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妈妈们当年都这么过来了也没说啥
梦见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妈妈们当年都这么过来了也没说啥?
你这问题很复杂啊,分几个方面回答你吧。
一:为什么现在的妈妈容易崩溃?
先说妈妈,现在的妈妈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在自己妈妈手心里捧大的,可以说没受过累,没吃过苦,是温室里开出的鲜花,当了妈妈,面对幼小的生命,她们无所适从,见过一位新手妈妈,她的宝贝拉了吧吧,不知道怎么收拾,恶心的呕吐,饭都吃不下,是姥姥拾掇的。
再说孩子,从怀上那天起,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帮着孩子做好了规划,学什么,不学什么,什么年龄段学计么。
孩子还没出世,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学习了,现在的妈妈,都崩溃在孩子的培养上了,从胎教开始,各种培训班,各种作业,都要妈妈赔着。
家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人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只有妈妈容易崩溃,孩子们也崩溃。不堪重负的孩子,会与妈妈做对,所以,有好多妈妈觉得育儿很累。
妈妈的崩溃多数来源于攀比,从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学的,都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一比,比过了高兴,比不过就不舒服,不干心,千万百计要赶超别人家的孩子。
二:为什么我们的妈妈,没有崩溃就过来了。
我们的妈妈是经厉过风雨的,她们孩童的时候,孩子多,没有那么珍贵,孩子象小猪,都是放养的,吃饭爱吃不吃,没人有时间追着喂,学习爱学不学,孩子没有课外作业,妈妈不用操心,没有人攀比谁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学的好。
那时候的孩子,不吃奶了就和大人吃同样的饭,他们没见过巧可力,娃哈哈,饼干点心都没有,什么补铁,补钙,补锌,补各种维生素,都不知是什么东西。吃个白面馒头是最好的饭,很多人还吃不上,吃顿水饺要等到过年,平常日子,都是糠饼子菜豆腐,还饥一顿饱一顿的。
孩子会走路就会干,拾草挖菜,拾大粪,捡麦穗,扒玉米皮,拿动什么拿什么,干动什么干什么,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活干,三岁的孩子就会看孩子,五岁的小孩就会烧火做饭,六七岁的小女孩都会学针线活。
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带我们没有崩溃的原因,她们经厉过磨练,带个孩子,做点家务,对她们来说是小菜一碟。
我们的妈妈带我们不但没有崩溃,她们还觉得很幸福,很知足,很感激这个社会,所以我们的妈妈不会崩溃。
图片来自网络。
你有哪些有意义的图片或壁纸?
首先是一些电脑分区壁纸,用过的都知道它的奇效。用了分区壁纸,电脑桌面就再也没乱过,各种文件软件分门别类排序,非常清晰。
其次是一些能够激励我学习和工作的图片。看着就有满满的动力。
你看到过什么极度恶心又极度震撼你的场面?
我见过的恶心震撼场景不少。有一年我去乌镇旅游,乌镇是专门吃羊肉的地方,一条街上就有七八个羊肉店。
我转到一个偏僻的小街上,看见那里正要杀羊。于是停在那里观看,只见三只羊被捆在一个大盆子里。屠夫正在旁边的架子上挂起一只已经杀好的羊。那只羊已经被剖开内脏全部都堆在大盆子旁边的地上,那三只被捆的羊的头正好就对着这一堆血腥的东西。
我看着那三头羊的眼神,当时非常的震撼。我知道很多场面都会比这个震撼,但是我见过的震撼场面,这真是其中之一,让我难以忘记。
三头即将要上刑场的羊,看着已经被宰杀的同伴,那种眼神有一种极致的惊恐和绝望。
很快屠夫就去拖其中一只出来宰,那只羊挣扎着恐惧着。被屠夫拉起来,一刀就结果了它的性命。我看着这只羊在一阵抽搐之后死去。盆子里的另外两只羊已经惊吓到无与伦比了。
我看了一阵,不忍心再看下去。
这里到处都是羊肉店,游客们过来都会打卡的,吃一锅羊肉,然后走在秀丽漂亮的江南古镇上。可是我却在这里眼见了一场非常震撼的屠宰。
这种震撼并不是说场面有多么血腥,因为屠宰是很常见的事情。只是因为那个眼神,我无法用语言确切的形容,这是几条生命最后的绝望和恐惧。
从那天开始我就不吃羊肉了。
2、虐杀乌龟
另外一次是在一个路上看到一个流动摊贩,好多人围着在买,我就去看看是什么,一看是在卖乌龟。他有一台三轮车,三轮车上烧着一锅水,那锅水并没有完全烧开。他把乌龟拿出来活生生的往半开的水里面丢,因为水不是完全烧开的,无法直接快速杀死它,只见那只乌龟在锅里面痛苦地挣扎,至少一分多钟才不怎么动了。然后他再拿出来放在砧板上,用刀剖开。
那个场面实在是太残忍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杀乌龟,我问他你这水都没有开,就把乌龟丢下去,你为什么不把它杀了再丢。他对我嗤之以鼻。
我一看他还有两只乌龟没卖走。二话没说我就买下了,拿回家养了两天之后就出去放掉了。
有时候屠宰不可避免,他也要以此营生,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
3、虐杀鹧鸪
还有一次在菜市场看到一个卖鹧鸪的,有人买鹧鸪的时候,他就会把鹧鸪鸟拿出来,用手活生生的拔毛啊。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那些鹧鸪被他一把一把毛拔和捋,疼得直叫唤,直到疼死。我当时很穷,身上没什么钱,也忍不住买了两只去放生了。
我唯一放生的就这两次是看见了实在忍不住才会去买,也不会说刻意去放生。后来我到那个放生龟的小池塘去看,我那两只乌龟还在里面开心地游着,我大概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去看一次他们。
对于屠宰杀戮动物的理解
在电影《阿凡达》里面有一个情节,主角和女阿凡达一起去捕猎。女阿凡达捕到了一个猎物,在用刀子杀他之前对那个猎物说真抱歉,我们因为生存需要你献出生命。当然这种对天地感恩的思想,其实我们中国自古就有。
中国人自古就认为万物都是上天恩赐的。我们能去索取其实是一种福分,所以尽量只索取必须的。如果在必须的基础上还无穷无尽地去杀戮,为了更多的利益去杀戮。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损福折寿的。
当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需要大量的屠宰来支撑的。然而屠宰的方式应该更加文明。在工业化屠宰上很多用电击的方式减少动物死亡时的痛苦和恐惧,就很好。即使条件没有这么好,也可以尽量别虐杀,其实并非只是为了一种善心,因为恐惧和痛苦会对动物血液和肉体产生一些影响,其实人吃了也会不太健康。
当屠宰方式不太合适,那种场面真的是很恶心又震撼。恶心的是场面,震撼的是人的心。
你觉得影视作品中悲催到让人心疼的角色是谁?
《武林外史》里王艳饰演的白飞飞,充满谎言的悲催人生,是一个会让人心疼的角色。
白飞飞只是白静抱养的孤儿而已,却被骗着背负了仇恨一辈子,临死之前才知道真相。她这一生,除了仇恨,一无所有。
电视剧的结局是朱七七和沈浪在一起了,在白飞飞的坟墓面前,携手走了。
1、楚楚动人,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因为快活王要迎娶的李媚娘,早就已经死了,所以用来交换的白飞飞被独自留下了,还趁着打开镣铐之际,暗伤了朱爷。冷二爷坚持要杀白飞飞时,沈浪坚信她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不知这一切都是身为幽灵宫宫主的她设计的。
白飞飞对沈浪说:“如果早些遇到你,飞飞就不是今日的飞飞了。我...我好恨。”
面对沈浪的好心相救,和悉心照顾,虽然惨杂着谎话,但这句是真心的。知道沈浪为了帮朱家而跟快活王为敌,白飞飞曾三番五次的劝他不要参与进来。
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她一生唯一真心爱着的人。
2、双面人生,心狠手辣的鬼面宫主为爱沉沦
白飞飞是幽灵宫宫主,自小就被训练的狠辣,所以对逃回来却被别人跟踪都不知道的手下宫女,她毫不手软的杀掉、化尸。
但为了不让白静伤害沈浪,她还是回到了幽灵宫,被抽了鞭子,打个半死。白静一直告诉她男人不可信,她却宁死也坚信沈浪不一样。两个心疼宫主的宫女,将重伤昏迷的白飞飞送到了沈浪那里。她醒后,对沈浪说自己违背了她娘,没有退路了,只有他了。
沈浪曾无意中看到过白飞飞满背的伤,很是心疼她,可是她的这份爱太沉重了。所以他说,她只是着急逃离她娘,才会不顾一切的逃到他身边,当白飞飞气的要走时,沈浪又留住了她。
后来,沈浪中了白静的阴阳煞“动情则如火烧,生怒则如冰封”,反复折腾会气虚而亡。白飞飞为了救他,也中了阴阳煞,他们约定生死与共。
3、爱恨难分,悲催的人生充满了谎言
沈浪为了救昏迷不醒的白飞飞,听了王怜花的建议,把她送回了白静身边,他知道这一次两个人再也回不去了。
白静不让沈浪再见白飞飞,也不能告诉她实情,还编造沈浪是为了两人都活命才送她回来的。白飞飞开始并不相信,但养好伤后,满怀担忧和期待的匆匆赶到仁义山庄的她,却只看见与朱七七下棋玩乐的沈浪。
她听到沈浪亲口承认是为了解阴阳煞,才送她回白静身边,她以为错信沈浪,说与沈浪恩断义绝,伤心的跑去了小茅屋。在那个充满甜蜜回忆的小茅屋里,过往的点点滴滴都像针扎在她心上,越想越恨的她,亲手烧毁了小茅屋,自己也晕倒了,幸好被王怜花救走,不然她可能就葬身在这里了。
白飞飞变回了心狠手辣的幽灵宫宫主,心里只有报仇。
偶遇朱七七后,白飞飞暗中破坏,以防止沈浪找到她。后来用朱七七威胁要沈浪的命时,沈浪为了救朱七七刺了自己一剑(假装的),白飞飞见他们这样相互保护,加深了此前的恨意,但还没等沈浪揭开她的面具,白飞飞就被人劫走了。
在被押往快活城的途中,不能说话又动弹不得的白飞飞,眼睁睁的看着沈浪在她面前,对朱七七又道歉又赔罪,与沈浪对视时不禁落了泪。沈浪没有立即认出她,带着朱七七走了,白飞飞发誓不让他们好过。
4、因妒生恨,错上加错,一刀两断
沈浪后来赶回去救了白飞飞,可是这个时候的她,只想报复沈浪。
百灵、朱七七、酒使熊猫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白飞飞是假装柔弱,实则狠毒。
其实沈浪也早就知道,白飞飞是幽灵宫宫主,他是真的不想再错过白飞飞,所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想为上一次的错赎罪。他也想过让白飞飞自己说出真相,然而她选择了一走了之。
可惜沈浪的这些话,白飞飞自始至终都听不到,她只看到沈浪和朱七七在一起很快乐、很放松,和自己在一起总是很沉重。所以白飞飞带着妒、怨、恨走了,临走之前划伤了朱七七的脸。沈浪见她一错再错,不可原谅,就告诉自己该放下这段不可得的虐恋了。
后来误闯幽灵宫的沈浪,被白飞飞关进了地牢,在地牢了喝了两个人的绝情茶,从此恩断义绝。
5、一生使命,复仇而生,除了仇恨,一无所有
身为幽灵宫宫主,白飞飞的使命是报仇。她一心谋划着复仇大计,蒙骗宋离说为他而放下了仇恨,假意归顺快活王,包括在地下迷宫里,利用沈浪对她的信任,使他们被抓,这一切都是她的计谋而已。
快活王成亲当天,沈浪救走了行刺失败的白飞飞,还把她交给了宋离。宋离告诉她,白静的遗言是让她“报仇”。报仇这两个字跟随了她一生,白静至死都只让她记住报仇。回到幽灵宫后,白飞飞为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而短暂的痛苦过,之后又开始了复仇之路。
尽管她知道了阴阳煞的真相,明白一直都是白静在骗她,除了恨,她一无所有。但她还是怨恨沈浪,嫉妒朱七七,所以送药的时候又故技重施,骗了沈浪,一错再错。
白飞飞说:“没有你的绝,就不会有我的怨。”
沈浪说:“一追一躲,一留一走之间彼此错过了。”
沈浪以前拒绝朱七七时,说白飞飞始终在他心里,但是他们的确错过了。沈浪跟她说不要明知报仇是毫无希望的,还是以身犯险,可是刺杀快活王是白飞飞一生的使命。又一次刺杀失败后,白飞飞被宋离救走了,沈浪也一直跟在后面,将受伤的两个人安置好后才离开。
宋离和白飞飞先后被抓回了快活城,为了帮宋离洗脱罪名,她说宋离是想杀她,不是救她,假装刺伤了宋离。快活王看穿她想救宋离的情谊,也就放了她们。
沈浪问过她,为什么明知是死还是一心报仇,她说快活王是她爹,就这样被白静骗了一辈子。
也许是心有愧疚,她不想让宋离再回到快活王身边受罚,就答应跟宋离在一起,当她抱住宋离的时候,却抬头看到了沈浪,心里错综复杂。
她不想再连累宋离,这个唯一视她如命的人,支走他以后,孤身一人又去报仇了。这一天,所有与快活王有仇的人都来了,包括沈浪。
6、笑话一场,香消玉殒,让人心疼
朱爷曾经说过“白飞飞并不坏,只是从小没人善待她”,也许这是唯一看懂了她的人。白飞飞始终都是羡慕朱七七的,因为她什么都拥有,而她自己刚好相反。
知道真相的白飞飞问“那么,我又是谁?从何而来?”背负了一辈子的使命,一辈子的仇恨,竟然都是一场谎言,白静甚至都不是她娘。
最后,她为沈浪挡箭而死,宋离赶回来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她对沈浪说:“我的生命不过是笑话一场,而你却是我生命中唯一的真实和快乐。”
宋离出了家,沈浪为她立了碑“爱妻白飞飞”。
她从小就被训练的心狠手辣,一生只为报仇而活,唯一能选择的感情,也因为谎言而错过了。她的仇恨变成了笑话一场。
除了这一生的仇恨,她一无所有,结局又是为爱的人而死,是个悲催到让人心疼的角色。
红楼梦中为什么林黛玉得知晴雯死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红学界一向认可"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的说法,晴雯死了,林黛玉怎么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如若是这样,那么,晴为黛影这种说法也就不成立了,而且也不符合曹雪芹“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创作风格。
第78回,晴雯死后,贾宝玉为其作了《芙蓉女儿诔》,在夜月下,将诔文挂于芙蓉枝上,泣涕念读,这情景刚好被林黛玉撞见,很显然这是作者的刻意安排。请注意林黛玉在此回的出场方式,一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小丫环吓得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宝玉细看,却是黛玉。
宝玉问黛玉这诔文是否有要修改的地方,黛玉便拿了原稿细细品读,长篇大论的文章,她只记得一句“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垅中,女儿薄命。”,两人在这一句的修改上,也显现了黛玉与晴雯的情分。
林黛玉对宝玉说,完全可以用现成的真事,贾府所用的都是霞影纱糊的窗隔,于是建议将“红绡帐里”改为“茜纱窗下”。于是有了第一改:“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垅中,女儿薄命。”
但是宝玉不敢用“茜纱窗下”,说是唐突闺阁,意思就是怕辱没了闺阁之名,并特别提到黛玉平日对晴雯甚厚,于是有了第二改:“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垅中,丫环薄命。”。
但是黛玉又不乐意了,说晴雯又不是她的丫头,何况小姐和丫环用词也不典雅。最后有了宝玉的第三改:“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
此句一出,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林黛玉为何会有如此反应,很显然她GET到了这句的精髓。
“红绡帐里”这句出自宝玉,宝玉对于自己的才华一向没有自信,每次做诗,他总是力撑林妹妹,还不忘记自我调侃。但这一句并不是指宝玉是庸才,而是鉴于晴雯的身份,她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没有地位甚至没有父母,而像她这样的女孩,在那个时代在贾府并不是个例。这是她俗世的一面。因此,宝玉悼念她用滥熟于世的“红绡帐里”非常合适,亦并无不妥。
但是,黛玉一看,便要将“红绡帐里”改为“茜纱窗下”,俗味瞬间蒸发掉了一半。茜指代红色,也是红楼梦的主色调,女儿红,血的颜色,悲剧的象征,更是青春的热情。
还记得贾母将黛玉窗户的“霞彩纱”改为“软烟罗”吗?前者是绿色,后者是红色。黛玉的更改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品性放入其中,正是她口中所说的“现成的真事”。我们也看出,这是作者在自觉的将晴雯之死过渡到黛玉身上,从而引出黛玉的看法。
宝玉在林妹妹面前从不说个“不”字,几乎都是顺从。但是这次,宝玉连说了一二十句“不敢”,他不敢用“茜纱窗下”的原因,是怕唐突闺阁。宝玉说茜纱窗是黛玉的窗,而晴雯是他的丫环,这样就变成了黛玉悼念晴雯了,因此,他将公子和女儿改成了小姐和丫环来与其相配。
正是此处的关键一改,从身份上对她们做了区分,一位贵族小姐悼念一位平民少女,体现出了黛玉对晴雯的悼念之情。
宝玉为了成全“茜纱”新句,宁愿将自己的情感掩埋,成全黛玉的妙句,并且还把情感做了一个移植,从自己身上转嫁到了黛玉身上,这既体现了宝玉的性格,也是作者有意将晴雯的命运转向叙述黛玉命运的关节点。
但是黛玉觉得这样也不妥,晴雯不是她的丫环,即使对她有情,也不能占用宝玉的情感。最后贾宝玉将公子、女儿、小姐、丫环都去掉,直接变成了我和你,即“我本无缘,卿何薄命”,这个卿字,在古代是夫妻之间的爱称,是很私密的称呼。
在林黛玉看来,不论是公子女儿,还是小姐丫环,这都是附加在世人身上的符号,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最后宝玉一改,句中只剩下了“我”和“你”,当脱离了一切的外在形式,还原到两个个体生命的对话时,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而言,任何外在的压力对于他们都是无所顾忌的,只有“我”和“你”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句话,又是从宝玉嘴里说出来,黛玉在贾府又面临重重困境,她听后忡然变色,已然是想到了她和宝玉的结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非现实的分离在她的心中翻江倒海,对她的触动很深。
一句话改了三次,共产生了四个版本,仔细品读这四个版本,由俗到雅,由浅入深,从梦想到现实,从晴雯的命运到黛玉的结局,都 一一呈现了出来。贵族小姐也好,平民少女也罢,除却身上的符号,都是彼此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