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是谁,南北朝第一帝是谁

2023-04-25 23:40:05 91阅读

武帝是谁,南北朝第一帝是谁?

南北朝众多皇帝中,我觉得可以分开讨论。南朝刘裕,北魏孝文帝元宏。

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这首词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便是称赞的刘裕。刘裕能成为“南朝第一帝”必定有他的功绩。

武帝是谁,南北朝第一帝是谁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刘裕仅带领数十名侦察兵与拥兵数千的孙恩起义军狭路相逢,刘裕以少对多,杀敌甚多,逼迫孙恩大军退到海上。

元兴元年(402年),由于长官刘牢之惧败而逃,刘裕不得不收起锋芒,暂降于桓玄。元兴二年(403年),刘裕奉命逼退孙恩的妹夫卢循,斩杀了他的大将张土道。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起兵,杀死桓修,歼灭桓楚主力,击败桓玄。而此时,刘裕大军已进入建康城,并得到城内许多大臣的支持。昔日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猛将,,进身政治舞台。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前往后秦,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 此前丢失的淮北南乡、顺阳、新野等十二个部。

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刘裕的人生导师王谧去世,刘裕身兼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数职,成为东晋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受命建立“宋国”称宋公。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的封地已经多达二十郡。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正式称帝,并统一了南朝。

北魏孝文帝元宏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年仅5岁的拓跋宏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33岁驾崩,在位仅28年,后世记住孝文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革。

推行新制

1,推行新制,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根据政绩任免官吏

2,推行均田制,土地私有化,各家各户都有土地种,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而巩固统治;推动北魏由游牧转向农耕生活,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3,设立三长制,五里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 ,对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4,推行租调制,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迁都洛阳,实施汉化

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

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元。,

4,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其实从现在来看,孝文帝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多元化、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有积极作用,可以受到历史的肯定,孝文帝的所作对北魏的百姓来说是一件幸事。

不论是“气吞万里如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还是坚持改革的孝文帝元宏·,都在历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后世之人铭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石尊主暗指哪个国家?

后赵国。

石尊主是小说《苍生局》小说内的人物,字大祗,后赵武帝石虎第九子,石世异母兄,母郑樱桃,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的君主。

司马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谢谢悟空邀请

晋武帝司马炎,亲手完成了大一统,又亲手种下了亡国的祸根,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正如唐代魏征所言,“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完成大一统后的司马炎,渐渐变得昏庸荒淫。“传位傻太子”一事,不仅江山葬送,还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晋武帝司马炎既不像其祖父司马懿,虽大权在握架空魏室,仍不敢取而代之,最终还背负个忘恩负义的坏名声。也不像其父司马昭,有贼心没贼胆,被冠上个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可不管那么多,直接篡魏自立,自己当上了皇帝。

四个月灭吴,完成大一统

篡位自立后的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立国之初的司马炎,胸怀雄图大略,这一时期是其一生的亮点。先是摒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继续留用原蜀汉的官吏,并大封功臣,稳定人心,确保社会平稳过渡。

其后,晋武帝意识到结束长期战乱统一全国已是民心所向。因此,力排众议坚持对吴作战,并亲自布置灭吴大计。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将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

颁法律、推新政,发展经济,出现百年难得一见的“太康繁荣”景象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正值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安抚民心发展经济成了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部儒家化法典《晋律》应运而生。为减轻百姓赋税,繁荣经济。制定了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使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占有应得的田地,用行政手段将大量的流 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

同时,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使中原地区人口也大减。为此,晋武帝下令,7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灭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应召者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20 年,又规定吴国百工和百姓免徭役 20年。

荒淫无度,倡导奢侈之风,传位傻太子种下亡国祸根

灭亡孙吴之后,司马炎将吴王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全数纳入后宫。公元27年,司马炎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使后宫规模超越万人。为临幸方便,更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其好色程度可见一斑。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立国之初,司马炎带头反对奢侈,厉行节俭。可当国家经济繁荣后,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倡导奢侈之气。“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最后,竟演变成为君臣赛富。

而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传位傻太子”。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长子司马轨夭折后,次子司马衷成了事实上的长子。若按照长子为嫡,司马衷要被立为太子,可司马衷是个白痴。其余诸子中不乏聪慧之辈。但无论朝臣如何劝阻,司马炎仍坚持传位于司马衷。因此,晋武帝司马炎为何“传位傻太子”?一直成谜。

公元290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病死,其子司马衷即位。一年后,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杀死总揽朝政的大臣杨骏,接着又发生了“八王之乱” 。公元316年,刘曜攻破长安,俘获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亡国。此时,距司马炎去世仅过了25年。

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生大致分为两部分,前期英明神武,后期昏庸荒淫。前后行事判若两人,将好不容易形成的大一统局面亲手葬送。

中国12位皇帝?

12、汉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11、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10、宋仁宗:赵祯

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

9、武则天(武周)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

8、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7、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过洪武朝...

6、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5、汉文帝: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4、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汉族,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

3、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

2、汉武帝: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周武帝是哪一个皇帝?

宇文邕(543年-578年),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史称北周武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