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清朝宗人府位置在今何处

2023-04-24 03:05:03 88阅读

宗人府,清朝宗人府位置在今何处?

北京东交民巷。

“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宗人府,清朝宗人府位置在今何处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称大宗正院,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

清朝的宗人府在现在的哪里?

谢邀!

宗人府这个东西呢,是中国古代王朝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政府机构,在明清以前叫基本都叫宗正,!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同时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举个例子,刘备当初的刘皇叔的名号,就是当时的宗正把记录的族谱和刘备自己掌管的族谱对照,是记录在案的皇亲国戚,才能叫刘皇叔,而不是姓刘叫能叫皇叔的!清朝袭明京城,官制,宗人府于明宗人府重设!

明、清两代,北京东交民巷一直是朝廷的“五府六部”所在地,中央的衙署、府第及祠庙较多,设有吏、户、礼、兵、工各部,其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和太医院等建筑,多建于明初。明代以后,东交民巷成为朝廷对外交往和与边疆民族联络的活动中心。小测试:五代十国时期,你是那国人?

清代的宗人府真像电视剧里演的令皇族闻风丧胆吗?

一个宗人府,一个慎刑司,都被影视剧带歪了,慎行司还有情可原,尤其是宗人府,本来是个为宗室觉罗谋福利的部门,而在影视剧里面一般都是有人要倒霉才会提起这个“令人恐惧”的地方,又是圈禁又是去籍又是充军又是抄家的,其实这只是剧情的需要。

实际上,宗人府还有很多其他职能,它还是个宗族福利机构,但是影视剧中一般不予采纳融入剧情,因为那些职能演不出什么出彩的剧情,忒没劲。比如宗族中人填了新丁,刚满周岁,一路跑到宗人府报备,拿号,排队,核验身份信息,上报,核准,入籍,导演倒是没意见,观众铁定急眼,啥玩意没演,一集过去了。

宗人府是柄双刃剑,一方面方便皇帝处理看不顺眼的宗族子弟,或者象雍正帝一样处理自家兄弟,而另一方面,他又赋予宗族特权,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比如无缘无故打死人,或者打残废几个,抢几个女子什么的,法办就免了,直接去除世袭爵位也就算了,哪天风头过了,而皇帝又想起来了,还能给恢复,相对来说,宗人府对皇室宗族保护居多,“迫害”极少极少,即便有,也是看皇帝的意思,族长同样不敢轻举妄动。

即便永远圈禁的也不一定即真的老死在宗人府空房,比如乾隆八十大寿,曾经被判永远圈禁的人,都放出来了,全凭皇帝高兴,而且这属于宗族事务,外人也不好插手,毕竟是独立的司法系统,皇帝自己的家事,谁也管不着。

特列一句,宗人府最大的功用是给皇室宗族觉罗提供特权和福利,进来就倒霉的只是个例,是否能占宗人府万分之一工作比重都是未知之数。

说到这里还要提起宗人府中的族长,宗人府的族长德高望重,听着位高权重的的样子,毕竟皇帝也是宗族中人,皇帝的户口也要落在旗籍、录入玉牒,其实皇帝又不傻,怎么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呢,第一,宗人府的族长绝对不允许染指政治。第二,说是族长,其实最大的族长还是皇帝。

宗室也分血脉远近,主要分为宗室和觉罗,宗室溯源,一直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这一脉传承下来的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等等,而觉罗呢,就是塔克世的兄弟们的传承,相对血缘较远,比如塔克世的兄弟礼敦、额尔衮,他们的子孙支脉全属觉罗。年代久远,开枝散叶之下,如果没有有效的登记制度,那某天想搞明白传承都不可能了,而这又涉及了袭爵等等关键事务,袭爵要按礼制来,换句话说就是固定模式,你自己说嫡长子袭爵没用,那要宗人府审核上报,皇帝首肯批准才可以。

比如亲王和嫡妻的孩子那是嫡子,老大可以袭爵,旧的亲王倒下去,新的亲王爬起来,侧福晋的孩子那就是二等镇国将军,即便是小妾的孩子也是个辅国将军二等,这些和明朝都差不多,明朝养了100多万皇族(无实据),清朝也一样,只多不少。

宗人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厘清远近亲疏,做到条理有序,包括起名在内,大家熟悉九子夺嫡对吧,凭啥哥几个除了姓氏以外都是“胤”开头啊,再比如乾隆十七个儿子凭啥都是永字开头呀,这都是有规矩的,虽然都是皇帝订的,但是规矩还是要宗人府记录并执行。

这些确定下来了,那么就是记录了,纂修谱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整理清楚,清代的皇室关系远比明朝乱的多,就象香港电视连续剧一样,倒来倒去都是耳熟能详的那几个人,嗯?就那几个人,所以人少反而更清楚明白?近亲结婚那是叫乱呢,还是乱呢,还是乱呢?相互之间再通亲,就更乱了,所以要有有效的宗籍管理制度和记录。

为了加强皇帝的凝聚力,宗人府所管辖的宗室觉罗福利待遇要发放到位,一般来说,发放的自然都是硬通货,除了钱就是粮食,普通满人也都有,这点就不多说了。

宗人府负责宗室和觉罗的人才培养和选拔,虽然也有类似考试,挑选的过程,但是宗人府管事,你懂的,无论是不是人才都要找个事做,类似于岗前培训,皇帝同样不愿意自己的族类沦落为米虫,尽量给他们找事情做,这不单是养不养得起的问题。

在清代,满汉是严重不平等的,哪怕到了晚清也是这样,比如孙殿英的父亲,就是为了村里利益和满人有了口角,当天就入狱就被打死了,满人啥事没有。一是开国后,日久承平,帝系、宗室觉罗日益骄纵,二是有恃无恐,就是因为有宗人府的护佑。

宗室觉罗出了违法者(徒刑以上级别),一般都是宗人府和刑部会审,宗人府虽然不允许染指政治,但毕竟是皇帝本家,在刑部面前还是颇具话语权的,所以绝大多数案件都是轻判,刑部也不会玩儿了命的跟贵族们过不去,你判的是一个人,得罪的可是整个宗族,谁也折腾不起,最好做个顺水人情,反正宗室觉罗的事,最终还是皇帝圣断,你判轻了,恰巧皇帝看不顺眼这个家族就可以重判,美其名曰以儆效尤,如果皇帝觉得判重了,一句话免罪也就算了,或者小示惩戒,敲打敲打,比如禁足,交由本族族长严加管教,再犯严惩等等。

清代的宗人府真像电视剧里演的令皇族闻风丧胆吗?

当然不是,权贵们反倒很爱它,袭爵靠他,福利靠他,免罪靠他,免费培训找工作靠他,甚至婚丧嫁娶都要靠他谋福利,不愧为全职福利机构,供产销一条龙,至于倒霉的那些人,谁让他得罪了皇帝呢,在宗人府即便被圈禁而死或者抑郁而终,也总比死在刑部大牢要好的多,少受些刑罚,死也是死的有脸面的,至少在奴才面前是这样。

详解故宫宗人府?

宗人府,其实就是处理皇帝家务事

宗人府是宗室的管理机构,清初,努尔哈赤及其兄弟的子孙定位“宗室”,相当于旗人的身份。

这种身份不是谁都能冒认,清廷会纂修一部叫《玉牒》的档册,相当于爱新觉罗氏的家谱,来认证哪些人到底属于“宗室”。

但毕竟与平民不一样,宗师旗人是皇帝本家,一般家务内事处理比较复杂,又来来往往有封爵、养赡、侍班之类特殊事务,所以这个时候宗人府就专门用来管理这类“身份”相关事务。宗人府到底需要做哪些事情?

第一,编辑《玉牒》等档册

这个就类似族谱一样,比如皇帝有新生儿,自然就要记录在名册上,又或者哪个族人去世,需要登记在册,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婚嫁、谥号、安葬等事宜,及时更新家谱的相关信息,记录宗室人口,调理各种支系的传承情况。

第二,颁赐册诰文书

若宫中出现宴席,需要邀请族人参加,众人跟付会协助其他部门确定赴宴人员与班次,有祭祀及巡幸扈从等事时还要遴选宗室成员前往。

第三,厘定封爵

对于普通旗人,皇族一般有爵位可以世袭,这些爵位等级,分别是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个爵位等级。

除了铁帽子王之外,清朝的宗室爵位每一次被继承都会降一个等级,一般都是按照嫡庶长幼为原则来继承。

比如某位亲王去世后,他的嫡子就只能继承郡王,到孙子继承的时候就会被降到贝勒,曾孙子继承就会被降到贝子,重孙继承就会被降到将军等。

这类爵位承袭的计算、梳理等等,都是由宗人府来完成。

第四,安排相应的俸禄与钱米

不同爵位,其得到的俸禄、钱米等也就不同,因此宗人府掌管着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照爵位的等级安排相应的工作,享受不同的待遇。

同时还需办理针对宗室子弟的学校(宗学),挑选合适的教学管理人员,督促宗室就学。

除了为宗族服务之外,宗人府还需维护皇家的利益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宗人府掌管着皇族之政令,并且包含司法审判权在内。

宗人府本身就为了皇家血统纯正,维护皇家的利益,因此若某位宗室成员犯了严重的错误,又或者后宫妃嫔触犯了皇家利益,甚至是皇家尊严,宗人府来负责记录与执行。

最严重的就是从玉牒中除名,一旦除名,这就意味着自己以及后代再也不是爱新觉罗氏的子孙。

还珠格格里宗人府是一个什么地方?

中国历代王朝都有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和官员。唐宋以来,设有宗正寺。明初设大宗正院,后改为宗人府。

清沿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设立宗人府,置宗令、宗人等官员。乾隆《大清会典》卷一说:宗人府“掌皇族之属籍,以时修辑玉牒,办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令。凡亲疏之属,胥受治焉”。这里的“亲疏之属”,是指所有的皇族,从与皇帝血缘关系较近的宗室直到关系疏远的觉罗。从户籍管理到袭封注册,从衣食田宅到婚丧嫁娶,从教养挑补到赏罚黜陟,举凡皇族生活中一应事务,几乎都在它的管辖之下。

宗人府品高位崇,位列于内阁、六部之上,体现了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至高无上。

宗人府的职官有:宗令1人,由亲王或郡王内选充。左、右宗正各1人,由亲王、郡王或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内选充。左、右宗人各1人,由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或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内选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宗人府宗令为礼亲王世铎,左、右宗正为肃亲王善耆、睿亲王魁斌,左、右宗人为贝子溥伦、顺承郡王讷勒赫。可见直到清末,宗人府主要职官都是由王公贵族来担任的。另外,设府丞1人,汉人,掌本府汉文之事。下设堂主事,经历、理事官、副理事官、主事、笔帖式、效力笔帖式等官,分用宗室或汉人,掌管宗人府各项事务。

凡皇族.,按血缘远近,分为宗室或觉罗。宗室、觉罗均享有特殊待遇和权利,如:从小享用养赡银两,还常常得到恩赏恤赏以及名目繁多的赏银;年龄稍长,免费进入宗学、觉罗学;有的袭封爵位或步入仕途;在各种机构中额设一定宗室官缺,为宗室、觉罗食俸创造条件。在社会生活和法律上,因他们是“天潢贵胄”,也享有许多特权。宗人府的设立,就是负责保持和具体安排王公、宗室、觉罗们享有并行使这些特权的。同时维护皇族内部的宗法等级关系,以利于皇帝的统治。

宗人府所属有经历司、左司、右司、银库、黄档房、空房、左右翼宗学及八旗觉罗学等机构,其职掌为:

经历司:掌收发来往文件。

左、右两司:分掌左、右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为右翼),宗室、觉罗事务,包括世爵承袭次序、官员秩俸等差、升迁降革、养赡恩赏、户口、田土、刑名之案。

银库:掌出纳库藏,凡宗室养赡银及宗室、觉罗的赏恤银等,均由银库颁发,年终奏销。

黄档房:掌书黄册(宗室户口册)红册(觉罗户口册),各据报文详核载入。

空房,掌圈禁罪犯事务。

左、右翼宗室学和八旗觉罗学:掌教育宗室学生和觉罗学生。

另外,宗人府每届修玉牒(皇族族谱)之年,另成立玉牒馆,玉牒纂成后,玉牒馆即告结束,到下届纂修时再开馆。所以称为例开之馆。

宗人府虽然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但它的工作实际是在履行爱新觉罗皇族宗法制度的各项职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