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是什么生肖,今年你是怎么抢到春节回家的票的

2023-05-03 04:00:04 82阅读

人山人海是什么生肖,今年你是怎么抢到春节回家的票的?

春运,全称是春季奥林匹克人类大迁移运动,今年上大一,第一次感觉春运的恐怖,本来要订21号的票,下午四点半开始抢,我提前十分钟就开始等,四点半的时候我只是刷新了一下就一秒的时间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没票了,票买完了,天哪,只有一秒钟的时间,无奈只好买了汽车票,但是汽车要做十个小时,实在是不想,在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心不死,登录了一下12306忽然眼前一亮,发现竟然有余票,立马买了高铁票,退了汽车票,就这样,美滋滋的回家了。

其实很多票都是被黄牛买去了,到了快发车的时候,票贩子发现票卖不掉了,于是就开始退票,这样在12306软件上就有余票了,我就是这样抢到票回家的。

人山人海是什么生肖,今年你是怎么抢到春节回家的票的

大家各自的家乡有什么习俗活动呢?

我们这正月十五要上坟,给祖先送灯,放鞭炮,以前送的是蜡烛,害怕放不稳,还用萝卜给蜡烛弄了个小蜡台,现在不让放明火了,害怕把山烧了,都买那种电子的小灯,上山点,这天,家族里的男人,特别是长子、长孙啥的,是一定要去祖坟送灯的。 去祖坟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傍晚,给故去的家人“送灯”,在祖坟前点上几颗小蜡烛。夜晚寂静的大山,烛光一闪一闪,寄托着无尽的思念。回到自己的家里,还要把门口猪圈鸡圈都点上蜡烛,十五还要点旭,也叫属相灯,都是豆面捏的自己的属相,市场上都有卖的在自己的属相前面点小蜡烛,平安吉祥的意思,这个风俗只有我们这有,最重要的一定要买小鱼灯,或者小青蛙灯,放在水缸里,聚财的意思。

你见过最狗血的富二代故事是什么?

富二代狗血的故事?不知道有钱人,为追求的女朋友过生日,花一个亿,算不算狗血?不过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不为奇。说点小人物的狗血故事吧,那是富二代的演义。

说的是我们镇上的一个有名富二代,简称他叫阿浪吧。阿浪的为人,豪爽,讲排场,好争强斗胜,在本世纪初,他父亲是我们镇上数一数二的大老板。记得那是2002年吧,我们镇来了一个歌舞团表演晚会,阿浪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观看了演出。其间有一个女演员表演的节目相当精彩,人也长得很漂亮,高挑,苗条,肤色白嫩。阿浪身边的朋友就赌他有本事追得到这位女演员做女朋友,就服他,并且承诺什么的云云。阿浪拍胸膛说干就干,当即打手机叫场外的朋友印名片,买鲜花,演出结束后就去拜访。竟然当晚就约女演员和她的一位同事出来吃宵夜,在后来演出的几个晚上,阿浪一路狂追,听说是提着密码箱,里面装满钱的。半个月后,在我们镇上就看见阿浪和女演员挽着手踏马路了,坐着阿浪的宝马车满街飞。最后因为一个熟人对女演员说,“阿浪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花钱的花少。”最要紧的是,女演员照搬话跟阿浪说了。阿浪找人和对方打了一架,哪一年是香港古惑仔在我们大陆热播的年代,阿浪从此架开始变成街头富二代。

也是哪一年的金秋,我在本镇供销学校读大二,阿浪因为几场架,己在当地是响当当的浪哥了。其中有一场架是帮我们学校女同学出头的,美其名说是帮打社会流氓。转眼到了浪哥的生日,是在一个效外工地上举办的。因为有同学和阿浪是哥们,我们也想去认识认识,刚接近工地,远远就听见喇叭声,那是露天音响。派对门口有收礼金的,一个牛皮纸信封,撕开,里面写上出处(地址),姓名,花名,生年属相,外面写上“英雄贴”,另一面写上“随浪”,信封夹着礼金,礼金不计多少。给门口的收礼台,然后有两个选择,拿一瓶玻璃瓶装的啤酒或白柠檬可乐。我因为没有花名,就自己起个外号叫“阿奔”,《上海滩》里有浪奔浪流嘛。进入会场漫漫就人山人海了,有成千人的吧,大多数人都穿黑衣,男男女女的都是年青人,台上自娱自乐地有人不断上去唱卡拉OK。这时浪哥在两个美女攀扶着上场了,左脚受伤了(不明原因,都传是因打架,有人又说因赛车摔的)。浪哥左右手扶着美女,看着演讲稿开始朗读,激情汹涌,还不停地引台下人群嚎叫。掌声过后开始跳迪高,震耳欲聋的歌声,台上的打麦人的呼叫声,大伙跳着扭着呼喊着,直到午夜。听说有警察来驱赶,浪哥才上台宣布晚会到此结束,在出场门口还有一个仪式,就是拿着玻璃瓶往不远的石墙上用力摔碎,并喊出一句吉祥语。岁岁平安!大吉大利!勇往直前!鸿运大发!……我说出了“随波逐浪”

同学们都笑我幼稚。

阿浪在一次强出头后,被判入监狱两年,出狱后和他哥哥对家产的分配有分歧,然后跟他家堂叔到北方去发展了。从此当地再没浪哥的声音,前两年我在一个展销会远远看见阿浪,脖子上挂着手指粗的银链,右手戴着一串佛珠,身材偏膄,眼神扑闪扑闪的,己是一位经年大叔,身边再无黑衣少年。

多年过去了,想想自己的往事也觉好笑,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手撒千金不摇头。只看见滚滚长江东逝水,岁月半点不由人,有钱要想无钱日,光阴一去不复返。

富二代的故事就说到这,狗血不狗血就由大家评了。欢迎留言,疫情之下说说往事,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以前那么多人喜欢集邮票?

如今还是有人集邮的,确实越来越少了。

我父亲曾经就是集邮爱好者,家里有一些邮票,还遗失过一本比较有价值的邮册。

后来随着一些客观原因,他也停止了集邮。我和他有过交流,大概是下面几个原因:

1.集邮群体老龄化,可交流的人越来越少

集邮的大都是老年人,好多人都已经故去。以前大家经常一起交流探讨,比如出新是否有收藏价值,是否值得购买等等;不同种类邮票有多余的情形,大家可以置换;还有就是可以互相代购等等。现在少了这种有效讨论和交流,对集邮的热情有非常大的影响。

2.集邮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

现代社会可消遣的方式很多,对年轻人而言,集邮缺乏吸引力。集邮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和底蕴,而年轻人大都关注新兴事物,比如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

3.邮票使用的时候非常有限

如今通过邮寄方式的书信来往几乎停滞了,各种网络工具取代了邮寄书信,邮票很少用到。比如迫不得已需要写信,才会用到邮票。

需要邮票的平信

4.发行量大,导致价格低

现在邮票发行量太大,动不动就是百万、千万。比如从2008年开始,生肖年票的发行量到达2000万张,2008-18北京奥运会开幕纪念票发行量超过了2000万张。发行量巨大,导致价格低廉。既然价值低,集邮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2008-18北京奥运会开幕纪念

5.增值有限

因为邮票发行量大,价格低了,所以增值有限。物以稀为贵,比如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生产数量有限,一“墩”难求,价格炒得火热。

风靡一时的冰墩墩

6.设计感差

我邮寄过几次信,发现现在邮票设计得真不美观,纯属随便做做的感觉。人们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这样设计低劣的东西怎么会产生兴趣嘛。比如下面这张长江.朝天门长江大桥,就被集邮爱好者嫌弃了。

长江.朝天门长江大桥

当然,邮票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个人倒是希望能有一些有效的举措让邮票这个市场火热起来。比如减少发行量、加大邮票相关知识和文化的宣传、多举办一些邮票设计比赛等。

虽然我对邮票相关的知识不多,但闲暇时候翻看,会发现自己学识太浅。邮票能使人深入了解历史、人文和天文地理知识,各领域的知识都会涉及,真是一部百科全书!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家收藏的小部分首日封和邮票:

2008北京奥运会首日封(套)

部分首日封

1998年邮册

1992年邮册

1993年邮册

邮政百年纪念册

清明祭祖为什么要提前?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在唐代前后有所不同。

清明节附近还有一个寒食节,这两个传统的节日因为日期相近,互有关联,所以很容易混淆。唐代以前重寒食,唐代以后以清明为祭祖扫墓的特别日子,现在已经只知有清明不知有寒食了。

寒食在清明之前两天,从冬至到寒食中间有一百零五天,所以也有“冬至寒食一百五”的说法。寒食传说是起自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介之推随公子重耳流亡,当初在君臣无处依靠、缺食少粮的时候曾经“割股奉君”。但是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之后没有封赏介之推,于是介之推奉老母隐退。晋文公找到介之推归隐的山林,但是找不到这对母子的下落,于是下令放火焚山,希望能把介之推逼出来。介之推不宁肯抱木而死也不出山,文公哀之于是禁火。《后汉书》说是“春中寒食一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

在唐代之前,过寒食并没有扫墓之俗。到唐代时寒食节要上墓行拜扫礼。唐代的清明与寒食只相距一日,并没有在清明扫墓的习俗。寒食和清明因为难以细分,又时日相近,到了明清时期渐渐不提寒食,只说清明。《清嘉录》说“士庶并出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

可见,在清明之前扫墓出自于寒食,是唐代之前的传统习俗。

唐代时清明不只要扫墓,还有插柳的习俗 ,表示顺阳气。清代在清明时要吃青团红藕,倒有寒食的古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