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打一成语,何氏十大名人排名
1111打一成语,何氏十大名人排名?
1、西汉名臣——何武
何武(?-3),西汉名臣。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北)人。治《易》经,射策甲科为郎。历任谏大夫、扬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时,封汜乡侯。
哀帝即位,何武与丞相孔光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缓和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后被王莽所诬,自杀。
2、东汉水利家——何敞
何敞(?-105),东汉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风平陵(陕西咸阳)人。
和帝时,何敞任侍御史,迁尚书。数切谏,言诸窦罪,窦宪怨之,出为济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发民工修治鲖阳旧渠,增垦田三万顷,百姓赖其利。后任五官中郎将。
3、东汉经学家——何休
何休(129-182),东汉经学家。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陈蕃征他参政,蕃败,擢党锢。党禁解,辟司徒,拜议郎,迁谏议大夫。
何休钻研今文诸经,历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认为《公羊传》有三科九旨,系统地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等,已佚;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有辑本。
4、东汉大将军——何进
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何进的异母妹有宠于灵帝并被立为皇后,他也随之升迁。黄巾起义时,何进为大将军,总镇京师,因及时发现并镇压了马元义的密谋,被封为慎侯。为张大威望,何进请灵帝在京师讲武结营,置西园禁军校尉。
灵帝驾崩后,蹇硕谋诛进而立皇子刘协,未果,反被进诛。何进从袁绍之言,博征智谋之士为己所用。自此独揽大权。然而何进不纳陈琳之谏,多结外镇军阀,翘首京师,与袁绍等谋诛宦竖。终于事泄,被张让等先下手为强,遭杀身之祸。
5、三国玄学家——何晏
何晏(?-249),三国魏玄学家。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字平叔。何进孙,曾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何晏娶魏公主,累官尚书,典选举。貌美面白,人称“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
在汉儒经学渐失统治作用后,何晏“援老入儒”,宣称“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主张君主无为而治。能诗赋。后因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
6、西晋开国元勋——何曾
何曾(199年-278年),原名瑞谏,又名谏,字颖考。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人。曹魏太仆何夔之子,西晋开国元勋。
何曾少年袭封父爵阳武亭侯,魏明帝时为平原侯,何曾为文学。明帝即位,擢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颇为时人称颂,之后投靠司马氏集团,受到重用,历任司隶校尉、尚书、征北将军、司徒等职,封爵朗陵侯。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即位,拜何曾为晋丞相,加侍中,何曾则积极为司马炎策划代魏建晋的行动,因此,晋朝建立后,何曾拜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进封为朗陵公。朝会之时,何曾享受坐车佩剑的特权,深受荣宠。不久便因年老履求逊位,但是不被允许。
何曾生活奢侈,尤其在意饮食,有"何曾食万"等典故。咸宁四年(278年),何曾去世,年八十。博士秦秀议其谥号为"缪丑",司马炎未采纳,赐谥"孝"。后改谥"元"。著有《食疏》。
7、南朝天文学家——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无神论者、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历官至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中丞。他博通经史,精于历算。曾考定《元嘉历》,订正旧历所定之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差无几。他善弹古筝,且通音律,反对京房把乐律“谬为六十”。
何承天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后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卒。何承天曾运用自然科学观反对佛教之理论,认为:“有生必有死,形毙而神散,尤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在形与神的问题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所著有《报应问》和《达性论》。
8、女八仙——何仙姑
何仙姑为八仙之一,传说为广东增城人,原名何秀姑,出生于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
何仙姑的父亲是开豆腐坊的,她从小就帮助父亲做豆腐,是位“豆腐西施”。在其十三 四岁时,她去野外游玩,恰巧遇到了早已成仙、在此云游的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这几 位见她有仙骨仙缘,于是让吕洞宾收其为徒,授其仙果和成仙的方法。
据说,何秀姑炼成仙 术后,能预测未来、行动如飞、幻化无形。乡亲们对她十分信服,专门为她盖了一座小楼, 供她居住,并称她为“何仙姑”,由此,何秀姑之名就被“何仙姑”取代。
传说唐朝大将狄 青在征伐广源时,曾去何仙姑居住之处求签,十分灵验。
9、“傅粉何郎”——何晏
何晏(公元190-249年)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以倡导玄学而著称于世。
何晏少时坎坷,曾随母亲一起被曹操收养;长大后,以才学出众闻名,并娶了魏国的公主为妻。
后来,在司马 氏与曹氏的政治斗争中,何晏站在曹爽一边,于公元249年被司马懿所杀。
何晏著有《道德论》、《无为论》等书,是魏晋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但何晏之闻名于 世,除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外,还与他的长相有极大的关系。
据称,何晏天生长相俊美,皮肤白皙细腻。魏明帝一直怀疑他肤白是抹粉打扮的结果,便设计想让他露出庐山真面目。
在一个大热天,魏明帝把何晏召来,并赐给他热汤面吃。不 一会儿,何晏便大汗淋漓,并不断用衣袖抹汗,魏明帝想,这会该露出真面目了吧!
谁知细细端详之下,他发现何晏的肤色比出汗前更显白皙透亮,这下魏明帝方信何晏肤白确系天生,真是比搽了粉还要白皙。有意思的是,由于这一故事,后来人们创造了“傅粉何郎”这一 成语,用以形容男子的肤白、俊美。
10、北宋宰相——何执中
何执中(1044~1118),字伯通。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甲科。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位云和县西。一说为今浙江省丽水县,位青田县西北)人。
何执中举进士。初为台(今浙江省临海县,位椒江市西北。一说今安徽省凤台县,位淮南市西北)、亳(今安徽省亳州,位涡阳县西北)二州判官。徽宗(赵佶)时追随蔡京。
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任尚书右丞。四年后代蔡京为尚书左丞,曾引起太学诸生之反对。在任期间多方迎合帝意,以粉饰太平。1111年(徽宗政和元年)与蔡京(为六贼之一)同为宰相。五年后,并以太傅致仕。
何执中崇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继任左相,后与蔡京并任左右相。何执中在位"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才。虽富贵不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力主朝廷及各级官府"节浮费,宽民力"。卒后追封清源郡王。
3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路?
1.0000是什么成语? 万无一失
2.1111是什么成语? 独一无二
3.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路? 套路
4.什么东西看不?no
做过的事在今天看来?
最奇葩的是女真金国三面开战,最终灭亡。
1111年,北宋宋徽宗等人意图联合女直消灭辽国,夺回幽云16州,建立功业就搞出了所谓海上之盟。然后北宋被女真顺手牵羊灭掉,形成靖康之耻。100多年后,女真金衰落,蒙古崛起,南宋君臣又想联合蒙古灭金,顺便夺回河南故地。金国致书说明,哀求南宋注意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最终依旧是宋蒙合作灭金,具体原因非常复杂,令人扼腕。
金灭亡前的局势图:
一、南宋内部始终存在理智:
大臣乔行简主张,蒙古已经具备灭金的强大实力,我们应该暂时支持金国,哪怕继续输送一些钱财,可以延缓蒙古南下,利于我们自己积蓄实力。
但南宋大多数大臣此时陷入亢奋,金宋世仇怎么可能继续支付岁币?
应该立即联合蒙古灭亡金国。
二、金国的愚蠢
金国被蒙古打得步步后退,却想着向南掠夺南宋以补偿自己的损失。这样的局面当然令南宋联蒙派占据上风。
1211年开始,铁木真在野狐岭重创金国,破胆的金国失去勇气,1214年7月,金宣宗南迁河南而放弃河北山东等于葬送前途,白送土地人口给蒙古:
丧失河北之后,金国愚蠢地以为自己可以—取偿于宋,1217年开始全面南侵。
此战打了7年。并没有取得重大收获,而自身损失巨大竟然还敢两面作战?
此后,南宋再也不可能支持金国作为缓冲。
特别愚蠢的是,此时金国还执行疲夏政策。就是调动兵马威胁西夏—真不知道金国君臣是怎么想的,三面开战?
三、假道灭金的成功
1224年,金哀宗继位,停止南侵,集中力量对付蒙古,南宋也暂停反击。蒙古军队接连进攻金国失败,企图假宋灭金,但南宋没上当,铁木真又攻西夏受伤,无奈退兵。
1330年,蒙古陷入内斗,大汗窝阔台故意公布假道南宋灭金计划,试图借宋金之手消灭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托雷。右路军托雷最后带领3万蒙军通过四川,机缘巧合下杀入河南,却被窝阔台故意防水屯兵,因此拖雷于1232年正月被金国南下15万主力包围,苦战损失惨重。
掌握蒙古实权的拖雷:
呜呼...这样的局势下竟然...连续天降大雪。南迁16年的金军无法承受酷寒,被疲惫不堪的托雷逐次反击歼灭。随后,威望大涨的托雷被窝阔台设计毒死,但金国灭亡已是定数。
四、完颜金国的结局
丧失最后本钱的金国,再三哀求南宋。
然而谁都明白,金国现在连唇亡齿寒的唇都不够资格了,南宋无论是否帮助金国,金国的灭亡都已经无可挽回。还不如缓和关系,延缓蒙古南侵的时间以积累力量。
南宋下定决心,和蒙灭金。1233年10月,南宋军队2万及军粮30万石到达蔡州。蔡州(河南新蔡)是当时金主完颜守绪的唯一据点。
金哀宗自杀:
此时,完颜守绪不想当亡国之君,想禅让皇位给自己的侄儿,右路元帅完颜承麟。完颜承麟也不愿当这个皇帝啊。完颜守绪劝说道,我年老肥胖,难以突围,国家社稷今后就全靠你这样的年轻人了。
第二天,1234年2月9日举行禅位。仪式尚未结束,蒙宋联军已经攻破外城,完颜承麟以皇帝身份出战,不敌而退守子城。完颜守绪已上吊自杀,承麟哭泣追谥庙号哀宗,达成了他不当亡国之君的希望。不过,后面哀宗尸体被南宋军队带回去祭庙。
随后,联军破子城,完颜承麟战死。部下秘密背负尸体潜藏掩埋,2003年才由后人迁葬至甘肃完颜村。蒙古修订《金史》时捏着鼻子给完颜承麟上了追谥—金末帝。
完颜承麟获得了两个中国历史之最:
一个正统政权的,从始至终的,半城皇帝和一时辰皇帝。
完颜承麟:
在大学哪些专业看似很酷?
在高考成绩出来后的几天里,WhatYouNeed的后台就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高考解放党”的留言,大多是“我该选什么专业呢”、“我不是很清楚这个专业究竟是学什么的,就业前景这样”、“××学校的××专业是金牌专业,可是我不是很了解”等等类似的问题。
前几天,刚好看到悟空问答也有个这样类似的问题,我们于是在WYN的平台上也发起了“要怎么样才能避开专业雷区? 你的专业有什么优缺点呢”的问题征集,收到了很多“热心”师兄师姐的谆谆教导,顺道也分享给悟空问答的网友:
@ 过儿:我是公共管理(应急管理方向)。先不说应急这个奇怪的方向...整个公共管理,除了很闲之外没有其他什么优点了。所以如果不幸读了,要么混四年考公务员,要么还是找自己有兴趣并且可以努力的方向。我校的直系里出过程序员、设计师、漫画家、游戏策划、电影特效师、四大从业者等毫不沾边的职业(也包括我)
@伞妹:我是新媒体系的,但是什么都学了,学了导演学了剧本学了动画学了游戏学了程序学了设计,是活生生累死的节奏。唯一的优点就是,勤劳的人会学到很多东西,不勤劳的人就会像我这样
@卢唧唧: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当时报这个专业的时候别人都说这个专业好啊,专业性强啊,以后好赚钱啊。读了之后就是药学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通学,反正就是死记硬背。以后要不就是药店,药厂,薪酬高一点就医药代表,毕业后身边没有一个同学是干这一行的
@阿福友达:电子信息工程,短路数电模电高频信号与系统概率论数理方程场论电磁场与电磁波.....大学四年会一直很绝绝绝绝绝绝绝绝望
@走肖日匕匕:会计,政策随时变,所以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要不断考证。
@Ginnie: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什么都学
Lu卢卢卢:应用德语。学外语的,本人觉得选外语专业一定得有一定的语言天赋。像我学霸室友德语溜溜的英语同样溜溜的。学校还有一日语专业的同学,日语韩语法语英语都会。像我这种德语学的一般般英语更是把高中学的都还给老师了。所以天赋真的是需要的。
@蔡蔡卓妍:工商管理 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会 出来却什么都可以做
@Huhuhu小琪_: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 千万别来!!! 不是电信不是通信工程不是物理 却又全部涉及上面三项,但每一项都只学一点点基础知识,并没有这三项专业学的知识深入。此坑慎入…
@Cathering-Leung:药学,很简单的,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冬天的时候只不过头有点冷而已
@陈毅东DK:船舶与海洋工程,其实学什么专业跟你以后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很大关系,当然如果从事船舶行业,苦逼又没钱
广西玉林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广西玉林: 玉林原名为【鬰林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誉为“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玉林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先秦时期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鬰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鬰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鬰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鬰林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鬰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鬰林郡为鬰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鬰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鬰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时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方仍属鬰林郡。隋领鬰林、鬰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鬰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鬰林州。 从鬰林州到玉林市。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鬰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鬰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鬰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鬰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 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鬰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 政和元年1111年 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鬰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鬰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鬰林州。清顺治鬰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鬰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