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从牛顿环透射出来的光
牛顿环,从牛顿环透射出来的光?
简单地说,一共是2点:
①明、暗条纹互补,即,对调,其中反射型牛顿环中心是暗斑.
②反射型牛顿环的反差比较大,容易观察,透射型的反差小,观察困难.
具体解答:
夹层内折射率不是介于透镜和玻璃板折射率之间,在透镜凸表面和玻璃 的接触点上,空气层厚度为0,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λ/2,因此反射光方向上牛顿环中心为暗点.透射光方向与反射光条纹相反,因此透射光牛顿环中心是一亮点.
如果夹层内折射率正好介于透镜和玻璃板折射率之间,反射光牛顿环中心为亮点,透射光牛顿环为暗点.
为什么牛顿环中心忽明忽暗?
按理论计算,牛顿环中心应是一个暗点.实际上由于接触压力引起玻璃变形,使得牛顿环中心变成一个暗斑,如果在两玻璃之间存在灰尘,中心有可能是亮斑,从而引起附加光程差,这些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的系统误差.这些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取距中心较远的,比较清晰的两个暗环的半径的平方差来消除2.间距不相等,波长越长的光,干涉条纹间距越宽
牛顿环实验标尺读数方法?
调节牛顿环仪。调节牛顿环仪的三个螺丝,使牛顿环面上出现清晰细小的同心圆环且位于圆框中心。
2.,将牛顿环仪置于工作台面上,使其正对着显微镜,通过转动调焦螺丝,使显微镜下降,尽量接近但不接触牛顿环仪。
3. 缓缓旋动目镜,使镜筒内的十字叉丝清晰可见。
4. 把钠灯放在显微镜正前方约20cm处。打开钠灯开关,预热10 min。待发出明亮的黄光后,调节物镜下方的反光镜方向。当在读数显微镜的视场中看到一片明亮的黄光时,就表明有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仪上。
5. 一边通过目镜观察牛顿环仪形成的牛顿环,一边缓缓转动调焦螺丝提升显微镜,使干涉条纹清晰。若看到的牛顿环中心与十字叉丝中心不重合,可轻轻移动牛顿环仪,使二者重合。
6. 转动读数鼓轮,使十字叉丝向右移动,直到十字叉丝竖线对准第35暗环线为止(即相切)。然后反转读数鼓轮,使十字叉丝竖线对准第30暗环线,开始记录位置读数。
7. 沿相同方向,继续转动读数鼓轮,使十字叉丝竖线依次对准第29,28,27,26,25,15,14,13,12,11,10暗环线,记录各环直径右端相应的位置读数。
8. 沿相同方向继续转动读数鼓轮,使十字叉丝通过环心后,依次对准第10,11,12,13,14,15,25,26,27,28,29,30暗环线的中心,读记各环直径左端的位置读数。
9. 计算出R的不确定度和相对误差E
牛顿环曲率半径为多少?
牛顿环曲率半径一般是1.343。牛顿环,又称“牛顿圈”。在光学上,牛顿环指的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另外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就是牛顿环。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
牛顿环公式?
牛顿环是由光的干涉原理形成的,不是有色散形成的,干涉同色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过程。
当光相从空气薄膜的上下两个面反射时,由下表面反射的光会产生1/2派的相位突变,导致反射的两束光产生相位差,从而导致反射的两束光产生了入射光波长的一半的光程差(实际上光程差还应该加上该处空气薄膜厚度的两倍)。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入射光波长的一半的奇数倍时,两束反射光干涉相消,该处为暗纹,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入射光波长的一半的偶数倍时,两束反射光干涉加强,该处为明纹。具体公式有
明环半径 r=根号下((k - 1/2)Rλ) k=1,2,3....
暗环半径 r=根号下(kRλ) k=0,1,2,...
其中k代表第几条牛顿环,R代表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由公式可知 R 越大环的半径越大。(R越小则凸透镜弯曲的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