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习俗,客家人源于哪个朝代呢

2023-04-27 10:50:04 85阅读

客家人的习俗,客家人源于哪个朝代呢?

据传客家人最早源于秦始皇南征岭南时期,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扩张统治范围,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7年后即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兵丁50万,“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成为首批客家人。客家厅堂

客家堂联

客家人的习俗,客家人源于哪个朝代呢

广东客家风俗结婚铺床选什么日子?

广东客家风俗结婚铺床所选的日子:最常用的黄道吉日,第二是合夫妻二人的生辰八字,不相冲犯,且是宜结婚或可安床之日

客家人闽南人为什么自称河洛郎?

想活就别死,闲来谈历史。谁会想到广东的客家人、福建的闽南人都是北方人的后代,而且他们都来自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河洛地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现在基本听不懂的客家话,会源自河南……

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而当代世界各地华人华裔纷纷回归祖国故土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客家人,闽南人所说的“河洛郎”实际上是他们寻根问祖中找到的答案,史料记载,客家人是从北方中原地区南下迁徙而产生,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他们现在身居南方,是因为当年的迁徙。

一、河洛的概念

史料记,以偃师市为中心的伊洛平原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正是客家民系根之所在。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河洛郎字面理解就是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儿郎。

二、迁徙的背景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是李白所写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的一句,当时正逢“安史之乱”,不少人从洛阳南下避祸。到北宋,“靖康之变”发生后,又有一大批人从中原南迁。两次迁徙无一不是战乱所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想活命只能逃跑。

三、5次大规模的南迁

据史料记载,当时南迁的路线一条是从洛阳南下直至豫章,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后来进一步向南到粤北地区;另一条是取道江淮之后,进入长江三角洲,后来延展到浙江、福建山区。正是他们当年的迁徙,客家人、闽南人成为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台湾等地。

第一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317年-879年)。

自东晋,受“五胡乱华”影响,由中原地区迁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南北岸,以及赣江上下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进入闽粤地区。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

第二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880年-1126年)。

隋唐时期受战乱影响,由皖豫鄂赣等第一时期旧居,再迁至皖南,及赣之东南,闽之西南,以及粤之东北边界。唐初,主要是随陈政、陈云光父子到福建。唐代中期,因安史之乱徙居南方。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兄弟潜入福建的即有27姓、5000多人。

第三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1127年-1644年)。

自宋南渡及宋末时期,受金人南下及元人入主之影响,客家先民之一部分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宋亡后,他们退往了更偏远的广东、海南等地。

第四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1645年-1867年)。

明末清初,客家先民之一部分,由第二第三时期旧居,分迁至粤之中部及滨海地区,以及川湘桂和台湾,有小部分更迁至贵州等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中,包括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中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和大部分太平军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四、客家人、闽南人文化上的河洛印迹

客家文化至今保留着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一声乡音动客情。唐宋时期的中原读音,在今天客家话里保存的最为完善。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那一声声略过耳畔的乡音,足以让客家人穿越千年,梦萦故里。客家饮食也有中原的影子,一盏乡肴醉客心。客家饮食保留了大量的中州古味,是古代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中原情结是客家饮食的根基源泉,比如客家人祭灶神、吃汤圆、吃饺子的习俗,均源于中原。

为什么现在广西的客家人还在延续二次葬的风俗?

二次葬在两广是普遍的,因为这里的人相信地理风水保家族人丁兴旺发财,不管是建房还是修坟都是讲究风水宝地马虎不得,不是说随随便便找块地就可以的。广西这里的人都是讲究厚生薄葬,不会像北方那样提前多少年就开始准备花重金建好坟墓,也不会做得太过厚重的棺材。广西这里一般都是人死后三天下葬,第一天是商议葬礼怎么办,第二天就是挖坟地和做法事,第三天出山下葬。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请风水师去找好的风水宝地,只能是由师公定个大概的地方先下葬,然后过三年后再请地理先生慢慢找合适的风水宝地再次捡骨装瓦坛俗称金斗,选好日子在此下葬,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地也可以在向阳的地方挖个小洞暂行安放。所以在两广很多地方路边小树林会放有一个个坛子,那就是还没有找好地方下葬的骨坛子。

那么你认为客家人的节日或者信仰是哪一个呢?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

屹立东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里,客家人信仰的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祖先,翻开族谱,每一个姓氏追溯回去都可以看到黄帝、炎帝的出现。逢年过节,不管身居何处,相隔千万里都要回家拜祖宗,这就是客家人的信仰 !举行祭祀相关活动都只选择祭拜祖先。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传人,他从中原数次南迁渡过长江来到了江南大地,是移民中的贵族,有的从军从政从商,也因改朝换代、战争避难。远离了自己曾经的故土选择了新的家园而定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家在北方,新的家园是 客,所以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只拜祖宗,求的是一种安心的想法,但其实真正崇拜的是祖宗曾艰苦奋斗,拼搏下来的辉煌功绩,无论祖先是帝王还是将相,哪怕只是普通的农民,也是这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凡人给予了自己生命和第一笔财富,所以这其实是一种想要感恩的思想,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希望自己做出更好的功绩,然后可以让后辈崇拜。

客家人的祭祀只是感恩和缅怀祖先,并没有宗教性质,崇拜他的丰功伟绩。激励士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