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武侠小说,古龙的小说
上官鼎武侠小说,古龙的小说?
谢邀。
古龙作品样样好,唯有“小李飞刀”成绝响!
古龙大师天纵奇才,虽然走的早,但是也为广大武侠迷留下了众多精品良作。古龙先生曾说过,自己写过很多小说,有仿照着写的,有拼凑着写的,也有认真写的,比如很多优秀作品不免存在瑕疵:《绝代双骄》仿金大师笔法明显;《楚留香传奇》都是同一个套路,参照日本侦探小说模式完成;《三少爷的剑》虽然故事完整,但却是后人续笔而成;《大旗英雄传》的原著就是一部太监小说……
我认为,在古龙的众多作品中,最值得细细品味,最令人着迷,最巅峰之作当属《多情剑客无情剑》系列,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李飞刀》系列,分别是《多情剑客无情剑》、《边城浪子》、《九月鹰飞》、《天涯·明月·刀》、《飞刀,又见飞刀》,以及《边城刀声》和《圆月弯刀》等。
很幸运,第一次读的就是《多情剑客无情剑》,第一次看的改编电视剧也是焦恩俊和吴京版的《小李飞刀》,而且读了、看了不止一遍。小说里将江湖、恩仇、人性、意境写得惟妙惟肖,密不可分,让读者的情绪随着文字的变化而变化,时而令你屏气凝神、时而令你心忧蹙眉、时而又有令你安然伤神。
小说最开始的描述,是古龙特有的意境风格,而它的开始就已注定必将成为武侠史的不朽传奇:
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雪将住,风未定,一辆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天地苍茫,万物萧瑟,在一开始就为整部飞刀系列奠定了极深的基调。“人生本就充满了矛盾,任何人都无可奈何。”小说以“寻欢”之旅拉开了帷幕,整部系列小说充满了侠客的柔肠多情、浪子的放荡不羁、英雄的悲壮豪迈、文人的浪漫风骚。小说中,男主、女主的生命充满了矛盾,而这种矛盾也在不断将故事推向高潮。
小说人物性格丰满,充满哲学意境“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李寻欢算是武侠世界里最知名的角色之一。古龙真正踏入巅峰期的标志性作品主角之一。除了他,古龙还为我们带来了孤傲的阿飞,蛇蝎美女林仙儿,枭雄上官金虹,造化弄人的林诗音,活泼可爱的孙小红,冷酷的荆无命……书中人物无闲角,江湖百晓生兵器排行谱,更是影响深远,流传至今。李寻欢的徒弟叶开说过,师傅授他飞刀绝学,是让他来救人,而不是用来伤人,杀人是贪图一时豪勇的较量。也许他比不过天机老人,敌不过上官金虹,但是他有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就够了。因为没有人相信能够躲得开,那已不再单纯是一把飞刀,已经锻造成了一种信念和信仰!
小说充满仁义智信的品格,洒脱奔放的情怀在小说里面,李寻欢对朋友,对兄弟,对爱人,孝悌有序,爱怜无比。他总是把人往好的地方想。如果真遇到坏人,那也是无所畏惧,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对他最好的注释,对待兄弟和爱人,他愿意以命相许。他四处漂泊,有流离,有潦倒,有落魄,但他总是坦然面对。他心胸宽广,超然于世,仿佛跟这个江湖,格格不入,但又是那个最重要的天涯浪子。
翻拍的影视作品应该是最为经典、最影响深广多年前《小李飞刀》的热播,绝对是整一代80后满满的回忆。李寻欢,探花郎,成为了多少青年羞涩的武侠梦。一个武林高手,手中的飞刀另所有人胆颤,却是情感上的懦夫,把心爱的林诗音拱手让人,溺爱龙啸天的儿子而害了自己,最终,霸绝天下的飞刀只能用来雕刻朽木,把自己的心也雕刻成了朽木。许多人在李寻欢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除了李寻欢,剧中更多的是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阿飞、上官金虹、天机老人、荆无命等等,该剧在给人精神享受之外又给人予深刻思考:李寻欢的“飞刀”是什么?我们的“飞刀”又是什么?
台湾还有哪些文化名人?
台湾大陆本是同根,49年当时一批文化名人随国民党去了台湾,他们也许余生都期待两岸三地能有统一的一天,那一代人成为了台湾文化界的中流砥柱,影响至今。
现在台湾仍在世的文化名人,名气较大的还有这些:
司马中原:(1933-)台湾当代著名作家。
司马中原,原名吴延玫,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狂风沙》、《荒原》、《魔夜》、《骤雨》等。他15岁当兵参加内战,49年去了台湾,从五六十年代起开始活跃在台湾文坛,创作领域非常广泛,乡野、武侠、怀旧、鬼故事(司马中原在八十年代有一段时间专门出版鬼怪小说,并主持鬼怪节目,被称为台湾的“鬼学大师”),他的散文,笔力深厚,充满着浓厚的乡愁,非常忧美,夜狼初中时代曾读过司马中原的一篇《握一把苍凉》,字字血泪,记忆犹新。
司马中原老先生今年已有85岁高龄了。
白先勇:(1937-)台湾当代著名作家
白先勇,中国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广西王白崇禧的之子,代表作品有《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孽子》《游园惊梦》,等,他的小说《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高居第七位,是在华语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
白先勇先生今年也有81岁高龄了。
琼瑶:(1938-)作家,编剧,制作人
讲到台湾的文化名人,怎能不提一下琼瑶大妈,琼瑶的言情小说和影视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两岸年轻人,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两岸三地靠拍琼瑶戏火红的男女影星,可以组成一个军团了
时光似水,琼瑶大妈一晃今年也已经80高龄,希望大妈身体安康,能再让大家看看新的琼女郎和琼氏爱情剧。
席慕蓉:(1945)诗人、画家、散文家、词作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三地掀起了一股全民读诗热潮,一批诗人得以成为全民偶像,大陆的代表是顾城汪国真,台湾的代表是余光中和席慕蓉,席慕蓉的代表诗作《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成为在两岸三地传唱度极高的作品,她为蔡琴填写的那首《出塞曲》《渡口》也成为华语乐坛最经典的目录。
席慕蓉女士今年也已有73岁的高龄。
龙应台:(1952-)台湾当代著名作家
台湾写杂文最有名气的三个人,柏杨、李敖、龙应台,前两位都已仙逝,龙应台是仅存一位,八十年代,她那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在两岸三地便极具影响力。
后来龙应台还当了台湾的文化部长。从“龙愤青”到“龙部长”,龙应台的笔风开始柔和,亦有一少优秀的美文出产,如网络上非常走红的《目送》
龙应台女士今年66岁,作为作家还正值创作高峰期,希望华语文坛的这位“龙卷风”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现在还有人看琼瑶金庸古龙亦舒的小说吗?
金庸写的是男人看的小说,同样他写的也以男人为主,总体体现的是一个侠和义字;读他的小说,各类人的看法会不同,而他的小说和古龙、上官鼎的小说家比起来最大的不同,是他在每部小说里面基本都构建了一个广阔的江湖,给人以无限的向往和遐想,同时金庸也把江湖门派系统化模式化了,被其他人所效仿;但是对我而言,最钦佩金庸的,是他的小说里面透漏的作者本人的丰富的知识包括地理、民俗、酒、棋等,可以说金庸的小说就像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把有关侠义道的物事都囊括在内了。琼瑶写的书多以女性为主角,当然主要是给女人看的。金庸的小说看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那么琼瑶的小说叫人看了就会感觉心情凄楚为可怜的女主角落泪;金庸构造侠义江湖,琼瑶搭建一个个破碎的爱情故事。当然,还珠格格等几部并不算凄惨,但是爱情却一样的是主旋律。
金庸喜欢用一个阴谋一个事件贯穿整个故事,脉络可谓极其清楚;而琼瑶最擅长的就是把2分钟就应该讲完的故事中间穿插几十个误会,及其罗嗦郁闷却又让人看得下去。
金庸的小说让人内心沸腾让人幻想高尚,但是现实的生活却会让读者堕落到红尘中,总的来讲,他的小说让男人更加男人一些;
古龙小说充满自由气息,勇于突破传统,但有时又太放任,破坏了小说的整体水准。例如《楚留香》中的《借尸还魂》就是古龙的误笔,无端端扯开了小说的主线,令读者一头雾水。古龙小说太歧视女性,古龙是个大男人主义的人,对女性伟大的一面描写得很少,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他与古龙的能力无关,这是他性格上天生的偏见和缺漏。但他似乎是自知而不屑争辩,于是这点质疑势必升华到个人自由思想的对抗,在此不予详论。
(金庸古龙大家看得多,就少说一点吧!!!!,下面主要说说亦舒和琼瑶)
琼瑶的小说让女人更加女人——更加喜欢幻想,更加多愁善感,但是几乎千篇一律的剧情看了还是有点厌烦。金庸的小说每个都是精品,让人希望一口气读完,琼瑶的小说让人看了两本之后就对其他作品的一些情节有了预测,整体的耐读性差了些,但是对女人吸引力却一点不会减少。
琼瑶: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征.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高潮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予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亦舒:亦舒 - 苍凉的心情亦舒笔下的人物如同棋子,她总是可以为她们安排好位置。一起一落,似乎宿命,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从不显示出任何匆忙的痕迹……那些人物,都是奉命而来,登场、演戏、退场,继而是下一轮的节目。她的导演做得很好亦舒--有些文章,只要看了标题,就知道故事会怎样发展--却又篇篇平中出奇,让人感叹,嚯,原来是这样子的啊!大约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
我很喜欢她作品中貌似不经意的小线索,往往贯穿始终又似引线,早早预示了故事的结局……她是个多产的作家,且一直长盛不衰。喜欢她的风格,苍凉的言情,仿佛打开始就参悟了情爱,知道什么是真的情,什么又是一般等价物。她的主人公,多半是精明、世故、懂得进退的女人。她的文字,虽不华丽,却很深刻,有人甚至拿来做“葵花宝典”应对真实的生活……“一个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以上两者都没有,有着健康,也是好的。”“一开头就持悲观态度,往后便不会失望。”“相遇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若转过身,可是天堂?”看,这就是亦舒……亦舒 - 简洁文字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理。在她的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她所喜爱的鲁迅的尖锐犀利和张爱玲对待生活的冷静客观及敏捷的语言应对特点。亦舒是真正懂得如何叙述一个爱情故事的人。她的语气一贯的简洁平淡。文字非常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联接。其中蕴藏的沧桑和痛楚,是让懂得体会的人看的。看不懂的人只觉得乏味。看得人会无言。其实她写的都是灰暗的故事。灰色的调子,让人觉得亦舒一定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与不屑,甚至仇恨。但是,她其实又在深爱这个世界,只不过这个世界让她失望,逼得她对这个世界不抱希望,但却还渴望着温暖和真情。比如喜宝。喜宝是她笔下再现实不过的一个人了,为了金钱出卖自己,但喜宝却说: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有健康也可以;如果健康也没有问题,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
亦舒 - 灰色堕落一般的书总可以很清晰地辨出是悲剧还是喜剧,或是悲喜剧,惟独亦舒的书无悲喜可分。结尾处男女主角都皆大欢喜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只是那些嬉笑怒骂中的心酸早已把读书的人的心凉透了。亦舒笔下有很多人在堕落。堕落本身也许并不是太可怕的事情——至多是可悲。但是,若堕落时还保持着清醒,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堕落却无能为力,才是最恐怖的事。自暴自弃,心底深处又不忍完全自暴自弃,用最为残忍苛刻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对自己刻薄直至对世人刻薄。因为爱这个世界,对其寄予了太多的向往,当世界背叛时,就分外地恨起它来;因为对世界有太多的希望,当世界离弃时,就分外地失望乃至绝望起来。所以在亦舒的作品里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灰色。亦舒说:我只是想说故事,并不想讲什么道理。但读者却偏偏在她所说的故事背后看到了太多非故事的东西。这或许不是亦舒的本意,抑或正是她的本意。
亦舒 - 笔下男女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以《我的前半生》一书为例: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随女演员去过全新生活,全不顾妻儿的感受;踌躇满志,却在公司窝窝囊囊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当然,这些男性人物并不坏,正如张爱玲说过的,“不过是个男人”。不过是个男人,还能有多少指望?所以亦舒的女主角,她们大多是都会里的白领女性,聪敏干练,但在感情生活中却往往饱经沧桑,或情感受过挫折,或感到都市优秀男性的匮乏、苦于难觅知音。因而她们总是对男女间的感情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前途有着平和现实的态度,并不奢求完美的爱情与婚姻;或是一些出身较为低层的女性,多半是艳丽无双,心思敏捷,看似放浪形骸,却又比谁都来得认真。她们因此而可爱异常,却也常因此耽误自己。最潇洒的女主角是浓眉大眼,雪白皮肤,白衬衫卡其裤;最好是事业超人,个个武能拳头上立人,能向老板撒泼耍赖;认为男人是低等动物,需要后天进化才能够与女人相等……她们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她们当中有单身的女强人,虽孤单并不叹怨,有时嘴巴还相当硬,笑话一箩筐;也有最终找到另一半的,用的是头脑,却不是用心。
亦舒 - 冷漠都市亦舒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她的作品虽然也都是在描写爱情故事,但主人公的感情发展与身边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着重大的联系,而前者往往屈从于后者。可以说,亦舒是在演绎爱情的表面下展示一个冷漠现实的都市社会,展示在这种都市环境中,人的个性、心理所受到的种种压抑与异化。倪匡曾说:“亦舒自小在香港长大,她的小说,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着香港人的性格。”
因奇遇获得武功的武侠小说?
陈青云:《玉剑香车千里花》、《鬼堡》、《病书生》
萧瑟:《落星追魂》
卧龙生:《无名箫》、《金剑雕翎》和续集《岳小钗》
云中岳:《剑海情涛》、《霸海风云》
东方玉:《东方第一剑》、《毒剑劫》、《兰陵七剑》、《一剑小天下》、《北山惊龙》
柳残阳:《劫后恩仇》、《金雕盟》、《邪神门徒》、《如来八法》、《荡魔志》、《修罗七绝》
南湘野叟:《碧岛玉娃》、《玉佩银铃》
上官鼎:《青天飞龙》、《八极神童》、《金童倩女》、《剑底飞狐》
曹若冰:《金剑寒梅》、《玉扇神剑》及续集、《淡烟幻影》、《宝旗玉笛》
雪雁:《生死剑》、《风虎云龙》
巨龙生:《血海神龙》
2021复姓排名?
一、最著名的复姓——诸葛如果说哪一个复姓在老百姓的心中印象最为深刻,那么要感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淋漓尽致的神话式描写。诸葛这一复姓绝大多数是有葛姓衍化而来。诸葛亮脚踏祭坛甚至能够呼风唤雨,大雾蒙江草船借箭、羽扇纶巾舌战群儒、深入蛮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八卦摆阵,蜀汉丞相的丰功伟绩被无限制的放大,小说的渲染功能由此可见一斑。诸葛氏也就此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姓氏之一。
二、最尊贵的复姓——司马
司马姓最早的出自西周,也是以官职为姓氏的代表,春秋时,宋国、楚国、晋国等各国都有司马这个官职。然而司马这个复姓真正在历史上开始光彩熠熠,同样要感谢诸葛亮这个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对手,那就是曹魏政权后期强势崛起的司马氏,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家族,司马懿虽然在与诸葛亮的对决中胜少负多,步步算错,并最终对诸葛神相口服心服。但是他利用装病的计谋骗过曹爽,最终将权力移交两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而俗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句就此传扬开来。
后来,司马昭掌握大权,儿子司马炎则实现了大一统的伟业,先后灭掉魏、蜀、吴三国,建立晋朝,开始了东、西两晋对于中原156年的统治,司马家族也因此能人辈出,光耀门庭,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对于复姓司马的名人,排名第一的要数写出千古不休,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家司马迁,第二位的应该是民间小故事——司马光砸缸里面的男主角司马光,后来成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当然司马家族里的皇帝有几十个,还有一个闹出了饥民,皇帝司马衷问大臣:百姓为何不吃肉粥的笑话。
三、隋朝兴旺的复姓——宇文
宇文姓起源于我国的东北辽东地区。在魏晋以后,来自鲜卑族的某个部落宇文氏,开始以宇文为姓。东晋时期,宇文氏在中原地区建立宇文国,北周政权也是由宇文家族建立的。到了隋朝,宠臣宇文化及独揽大权,把隋炀帝掌控在手腕之中,如果您听过《兴唐传》,一定对隋朝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的名字不会陌生,宇文成都身高过丈,腰大十围,有万夫不挡之勇。
小说里最精彩的情节就是宇文成都与隋朝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的比武PK,从举狮子到斗铁锤,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狂妄不可一世的宇文成都最终倒在了李元霸的锤下。而冤冤相报的结果,李元霸也未能善终。宇文氏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在隋唐五代的历史时期将领如云,堪称一时之盛,到达了这个复姓的巅峰时刻。
四、人数最多的复姓——欧阳
谁也料想不到,位列中国复姓人口第一的,尽然是欧阳,人口大约324万。欧阳这个姓氏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子孙被楚国所灭,被封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从此姓“欧”或“欧阳”。
欧阳姓氏在唐宋时期曾经名人辈出,最著名的要数名列楷书四大家之首的欧阳询,他的楷书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显得气势奔放,气韵灵动,开一代之先河,后世影响深远。另一位名扬天下的文学家是欧阳修,在小学课本里那首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即是他的代表作。欧阳修还是一位政治家,他与王安石的变法斗争激烈,在政坛一比高下。
到了当代,复姓欧阳的人在文艺界大放异彩,例如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香港著名影星欧阳震华等。而我们耳熟能详的,还要数在《红楼梦》电视剧里出色的演绎了贾宝玉的欧阳奋强,他与陈晓旭在剧中天造地设的搭档和珠联璧合的表演令人过目不忘,然而岁月不饶人,现已年近花甲的欧阳奋强早已蓄上了胡须,两鬓飞霜,当年那个飘逸俊朗的少年郎不复存在,令人无限感慨。
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自然对《射雕英雄传》里西毒老魔头欧阳锋印象深刻,凌厉怪异的武功,诡异难测的个性都让人不寒而栗。而他那位宝贝疙瘩欧阳克,则是一个无恶不作的花花公子,武侠小说的人物,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五、英雄辈出的复姓——令狐
令狐同样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渊源的复姓,他们曾经是三千年多前周文王姬姓的后代,家族历史极其荣耀辉煌,属于根红苗正的名门望族。在著名小说《东周列国志》里,令狐家族的皇亲贵胄和王侯将相上演了激烈尖锐的冲杀对攻,令人过目难忘。令狐姓与魏姓联系紧密,他们同样发迹于山西,繁衍了两千多年。令狐辈名人不少,唐朝著名诗人令狐楚,常与白居易、刘禹锡共同赋诗唱和,在唐代令狐家族出过几个宰相,堪称显贵。
对于金庸小说迷而言,令狐冲的名字更是天下皆知。这位《笑傲江湖》中的男主角,敢爱敢恨,纵横江湖,恣意放纵,视江湖规矩于无形,练就绝世神功而不自傲,为了小师妹两肋插刀而无遗憾,在垂涎于武功秘籍和江湖地位如生命的师傅岳不群面前,境界立现,书中的江湖何尝不是人生的写照。追名逐利的社会真心难觅,翻云覆雨的人间情义无价。
六、因为小说世人皆知的复姓——西门
西门一姓也是由所居住的地域而划分姓氏的代表。西门姓来源于春秋时期,有一位郑国的大夫居住在城的西门,他的后代便以“西门”为姓,西门姓氏里最早的一个名人就是魏国官吏西门豹。还记得小学课本里印象深刻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当正气凛然的西门豹把趾高气扬的河伯巫师投入江中的时候,真的感觉大快人心。
西门一姓虽然在历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并不多见,但是小说《金瓶梅词话》和《水浒传》的出现,却使西门一姓从此天下闻名,甚至后代都很少有人在使用这个姓氏了。对,他就是声名赫赫的西门大官人——西门庆。据说小说作者在影射明朝大奸臣严嵩的纨绔子弟严世藩,但是西门庆的形象过于经典,似乎已经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七、武将云集的复姓——呼延
呼延一姓同样源自匈奴,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为姓,称呼衍氏。到了东晋时期,呼衍部落与中原地区民族融合,改为呼延氏。另有一部分呼延姓来自于鲜卑族。姓名为呼延的猛将勇士可谓数不胜数,他们的祖上要追溯到宋代名将呼延赞,也是评书《杨家将》里面与杨继业老令公并肩战斗的功勋老将,为国打仗,不计生死,敌皆畏之。
在小说《水浒传》中,双鞭呼延灼据说是呼家将的后代,双鞭无敌,也是梁山好汉五虎上将之一,可见呼延家族真的是名将云集,传承日久啊!
八、出过门神的复姓——尉迟
尉迟一姓的起源自1600年前的北魏鲜卑族部落,这个部落跟随北魏国王拓跋氏攻打天下,拓跋邽称帝后,尉迟部落成为北魏皇室的一方诸侯。提起尉迟最大的名人,无疑要数尉迟敬德,这位身背双锏的黑脸大汉勇冠三军,闯三关,夺八寨,与秦琼刀剑纵横,降唐王费尽周折,建立不世功勋后,又在玄武门之变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李世民顺利登基。
后来尉迟敬德和秦琼历经朝代更迭,成为门神的代言人,家家户户过新年,大门上那位黑脸大将,手执钢鞭怒目而视的,就是我们的尉迟老将,真的可以说千古留名了。
九、惊鸿一瞥的复姓——长孙
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期间,很多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长孙这个复姓就频繁的在隋唐时期出现。最著名的人物要数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她无可挑剔的德容和修为征服了群臣子民,备受爱戴。而位列凌烟阁第一功臣的长孙无忌则同样名垂青史,他与武则天政治势力的斗争决定了唐朝中期的不幸命运,随着他的倒台,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开始走上前台,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十、令人浮想联翩的复姓——慕容
慕容这一复姓现在已经湮没无闻。据说这也是一个上古时期的姓氏,原来是高辛氏的后裔。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慕容垂的后燕国建立,他被后人称为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提起慕容好像大家都感到陌生,但是提起作家雪村大家都十分熟悉,雪村曾经是红极一时的网络作家,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风靡一时,雪村的真名叫慕容雪村,他也是慕容一姓在现在文坛里的一颗新星。
中国的单姓占绝大多数,历史上很多复姓都逐渐改成了单姓。改为单姓有以下几个原因:随着历史的沿革,少数民族在加快着汉化的过程,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以后改成了单姓,例如鲜卑族汉化时,拓跋宏改皇族姓为元姓,并将所有复姓都改了单姓。满清灭亡后,后裔都改了单字汉姓。今天的很多姓氏都是由古代的复姓改过来的,例如南郭、东郭等复姓改成了郭,诸葛改成了葛姓等。
到了明朝,随着朱元璋加速胡人汉化的过程,许许多多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复姓都改为单字姓,所以复姓到今天逐渐变得稀少起来。随着中国人姓名逐渐形成三字或两字组合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四个字的人名成了凤毛麟角,这也算是姓名学里的一种变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