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是什么意思,形容忘恩负义有一句谚语是什么
陈世美是什么意思,形容忘恩负义有一句谚语是什么?
忘恩负义其实是王恩负了王义的简单说法与谐音说法,王恩和王义虽然是兄弟,但王恩却不是王义的亲身弟弟,有次京城传来献宝有奖的消息,王恩便花言巧语地骗了母亲与弟弟,带着宝物去京城成了驸马后,就不认他娘了,任凭王义找上府他半分都不认,好在最后王义还是平冤了,于是“王恩负了王义”的故事便流传了下来,到后来便演变为忘恩负义了。
虽然这只是个民间故事,但是也将这个成语解释得透透的,人就是不能太贪心,想要的越多,便失去的越多。
不负糟糠之妻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只有和你共患难的妻子才是真正懂你的人。其实关于“糟糠之妻”,有一个具有意义的故事:汉世祖刘秀有个姐姐,早年丧夫,整日闷闷不乐。刘秀多次派人给她提亲,姐姐就是不满意,原来,她看上了大将宋弘。
刘秀心想,宋弘的妻子年纪又大,长得还没有姐姐好看,便派人向宋弘提亲。
谁知宋弘听后却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来人将宋弘的话向刘秀禀报后,刘秀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看重。从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便流传开来。一直以来,这句话已经成为一句古训,警示着世人。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导语:在我们当代,奇葩新鲜事儿可真不少。那你是否知道古代的那些不曾被人熟知的奇闻轶事呢?那我们就步入今天的正题,带大家一起来领略历史上的奇葩事迹。
历史上的奇葩事迹。一、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在位时间最短的则是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登基大典都还没举办完就带兵出战,随即战死。同时他的年号盛昌也是世界历史上使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在即位诏书宣布时被人宣读了一下,仅此而已。
二、历史上时长最短的战争
有史以来让人不禁唏嘘的最短战争是发生在1896年期间,当时是因为争夺领土的主权地位,英国和桑吉巴之间爆发的英桑战争。战争仅仅开展进行了三十分钟多不到四十分钟分钟就把对方给全部歼灭,宣告此次战争的快速落幕。
三、遗臭万年的陈世美,并没有抛妻弃子,也没有攀龙附凤,而且还是个忠臣。
陈世美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不折不扣的负心汉,大猪蹄子,他不仅仅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秦香莲和儿子,还攀附皇权,当上了驸马。然而,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历史就是这么的颠覆。事实上,陈世美是个清官加忠臣,却遭遇到小人污蔑,变成了这等坏人。
陈世美考中功名后在贵州为官,期间有同窗来求他办事,陈世美为官正直多次回绝,于是这名同窗便心生怨恨,决定报复陈世美。这名同窗就把陈世美的形象恶化,捏造出陈世美升官发财后忘恩负义、抛弃妻子的故事,也就是现在人人都知道的戏剧《秦香莲》。戏剧的传播,让陈世美就成为了忘恩负义的小人形象。这位哥们,也是惨极了。遇到这样的小人,也是倒了血霉。
四、让梨子的孔融小朋友却因不孝顺而死
小学文章中就已经提到,孔融小朋友真厉害,他不仅仅是孔子的后裔,而且在仅仅四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让梨子给家里人吃了,真是乖巧惹人爱呀!
然而,他因为自己出言不逊,不孝敬父母而难逃死劫。这个小兄弟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意思大概就是,父母只是因为一时情欲生下了孩子而已,并没有什么真心实意的亲情纽带,就如同放在瓶子中的一个东西,出来后就分离了,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不知道这位小兄弟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只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孝就是大罪。最后曹操以不孝为由杀了孔融,即灭其身,又诛其名,谁又能想到孔融竟然是因为不孝而死!这样的故事情节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五、历史上真实的张飞
张飞其实不是历史传闻的那种五大三粗,粗鲁至极的壮士彪悍,而是一个细腻的,多才多艺的大帅哥。一定是特别的惊讶吧,更让你惊讶的的是他的书法,写的也是顶级一流的水平。
虽然后人没有过多的宣扬和发展,但是他的书法已经到了神仙妙笔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才艺远不止这些,更让你精妙至极无法想象的是他还特别擅长执着于描绘美女图鉴。他画出的美女图非常的细腻温婉大方有气质,让人不禁从画中就迷恋上这样的女子。张飞这样的无人能敌的书画作品均被称为是上乘的作品。这样完美的作品居然是一位文化素养和气质的武将,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不禁佩服至极。
总结:以上只是概述,历史上还有很多冷知识是我们还不了解的,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
其孙子为何会在其墓碑上刻上教子无方?
说起冰心先生,那可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皓月当空的人物。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后一句。
1919年8月在《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用笔名“冰心”进入文坛。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回国。
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先生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 。后来全家随父迁至烟台。她启蒙很早,7岁开始就读过很多中外名著。
1911年,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亲迁居北京。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受五四运动影响,投身学生运动。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后到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婚后随丈夫到欧美游学,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访问。
在此期间,她写了很多作品,也翻译了很多外国小说。其中《我们太太的客厅》,被怀疑影射林徽因,成为当时一段文坛公案。
抗战期间,她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并曾在昆明、重庆等地积极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1949年至1951年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1999年2月13日,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在现代散文作家里,冰心曾被文学界公认为是排在朱自清先生之后的散文第二人。
至于吴文藻先生,那同样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著名学者。
吴文藻(1901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1917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先进达特茅斯学院社会学系,后又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系,获博士学位,并获得了校方颁发的“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奖状。
1929年与冰心结婚后,任燕京大学教授。 著名学者费孝通、林耀华、黄华节、瞿同祖、黄迪、李有义、陈永龄等人都曾师从吴文藻先生。
1938年在云南大学任教。1946年,赴日本担任中国驻日代表团政治组组长。
新中国成立后,吴文藻满怀爱国热忱,立刻回国,参与祖国建设事业。先后任民族学院教授、研究部国内少数民族情况教研室主任和历史系民族志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第一届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
1985年9月24日病逝后,中央民族大学于1996年开始设立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以奖励后进。
吴文藻先生涉略广泛,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现在回过头说一下,冰心离世后, 其孙子为何会在其墓碑上写下“教子无方, 枉为人表”这个问题。
冰心和吴文藻夫妇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
长子吴平:原名吴宗生,1931年生,北京市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常委。
长女吴冰:原名吴宗远,1935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美洲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次女吴青:原名吴宗黎,1937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吴平是冰心、吴文藻的长子,也是独子。吴山是吴平、陈凌霞夫妇的儿子,也就是冰心的孙子。
吴山,男,著名作家及教育家。2012年5月31日,吴山进入冰心、吴文藻陵园,在纪念碑上用红油漆刷上8个大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同时还张贴了印刷品。
据陵园负责人介绍,吴山的动机,可能是吴山和父亲吴平的家庭矛盾及财产纠纷有关。对于吴家的财产纠纷以及感情纠纷,有网友认为这种做法有些极端和不文明。事后吴山的朋友表示,吴山父母离婚官司打了6年,财产分割不均,现在母亲重病父亲都不曾看望,他可能实在气愤不过,才做出此举。
吴山随后遭到陵园管理方的起诉。2012年12月3日在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原告、被告表示愿就修复方案和预算方面进行调解。
原来,吴平和陈凌霞夫妇俩几十年来一直相处还算融洽,后来感情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吴平在外边有了别的女人。这件事很快就被妻子陈凌霞知道了。那时候,陈凌霞已经八九十岁了。为了保全这个家的面子和这段婚姻,陈凌霞选择了隐忍。
可是,让陈凌霞没想到的是,是吴平先提出了离婚。陈凌霞只得答应了。
在吴平提出离婚时,陈凌霞已经得了癌症。儿子吴山想到父母这么多年,父亲假如知道母亲病了,或许可以考虑到这么多年的感情,在财产分割时,稍微偏一点母亲,让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至少不至于让母亲临死前太痛苦。吴山便决定替母亲打这场离婚官司,让法官来评判一下,也给母亲争一个面子。
结果,这场官司断断续续一打就是六年,最后赢了官司的,竟然却是父亲吴平。
吴山起初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当他知道了父母二人离婚的真正原因后,便把一股恶气撒在了父亲身上,但他追根溯源,认为是奶奶冰心和爷爷吴文藻没有教育好父亲,以至于让父亲竟然对母亲这么无情。冲动之下,便拿着一桶油漆,在奶奶、爷爷墓碑上写下“教子无方, 枉为人表”这八个大字。
吴文藻先生一生致力于社会、人类、民族多方面的研究,人生无疑也是成功的。不过,题主问题既然说的主要是冰心先生,那么,我就以冰心先生为话题,说一下这个问题。
冰心先生作为一位横跨民国和新中国两代的著名女作家,她个人的人生,毫无疑问,和她丈夫一样,也是非常成功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吴山此举,尽管由父亲吴平引起,显然是有怪罪奶奶和爷爷没有教育好父亲的缘故。就拿吴平对待前妻这件事来说,显然不能算是有情义。而造成这种无情无义的结果,尽管不能像吴山那样,一时冲动,就把全部的罪责都归罪于爷爷、奶奶身上;而且,吴山的行为也是愚蠢不文明的,但作为母亲,冰心先生肯定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在。或者说,吴平是她唯一的儿子,她肯定是对他太溺爱了,便完全忽略了对他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他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个性习惯------总之,应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母)之过。
说句闲话。谢灵运《山居赋》有言:“诗以言志,赋以敷陈,箴铭诔颂,咸各有伦。”
冰心先生的散文,看过的人都有一种感觉,的确是有温度,这没得说。
正如巴金先生评价冰心先生的散文所说:“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但说起冰心先生的诗,则就是见仁见智了。
梁实秋先生评论道:“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本人不揣冒昧,胡思乱想。梁实秋先生的评论,不一定就那么完美无缺,但也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空穴来风。梁先生在评论冰心先生的诗的同时,或许或多或少也在评论她的为人吧?
有人因非常熟悉冰心的林徽因、张爱玲都不喜欢冰心,故此便怀疑冰心先生的人品。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一个人是不是讨别人喜欢,这有多种因素。比如性格不合、脾性不同、三观不一样等多种因素,都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不喜欢,或者相互有成见,不理睬。不过,作为冰心先生的孙子吴山这么做,尽管有些冒失、冲动,但肯定也有我们不明白的内在原因。
总之,我一直认为,冰心的大名,冰心的大作,都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小仰望的浩瀚星空。作为孙子的吴山,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应该用油漆在爷爷、奶奶的墓碑上写下大不敬的语言。好在这件事后来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吴山也在墓碑前连连表示了“不应该”,并向爷爷奶奶鞠躬认了错。
诚挚希望吴文藻、冰心两位老人家安息吧!
有哪些被冤枉的历史人物?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人物如走马灯般匆匆而过,雪泥鸿爪无不留下一些痕迹:英雄人物流芳百世,奸佞小人遗臭万年。
这些人都容易理解,然而有一些被冤枉的人物,本来在真实历史上名声不错,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要么被人们误解,要么张冠李戴被人诬陷,最后含冤莫白。
下面咱就盘点一下这样的人物。一、北宋宰相庞籍。
庞籍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进士,时年27岁。
步入仕途不久,庞被宋真宗委任黄州司理参军,由于足智多谋,很快升迁。
乾兴元年(1022年),庞籍调任开封府,不久升任大理寺丞。
天圣五年(1027年),庞任刑部审理官,期间两袖清风,屡次向宋仁宗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
庞籍在任开封府官员期间不媚上欺下,尤其是把仁宗的宠妃尚美人无理要求怼回去留下美谈。
也许是有开封府这段经历,到后来一些包公戏为了突出剧情,塑造了一个反面人物——庞太师。
庞太师的女儿是宋仁宗的宠妃,庞太师仗着女儿干尽了坏事,处处和包公为仇作对。
因为二人都姓庞,后人把庞太师和庞籍误认是一个人。
其实庞太师的原型可能是宋仁宗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庞籍和庞太师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庞籍背了上千年的黑锅。
大家看看庞籍的朋友圈就明白了,他不仅与韩琦、范仲淹等人是好哥们,还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
讲真庞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宰相。
二、潘金莲的老公武大郎。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描写武大郎是个“三寸丁谷树皮”的男人。
说他被淫荡的老婆潘金莲,伙同奸夫西门庆下毒毒死了。
真实武大郎身高一米八,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和老婆潘金莲十分恩爱,二人育有四个孩子。
为何《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真实历史上的武植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原来都是武大郎的好朋友黄堂诽谤污蔑所致。
黄堂和武大郎是同窗好友,武曾受黄资助,后来武任清河县令,落魄的黄堂找到他,希望求一官半职。
武大郎没有答应黄的求官愿望,而是不动声色,用自己的俸禄为其翻新了老家里的破房子,当然这一切都瞒着黄堂进行的。
黄堂没能如愿,心中恼恨武植,于是在回家路上,一路走一路贴“大字报”,辱骂污蔑武大郎。
等黄回到家一看,原来自己破败的房子变成了明亮的大瓦房,一问得知是武大郎派人出钱为自己翻盖的,黄追悔莫及。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武大郎的名声彻底被黄堂败坏了。
当时施耐庵不知真相,于是把武大郎塑造成了一个猥琐之人。
三、唐朝名将苏定方。
苏定方是和程咬金、尉迟恭、李靖等人齐名的人物。他的经历和尉迟恭很相似,最初是窦建德、刘黑闼手下的将领。
苏定方重情重义,当刘黑闼兵败被李世民杀害后,他效忠主子决定归隐故乡,不为唐朝效力。
到李世民称帝后,苏定方被朝廷启用,其随战神李靖征战东突厥。后来又和程咬金一起征讨西突厥……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xie)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功勋卓著,堪称唐朝一代名将。
然而评书演义却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奸臣,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
《说唐》中更把他描写成了一个大反派,说他在紫金关外,用计把罗成引诱到淤泥河内,将其乱箭射死。
在《兴唐传》里苏定方最终被罗成之子罗通一枪刺死,罗家大仇得报。
真实历史上,苏定方功成名就后,于76岁时寿终正寝。
四、三国名将魏延。
魏延是刘备器重的名将。刘备入川时,魏延开城献关,因功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攻下汉中后,升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遂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魏延镇守汉中10年,内抚百姓外拒曹魏。他的功劳不在关张两位将领之下。
刘备称帝后,拜魏延为镇北将军,后随诸葛亮北伐。
期间提出亲率兵马由子午道突袭关中,效仿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此计谋遭到诸葛亮的反对。
原来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而魏延的突袭子午道太过冒险。
诸葛亮五丈原积劳成疾临死前,为了防止魏延兵行险招,用计逼反了魏延,后被马岱所斩。
魏延其实并没有异心,我们都知道刘备有识人之能,比诸葛亮更具慧眼。魏延脑后也没有反骨,魏延实际是被鼠肚鸡肠的长史杨仪逼反的。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