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昭君是去南匈奴还是北匈奴

2023-04-30 14:30:04 97阅读

王昭君出塞,昭君是去南匈奴还是北匈奴?

昭君出塞是指汉元帝为安抚匈奴而选王昭君远嫁匈奴的著名历史事件。 她去的是南匈奴。

昭君出塞是什么心情?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成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的就是她的生平典故。

王昭君出塞,昭君是去南匈奴还是北匈奴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

关于“落雁”的来历,传说王昭君在和亲的路上,为排解路途寂寞,随手取出琵琶,触景生情地弹奏了一曲,惊得南飞大雁从高空跌落,因此享有“落雁”的美名。《后汉书》对王昭君的美貌描写:“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王安石在《明妃曲》中发感慨:“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修在《和明妃曲》也有这样的描述:“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王昭君出塞图

这些记载王昭君美貌背后有一个故事:公元前33年,归附汉朝的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与汉朝联姻。西汉元帝在选择和亲人选时,依照朝廷画工毛延寿的画像,想找个姿色平庸之人应付呼韩邪单于。恰好王昭君进宫时没有贿赂画官,因此她的画像严重失真,被汉元帝选中嫁与匈奴单于呼韩邪。待汉元帝见到王昭君本人时,惊叹宫中竟有如此绝色佳人,以至不舍。“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汉元帝

历史上的和亲,通常是指中原朝廷的皇帝以公主、宫女、赐嫁妆的形式与游牧民族的君主联姻,也指游牧民族的君主之间采取同样的形式实行联姻。

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始于汉高祖刘邦。西汉初年,国力衰微,力不足以抗击匈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被匈奴围困于平成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西汉战争失败。此后汉高祖采纳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同匈奴和亲。但由于双方在力量对比上西汉处于劣势,因此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在当时条件下,和亲事实上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妥协,是一种变相的纳贡。

以上可知“和亲”之始,大多是在中原王朝国势衰微之际,被迫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的一种政治性安抚行动,所以历史上常常把它视为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屈辱和妥协的产物。不过对“和亲”也不能一概而论。历史上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如汉武帝、唐太宗时),为了笼络、联合各少数民族政权,也曾主动采取“和亲”的政策。由于当时国力强盛,各首领少数民族纷纷争取联姻,所以“和亲”就能够真正达到“弭兵”的效果。

西汉同匈奴的和亲女,始于高祖遣送的“长公主”,随公主每年还送去大批的丝绸、粮食、酒等等物品。之后文帝、景帝都曾遣送宗室女嫁为匈奴,而最成功的当属昭君出塞。

王昭君

西汉直至汉武帝时,国力逐渐强盛,遂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用兵,经过三次重要战役,最终击溃匈奴主力,匈奴北徙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分裂,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附汉,汉朝颁给他金质“匈奴单于玺”,在法律上确立了君臣的名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婚。汉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嫁与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昭君虽只是名宫女,她是心甘情愿离开汉宫远嫁大漠单于,离开了禁锢她人身的皇宫,她带给呼韩邪单于的是汉朝的信任,她是匈奴与汉和亲的使者,是中央代表的象征,她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阏氏”(yān zhī,即王后)。此后六七十年间,双方和睦相处,所以,此次和亲具有积极的意义。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昭君无疑是受到了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和呼韩邪单于的百般宠爱。昭君出塞的几十年里,她将中原文化传到匈奴,为西汉和匈奴人民的友好做出了伟大贡献。  

同时也不能回避的是昭君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和平事业,日日思念家乡却不得归。她只能手扶琵琶,朝着家乡的方向。黄沙满天,憔悴了她的容颜。残阳暮云,渲染了她的岁月。不屈不怨,塞外留青冢。

在国家安危、停止战争、恢复和平、两国修好等重大的政治事件中的“和亲女”中昭君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她与许许多多“和亲”的弱女子们,面临离家千里万里的思乡之苦,还有“野蛮”的民俗、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的艰苦环境,以及由于“娘家”——中原王朝的种种变化,给她们带来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这种因素不仅可能决定她们在异乡的地位,甚至可能威胁到她们的生存。这些前往异域和亲的公主在塞外的风尘中消陨了青春,却背负着王朝的使命,以柔弱之躯承受着和平的重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古人曾以女人做苟安得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为了天下太平,睦邻友好而愿意牺牲其幸福甚至生命的和亲公主有许多,她们以和亲的方式,用自己柔弱的双肩默默无闻地担负着每一个王朝对外和亲的政治责任。  汉朝除了昭君出塞,还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对西汉王朝顺利立西域都护府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唐朝时著名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也在一段时间内维系了唐王朝和吐蕃之间的和平稳定。  

昭君出塞是哪一年?

昭君出塞是在公元前54年,当时在位皇帝是西汉的汉元帝。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出塞可以造什么句?

这是一幅昭君出塞图,画中女子风姿绰约,充分表现了画师画技的精湛。

2 捧心,貂蝉拜月,昭君出塞,麻姑献寿,天孙织绵,则天垂廉,文姬归汉,红拂夜奔,绿珠坠楼,萍姬针神,曹令割鼻,红玉击鼓,文君当炉,红线盗盒,木兰弯。

3 斌君是否想的太过简单?本宫乃是和亲公主,既然已经出塞便再没回头路,否则本宫又为何要随你等漂泊无定?

4 恐徐达久出塞外,师老兵疲,命其班师。

王昭君主动请求出塞时是啥心理?

日暮乡关处,瑟瑟芳草寒

王昭君,千年被人赞诵,甚至占了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席,牡丹国色,幽怨琵琶,裘袍一袭,平沙落雁。眼中荡漾的秋水,被满天的黄沙覆没;悲情一生的落寞,换来后世无尽的感叹。

历代对王昭君的和亲是溢美有加,对她挺身而出,慷慨应诏,为国家的安宁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大加赞美,她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携一身傲然走入那广袤异域,拉开了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序幕。

其实这昭君是很悲催的,她并没有世人想象的拥有什么皇后王后之类的地位,只是那单于众多小老婆中的一名,两年后这老单于病逝,按“烝报”旧俗,她又作了老单于儿子的小妾,并生了两个女儿。有人把这说成是王昭君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其实对她来说这是无法选择的,"父死,妻其后母"是匈奴的风俗,这叫收继制,也叫转房制,不存在什么娶啊嫁的那么多规矩。

说她的和亲功绩,显然是高抬她了,想这时的匈奴被武帝时的霍去病、卫青等早已打得是满地找牙。加上灾荒雪荒及争位内斗,匈奴四分五裂,大汉早已不是“白马之围”的大汉;匈奴也不是一啸而能聚起十数万雄兵的匈奴。此时的呼韩邪单于的状况应该是求亲而不是和亲,他主动对汉称臣便是最好的说明,他还想借大汉之威来助他在匈奴一统之一臂之力。而汉元帝这时的举动也只是一种笼络,所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并不是这王昭君之功,而是当时的形势使之然。

后世对她的美誉之词多多,什么为大汉谋利益,什么舍小家顾大家,什么勇于牺牲自我,什么为民族团结的千秋大业,统统都是胡说八道,是强加在她身上的妄词,都是在源于对她同情的基础上,把她的整个人生放在和亲这大背景下,从而放大了她美好的形象,她本身只是个小女人,其实就是一个工具,一个无辜的、任人摆布的角色,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有思想也枉然。她在两任夫君都作古之后,一心思归,等来的却是不准回归的圣旨,她的价值已完结,如果朝廷觉得她是有功于在汉的功臣,何以会如此的绝情,她最终在一个“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晚上,把爱恨蹉跎成一纸风烟。飘散在那漠漠的天空。

如果要细究,这昭君出塞之事,其中的名堂多多,它最早见于《汉书》,仅有寥寥数语,“单于自言,愿以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这中间透露的信息说明,元帝不同于汉初选的是宗室女,而只是后宫良家子,这单于是自愿作汉朝的女婿。大汉仅仅是笑纳而已,这同当年与匈奴称兄道弟那是大不一样了,反映出两家关系的转变。所以这和亲的分量显然是轻了很多,一个“赐”字尽露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既然《汉书》对这昭君的描述就这几句,那么,她那么多的故事从何而来?细探才知道,这些都源于东汉末年的《琴操》和晋代的《西京杂记》,这两本书均属“小说家言”,是属于那种“道听途说”姑妄听之的民间传说,本不足为据,但却被四百年后的《后汉书》全盘采信,竟被悄悄地引入正史。

从上述我们可以知道,史上虽有昭君其人,而其它派生出来的,均是乌有之乡的故事,但却满足了普罗大众的消费心理,特别是那些反对战争,对朝廷不满的文人用来作为发泄的最好题材。自晋石崇起,这怀抱琵琶,悲怆落雁的昭君形象便日渐丰满了起来,这里补充一句,这琵琶自东汉才出现史籍中,西汉时尚无此乐器。及至后来的杜甫、欧阳修、王安石等等的咏明妃诗更将其光大,借古讽今地对现实进行讽刺。

到了元马致远更是又一高峰,他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加上虚构,完全颠倒了汉和匈奴的强弱关系,述说的是在匈奴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昭君出塞以换和平,反映出那个时代对国土沦陷,朝廷不能抵御外族入侵的一种无奈情结。

这两千多年前的美女之所以被历代传诵,除了借她针贬朝政外,更重要的是历代文人是借美人以明志,假芳草而自况,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罢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