何处,祖国河山始终魂牵梦绕。

同济大学若合并第二军医大学?

大学合并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当然这几年基本比较冷了,不过这些想法始终是存在的。

都说高校圈有两个不可能:南京大学想合并南京医科大学,失败了,同济大学垂涎第二军医大学,那也是不可能的,为何呢?

今天就来讲一讲。

为何同济大学老惦记着第二军医大学呢?第一是因为同济大学的医学现在实力太差,和复交之间差别太大,另外第二军医大学的校区就是以前的同济大学医学院。

同济大学起源于医学

同济大学,可以说是上海市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大学,1927年被列为国立大学,是国内第一批国立大学,比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早得多,不够同济大学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以前的上海滩老大,现在成了千年老三。

同济大学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所以同济大学建校之初就和医学又不解之缘。

1912年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迁移多地,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后来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等优势学科全部丧失。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尤其是同济大学的医学院搬迁到内地,成为今日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最为痛心。

同济大学目前学科比较单一,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土木建筑行业,在其他财经,电子,通信,化工等学科都普遍比较落后,因此同济大学就想合并第二军医大学,尤其是在军改那2017年左右,因为当时的南方医科大学就下放地方了。

那么同济大学能不能合并第二军医大学呢?

目前同济大学是教育部指数的985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建设大学,而第二军医大学已经改名为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目前是211工程院校,世界一流学科高校,隶属于海军。

普通地方院校,想合并军事院校,显然这个可能性为0,而且海军军医大学是海军唯一的医科大学,不可能丢失的。

目前同济大学的学科建设不错,不过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集中在土木建筑行业,而计算机,电子,机械学科等都没有纳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同济大学的一流学科目前有7个,而第二军医大学只有1个,但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一流学科都有17个,显然同济大学即使合并了第二军医大学,让人和复旦交大差距比较大。

同济大学的A+学科和复交差别不大,都是四五个,但是a类学科就差别很大了,复交都有35个,但是同济大学只有12个,目前差别很大,即使合并了第二军医大学,也不可能和复旦交大三足鼎立。

你们怎么看?

每天坚持喝一杯柠檬水?

每天坚持喝一杯柠檬水,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呢?应该怎么喝呢?

柠檬水,就是指兑入少量柠檬汁或加入柠檬片的水。

在国外,每天一杯柠檬水的健康好处被吹的神乎其神。然而,这种所谓健康好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理念或者概念,实质性好处微乎其微。

没错,柠檬水本质上讲是舶来的一个健康理念。

要给柠檬水去魅,只需要看清楚柠檬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即可。

柠檬的营养成分

鼓吹柠檬水健康好处的理由是说柠檬中含有大量有益于健康的成分。

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一个中等大小带皮的柠檬果重量约108克,含量最丰富的是维生素C,83毫克相当于每天推荐量的139%。其次,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5克,相当于每日推荐量的20%。再次,就是含有些许钙,钾和并不算丰富的其他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与大多数水果相比,除了维生素C特别丰富,含糖量低外,柠檬并没有什么优势。

很多鼓吹柠檬水好处的文章,还称柠檬含有丰富叶酸,把叶酸的诸多好处归于柠檬水。然而,基于美国农业部数据的上表中,柠檬似乎并不含有叶酸,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少量叶酸是存在于柠檬皮中。

100克柠檬皮(由于柠檬的含水量高达94%以上,至少需要20个柠檬)含有13毫微克叶酸,相当于每日推荐量的3%。含量根本谈不上丰富。

如果一杯水泡几片柠檬片或兑入少量柠檬汁,其中几乎不含叶酸。

同样的道理,柠檬水也不会含有纤维素。

甚至,连被人们反复吹捧的富含钾,也名不副实。

这样看来,一杯柠檬水除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C以外,其他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可言。

即使是维生素C,也并非柠檬所独有。我们知道,日常饮食的很多食物中都富含维生素C,只要不是长期吃不到新鲜水果蔬菜,人类都不会缺乏维生素C。而且,过多摄入维生素C似乎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而是很快经过尿液排泄掉。

那么多人鼓吹的柠檬水的健康好处的物质基础在哪里?

这样看来,被吹的天花乱坠的柠檬水的健康好处不过是一个神话而已。

柠檬水神话的缘起

西方信奉柠檬水神话与1747年英国军医詹姆斯·林德进行的坏血病试验不无关系。

毕竟,吃几个柠檬就可以使垂死之人死里逃生,柠檬分明就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嘛,健康好处自然应该是大大的。

普通一本医学院学医怎么样?

高考学生超过本科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50分,只能报考偏远地区的211高校,因为考生父亲是口腔医生,想学医,但是口腔医学分数太高,于是报考了一所普通的一本医学院校,已经录取,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

像上面这样的疑问,是全国很多高考生家长,特别是立志于学医的高考生及家长的常见疑问。想要进好的医学院校,基本上都是985级别的高校,医学类分数奇高,一本刚过线50分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而211高校中的知名医学院校相对就少了很多,只有天津医科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几所高校。

除了上述高校之外,其它的医学类高校,均属于双非的医学类高校,与题主的所谓一本医学院校一致,大多双非医学类高校的一本批次招生专业,相信都符合题主的目标。绝大多数这个层次的医学院校均在本省市甚至外省市本科一批、二批均有招生。

比如重庆医科大学,在四川投放的招生计划中,一本批次安排的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技类等相关专业,二本批次则安排的是护理类、医学信息类、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类相关的招生专业。同样如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在四川二本批次投放的专业也是护理类、医学信息类等相关专业。

从上面的几个实例来看,医学类院校招生,一般会把临床医学类、医技类招生相关专业安排在一本批次,便利于学校相关专业招收到更高质量的学生,特别是临床类专业,一定要有优质生源,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由于题主没有提供自己所属省市,笔者以四川为例,四川考生在本省有3所普通一本医学院校可供考生选择,资源非常丰富。那么一本线上50分能满足考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这三所医学类院校在四川省内理工类一本批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

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为579分、川北医学院570分、成都医学院559分等,而2020年四川理科一本分数线为529分;2021年三所高校的投档分数线,西南医科大学为537分、川北医学院549分、成都医学院551分等,2021年理科一本为521分。从近两年的录取分数线来看,考生在一本线上50分是有机会进入这三所高校。

如果我们从分专业录取情况来看,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在四川录取的15个理科专业,考生只能填报药学类、预防医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而川北医学院则只能报考口腔医学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等。

在四川省内考生来看,报考医学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分数超高,一本线上50分能被口腔医学专业录取的机会很少。对于一本线上50分的考生来说,想报考医学类院校的高分专业,可能性并不是太高。

那么,对于一本线上50分的考生,就读普通一本医学院如何?对于想学医的高考生来说,如果想进入一本批次的医学院校,这个分数线基本上属于门槛线了,没有值不值得的问题。就比如重庆的省级公费师范生,要求是二本线上即可,但实际被录取要在一本线上60-70分,两者非常类似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