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司马迁是如何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的

2023-02-21 08:04:03 129阅读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司马迁是如何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的?

人物形象塑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运用渲染铺垫和陪衬映托文字“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作者却能巧妙运用文中一些次要的人物来使相如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对秦王的描绘,“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写了秦王的贪欲;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司马迁是如何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的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写秦王狡诈,耍尽了花招。戏弄赵王时是咄咄逼人,而当相如提出“以相娱乐”方案时,“秦王怒,不许”,但最后还是“不怿,为一击缶”,写出了秦王的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尴尬和困窘,从而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另外“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写尽了秦王与群臣懊丧而无可奈何的样子,“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活画出秦王侍从的狗仗人势而又胆小怯懦的本质,这些也都反衬了相如的临危不惧。

“负荆请罪”中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当门客要离开相如时,相如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他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自然就凸现在读者的眼前。如此也就陪衬出蔺相如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和命运为重的远见卓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历史上捍卫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事迹的人有哪些?

陈汤

在我国历史上的汉朝时期,有这么一位将军,名为陈汤,可能有对这个名字不熟悉的人,但是与他相关的一句话,我们应当是熟知的,那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陈汤那个时期,匈奴势力内部斗争激烈,分裂为好几个阵营,其中一方阵营是郅支单于,而郅支单于当时怀有异心,仗着天高皇帝远,对汉朝虚与委蛇,后来还出现了困住汉朝使者并百般羞辱的情况,最后还杀了汉朝使者。

一国使者被杀,这是严重的挑衅,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如何能够容忍,而陈汤在当时针对此事做出了果断处理,用计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击溃了匈奴郅支单于,维护了国家尊严,做到了对待冒犯者,虽远必诛。

苏武

苏武牧羊的故事也是流传比较广的,作为汉朝使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结果到地儿就被扣留了,这一扣留就是十几年。

苏武在被扣留期间,多次被威逼利诱和刁难,但是苏武并不屈服,始终记得自己是汉朝大臣,不管匈奴用什么方法,苏武都是咬牙忍受,最终,在被关押十几年后,苏武方回到自己的国家,如此有气节的大臣,最后被列为汉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完璧归赵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 相关人物: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惭愧醒悟,彼此成为刎颈之交。——语文知识。

完璧归赵人物主角?

完璧归赵的主角是赵国蔺相如。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一封信给赵惠文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为了成功以璧换城,派遣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带着和氏璧安全返赵。

完璧归赵秦王是谁?

秦王是秦昭襄王。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