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哪个省的,现在可以去武汉旅游了吗
武汉是哪个省的,现在可以去武汉旅游了吗?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现在的武汉是一座最安全的城市,所有的小区还是管控很严格,乘公汽地铁都要扫二维码,而且全民都戴有口罩。
最重要的是,全民也都做了核酸检测,这些都证明了武汉人们的身体都是健康的。大家尽可以放心的到武汉来旅游。但还是小心为好,勤洗手,勤换口罩,不要到人多的地方逗留太久。
虽说武汉己经安全了,但大家能不出门,最好就是不要出门,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好。
武汉在古代属于吴还是楚?
你问的哪个古代呢,毕竟古代那么长😂,而且上过学的一般都知道,湖北一直就是楚国的中心,所以至今都自称荆楚大地。看你懵懂的很,下面讲细致点儿😂:
1、距今5000~6000年前,武汉有了东湖放鹰台,属屈家岭文化类型;
2、距今4000多年又诞生了黄陂区张西湾城址,兴建于石家河文化早期;
3、距今3500多年历史黄陂区盘龙城诞生,也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
4、先秦时期的武汉一直是楚国的地盘,直至秦灭了楚。
5、若以荆山为中心,武汉江北应是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著名的桃花夫人息妫就葬在黄陂桃花庙。楚文王为她灭了两个国,宠爱非常,不知道的就自己去查资料。有唐代诗人刘商题诗为证:
【题黄陂夫人祠】
苍山云雨逐明神
唯有香名万岁春
东风三月黄陂水
只见桃花不见人
6、武汉江南及部分江北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古云梦泽,屈原的《九章.哀郢》篇中“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夏首、夏浦都是指夏口。他与武汉东湖渊源很深,这里就不引经据典再啰嗦了,总之屈原就曾忧心忡忡地行吟在古武汉的东湖附近,当时武汉东湖水体比现在要大的多,植物动物都是生机勃勃,所以激发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与众多的人文墨迹。
7、西汉时期,武昌为樊哙封地,仗义每多屠狗辈说的就是他,鸿门宴他舍命护刘邦,为刘邦打天下,属于开国元勋,又是吕后的妹夫,武昌封地绝对是上好的地方,肯定不会把差的地盘给他。刘邦后来忌惮要杀他,与他的封地太好也有关,要是把他封到丹东去,估计刘邦就不会担心了吧😝。
8、三国东吴的孙权曾迁都武昌,但是当时的武昌其实是现在武汉旁边的鄂州,鄂州目前尚不属于武汉区域,虽然两地关系很深,武昌的名也被武汉得了,但是说到底,今武昌与东吴的古武昌不是一个地方。
9、当时武汉归属于江夏郡,本来江夏郡都是由东吴孙权控制的,后来刘表的手下大将文聘驻守江夏郡数十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文聘也被曹操重用。江陵之战时提到文聘与东吴的军队在夏口对阵。
当时夏水(汉水下游的古称)注入长江处,称为夏口。即今武汉市江北的汉阳城南,后来孙权又在今武汉市武昌黄鹄山上筑城,因与夏口相对,也取名夏口。这里严重怀疑孙权的用心,江南江北隔着那么宽的长江,还叫一个地名,简直是毫无追求精准的精神,此处应给他差评!但由此可见,当时的武汉应是以长江为界一分为二了,江南是东吴地盘,江北是曹魏势力。
最后再回到古楚国,看看武汉人就明白了,当地土著热情机灵,有冲劲,讲胃口,快意恩仇,说话直通通,至今还有个口头禅——不服周,简直是楚国蛮夷形象犹如跃然纸上啊😂
为什么武汉是封城?
春节期间,采取如此“非常措施”,充分表明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同小可,形势十分严峻,正对抗击、防治疫情的努力构成严峻考验。
必须指出,在很早便确知疫情爆发、确知疫情起源的情况下,武汉市有关方面在控制疫情、切断疫情传播扩散途径方面“慢了好几拍”,丧失了抢在疫情大爆发前将之控制于较小范围的最有利时机,加剧了应对疫情的被动局面。如今疫情的扩散已开始“提速”。除夕将近,正逢一年一度中国“人来人往”的大潮,而武汉又地处“天下之中”,是号称九省通衢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如不采取非常措施,问题将势必更为严重,甚至难以收拾。
大家觉得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
谢邀!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2018年,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8.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复函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了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历史沿革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庭)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民国三年(1914年),同属江汉道。据民国九年(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闻》:当时汉口人口为40万人,汉阳8万人,武昌31万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设立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厅),夏口县与汉阳县城区并为汉口市。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4月16日,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武昌市政厅撤销;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武汉分治,武昌、汉阳县城划出,汉口仍为特别市。汉口为省辖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特别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组建武昌市政委员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员会改为武昌市政筹备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辖区域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176379人,市区范围东北至任家路,西南至白沙洲,东南至洪山口,西北至长江中线,辖中正、大朝街、宾阳、粮道街、胡林翼、积玉桥、金白洲、徐家棚8个镇公所。12月1日,将镇公所改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汉阳城区划归武昌市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1950年,武汉市改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中南军政委员会驻汉口。1952年,武汉市由中南行政委员会领导,并为其驻地。1954年,武汉市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59年,原孝感专区所属孝感、通城、应山、蒲圻、大悟(驻二郎店)、嘉鱼、黄陂、汉阳(驻蔡甸镇)、武昌、汉川、咸宁、应城、通山、云梦、崇阳、安陆等16县划归武汉市领导。
1960年,撤销通城县,并入崇阳县;撤销嘉鱼县,并入武昌县;撤销蒲圻县,并入咸宁县;撤销云梦县,并入安陆县。辖12县。1961年,将孝感、应山、大悟、黄陂、汉阳、武昌、汉川、咸宁、应城、通山、崇阳、安陆等12县划归孝感专区。
1979年,原属咸宁地区的武昌县(驻纸坊镇)和原属孝感地区的汉阳县(驻蔡甸镇)划归武汉市领导。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将孝感地区的黄陂县,黄冈地区的新洲县划归武汉市。
1984年,设立武汉市汉南区;同年5月,武汉市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
1992年7月,武汉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同年9月12日,民政部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区人民政府驻蔡甸镇。
现代武汉
199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区人民政府驻纸坊镇。
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新洲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至此,武汉市下辖13个行政区。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东湖高新区为继中关村科技园后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5年,武汉市被国家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同年7月,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6年3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
2016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要求武汉加快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知名的美丽宜居城市。
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在东湖高新区挂牌。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武汉籍名人:
政治界:春申君黄歇、黎元洪、黎绍基、吴仪、项英、熊廷弼等;
体育界:李娜、姜山、潘兵、朱本强、吴迪、李婷、余丽桥、周弈妙、伏明霞、周继红、于芬、童辉等;
娱乐界:韩箐清、徐小凤、任贤齐、李玟、徐帆、刘亦菲、许晴、袁弘、余少群、邵兵、李宗翰、莫艳琳、李琼、贾一平等;
戏剧界: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夏菊花、关栋天、何祚欢、田克兢、陆鸣等;
文学界:熊伯龙、文泽尔、郑明娳、当年明月等;
哲学界:程颢、程颐等;科学界:田长霖、黄锷、李培根、涂长望、朱光亚、桂希恩、王小村、恽子强、王承书、陶宏开、刘永坦等;
企业界:刘歆生、黄有龙、陈一舟、孟凯、吴圣、孟庆南等;宗教界:释本焕、智宗等。
西安武汉属于哪个省?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特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