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补语,湿透了是什么短语类型
程度补语,湿透了是什么短语类型?
湿透了是中补短语。中补短语详细介绍如下:
一、含义:
也称述宾短语或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中)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短语( 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
例子:
说清楚爬了起来 变得更好
热极了 快得很 急得发火
送走 看懂 写完
二、中补短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走一趟 读两遍 ——动
好极了 热死了 ——形
构成补语的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谓词性短语等。
看<清楚> 去<一趟> 拿<起来> 打量<一番> 吓<跑>
好<极了> 热<死了> 强得<多> 暗得<很>
三、“中”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但也可插入“得”插入“得”后还是中补短语,只是意思有一些变化。
如:
米洗干净——米洗得干净
走进来——走得进来
四、补语从结果、程度、状态、趋向、时间、处所方面对中心语进行补充说明。
如:
晒干 吃饱 削平 拧紧 打扫干净 (结果)
熟透了 脏死了 闷得慌 舒服得多 (程度)
擦得亮亮的疼得直叫唤 气得发抖 (状态)
爬上来 拿出来 扔过去 送回去 (趋向)
持续三天 写了五个小时 (时间)
来自山洞 运往山村 (处所)
中补短语与动宾短语的鉴别:
语言分析中,有一类中补短语,如“考虑清楚”,很容易同“喜”“安静”一类的动宾短语相混淆,因为二者都是“VP+AP”格式。其实,二者的语法关系是不同的。
六、鉴别的方法是:
“考虑清楚”可以转化为“考虑得清楚”,具有补充、说明的关系;
结构助词?
掌握四个主要结构助词的用法
结构助词:把词语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具有某种句法结构关系的词组。
1.的:连接定语及其中心语 我的书
2.地:连接状语及其中心语 认真地完成
3.得:连接补语及其中心语 高兴得跳了起来
4.所:古汉语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所想的
一、“的”
1.连接定语与中心语:名、代、动、形、各种词组+的+名词
2.名、代、动、形+的,组成“的”字结构,相当于名词,可以做主语或宾语。
●用在两个相同的动词或形容词之间,表示列举。
例:汉字写得不错,不过怎么大的大,小的小呢?
大家说的说,笑的笑,开心极了。
●用在并列的成分后面:表示列举。
例:书呀本的他买了一堆。
●用在形容词短语后,或表状态形容词后,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对主语进行描写,加“的”充当谓语。
例:他的手冰凉冰凉的。 这孩子胖乎乎的。
●在对话中,用在“大+表时间的词语+的”格式里,强调某一环境特诊,表示对方的行为不适合这一环境特征。
例:大星期天的,还不休息呀! 大冷天的,怎么穿这么少?
●一般数量词作定语不用“的”,但有些数量词作定语,特别是重叠的数量词,应该用“的”。
例:两本书 一年的时间 一天一天的工作 一道道的门
●名词前定语的一般顺序:
如果一个中心语有好几个定语,需要在定语后边加“的”,“的”的位置是:
1)放在小句、主谓词组、动词及动词词组、介词词组的后边
2)放在形容词词组、双音形容词的后边
3)放在表示领属的词语后边
领属代词(的)+数量词+动词结构(的)+副词+形容词(的)+名词+名词
例:朋友送给我的一双从上海买来的非常漂亮的意大利名牌皮鞋
二、“地”: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状语的标志。
●副词作状语一般不加“地”,有的双音节副词强调修饰作用时可加“地”。
天渐渐地晴了。
●双音节形容词和形容词重叠作状语一般加“地”。(单音节一般不用)
他生气地走了。 快快乐乐地过春节。
●各种短语(词组)作状语一般加“地”。
服务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
●用在数量词与动词之间,尤其是数量词重叠以后作状语,常常表示逐一的意思,一般应该加“地”。
一句一句地说 一口一口地吃
●动词前状语的顺序
形容词应该离谓语动词最近,副词则多用在作状语的介宾短语之前。
时间-语气、关联、频率、范围-描写动作者-目的、依据、协同-处所、空间、方向、路线-对象-描写动作
三、“得”
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之间,是补语的主要标志。(程度补语、情态补语、可能补语)
例:跑得很快 写得完(写不完) 高兴得不知说什么 冷得要命
四、“所”:是一个古汉语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主要格式有:
●所+单音节动词: 据我所知 众所周知
●所+动词+的+(名词):所讨论的问题 所感兴趣的
●被/为+名/代+所+动词:表示被动 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
●有所(无所)+动词(多为双音节的)形式,表示有(没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例:有所提高
good是补语吗?
good不是补语,具体内容如下。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目的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英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主语和宾语,具有鲜明的定语性描写或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补语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最常见的是宾语补足语。名词、动名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都可以在句子中作宾补。有名补式短语吗?
未见有。
短语结构类型分为五种:并列、偏正、动宾、后补、主谓短语。
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主要类型有名+名,动+动,形+形。词与词中间常用“和、及、又、与、并“等连词。
偏正短语:前词为偏,起修饰作用。后词为正,是词组的重心。
动宾短语:格式为动词+动词支配的对象。动词支配的对象为宾语。
后补短语:格式为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的成分。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常有“得“作为标志。
主谓短语:格式为主语+谓语。即“谁或什么”+“是什么或怎么了。
没有名补短语,只有后补短语(动补短语),如
说得有道理 写得不错 看得清楚明白 走得慢 数清楚 ……
高兴得忘了回家用的是得还是地?
这里应该使用“得”,的”—定语的标志,通常有三种用法。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两者之间的领属关系,置于定语之后,修饰词与词组之间的关系。放在主语与宾语的前面,用于限制后面的事物。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白天的太阳,黄山的迎客松,炫酷的跑车……
“得”—补语的标志,通常放置在谓语之后,是用来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同时,补语部分常为表示动作的词或词组,用以说明动作发生的情况或进展的程度,且后面的词或词组对前面动作发生的情况有补充说明的作用。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补语),如:他把摩托车轮毂擦得干净锃亮、气得破口大骂、感动得潸然泪下、开心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