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过生日,是请客吃饭好还是请唱歌好
怎么过生日,是请客吃饭好还是请唱歌好?
我生日一般就请几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也就三四个人这样,所以花销也大不到哪去。过生日前也会安排好要干什么,去哪里吃饭,然后预算一下花多少钱。然后尽量按安排来,不会超出太多的钱。 吃饭会在生日前和朋友们商量好去哪里,不过主动权还是在自己手里,不会选太贵,超出预算的店。然后毕竟是自己生日,主要还是要开心,如果实在不愿意请客,那也要和朋友商量好,毕竟朋友和自己都开心才好嘛。然后我觉得礼物的贵重与否不重要,但还是要送的,毕竟心意还是要表达一下的。 最后我建议不是很熟的人最好不要一起叫上,人太多可能就是负担了,而且也太能玩得开。
抓阄需要准备什么?
宝宝快一周岁了,抓阄需要准备什么?这个好玩,准备自己觉得不同意义,好兆头的东西。
100块毛爷爷大钞——以后发大财呀,哈哈,做有钱人。
圆珠笔——以后有文化,像小编我一样,做个文人。
小面包——长大成为稳稳的吃货咯
印章(就是用来盖小红花的那种)——当官从政,也蛮好金饭碗。
摇摇鼓——成为个艺术家,有创作天赋
手机,玩具车——往高新科技发展,做个科学家。
差不多这些,主要把你想要赋予意义的东西都准备一下。
自娱自乐,用来预测宝宝以后的志向,发展差不多就这样给宝宝抓个2,3次就知道,宝宝偏爱什么类型,潜在就代表着这些寓意。虽然知道是自己娱乐,逗宝宝玩的,主要也是用来图个吉利。
庆祝归庆祝也别上纲上线这种玩法,北方那边比较盛行。南方这边比较少这么做。网上查了一下,这个习俗据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叫:试儿。
是为了预测一下孩子将来的志趣与职业倾向。
点个赞,评论~不然又要被boss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为什么农村老人一般都不过70大寿?
导读:【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小伊】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农村的“过寿礼仪”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新的变化,但是有一些经典的说法也会被流传下来。比如农村老人一般不过“70大寿”,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一、农村过寿习俗的发展
我老家在河南的一个小乡村,距离县城有20公里。当地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依靠种地和种果树为生,小时候我家还有苹果园呢。在以前,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与外界有着过多的交往,村里的人情往事也基本都遵循着古代沿袭下来的风俗。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完善,村民们都争前恐后的涌入大城市,进城务工。
后来也有一些人回农村做生意,主要是在县城开店或者是在主要公路旁边盖房做生意。但是,大部分的村民还是出外打工,只是在逢年过节回家待一段时间,或者在农忙时节回到农村帮忙。所以,随着环境的变迁,当地的习俗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医疗条件以及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了很大的提高。在2006年,相关部门对我国的人均寿命进行了调查统计,我国的人均寿命接近72周岁,部分地区的人均寿命为77周岁。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寿命的不断提高,越累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过寿礼仪”。在我们农村,老人在50岁之前并不能称之为“过寿”,而是“过生日”。在50岁之后,每隔10年过一次大寿,但是当地农村讲究“过九不过十”。也就是过59、69、79等大寿,而不是60、70、80等等的大寿,主要是“九”有“久”的意思,九历来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比较喜欢的一个数字,寓意着长长久久。老人过含有九的大寿,自然是寓意着老人长命百岁,活的长长久久。
当地老人也非常忌讳“73岁生日”,据说是有“七十三,鬼来缠”的说法。也有另一个说法:孔子活到73岁,所以人们也认为73岁是老人们的依次难关。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过了73岁,老人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好。
二、农村过寿的礼节农村祝寿一般都在自己家里,会在自家的堂屋布置“寿堂”。因为我国农村的房子大多数都是坐北朝南,北方为尊位,所以会在北墙上挂着祝寿图或者老人的大幅照片。在前面摆着一个黑色的方桌,桌子两侧放两根点着了的蜡烛。中间放着礼品和寿桃,有时候也会挂一些对联,上面写着子女的名字。
寿堂一般在过寿的前一天晚上布置好,根据我们农村的规矩,过寿的标志之一是“吹号子”,也就是常见的唢呐,其实也是告诉别人“今天老爷子过寿”。然后人们来送寿礼、一起吃宴席,在吃宴席过程中会有长寿面(一整根的那种),吃寿桃,后面就离席回家。
在我们附近的几个村子里,59和69大寿一般是不吹号子,因为唢呐有时候也是葬礼上用的声乐,老人觉得年轻的时候还驾驭不了那个声音。这样的话过寿也就会简单很多,只是宴请一些亲属。多是子女们买一些新衣服、日用品等等,对老人表示庆贺。
但是在79岁以后的大寿,都是很隆重的。要和家族有声望的人一起商量具体细节,包括祝寿的流程,以及请帖都发给谁、宴席的菜品等等。有些也会请村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来商量。
三、过寿的流程在以前,村子里的大户人家,在过寿的前面两天都会请戏班子来唱戏。唱八天的俗称“八台大戏”,有些没钱的也有“三台大戏”,来庆贺寿星的长命百岁。也是来告诉村民们家里有人过寿,虽然没有发请帖,有些人知道后也会前来祝贺。现在来说,也有唱戏的舞台,但是更多的是唱歌跳舞的的祝贺方式。也会有一些人家放烟火,主要还是来告诉别人,自己家里有人过寿。
在过寿当天,“寿星”的女儿和侄女要准备寿礼,在他们祝寿的时候,吹号手会鼓劲吹奏,场面也是相当的热闹。他们在村口集结,会有堂兄堂弟迎接,然后抬着礼品回家。村里其他祝寿的人则在后面跟着,也会有一些看热闹的人,浩浩荡荡的一大队人。寿星会坐在“高堂”之上等着大家祝寿,说祝寿词。听老人说,在以前还有跪拜之礼,现在已经少了很多。
中午吃寿宴之前,老人先吃长寿面,长寿面一般是女儿和侄女祝寿的时候带来的礼品之一,也是寓意着“延年益寿”。然后是宾客落座,一起吃宴席,宴席也非常有讲究。寿星坐在堂屋主桌的主位,毕竟今天寿星最大,有时候老伴儿会坐在旁边。两边依次是儿子和女婿,女儿和儿媳一般不坐在主桌,也是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女人不上桌”的体现。宾客门倒是没那么多讲究,在院子里依次随意落座就行。厨师在院子里做好的菜,首份必须是给寿星,然后寿星吃过以后其他人才能上菜,主桌上的人才能吃这道菜。这一点在其他地方的饭桌礼仪里也都有。在以前,吃饭的时候没有什么节目,近些年有时候也会搭建舞台,让人们边吃边看。老人的儿子,也就是宴席的主办方,也会挨桌敬酒。首先敬寿星,从里向外,也是对到来宾客的感谢。在寿宴快要结束的时候,老人的儿媳妇儿们,会把准备好的寿桃发给宾客。一般是6个或者9个,数字也同样是图个吉利。寿桃并不是真正的桃子,一般都是用面粉做成,形状和颜色都会接近桃子的样子。传统文化中的过寿,每一个细节都在体现对老人延年益寿的祝福,也是展现了人们对老人长命百岁的期望。
四、农村过寿的文化礼仪我国的祝寿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历史鹅发展,祝寿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在农村,人们淳朴的民风里讲究礼尚往来,他们有时候并不在乎带的礼品,而是在乎人有没有到。也是经常说的一句俗语“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为老人过寿,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孝敬老人”的表现。在过寿那天,老人的地位至高无上,也是在表明对老人的尊敬。当天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能说老人不爱听的话。此外,也绝不能怠慢了娘舅家人,否则就是失礼,严重的可能导致矛盾的产生。
在祝寿过程中,女儿和侄女是“最委屈”的人,儿子和儿媳多是收礼,准备寿宴。布置会场。女儿和侄女要买寿礼、买烟花等等,走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其实这也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句话叫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时候也是被认为女儿报恩的机会。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公平,但是流传千年,或许也有它的道理和存在的价值吧!
五、现代“过寿”的变化1、时间的改变。以前都是在老人生日的当天祝寿,但是现在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把过寿放在平常,就可能出现冷冷清清的局面。过寿本就是个高兴的事,人少了反而热闹不起来。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过寿”放在逢年过节,这个时候人多,办事也比较方便,逢年过节本就是个开心热闹的时候。
2、形式的简化。以前农村的习俗过于繁杂,过寿需要几天的准备。如今形式都进行了简化,比如没有了唢呐,在接宾客的时候变成了鞭炮。没有了对寿星的跪拜礼,没有了寿桃,多被糖和箱装的礼品代替。现代的生活节奏快了,形式的简化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3、红包代替了礼物。不仅仅是祝寿,如今生活中很多事都用现金红包代替了传统的礼物,这也是简化形式的一种方式,而且礼金也更为实用。只是农村逐渐出现攀比之风,礼金越来越高,也是传统的祝寿形式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4、排场大了。人们的生活好了,农村人都比较讲面子、讲排场。甚至连寿宴的饭都不是自己做了,都是去当地的酒店大吃一顿。这对有钱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农村人来说,是一个不好的风气。
结语:给老人过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的表现方式之一。但是在简化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也避免方向走歪,“打肿脸充胖子”的攀比之风更不可取。那样就丧失了“过寿”的本质,而只是走了一遍形式而已,我觉得也是对老人的一种不尊敬。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你对农村老人过寿有什么看法呢?赶快留言让更多人知道吧!
【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伊人间,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吧!本文为作者原创,在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过生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来历吗?
感谢邀请。生日,出生之日。在最早提出生日庆祝记载里,是关于庆祝佛祖生日的世俗庙会。“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古时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都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
旧时长者过生日分的比较详细。如果是德高望重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称为祝寿,一般按虚岁计算。每一年长者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大聚会,所以也看作是家庭的节日。
此外每个生日皆有不同的称呼,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
大庆:每逢生日个位数9的生日。
正庆:每逢生日个位数为0的生日。
散生日:每逢生日个位数为1到8的生日。
古代帝王过生日更隆重,会在那天大赦天下或者加设恩科,取普天同庆之意。
小孩子在16岁成年之前,不叫过生日,父母会说长尾巴,小孩子过生日就不讲究排场了,吃个红鸡蛋,一碗面条足矣。
到了现代生日受到西方的影响。点蜡烛,唱生日歌,吃蛋糕,只要是生日,不管大人小孩,一律都过,想怎么过怎么过。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我们中国的传统。
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呢?首先感谢母亲孕育了我们;其次,一岁岁的长大也在提醒自己责任也在增加;第三,通过生日联络家人和朋友的感情。
最后,祝所有今天过生日和即将过生日的朋友:生日快乐! 长命百岁!
下有小的人是不是不过生日啊?
生日是指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国比较重视年长者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会,所以在中国生日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节日。在中国,旧时一般只有儿童和长者才过生日,但受文化交流影响,许多华人对生日的看法已经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