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风作浪是什么生肖,如果把山海经中的异兽按照实力来排
兴风作浪是什么生肖,如果把山海经中的异兽按照实力来排?
关于山海经中洪荒异兽的战力排行,恐怕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阳Sir则想另辟蹊径,从原文记载与实际能力来为其罗列战力榜单,诸位读者且先观之(仅挑选其中最为经典的进行分析):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偶尔也聊点别的!
一、青铜级:此级别为各种食人类凶兽
土蝼:“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傲因:“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毫如披蓑,其名曰傲因,是食人”
穷奇:“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诸怀:“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一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这四种青铜级凶兽,虽然看起来像是食草的牛羊(“其状如羊”或者“其状如牛”),但凶残起来一个个却都是吃人不眨眼的凶兽,和其温顺的外表一点都不相符。
土蝼:虽然表面上是一只乖巧的四角羊,但是吃人的本性却隐藏其中,而且它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让人碰都不敢碰它一下。这在《篇海》有记载:“土蝼兽,状如羊,四只角,触物则毙!
傲因和诸怀:这俩都是四角牛,但是却有一些区别:傲因通体皆白,毛发长如蓑衣,有人认为它极有可能就是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原型;而诸怀则比较奇特,长着一只眼睛和一双猪耳朵,能发出鸿雁一样的声音。
穷奇:作为四凶之一的穷奇,除了这种牛形之外(西山经)还有一种凶猛的虎形(海内北经),它吃人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要么从头开始吃,要么从足开始!
二、白银级:此级别为各种特殊本领猛兽
钦原:“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蛰鸟兽则死,蛰木则枯”
钦原,个头不大,大概和鸳鸯类似,但其恐怖之处在于疾速与剧毒:鸟兽被它蛰一下即死,而树木被它蛰一下立马枯萎!
天狗:“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此处的天狗,当是由主人驯养的战斗犬,当然不排除它同时有家犬猎犬或牧羊犬的职能,在人类逐渐强大之后,凶猛的狼类选择靠近人类接收其庇护,同时也发挥其可以御凶的作用。
駮(驳):“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駮,它的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拥有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它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仅以凶猛的虎豹为食,而且饲养它可以避战争兵戈。
山犭军:“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犭军身体像一只大狗却长着人面,因此极有可能是灵长类动物蹲伏时候的状态,这与现实中的山魈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灵长类动物,山魈是非常擅长投掷石块的。此外,它们经常会用呲牙的动作警告入侵者,很可能是“见人则笑”记载的由来。
三、黄金级:此级别为带有物候现象的异兽
①见则有兵兆
朱厌:“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朱厌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身形像猿猴,白头红脚,传说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因此是兵兆的指示物。
②见则有大旱
肥遗:“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肥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旱魃之兆,据说肥遗是一种居住在浑夕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而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大旱。
③见则有大水
胜遇:“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胜遇是一种禽鸟,它的形状像野鸡却通身是红色,是吃鱼类的,发出的声音如同鹿在鸣叫,在哪个国家出现,就会使那个国家发生水灾。
④见则有大火
毕方:“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其实,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其外形象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因此是神话中的火灾之兆。
四、王者级:此级别为各种拥有神通的神兽
第五、三足乌
神通:十日并列于空,天地化为焦土!
三足乌,又称为金乌,为帝俊与羲和之子,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有次太过调皮,十个兄弟一起现身人间,顿令人间化为焦土,后被羿射杀仅存一只逃到西王母处,为西王母信使(三青鸟亦为三足乌),为日神之使者,又为西王母取食,长生不死。
第四、夔牛
神通:为雷泽之雷兽,其皮可制作战鼓,助黄帝大败蚩尤
夔牛,出于东海的流波山,状如牛身体为青色却无角,奇特的是只有一只足,每次出现便会伴随着狂风暴雨,吼声如雷。相传黄帝战蚩尤之时,玄女用其制作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大败蚩尤!
第三:相柳
神通:九首蛇身,食于九土,所到之处,皆为沼泽
相柳又名相鲧,为水神共工大臣,为九头蛇身,身躯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所到之处尽成毒液沼泽,附近的飞禽走兽都无法生存。而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又到处吃河堤的土,于是被大禹斩杀,因其血腥臭无比,大禹遂做众帝之台将其镇压之!
第二、烛龙
神通:衔烛以照太阴,掌控白天黑夜,呼风唤雨
在大荒北经中,烛龙是章尾山之神(另一种为钟山之神),住在北方极寒之地,形象为人面蛇身,全身赤色。身长千里,有一只眼睛长在正中央,开眼是白昼,闭眼则是黑夜, 吹气为冬天, 呼气为夏天, 可以呼风唤雨!
第一:应龙
神通:曾助黄帝杀蚩尤、斩夸父,后助大禹治水
应龙,其名出于《广雅》“有翼曰应龙”,又有龙修炼一千五百年方为应龙!
很多人质疑烛龙比应龙厉害?咱们对比一下:
①论战绩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后又擒无支祈,有佐定九州之功,而烛龙无。
②论出身
应龙为飞禽、走兽之祖,生下麒麟与凤凰;烛龙则为钟山之神或章尾山之神,也就是山神,烛龙即便为龙,其等级也不会高于应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一千年方为应龙!
③论能力
应龙执掌华夏九州风雨,烛龙衔火精照幽都之地。应龙厉害之处在于:天下大旱之时,仅在地上摆出应龙之形便可去旱下雨。烛龙仅靠火精逞威,往照于天门之中!
……此后对比省略五百字
当然此处的排名也只是阳Sir的一家之言,大家觉得这样的山海经异兽实力榜是否合理?欢迎留言讨论!
牛二只是和杨志开玩笑开过了而已?
牛二那是套路,才不是开玩笑。牛二其实和其他的地头蛇还真不太一样,他完全是人们的善良和隐忍纵容出来的泼皮无赖。
叫牛二“无毛大虫”,说开封府也奈何不了他,不是因为牛二是某衙内。牛二就是社会闲散人员,真的要说杀人放火的大案、要案,他还真没干过,但是寻隙滋事,欺压良善,占老百姓的便宜,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他就是那种三天五头进号子,然后隔几天又会出来,最后官府也拿他没辙的那种社会底层渣渣。正是因为有案底,但是又判不了死罪,所以这样的人呢,反而老百姓都怕,因为他的生命和时间都不值钱,和他耗下去,你不知道你的人生会往哪种无法挽回的方向发展。
“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在社会学上,对牛二这种人有一个定义,那就是“身边的垃圾人”。所以在集市上正常做着生意的百姓,一听说牛二来了,瞬间一条街都能跑光。因为整个汴梁城的百姓都知道牛二是什么人。
杨志原本是一辈子都无缘和牛二这种人交集的,但是他的人生却因为这个破落户而发生改变的。
青面兽杨志作为“杨家将”的唯一后人,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已然败落。但是杨志是一个刻苦奋进的人,他勤练武艺,希望博取功名,希望能够封妻荫子,光宗耀祖、重振家族辉煌。
但是很显然,经过前期的努力,杨志原本是有一个制使的差事,在东京汴梁也算是中产之家,虽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仍然有余。但是一提到身世,杨志仍需努力。
然而作为“杨家将”的后代,杨志并没有出现在西北的前线,而是在替宋徽宗护送“花石纲”。顶着武将后人的名头,干的却是家奴的活。因此命运和他接连开了个玩笑:
首先,押运“花石纲”任务由于船在黄河翻了而失败,导致了自己的差事丢了;
其次,耗尽家财给太尉府高俅送礼,结果真碰到高俅气头上,钱白花了不说,还适得其反;
再次,自己家产用尽,盘缠花光了,差点被店家赶出门,所以只能靠把“祖传宝刀”卖了,求点盘缠;
最后,卖刀竟然又碰到了“垃圾人”牛二。
牛二无形中成为了压垮杨志“一心通过仕途,搏一个封妻荫子,不负家族荣誉”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牛二的眼里,杨志就是一个小绵羊,自己欺负过的没欺负过的熟面孔的都跑了,现在留下一个丑了吧唧的生面孔,而且态度恭敬,一看就是可以被欺负的对象。
在牛二的套路里,再有理的事情,牛二都能找出所谓的“漏洞”来,以证明他巧取豪夺了你都是“合理合法”的;当牛二的这个套路不灵的时候,牛二还有第二个套路,那就是无理变有理,跟你耍横,直到你服软。因为通常在强词夺理、蛮横不讲理的时候,普通的老百姓都是选择妥协的,所以牛二心里的“底”,也就在这里,所以这才是他有恃无恐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牛二套路杨志的时候,以粗鲁开场,然后看杨志不为所惧,就开始上“正规套路”,既然是卖刀,而且价格不菲,要价3000贯。若是遇到林冲那样的买主,立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喜欢得不得了。
但是牛二偏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好了,牛二一下来把生意“谈判的主场”拉倒了自己的逻辑体系里了。其实按照习武之人的脾气而言,一个字“滚!”但是杨志只想卖刀换盘缠,好再寻栖身之处,所以表现得极为克制。抑或杨志出身名门,根本就不懂得底层事态的险恶。杨志不但没有发飙,而且还耐心地把“祖传宝刀”的“三个好处”给讲解清楚。
这一关过去了,但是牛二很快就在杨志的话里找到了一个“漏洞”,从而给自己敲诈勒索,寻找“理论依据”。因为杨志“祖传宝刀”的“三个好处”分别为:
“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那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一 一验证吧,哪一件验证不出来,牛二就有理由“合理合法”搅得你鸡犬不宁,直到你最后自认倒霉,花钱了事,或者被牛二言语、腿脚上占了便宜了结。
其实在牛二的概念里,第一件和第二件都好验证,关键是第三件是万万验证不了的。因为他的经历告诉自己,还没有人敢当街杀人呢。这也是他可以一直嚣张到现在的原因所在。
但是,现实终于狠狠地教训了牛二,牛二嚣张地要求杨志验证第三件好处,也就是“杀人不见血”。然而杨志还在忍,他让牛二找条狗来,杨志试图用“杀狗刀上没血”来验证“杀人刀上没血”。
但是牛二要你验证这第三条的目的是什么啊?就是要把杨志逼到墙角,然后踏上一脚,宣布自己胜利。杨志事实上已经被逼得无路可退了,但是杨志还在尽量求退,哪怕跪着退出,他也忍了。然而“垃圾人”牛二却并没有就此打住,他似乎也感受到杨志即将被压垮,所以更加得寸进尺。
于是牛二更加挑衅地去抢夺刀,甚至在失败之后,抡起拳头要揍杨志。
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杨志的第一刀插向牛二的颡根(咽喉的后部),这个动作连贯着抢刀的过程,可以说6分主动,4分被动,插颡根,说明牛二的言语深深伤害了杨志,也是杨志“一时性起”的主要原因。然后牛二倒地之后,杨志又在牛二的胸脯上插了两刀。这时的杨志已经冷静下来了,既然做了,牛二这种人是坚决不能留活口的,这专业术语叫“补刀”。此刻的杨志已经不再唯唯诺诺了,反正自己的仕途无望了,官司是吃定了,所幸活得像个汉子,说不定有另一番出路。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杨志的结果也换回了天汉州桥的百姓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
自己被抓到大牢时,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都佩服杨志,而不敲诈杨志;连推司都把杨志的供状改成了“斗杀”;杨志被迭配北京大名府的时候,天汉州桥的大户们都专门集资了钱,专程送杨志,还安排酒席让押送的衙役路上照顾杨志。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兔年是哪些年份?
兔年对应的年份有:1903年、1915年、1927年、1939年、1951年、1963年、1975年、1987年、1999年、2011年、2023年、2035年、2047年、2059年、2071年、2083年、2095年等。
兔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兔”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卯,兔年即卯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比如公历2011年基本对应的是兔年,即辛卯年。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十二地支配属“卯”,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卯”时,清晨五时至七时,又称“兔时”。

兔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因为生肖年依附于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历书皆如此。农历只是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

兔对应的地支为“卯”,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逢丁卯年、己卯年、辛卯年、癸卯年、乙卯年,民间俗称兔年,对应的年份有1951年、1963年、1975年、1987年、1999年……
兔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兔”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卯,兔年即卯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比如公历2011年基本对应的是兔年,即辛卯年
龙生九子像条蛇是什么动物?
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1、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2、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3、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
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
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4、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5、狻猊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
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6、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
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7、狴犴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8、负屃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
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
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9、螭吻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历史上的松花江坠龙是怎么回事?
松花江坠龙事件
其实松花江坠龙事件在我个人小时候曾经听闻过,这个故事在很多有关奇妙记载的书刊中都是记录,比如《另类科学传奇》这类书。
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八月,地点是在黑龙江牡丹江南岸的陈家围子村。
据当地的村民们讲,当时有一条龙从天上坠落了下来,坠地后奄奄一息。当时的村民们在听到后迅速聚集在了一起,大家都抱着巨大的好奇心拼命地往前挤,只为一览龙的真容。
而挤到人群前之后,村民们发现这条龙正躺在地上睡觉,其全身黝黑,嘴上还有很长的胡须,脑袋长得有点像牛头,身上还有很多的鳞片,而且还有长角。
躺在地上的时候,甚至还会发出强烈的鱼腥味,导致周边苍蝇丛生,这与人们心目中龙光芒四射,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截然不同。
但当地村民们还是更愿意相信这是一条龙,因为光从外表上而言,这条“龙”还是大致符合人们心中所想的。
村民们害怕这条龙就这样一直躺着,周边没有水,最终会渴死,不仅给这条龙搭上了巨大的帐篷,随后还自发地用水桶等工具不断地往龙身上泼水,给予其救援。
在当天夜里的时候,据村民反映突然刮起了大风,并且伴随着闪电。
等到第二天早上人们再跑到龙曾经待过的地方的时候发现龙已经“飞”走了,只是在地上留下了几个坑,村民们也就传言头天晚上的狂风暴雨是“龙上天”时所带来的。
这件事传出来后,影响很大,甚至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有专门的人做了调查,出版了一些关于中国龙的专著,只不过解释仍旧没有可靠的。
此事是真还是假?这件事情看起来有鼻子有眼,但总体来看却有很大的漏洞。
既然事情发生在1944年,当时已经每个县城基本上都有摄像机,虽然当时的记者的鼻子不会像现在的狗仔队这么敏感,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会有记者一探究竟。
1944年的东北正值日本的统治时期,表面上是一个相对和平的伪满洲国,但实际上却是日本人掌权。而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对中国的东西好奇,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会派专家过去。
可是目前日本方面根本没有有关于这件事情的任何记载,也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和文字资料。
这个故事虽说是在44年发生的,但最早却是在八十年代开始流传的,距离1944年刚过去了45年。按道理来说这件事情若真实存在,知情人应该还是挺多的。
可是当时除了当地村民之外,全国范围内没有其他人知道,一些知情者也是道听途说,没有人可以补充更多的细节。
包括后来走进科学节目也曾经探访过所谓的坠龙发生地,也并没有得到任何能够证明确实发生过坠龙事件的资料。
虽然当地有些传言,但也是五花八门,一个具体的标准都没有,因此当时很可能只水冲上来一个大型动物的尸体大家没有见过,第2天下大雨的时候又被水冲走了。
后来《走近科学》栏目组也尝试过去解密松花江坠龙事件,之后得出的答案是村民们看到的并不是龙,而是一种大型水生物的尸体被冲上了岸。
由于大家都没有见过这种动物,也没有见过龙,于是人们就错误地认为其是龙,之后口口相传的时候越传越离谱,最后传为有一条龙从天上坠落了下来,
而人们处于对于上天的敬畏也就相信了是一条龙 。
现在人类的科技技术已经如此发达,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龙这种动物,因此推断松花江坠龙事件应该是假的。
那历史上真的有龙存在吗?很多学者认为龙虽然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图腾,但龙或许从来没有存在过,认为我们祖先极有可能把蟒蛇美化了,之后加以艺术加工,于是塑造出了龙的形象。
龙在历史上的记录有很多。
比如东汉的《说文解字》中有记载:“龙是鳞动物之王,能隐身,能小也能大,春天来到的时候飞到天上,秋天潜入深渊。”
这样的记载的确有可能夸张了,但直接否认龙,认为其是完全虚构的,也太过于武断了。
个人认为龙的的确确可能在历史上存在过,虽然在记录的时候,往往会带有一些夸张手法。
在历史的时候它就是稀有动物,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的绝迹了,如今已经不复存在。龙不存在吗?很难让人相信,毕竟一种口口相传的生物,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捏造的。
在如今日本的大阪的瑞龙寺,收藏了一个龙标本,传闻是几百年前日本商人从中国民间买来的,后来捐赠给了寺庙。
——标本长度适中,有角,背像蛇,嘴有长须,全身还有鳞片。
在个人看来,这个记载的可信度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