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人跑的最快,你听过哪些惊恐的故事

2023-04-29 12:40:03 91阅读

历史上哪个人跑的最快,你听过哪些惊恐的故事?

有一个小山村,村里人口不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很祥和安宁。

有一天老李过生日,请村里人去他家喝酒,酒过三巡,张三儿端起酒杯就开始吹牛,说他胆子大什么都不怕,没有什么能吓到他。

历史上哪个人跑的最快,你听过哪些惊恐的故事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家都三三两两散去,张三走在回家的路上。途经一片小树林,天空中一轮弯月,在云层飘荡下时有时无,那些树的影子也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

偶尔的几声乌鸦叫,给本来就有些毛骨悚然的气氛,更增添了几分惊悚。突然张三只觉身后传来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

张三停下脚步,转身大声问:“谁?”然而除了黑暗就是一片寂静。他只觉得心里一阵阵发慌,酒已醒了一大半。不由得加快脚步,可是随着速度越来越快,那个声音也越来越大。

张三突然站定,后面的声音也停了下来,“难道……”张三心里一惊,越想越害怕。

他索性跑了起来,可那声音也随着跑起来,“妈呀……,”张三一声惊呼摔倒在地上。

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张三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索性趴在地上不起来了。

突然前面一阵浓烟升起,几个人型的物体飘飘忽忽就向张三飞过来。“啊……”张三一声惊呼瘫倒在地。

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不对呀,只见妻子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

我……我……,还没等张三说话,门口传来一阵笑声,“哈哈哈……,是谁说胆子大,曾吹牛皮说别人吓不倒你,原来……哈哈……。”

原来是村里几个小伙子见张三吹牛,大家一合计就在他的衣服上系了一个玉米壳,结果把他吓成了这样。

你们……你们……,张三气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其实世间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最可怕的是人心。

图片均来自百度

历史上发生了多少次疫情?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家、作家,代表作《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他以多学科的思路思考、追问人类未来等大问题,其著述近年在学术及大众出版领域都成为了超级畅销现象。

面对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蔓延,赫拉利撰写了这篇文章,在《三联生活周刊》独家中文刊发(英文版将同时在美国《时代》杂志刊登)。文章中,他表达的观点梗概如下:

1. 尽管发生了艾滋病和埃博拉的爆发,21世纪流行病导致的死亡在总人口所占比例,比石器时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低。这是因为人类对病原体的最佳防御不是隔离,而是信息。

2. 关于流行病,或许人们最该意识到的是,流行病在任何国家的传播都会危及整个人类,因为病毒会演化。

3. 在和病毒的斗争中,人类需要严守边界,但这不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边界,而是人类需要守住自己和病毒区域的边界。所有国家都应该携手共同保护这个边界。

4. 如果这场疫情带来的是人类之间更严重的不团结和不信任,那将是病毒的最大胜利。当人类互相指责时,病毒正在翻倍。相反,如果疫情带来的是更紧密的全球合作,这将不只是抗击冠状病毒的胜利,还将是抗击所有未来病原体的胜利。为阻止全球灾难,我们需要重获失去的信任。

很多人将冠状病毒疫情归咎于全球化,认为阻止更多类似病毒爆发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全球化”。建起围墙、限制旅行和减少贸易。然而,即使短期隔离对于控制疫情至关重要,长期的孤立主义将导致经济崩溃,对真正抗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毫无助益。恰恰相反——流行病真正的解药不是隔离,而是合作。

流行病早在全球化时代之前就夺走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十四世纪的时候,还没有飞机和邮轮,但黑死病在十几年间就从东亚传到了西欧,导致了7500万至2亿人(超过欧亚大陆人口的四分之一)的死亡。在英国,每10个人就有4个死亡。佛罗伦萨的10万居民,有5万人不幸殒命。

1520年3月,一个天花病毒携带者——弗朗西斯科·德艾圭亚到达墨西哥。当时,中美洲没有火车、公共汽车甚至驴子。然而到了12月,天花疫情摧毁了整个中美洲,约三分之一人口死亡。

给孩童接种疫苗抵抗天花

1918年,一种特别强大的流感在短短几个月间蔓延到世界最远的角落,5亿人(超过全球人口四分之一)被感染。据估计,印度有5%人口因此丧命;这个数字在大溪地是14%;在萨摩亚是20%。这次流感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总计夺走了几千万人(也许高达1亿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四年间造成的死亡人数都多。

1918年之后的一个世纪,由于人口增加以及交通发展,人类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危害。像东京和墨西哥城这样的现代大都市,为病原体提供了比中世纪佛罗伦萨更富饶的狩猎场;加上全球交通网络远比1918年时迅捷,一个病毒可以在24小时之内从巴黎到达东京和墨西哥城。因此,我们本该预期自己生活在一个传染性的地狱里,地狱里有一个接一个的致命病毒。

然而,流行病在发病率和影响方面都大幅降低。尽管发生了艾滋病和埃博拉的爆发,21世纪流行病导致的死亡在总人口所占比例,比石器时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低。这是因为人类对病原体的最佳防御不是隔离,而是信息。人类一直在抗击流行病方面取得胜利,因为在病原体和医生的竞赛中,病原体依赖的是盲目变异,而医生依赖的是对信息的科学分析。

战胜病原体

当黑死病在14世纪肆虐时,人们对病因和对策都毫无头绪。直至现代,人们通常把疾病归咎于愤怒的神明、恶毒的魔鬼和恶劣的空气,甚至不曾怀疑细菌和病毒的存在。人们相信有天使和精灵,却无法想象一滴水里就能包含致命掠食者的舰队。因此当黑死病或天花来临时,当局可以想到的最佳对策就是组织对各路神明的大规模祈祷。但这没用。其实,当人们聚在一起大规模祈祷时,更容易引起大规模传染。

上世纪,全世界的科学家、医生和护士汇总信息,共同设法了解流行病背后的机制和应对流行病的手段。演化论(又译“进化论”)解释了新疾病为何爆发并如何爆发,也解释了旧疾病如何变得更加凶险。借助遗传学,科学家可以窥探病原体自身的使用说明书。尽管中世纪的人从没发现黑死病的病因,但现在的科学家只用两周就识别出冠状病毒,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开发出针对感染者的可靠检测方法。

2019-nCoV的基因组组成和系统进化树,

图片来自Cell Host & Microbe, 2020, doi:10.1016/j.chom.2020.02.001。

一旦科学家了解了流行病的病因,战胜它就容易多了。疫苗、抗生素、更好的卫生条件以及更先进的医疗基础设施,让人类在无形的掠食者中占据上风。1967年,天花感染了1500万人,并造成200万人死亡。但在此后十年,全球接种天花疫苗的运动就非常成功。世界卫生组织在1979年宣布人类获胜,天花已被彻底根除。2019年已经没有人感染或死于天花。

严守边界

关于冠状病毒疫情,历史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历史表明,永久关闭国界无法保护我们。请记住,即使在中世纪传染病也能迅速蔓延,那可比全球化时代早多了。因此,即使你把全球联系减少到1348年的英国水平,也不足以阻隔病毒。如果真想通过隔离来保护自己,倒退回中世纪都没用,你得倒退回石器时代。你真能做到吗?

其次,历史表明,真正的保护来自于可靠的科学信息共享和全球团结一致。当一个国家被流行病袭击,它应该自愿对疫情信息进行诚实共享,而不是担心经济受挫。同时,其他国家应该信任这些信息并自愿伸出援手,而不是排斥受害国家和受害者。如今,中国可以向世界上很多国家传授关于冠状病毒的经验教训,但这要求很高水平的国际信任和合作。

2月13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内忙碌的医护人员。| 远征 摄

国际合作对有效的隔离措施也是必需,隔离和封锁对阻止流行病传播至关重要。但当国家之间彼此不信任,当每个国家都觉得自己孤军奋战时,各国政府就会对采取严厉措施犹豫不决。如果你的国家确诊了100个冠状病毒病例,你会立刻封锁各个城市和区域吗?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取决于你对其他国家的预期。封锁你们自己的城市可能导致经济崩溃。如果你认为其他国家会施以援手,你将更有可能采取严厉措施。但如果你认为其他国家会弃你而去,可能会因此犹豫不决,直到为时已晚。

关于流行病,或许人们最该意识到的是,流行病在任何国家的传播都会危及整个人类,因为病毒会演化。比如冠状病毒可能起源于动物(如蝙蝠)。当它转移到人类身上,起初并不太适应人类宿主。病毒在人体内繁殖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变异。大多数变异是无害的。但时不时的变异使该病毒更具感染性,或更能抵抗人体免疫系统——这个病毒的变异株会在人群中迅速蔓延。因为一个人就可能携带数万亿个不停繁殖的病毒颗粒,所以每个感染者都可能给病毒提供新机会,使它们更适应人类。每个病毒携带者就像一台赌博机,给病毒发了万亿张彩票。病毒若想蔓延开来,只需要一张彩票中奖就够了。

这不只是猜测。理查德·普雷斯顿在《红色区域危机》( 此书无中文译名,Crisis in the Red Zone)中描写了2014年埃博拉爆发的一连串事件。爆发始于病毒从蝙蝠转移到人类身上。病毒使人非常难受,但当时这种病毒还是更适应在蝙蝠体内存活,而不是人体内。将埃博拉从相对罕见疾病变成凶险流行病的是在西非的玛可拉地区,感染了“一个”人的埃博拉病毒上的“一个”基因的“一个”变异。这个基因变异将埃博拉病毒玛可拉毒株和人体细胞中负责运输胆固醇的受体相连。正常情况下,这些受体将胆固醇吸收进细胞。现在,它们吸收的不是胆固醇,而是埃博拉病毒。这个新玛可拉毒株的传染力比之前高四倍。蝙蝠病毒一夜之间变异成可怕的人类流行病。

当你读到这里时,也许德黑兰、米兰或武汉的某位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体内基因正在发生类似变异。若真如此,那它直接威胁的不仅是伊朗人、意大利人或者中国人的生命,也包括你的生命。全世界的人都生死与共,不要给冠状病毒可乘之机。这意味着我们要保护所有国家的所有人。

上世纪70年代,人类战胜天花病毒是因为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接种了天花疫苗。哪怕一个国家没给国民接种,都有可能危及全人类。因为只要天花病毒还存在或演化,它都可能再次到处蔓延。

在和病毒的斗争中,人类需要严守边界,但这不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边界,而是人类需要守住自己和病毒区域的边界。地球上有数不清的病毒,新病毒因为基因变异而不断演化。病毒区域和人类世界的边界在人类的身体内。如果一种危险的病毒成功穿过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边界,就会将全人类置于危险中。所有国家都应该携手共同保护这个边界。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固了这个边界。现代医疗体系在边界上起到围墙的作用;护士、医生和科学家是巡逻并击退入侵者的卫士。但是,很大一部分边界不幸暴露在外。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人缺乏基本的医疗服务。这危及我们所有人。我们总是从国家角度考虑医疗卫生问题,但是为意大利人、伊朗人、韩国人和中国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可以帮很多以色列人和美国人免受流行病侵袭。这个浅显的真理对大家应该显而易见,但可惜,甚至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大人物都忽略了这点。

一个领导者缺席的世界

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不只因为冠状病毒本身,还因为人类之间缺乏信任。要战胜流行病,人们需要信任专家,公民需要信任公共当局,国家之间需要互相信任。过去几年,某些不负责任的政治家故意破坏了对科学、公共当局和国际合作的信任。结果,现在面对危机,我们失去了那些本该鼓舞、组织和资助全球协同响应机制的领导者。

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时,美国担起领导者的职责;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当时它与足够多的国家团结起来,以防止全球经济崩盘。但近些年来,美国已经辞去全球领导者的角色。现任美国政府取消了对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并向世界清晰表明美国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当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时,美国隔岸观火,迄今未发挥任何领导作用。即使它最终试图充当领导者,鉴于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已削弱到这般境地,估计没有几个国家会追随它的领导。难道你会追随一个“美国先行”的全球领导者吗?

美国留下的空白尚未被任何人填补。恰好相反,仇外心理、孤立主义和不信任是现在大多数国际体系的特征。没有信任和全球团结,我们将无法阻止冠状病毒疫情,将来还可能会目睹更多类似流行病。但是危机也是机遇,但愿当前疫情会帮助人类意识到全球不团结将带来严重危险。

举个显著的例子,流行病可以是欧盟重新赢得近几年所失民心的黄金机遇。如果那些比较幸运的欧盟成员国可以慷慨解囊,为身处困境的盟国提供金钱、设备和医疗人员的援助,这将比任何演讲都更能证明欧洲理念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每个国家都决定自谋生路,那这场流行病可能会给整个欧盟敲响丧钟。

人类困在与冠状病毒的抗争中,但真正决定性的斗争发生在人类自己身上。如果这场疫情带来的是人类之间更严重的不团结和不信任,那将是病毒的最大胜利。当人类互相指责时,病毒正在翻倍。相反,如果疫情带来的是更紧密的全球合作,这将不只是抗击冠状病毒的胜利,还将是抗击所有未来病原体的胜利。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这是道教的“呼名法术”,后来成为道教念咒驱使鬼神时所用的末语。

律令,据传说,是道教神话中雷部众鬼里跑得最快的一只鬼的名字。

东晋干宝《搜神记》载:“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载:“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事情太急需要立即处理,犹如律令奔走一般。

我个人觉得,把“急急如律令”翻译成大白话,大概意思就是“(我前面所喊过的那些神仙),这件事情太急了,需要你们立即来处理。你们赶紧来吧”。

这样的咒语,都收集在道教经典著作《万法归宗》里。下面,我简单摘录几个相关咒语,供朋友们欣赏。但朋友们千万记着,危险动作,切莫模仿。如果有人随意模仿,万一出了任何事故,我可不承担责任啊!不要说我没有告诉你啊!

咒语,有咒、诀两种,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后缀“急急如律令”

比如说,身体有某种病,画符念咒:东华元君,韩君降临,玉府真命,保佑生灵,真无到处,永保长存,急急如律令。

一般后面都有具体方法,因为有宣传迷信的嫌疑,后面就不说了,只写两句咒语:“南念大乙,救苦天尊。”

二,急急如律令后加一个“敕”

这种咒语,似乎比“急急如律令”还有更加急迫的意思。我个人觉得,念咒或者施法的人的意思是,我的事情更急,需要你们先处理!就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办事,但办事的人很多,需要排队,但施法的人认为,我的事比别人的事情都更加紧迫,需要插队,便会念完咒语以后,在咒语末端“急急如律令”后面再添加一个敕字。

如:日出东方,苍苍皎皎,杳杳茫茫,金童玉女,委我收疮。一收,不要疼与痛;二收,不要脓与血;三收,不成疮和疖。急散急消,莫待来朝。急消急散,莫待来旦。神笔到处,万病消汗。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急急如律令”后加敕字的情况,咒语中一般都会出现某位大神的名字。有的是奉玉皇大帝令,有的是奉太上老君令。

显然,这种情况暗含有施法者认为自己的法术,比别人的法术高明的意思。

三,急急如律令后缀“摄”字

比如:五呼六位神,元阳甲子君。急速急报应,愿君集吾身。窦娄李鬼翟,急速报吾精。吾奉太上九若急急如律令摄。

摄,在这里并不是摄影的意思。而应该是“吸纳”、“摄取”、“抓取”的意思。比如《西游记》猪八戒:“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摄走了。”

四,有一种诀,后面一般不加急急如律令

比如:神笔扬扬,万古流芳。吾今书篆,飞召千方。去兴飙驭,速降临场。神墨灵灵,通幽达冥。松君效职,柏友凝馨。仙君降格,速驾云乘。

总之,我个人认为,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里面也有很多糟粕成分。如果是作为研究之用,这无可厚非。假如是痴迷其中,用它来专门驱鬼辟邪,不可取。至于这些道教符咒最早究竟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毕竟它们都是我们老祖宗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不可能都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我们既没有资格排斥它们,也不敢对它们有大不敬。但也只是看看,了解一下它的内容,并不会专门用它来做什么。这就是我对这些道教符咒的态度。

历史上的童贯是个怎样的人?

一说到童贯,大家就想到阉宦奸臣的形象。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并不能简单用好坏去衡量,童贯特别如此,他是个很复杂的人,活跃于北宋末年的军政舞台,是个实干家,做了许多事,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他以宦官身份掌兵权,打过西蕃,剿过方腊,是宋金海上之盟的策划人,联金灭辽,干过很多大事情。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童贯可以流芳后世了,他所建之功业,在历朝太监中,恐怕仅次于郑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联金灭辽后,宋金战争爆发,靖康之变起,童贯从英雄的神坛跌落,一下子成了引狼入室的民族罪人,最后被杀了,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对于这个复杂的人物,很难用简单的“奸臣”去概括。

我把童贯比较重要的经历做一番梳理如下:

1、建功业于西北,掌兵二十年

童贯是太监,但他是个比较特殊的太监。一说到太监大家想过去就是很柔弱的人,但童贯长得“状魁梧,伟观视”,“皮骨劲如铁”,雄性特征发达。他一生好谋善兵,也是有点能耐的。

崇元二年(1103年),宋朝发动湟州之战,西征吐蕃。蔡京推荐童贯,说他曾经十次出使陇右,熟悉西北情况。于是童贯以宦官身份成为监军,十万人马出湟州。这时,正好皇宫失火,宋徽宗觉得兆头不好,快马传诏书给童贯,让他停止前进。

童贯看到诏书是怎么表示的呢?他看完后就塞进自己的靴筒里。总司令王厚问他,诏书写了什么,他淡淡地答道:“皇上祝我们马到成功。”竟然置诏令于不顾,下令出兵。湟州之战,宋师大获全胜,收复四州。

违抗诏令可不是好玩的事,尽管宋徽宗颇信任童贯,若是战败,童贯就算不掉脑袋,估计也要受到重罚。从这里可以看出,童贯对建功立业是有极大的欲望。童贯这一赌,赌来了前程,他不仅未受处罚,还升迁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不久后,童贯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擢升武康军节度使。后来,他又接连收复积石军、洮州,加官为检校司空。

从建功于西北始,童贯掌兵权二十余年,成为北宋末年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2、代皇帝下罪己诏,平方腊之乱

宣和二年(1120年),爆发方腊起义,起义军攻陷杭州,东南为之震动。

为了对付方腊,大宋帝国把血本都押上去了。皇帝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童贯为宣抚使,率领中央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共计十五万人,杀向浙江。

在童贯领兵出征时,宋徽宗给了他很大的权限:“如有急,即以御笔行之。”就是说,倘若有必要,童贯可以直接发布皇帝旨令,而不必事先征得皇帝同意。童贯到了吴地,就发现问题出在哪了——百姓造反,都是造作局、花石纲这些苛政惹的祸。如果不从根子上铲除苛政,根本无法平息民众的不满情绪。

我们不要小看童贯这个太监,他又来一次惊人之举,代皇帝写了一份“罪己诏”,代表皇帝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寡人有过错。虽说宋徽宗有言有先,可以用皇帝名义发布旨令,可是皇帝的意思,是你可以命令别人,没叫你骂皇帝啊!所以大家看,童贯是有些魄力的。在没有得到皇帝允许的情况下,代皇帝发布“罪己诏”,我估计在历史上也就只有这么一回。

不仅如此,童贯又以最快的速度罢除苏杭造作局与花石纲。要知道苏杭造作局与花石纲的存在,完全是投宋徽宗所好,童贯自作主张,统统罢免了。宋徽宗为了自保,也不得不采取某些平民怨的措施,罢免了朱勔父子以及其家族其他当官的成员。在伟大的农民造反运动面前,大宋朝廷作出了必要的让步,这个作法是相当明智的。

这里可以看出,童贯绝不是普通的宦官。他会用兵,也懂得政治。若不是根源上铲除问题,如何迅速平定叛乱呢?

宣和三年(1121年),童贯兵分两路,一路向杭州,一路向歙州,打算得手后会师于起义的发源地睦州,彻底铲除农民军。

很快,官兵收复杭州,十几万大军节节进逼,连续收复衢州、婺州。在桐庐之战中挫败义军的反扑,占领睦州,并攻陷青溪县。方腊的部队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被打得溃不成军,只得回到老巢帮源洞。宋军名将韩世忠突袭方腊的指挥部,杀数十人,擒方腊。在方腊被擒后,义军群龙无首,遭到官军的血洗,共有七万人死难。

平定方腊之乱,童贯又为宋室立下大功。

3、海上之盟始末:童贯命运的转折点

我觉得童贯这个人是比较有志向的,至少他是想干一番大事的。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童贯向皇帝提了一个建议,认为辽国可图,请派遣使者入辽国,以侦察其国情。宋徽宗同意了,便派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童贯为副使,出使大辽。此行童贯携带了大量奇珍异宝,实际上就是在辽国搞间谍活动,刺探各种情报。您还别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居然打探到不少内情。

童贯此行最大的一个成果,是认识了一位辽国破落贵族,此人名为马植,本来也算是辽国之一大族,只是行为不端,搞得声名狼藉,在国内混不下去。马植偷偷拜会童贯,自称有取幽燕之计。这个马植毕竟是贵族出身,对辽国政局十分熟悉,更知晓其弱点。童贯听了马植的话后,暗自称奇,便偷偷把他带回大宋,推荐给了宋徽宗。

马植向皇帝提出灭辽计划,其核心是:辽国气数已尽,女真正在崛起,大宋应从登州、莱州渡海,与女真人取得联系,与之约定联合发动进攻,势必可瓜分辽国。他最后对宋徽宗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之旧疆,以治伐乱,必能克服。”

不出马植所料,女真崛起成为辽之劲敌,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对辽发动疾风暴雨般的进攻。在此背景下,“联金灭辽”的构想渐趋现实,在童贯的努力下,宋金在在1120年时达成联手夹攻辽国的协定,史称“海上之盟”。

由于被方腊起义所延误,大宋一再推迟对辽国的军事行动。直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童贯被任命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统兵十五万,兵分两路,向辽国发动进攻,意在收复幽燕之地。

然而,童贯实在低估了辽国的军事力量,他在西北战场、东南战场上顺风顺水,说到底,并不是宋军太强,而是敌人太弱。辽军虽然打不赢金兵,但对付宋军绰绰有余,两路宋军都被打得狼狈而逃,不得不班师回朝。

就在这个时候,辽天锡帝意外病死。宋徽宗听到消息后,诏令童贯再度北伐。童贯遣大将刘延庆率十万大军从雄州出兵,在悯忠寺与辽国大将萧幹决战。宋军大败,辽军一路追击至涿州。

在出兵伐辽整个过程中,童贯指挥的大宋军队颗粒无收,这似乎也预示他的好运到头了。

4、身败名裂,成为无能朝廷的替罪羊

尽管在“联金灭辽”之战时毫无建树,金国还是依海上之盟的约定,归还一部分土地给大宋。当年宋神宗留有遣训,谁能收复幽燕之地,则进王爵。童贯首倡“海上之盟”,又是北伐军的总指挥,尽管没打胜仗,还是收回了燕京。朝廷依神宗遗训,封他为广阳郡王。

童贯摇身一变,以宦官身份,成为“童大王”。童大王,也不过是童话里的大王罢了。封王是童贯一生的巅峰时刻,然后就是跳崖的表演了。

辽国灭亡后,大宋干了些蠢事:对辽国将领招降纳叛,与辽国流亡的天祚帝秘密联络,试图扶植其势力以遏制金人的扩张。这种做法大大违背“海上之盟”不得单方面与辽国谈判的约定,这给了金人发动战争的借口。

宣和七年,金太宗下诏,大举侵宋。

金国大将宗翰派遣使者入太原城见童贯,指责大宋方面背弃海上盟约精神,招降纳叛。在写给童贯的信中,他语气十分强硬,把责任统统推到大宋一方。当童贯得知金军已倾巢而出的消息后,目瞪口呆,问金国使者道:“如此大事,何不早来交涉?”

金国使者冷冷道:“大兵已发,不须先告。童大王何不速割河东、河北之地,以大河为界,这样大概还可以保存宋朝宗社吧。”

童大王慌了手脚,金兵大举入侵,很快就会杀到太原城下。金兵的战斗力,他是见识过的,自己打辽兵都不行,如何与金兵交锋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童贯找了个借口,称自己要回朝廷请示,说得冠冕堂皇的。此言一出,众皆哗然。太原知府张孝纯赶忙劝道:“大王若临阵而去,人心士气动摇,河东非宋所有矣。”童贯哪听得进去,弄了辆马车,头了不回向开封急奔而去了。

金兵南下势如破竹,竟一路杀向开封。宋徽宗退位,宋钦宗登基,新皇帝为了保命,答应金人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请求,金人方才从开封退兵。

金兵退走后,新皇帝宋钦宗得找几个人开刀。说实话,国家坏到这种程度,首先要负责的当然是宋徽宗。钦宗当然不能找老爹开刀,于是揪出六大奸臣:蔡京、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童贯。皇帝要童贯死,他还活得了吗?在六奸中,他下场最惨,被皇帝下令诛杀。其余五人,有的流放,有的被刺杀,有的被赐死,公开处决的,只有童贯。

童贯是什么罪名呢?童贯专权那么久,有皇帝的宠幸,有蔡京为朋党,坏事当然也做过不少,但这不是要杀他的主要原因。他被列入六奸臣的罪名是:“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搆造边隙,弃盟启戎,招寇胎祸”。宋朝一直苟且偷安,如今给童贯一搞“海上之盟”,没得偷安了,你说是谁惹的祸,这口黑锅,童贯必须要背!

诛杀童贯时,朝臣们个个像嫉恶如仇的正人君子。可是,童贯好歹是干了些事,好歹有点政治抱负,这些朝臣们又做了些什么呢?跟童贯相比,他们更无能。如果没有发生宋金战争,那么童贯就是收复幽燕的英雄,永载史册,“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或许会跟诸葛亮“隆中对”一样成为战略的范例。与金战争的责任,不能完全由童贯来负,在战场上一溃千里,这是长期积弱的结果。

事功的成与败,声名的好与坏,有时距离不远,仅仅一步之遥。不管你怎么样去评价童贯这个人,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历史上有哪些悍匪?

回顾A级通缉犯悍匪周克华:悬赏金额超过500万,反侦察能力一流引言

正常人在路上被陌生人杀害的可能性要比有钱人在路上突然被枪杀的可能性低吗?

如果你知道2012年被击毙的重庆著名悍匪周克华,你大概就知道答案,而且不用说你就知道避免被他盯上唯一的办法——不要露财。

悍匪初印象

网络上流传的周克华档案照并非是他因凶杀案被捕后所拍摄的,而是他因贩卖枪支和子弹被云南铁路法院判刑后留下的档案照,那一次他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当他母亲得知周克华贩卖枪支时并不相信,他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他父亲是个下乡知青,在周克华长大后父亲就带他以挖沙为生,沙业被收购后原本清贫的家庭情况更不如前,但是当时每家每户的经济状况差不了太多,周克华也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

据他母亲回忆,周克华虽然性格内向,喜欢看武侠和侦探类小说,热爱运动,但并看不出是一个如此残暴的人。

痴迷枪支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却不知通过什么样的人引导,以什么样的途径,走上了贩卖枪支和抢劫用枪杀人的道路。

2005年周克华被云南铁路法院判处3年劳动改造是因为他贩卖五四手枪1支以及6发子弹。

贩卖手枪并不是他犯下最重的罪,被放出来后他又继续了他的血腥勾当。

调查结果显示:周克华从2004年开始到2012年被击毙为止,期间在南京、重庆及长沙等地作案,经统计数量高达10起,开枪24次,杀死11个人,抢劫现金50多万、半自动步枪1支。

作案动机只是钱

每一个被周克华杀害的被害人都有相同的特征,那就是在银行取钱或者身上携带了财物,不过有一个人很倒霉,他并没有这些特点,他只是在长沙南角公园路过,就被当时在试枪的周克华枪杀。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认为周克华的作案心里十分单调:就是为了钱,但是他这种人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因为他心里非常冷静,虽然不是对整个社会怀有怨恨的反社会型人格,但是他是典型的行动派。

周克华一但发现了自己的目标便会采取行动,抢到前后杀人只是顺手,他并非情绪型的犯罪者,他是目标型的犯罪者,要想不被他盯上,至少你的身上不要携带大量现金或者财物。

逃避追捕能力

不知是不是武侠小说的效果,周克华的野外生存能力超强,也不知是不是侦探小说的效果,周克华的反侦察能力也是一流。

各地警方为追捕周克华悬赏金累计已经超过了500万,而就是在这样的围追堵截下,穷途末路的周克华却能在八年后才被抓捕。

一切都是因为仅有初中文凭的他真的太过精明,犯罪手段简单,但是伪装和隐匿行踪的天分却令人咋舌。

首先说他作案前的伪装,他犯案前会提前到作案地点踩点,但是他每每都用帽子和口罩遮蔽自己的脸。

不光如此,他还会伪装出与平时不同的走路姿势,尽管银行监控摄像头拍下了他的作案过程,但是却给警方提供不了太有用的线索。

再说他作案后逃避追捕,他每次都是山下作案后逃往山上,周克华经常就住在山中公墓与民间坟墓之间。

他认为坟墓附近很少有人来,他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发现,警方后来在2012年8月11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歌乐山发现了一个疑似是周克华藏匿的山洞。

死因成谜

2012年8月10日上午9点34分是周克华最后一次作案的时间,这次他在重庆沙坪坝区凤鸣山康居苑中国银行前持枪抢劫,打死两人,打伤一人,抢走死者的挎包,逃离现场时乘了一辆摩的。

这辆摩的的车主罗大军证实了周克华当时上车前手里拿了一个貌似很有重量的黑色购物袋,整个人气喘吁吁脸色发白,他的慌张更引起了罗大军的猜测,他心想这个人应该是抢了什么人的东西,但是他并没敢多说什么,用摩的将他送往了他指定的地点——新桥。

2012年8月14日凌晨6点50分,周克华出现在重庆沙坪坝区谭家港镇童家桥村莴笋沟背后的一家皮鞋厂,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在走到了一个胡同后发现了尾随他的两个民警,他丝毫没有害怕,转身大步向民警走过来,掏枪射击,一共打了三枪。

两个民警躲在电线杆后也掏枪射击,共打了周克华四枪,周克华最终被击毙。

目前周克华的死因有两个说法,参与缉捕的民警说周克华是被警方当场击毙,但是据路人目击者说,警察只是打伤了他的腿,他眼看自己逃脱不了围追堵截,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于是开枪自我了断。

结语

周克华在以前生活的村里风评还是不错的,说他能干又肯吃苦,但就是不知从何时何地接触了带领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人,所以才误入歧途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可是每个人身边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诱惑,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要看他平时的表现怎样,而要看他在最坏的情况下、在最有诱惑的东西面前,究竟是否能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正所谓:观人于酒后、忽略、临财、临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