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听不懂老师讲课怎么办
授课,听不懂老师讲课怎么办?
如果老师讲课夹杂着方言,也就是说讲课的老师虽然使用普通话,但是却不完全标准,而是在一些字词上,有浓重的方言味儿,以至于让你听不懂。
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大学阶段,不过听不懂只是暂时的,一天或者三两天就能完全听懂老师讲课时的语言了。
不过题主说的,应该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听不懂老师的“话”,而是听不懂“课程内容”。
听不懂老师讲课,应该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一、基础差。
每一门课,在各个年级,既有一些独立的(完全新的)知识点,又有很多知识是衔接性,即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的知识为基础。如果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根本没有掌握,那么现在继续学习时,肯定会听得不太懂,或完全听不懂。
比如,有的学生在二年级时,连乘法口诀都没有完全背会,到了四年级学习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怎么也不会算,个别说除法了。
再比如有些普通的高中招生,分数线低到了二三百分,这样的学生到了高中,老师讲课肯定听不懂,连云里雾里都达不到。
第二、不专心。
不专心听课的学生,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学习差的学生,一类是成绩中等,但聪明的学生。
学习差的学生不专心听课,是因为他们听不懂老师讲的啥,老师讲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不止是深奥,而是深不可测,不知所云。
那些学习成绩一努力就上去,不好好学就滑下来的学生,其实脑子聪明,但却是真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他们自以为脑子好使,老师讲的他们一听就能记住,所以认为没必要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不是非得记住老师讲的每一句,所以他们会自以为是地开小差——一边听,一边会忙里偷闲做其他的事。
因为他们不专心,所以往往会落下老师讲的一些内容,使得学习内容不够连贯,学得“缺胳膊少腿”,落下的多了,就会有听不懂的内容。时间长了,年级升高了,最终也会变成差生。
第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有些人,应该见到过这样的学生,看着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具体表现在每一门课都会记大量的笔记,老师讲着,他用笔记着,老师讲了一节课,他就写了一节课。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用笔记录下来。
这样的学生或许是太在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了,因为用笔记下来,以后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忘记的地方,可以翻翻笔记。想法倒是很好,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怎么样。
就我的上学经历而言,那些喜欢大量记录老师讲课内容的学生,没有一个学习成绩突出的。因为什么呢?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那些一边听一边用笔记的学生,虽然一节课记了好多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记在了本子上,却没有记在脑子里。一节课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脑子里跟本没有留下老师讲课的内容。所以他们只能在课后再去看自己的记录,“自学”老师讲课的内容。记录总会落下一些老师讲课的内容,那么他们再看自己的记录时,落掉的内容,也就落掉了。
这样的学生,看着听得也认真,写得也快,事实往往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听不懂老师讲课,有什么解决办法呢?首先你得有一颗上进的心,再者还得有不怕困难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做到这些,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好以下几点,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第一、复习以前的知识。
这一点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想学会现在的知识,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就必须恶补以前落下的知识。与其说是复习以前的知识,不如说是重新学习以前的知识更为恰当。
小学生,就应该从一年级的开始学起,初中生、高中生,就应该从初中一年级的知识开始学。一直自学(自学过程中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看不懂的地方,但也是以自学为主)到和现在的知识连接起来。
第二、专心听讲。
无论是你学习差,还是自以为聪明,都应该在老师讲课时,专心听讲。即使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和你已有的知识连接不上,也不应该放弃,更不应该自作聪明地开小差。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都会联系到以前学过的内容,好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理解的过程。所以即使你对现在老师讲的听不懂,但可以听听老师提到了哪些以前的知识,也能方便你课后找到以前的内容学习,使复习更有明确的目标。
第三、跟着老师走。
上面提到记课堂笔记,不是说我反对记课堂笔记,而是说记课堂笔记要讲究方式方法。我总结为两个字:简、精。
简,就是尽量少用笔记——老师一直在讲的时候,不要记,至多是在课本上画出个别提到的语句。
精,就是抓住老师讲的关键词。如老师重复说的个别字词、要点;老师板书的一些词句。它们往往是这一节课的精髓,或者是能帮助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这里说的“跟着老师走”,就是老师讲到哪儿,你的课本要翻到哪儿,你的思路要跟到哪儿,对于老师设的问题,要积极思考。简言之,就是老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第四、提前预习。
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有效方法。在每次上课之前,把所要学习的新课,先自己看一遍(也可以说是自学一遍),这样,不但能够知道下一节课要学习什么,而且可以掌握一些容易的内容,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哪些地方是看不懂、弄不通的。
接下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算是“复习”了一遍,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对自己预习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到“重点”听、“重点”记;对于自己理解偏差,或错误的地方,有着一定的警醒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印象。
总之,听不懂老师讲课没关系,只要你能找出自己的原因,然后毅然决然地去改正,努力赶上就行了。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什么也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
在线教师怎么在网上授课?
要说搭建一个教学直播平台,你有三种选择,你看看哪种适合你?
1,用现成的大的教育平台
现在最大的三个平台是:腾讯教育、淘宝同学和网易云课堂,去这些平台以机构或者个人老师的身份入驻,平台一般多多少少会给你一点点流量,如果你内容特别好,会给得多一点,平台会提供现成的直播工具;
大平台的优势是:零成本、不用开发、服务稳定、可能会有流量;
大平台的劣势:用户是平台的、收入会被抽成、没有品牌感;
2,用SaaS服务
SaaS服务跟大平台比,都是不用自己开发,不同的是SaaS服务是建立在机构自己的品牌基础上的,也就是学生去的是机构的品牌,然后上课,这种在线教育网校SaaS比较知名的有云朵课堂、叮叮开课等,他们都可以挂在机构的公众号上,学生通过公众号进入看课程、购买,比如叮叮开课甚至学生交的学费也是支付到机构的微信支付里去,品牌专属感是非常强的;
SaaS服务的优势:不用开发、服务稳定、品牌感强、用户是你自己的、不会被抽成;
SaaS服务的劣势:(跟平台比)收年费或者按流量收费、没有流量支持;
3,自己研发或者购买系统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如果完全从底层开始研发,这个成本就太高了,就忽略了吧;
研发的话,可以购买腾讯云服务或者展视这种SDK,然后结合自己的业务做开发,把直播系统定制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完全是独立的品牌;或者去市场上购买一套现成的系统,然后二次开发,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自己研发的优势:独立品牌、功能内容和界面都自主决定、灵活、方便升级;
自己研发的劣势:成本过高、研发周期长、没有流量支持;
好了,这三种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了,至于网络知识,三种的完全不同
第一种:不需要网络知识,你会看着帮助使用平台的后台和直播工具就行了;
第二种:也不需要网络知识,你根据帮助去使用就行了,或者客服帮你弄好;
第三种:如果你是CEO,也不需要网络知识,但是你需要一个CTO的角色,来帮你搭建起来,他需要懂得软件技术。
个别老师线上不上课怎么办?
#星光教师在头条# 提这个问题的人懂教育。个别老师线上不上课就产生代课、作业批改和工作量问题。和老师学生家长息息相关,但是这件事必须有明文规定才能日益完善。东三省网课一直在上,本人建议必须出台政策。
我们学校要求老师上网课直播课,无事不许录播。但有一条,不硬性规定所有老师都上网课,因为网课如钉钉操作是很繁琐的,直播课对设备操作,课件制作和老师语言功底要求很高,有些老师不会或者有畏难情绪,就请假不上网课。随着假期的延长,临时联播改为自己班级科任上自己班级课。科任老师不上课就涉及代课问题。代课老师上课得批改自己班的,批不起3、4个班的作业。那么作业量大,人数多,科任不上课你班的作业就没人批。
有些科任一直不上课,代课老师讲课,在监督出勤和班主任沟通,留作业传答案串课等方面,代课老师多了不少工作量,付出了许多,在课时费用上必须公正体现,上课的和不上课的必须有区别。没有课时的怎么区分,只在先进评比上有区别有用吗?
学校是个量化管理极严格的地方,如果一学期下来都上网课,加上音体美等科,那么不上网课的人不少啊!那么学校就应该依据明文规定明确具体做法。国家、省、市教委,不应只是要求老师不要办班不要做什么,而要明确一线教师必须做什么。包括学生网课时间量的考量,学生不写网课作业的考量,是否统计存档,必须有明确规定,必须有完善的非常之举。
在我国它产生于什么朝代?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清改革之前没有班级学校这种东西。
。
。
历朝历代也是不可能有这东西的,无论是私塾还是书院,乃至义学,都扯不出个班级,也扯不出个授课来。
。
。
能否取代线下学校授课和兴趣班加强班?
感谢邀请,现作以下回答:
因为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现阶段,各校无法正常开学上课,而网络授课因具备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特点,成了当前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
从长远来看,线上通过网络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只能是线下实体教育的有益补充,不会取代线下教育的模式。
一、在线教育有以下优势
1.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开展学习活动;
2.可以开展规模化教学也可以开展个性化教学,方式灵活;
3.教学内容不受限制,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4.学习方式灵活,允许个体差异;比如本次受疫情影响下的线上学习方式,可以是点播优质课程实录,可以是线上直播教学,可以是互动答疑式学习等等,方式多样,学生可根据各自特点自由选择。
二、在线教育的局限性
1.由于师生不在同一场所,所以缺乏面对面交流互动,动作、语言、情感、表情等交流困难,学习效果反馈的周期长,不利于实时调整;
2.学生个体处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较差;
3.学生缺乏监督和监控,对于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来说,效果大打折扣;
4.因为是网络教学,对教师和学生乃至于家长的要求更高,一个不懂得信息技术的教师无法组织线上教学,同样一个不懂得电脑手机平板基本操作的学生和家长也很难完成线上学习;
5.受技术环境限制明显。从本次线上教学不难看出,钉钉的“一星”、各大平台相继瘫痪等等技术环境适应不了大规模线上教学。
综合分析在线教育的优势不缺点,我们要思考的不是谁战胜谁的问题,而是二者如何融合的问题。
ABC时代(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在线授课、课后辅导答疑、在线自主学习等,与线下常规教学融为一体,即: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全面整合,混合学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左明章)三、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在线学习方式是当前应关注的重点
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的安排的通知》中明确要求:
坚持把做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相结合,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各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可偏离四个坚持,不可把“好经”念歪,比如有些地方的幼儿园就开展网络直播教学,这显示偏离了文件要求和教育的初衷。
总而言之,肆虐的疫情是一面放大镜,凸显了当前教育的问题,也提示了教育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以上是我的个人浅见,我是@峡江李哥,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