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环境名词解释答案,公共行政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公共行政环境名词解释答案,公共行政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公共行政的特点:政治性、阶级性、权威性、普遍性、目标取向、稳定性、变动性、预见性。公共行政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公共行政管理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高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
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尽管管理也包含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这些部门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现行工作部门的设置,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一)综合协调部门。主要有办公室(厅)、发展计划委员会或经济委员会、财政、人事等。 (二)政法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有公安、司法、安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 (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主要有教育、文化、广电、卫生、计生、体育等。 (四)专业管理部门。主要有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土管、贸易、城建、城管等。 (五)监督检查部门。主要有监察、审计、工商、税务、环保、物价、统计、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管理等。
医院是否属于事业单位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举办,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一、事业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3]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五大特征
1、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2、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对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3、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4、经费来源的国产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仍然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5、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位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
三、事业单位分类:包括十八大类
1、教育事业单位
高等教育事业单位 中等教育事业单位 基础教育事业单位
成人教育事业单位特殊教育事业单位 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2、科技事业单位
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综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其他科技事业单位
3、文化事业单位
演出事业单位 艺术创作事业单位 图书文献事业单位
文物事业单位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
报刊杂志事业单位 编辑事业单位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
其他文化事业单位
4、卫生事业单位
医疗事业单位 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单位 血液事业单位
计划生育事业单位 卫生检验事业单位 其他卫生事业单位
5、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托养福利事业单位 康复事业单位 殡葬事业单位
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6、体育事业单位
体育竞技事业单位体育设施事业单位 其他体育事业单位
7、交通事业单位
公路维护监理事业单位公路运输管理事业单位 交通规费征收事业单位
航务事业单位 其他交通事业单位
8、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园林绿化事业单位 城市环卫事业单位 市政维护管理事业单位
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事业单位 其他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9、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技术推广事业单位 良种培育事业单位 综合服务事业单位
动植物防疫检疫事业单位 水文事业单位 其他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10、信息咨询事业单位
信息中心 咨询服务中心(站) 计算机应用中心 价格信息事务所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 企业经济调查队 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11、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技术咨询事业单位 职业介绍(人才交流)事业单位
法律服务事业单位 经济监督服务事业单位 其他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12、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勘察事业单位 设计事业单位 勘探事业单位 其他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13、地震测防事业单位
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 地震预报事业单位 其他地震测防事业单位
14、海洋事业单位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 其他海洋事业单位
15、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环境标准事业单位 环境监测事业单位 其他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16、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标准计量事业单位 技术监督事业单位 质量检测事业单位
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单位 其他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17、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专利事业单位 商标事业单位 版权事业单位
其他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18、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
19、其它类
如环保事业单位,某某工程项目指挥部等等
由此可知,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属于第四类卫生事业单位。私立的医疗或者机构则不属于。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事业单位信息,可以咨询当地华图教育客服。
行政事业编和公益一类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行政类事业编和公益一类事业编都是事业编,这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产物,说两个有什么区别?听我细细道来:
行政类事业单位是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最大赢家,摇身一变成了行政单位或者参公,单位干部职工也瞬间成为公务员,车补和职级并行也享受了,原来与之无缘的公务员目标责任考核奖也有了,真是可喜可贺。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有承担义务教育中小学,承担基层医疗卫生医院和卫生机构,承担其他基础性科教文卫公益事业单位,基层七站八所四中心,混编混岗事业人员。这些也是算幸运儿,在这次改革中也算是稳定了下来。工资待遇随着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开展也会提高。
几层七站八所四中心和混编混岗事业人员,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应当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受行政编数量限制,国家还是将其划到了公益类事业单位,没有划到行政类事业单位,有点遗憾。
但是以上两类还是有机会成为行政单位或者参公,因为改革永远在路上,祝你好运!!!
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当前中国旅游市场的两块金字招牌。
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何差异?
差异一:5A级景区重颜值,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看气质
5A级景区评定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垄断性资源,也就是要有天生的高颜值。在《资源质量与市场影响评分细则》中明确要求,5A级景区的资源要具有全国品牌意义,获得全国权威机构认定的品牌称号或业内权威专家提供的证明;或其中一类具有世界意义,获得国际专业(或行业)组织(机构)认定的品牌称号或业内权威专家提供的证明。
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不要求有突出的垄断性资源,而是要求整体生态环境较好,适合度假就行,也就是说可以没有逆天颜值,但是整体气质要好。在最新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中,对环境和资源的要求是:气候条件相对舒适、空气质量好、山水植被环境较好,资源类型丰富,主题资源明确、质优且规模大,适于度假产品开发。
差异二:5A级景区的核心是完善游览设施(宜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在于建设度假产品(宜居)
由于5A级景区已经有了垄断性资源,因此,其建设的核心往往是围绕资源完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游步道、标识系统、旅游厕所、餐饮购物等。
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在于度假产品的建设,尤其是度假酒店的建设,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强制指标中,明确要求至少有三个国际品牌或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总客房数量不少于1000间,满分为2000间以上。
总结来说,5A级景区核心是宜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是宜居。
差异三:5A级景区面积不低于3平方公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小于8平方公里
5A级景区的面积要求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其是资源依托的游览型景区,面积受资源规模影响较大,如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一平方公里都不到(故宫5A评定较早,不受3平方公里要求限制);
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积要8平方公里以上(老版标准为10平方公里以上),原因在于其除了度假酒店外,还要有相当一部分的自然生态空间,用于各种度假活动的开展,如徒步、露营、高尔夫、垂钓、滑雪等。
差异四:5A级景区标准只涉及游客数量,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更关注游客过夜率
5A级景区的标准中,一方面要求年游客量不低于40万人次(境外游客比例不低于5%),另一方面要求景区必须核定最大游客承载量,并对外公布;两个要求都只涉及游客数量。
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除了在年游客量上有要求(年接待人天数大于70万人天),并且在游客过夜率上有详细要求,标准要求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夜数大于3天(是年过夜游客的平均,不是年游客的平均),过夜游客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停留3夜以上或三分之二停留2夜以上,年游客平均停留夜数大于0.6夜,年过夜游客中外省游客的比例大于80%。
差异五:5A级景区要求停车位在100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无要求
5A级景区之所以对停车位数量有明确要求,核心原因在于很多景区是观光休闲型的,一遇到节假日,游客蜂拥而至,游览高峰时车位数量要求极大;
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很多游客是来度假的,客流总量相对较少,客流聚集也相对平缓,因此未对停车位有明确指标要求。
差异六:5A级景区要求是4A三年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求是省级1年以上
5A级景区的评定办法中要求对象必须是4A级景区,且满3年方可申报5A(老版要求是满一年);
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求对象是省级旅游度假区,且满一年后可申报。
差异七:5A级景区可以联合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尚未见联合申报
在近年5A级景区的申报中,出现了较多联合申报的情况,由两个或三个4A级景区,打包捆绑共同申报国家5A级景区,如沂蒙山景区、奉化溪口滕头景区;
而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评定中,尚未出现由多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联合申报的情况。
差异八:5A级景区大多设置门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般没有门票
当前很多5A级景区还是依靠门票经济,根据中国社科院2015年的统计报告,国内5A级景区的平均票价在112元左右;
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般是不设门票的,一方面是因为面积较大,不好收门票,更主要的原因是度假区以内部消费体验经济为核心,不依赖门票经济。一般而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人均旅游消费要高于5A级景区。
总结:
综合来看,5A级景区主要对应观光旅游时代,以资源价值为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主要对应休闲度假时代,以度假设施为王。在国民休闲度假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很多传统5A级景区也在积极转型提升,增加休闲度假设施,新版的5A标准中也将增加住宿设施的评分项,两者的差异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也分不出谁好谁差,两者相辅相成,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