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简介,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迁都事件
清朝历史简介,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迁都事件?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说起迁都的话题就不得不说一下西周和东周的分水岭了。西周最后一任君王周幽王因为内乱,被犬戎所杀,都城镐京也被劫掠一空,继位的周平王于是只能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这一次迁都,标志着西周的灭亡。标志着东周的开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春秋时期的开始,也标志着孔子认为的礼乐崩坏的时代的开始。自此中央王朝势力衰微,各诸侯国逐渐坐大,中华历史迎来了几百年动荡的历程。
一、周幽王之死周幽王在民间故事里可以说是和夏桀、商纣起名的昏君。夏桀有妺喜导致亡国,纣王有妲己导致亡国,周幽王亡了西周也因为褒姒完了一出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根据清华简记载,虽然西周灭亡褒姒的责任很大,但更多的是西周内部的斗争让西周灭亡。
周幽王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地位娶了申候的女儿为后,生下来了太子宜臼。这个时候西周朝政稳定国力也强盛,周幽王还有余心去攻打不听话的褒国。褒国战败后给周幽王献上最美丽的女子作为战利品请降。
但是周幽王在得到美丽的褒姒后,开始疏远申后后来直接废后并且幽禁,等到褒姒给自己生了儿子伯服后更是想换太子。
太子宜臼眼看自己命在旦夕,于是偷偷跑出险恶的镐京去找外祖父申候哭诉。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鄫国(河南方城)、西夷犬戎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为自己女儿和外孙出气。
结果周幽王战败,自己和褒姒、伯服全部game over,连累镐京也被犬戎抢了个精光。
二、周平王迁都在申候的带领下,和鲁、许等诸侯国一起决定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看着被犬戎糟蹋过的残破不堪的镐京,房子也烧了,宝物也被抢了,当地人差不多都恨自己……于是决定放弃镐京,迁都到洛邑。
在迁都过程中郑国、秦国都出了大力气,于是周平王就让郑国执政,让秦成为诸侯,并且承诺只要秦打下来犬戎,西周镐京附近的地盘就都是你的。秦国秦襄公大喜过望,于是开开心心的去和犬戎干仗,于是我们都知道,秦国在几百年后,最后成为天底下最强大的诸侯 然后横扫六合,建立秦朝。
三、二王并立但是周幽王除了宜臼,还有其他儿子存在。
以虢石父为首的一些诸侯认为周平王联系犬戎攻破镐京杀死自己父亲这是大逆不道,不认可他的统治。于是在镐京附近另立周幽王的儿子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
于是镐京附近的形式越发混乱,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残余势力,二是王子余臣(周携王)的势力;三是犬戎的势力;四是秦国的势力;最后才是周平王的势力。这样的情况下周平王想好好活着就得考虑一下要不要换个地方。
周朝二王并立的时间不算短,差不多延续了十余年的时间,最后支持周平王的大诸侯晋文侯攻杀周携王,这才使得周朝重新统一。
但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后,随着没钱没粮没军队,东周越发受到诸侯们的制约,而且西周的龙兴之地也扔给了犬戎和秦国,东周的衰落和灭亡已经可以预见了。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我是以史为鉴,欢迎关注!
明清时期的太原府具体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
明清两朝的【太原府】是明清两朝【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府级政区】,其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太原市】,同样都是省府所在的省下一级政区。【太原府】的建制起源于唐朝,是唐朝武后主政时(690年)为了提高原【并州】之地位,而设置的【北都太原府】,唐朝以后,【太原府】的建制断断续续,直到明清两朝五六百年间方才稳定下来,成为如今太原、晋中乃至忻州三地部分地区在明清两代的行政管理机构。
明朝中前期的太原府(1368年-1596年)明军驱逐蒙元当年(公元1368年),明廷改元朝【冀宁路】为【太原府】,洪武年间的【太原府】下辖6州、22县,其中【太原府】直辖13县,它们分别是阳曲(大体就是今太原主城区)、榆次、太谷、祁县、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太原(大体就是今晋源区)、盂县、静乐、河曲。【太原府】还管着6个州,分别是平定州、忻州、代州、岢岚州、永宁州与保德州。其中,平定州领乐平县,忻州领定襄县,代州领五台县、繁峙县、崞县,岢岚州领岚县、兴县,永宁州领宁乡县、临县,保德州不辖县。(洪武年间太原府诸州县位置如下图)
由此可见,明初【太原府】所包含的地域,大体上包括今天的太原市全境,忻州市全境,晋中市的榆次、寿阳、太谷、祁县、昔阳等地,吕梁市的文水、交城、离石、临县、柳林、中阳、方山、兴县、岚县等地,是一个囊括今日山西中北部广大地域的【府级政区】。
明末清初的太原府(1596年-1724年)到了明朝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公元1595年),调整地方行政区划,辖境过大的【太原府】被削减,【永宁州】及其管辖的【宁乡县】、【临县】被划归【汾州府】管辖,从此【太原府】便不再管辖今天吕梁地区的中部地区(见下图)。
清军入关以后,沿用明末【太原府】的建制,在顺治、康熙两朝均没有太大的变动。
清朝中后期的太原府(1724年-1911年)雍正登基以后的第二年(1724年),大规模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将山西省多个大面积的府级政区肢解开来,把整个山西省变成了一个直隶州与府林立的局面。其中,【太原府】原本管辖的平定州、代州、保德州、忻州及其属县全部升格为【山西省】直辖的【直隶州】,不再归【太原府】管理,同时还划出【太原府】原本直接管理的盂县、寿阳归【平定州】管理,静乐县归【忻州】管理。自此而后,【太原府】便成为一个仅仅管理如今的【太原市】全境、以及【榆次】、【祁县】、【太谷】、【交城】、【文水】、【兴县】、【岚县】、【岢岚】等地的一个中小型【府级政区】(见下图)
清朝灭亡以后,【府】一级政区被废除,随着近现代历史发展,【市】逐步取代原本【府】的地位,【太原市】也便在辖境与地位上取代了原本的【太原府】,成为如今【山西省】的省会型地级市。
以上便是【太原府】在我国明清时期的大致情况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一定要点赞支持哦明清交接的历史?
明清交接历史是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煤山上吊结束了明朝的统治,满清也是这一年入关打败农民政权大顺的军队。攻占北京入主中原。这一年神州大地主要有四个政权,大顺,大西,清朝,和明朝残余在南方建立的南明。
所以清朝算不算是满洲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满洲国都没人承认,它哪里来的继承关系呢?继承清朝法统的是中华民国。伪满以前没人承认,现在也不存在,等于从来没有这个国家,最多只能算是地方割据政权,清帝退位诏书写的很清楚:“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所以没有伪满什么事。
1603年中国历史?
有两个朝代:明朝末年(1603—1636年)、清朝初年(1636—1644年)。
基本简介
1、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后期因政治腐败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缢殉国。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结束。
2、清朝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十二帝,享国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握全国。后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因慈禧干涉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