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意思,汉之阴的阴是什么意思

2023-02-20 21:04:05 100阅读

愚公移山的意思,汉之阴的阴是什么意思?

汉之阴:汉江南岸。 地理上关于山水的阴阳,知道下面的常识,你就不会再有疑问了: 我们处在北半球,太阳通常在南面,向阳的一面叫“阳”,背阳的一面叫“阴”。那么,山的南面就是阳,北面为阴,例如“华阴”就在华山北面。相反,江河都比地面低,北岸的堤坡向阳而南岸的堤坡是阴的,所以,凡是与河流湖泊有关的地名,阳在北面,阴在南面。如“襄阳”就在古襄水的北面。 有这种情况:沧桑变化,河水改道,或城市发展中心迁移,用的还是古老的地名,会造成名不副实。

愚公移山移什么意思?

“愚公移山”的“移”:移动、搬运。

愚公移山的意思,汉之阴的阴是什么意思

愚公移山:

【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列子一书中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人人都知道,因为毛主席有一篇文章就叫《愚公移山》。在毛主席的文章中,他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把党比作愚公,表达了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从此,愚公移山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但是,其实愚公移山这个寓言在原著中的寓意并不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一般都把它归类为先秦诸子之书,包括我们的课本上也说它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但实际上历代学者早就已经考证出,这部书是魏晋时期的人假托列御寇之名写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一部“伪书”。但是这个“伪”并不是它的内容不好,只不过是作者“伪”,它的内容和哲学内涵可是备受历代名家推崇的。同时,《列子》又是道家的经典,又称《冲虚经》。和道家最著名的两部经典《道德经》和《庄子》相比,我们普通读者会觉得《列子》更加有趣,因为它通篇都是寓言故事,少有大段的理论说教。在读这些有趣的寓言故事时,我们不知不觉就了解了道家的基本思想。所以想要了解道家思想,修心养性,《列子》这部书是首选。

既然《列子》是道家经典,那么愚公移山这个出自《列子》的故事如果是寓意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是不是就和道家崇尚的清静无为矛盾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看《列子·汤问》篇中,愚公移山的前后都讲了什么。

《汤问》开篇就是:“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商汤作为圣人,问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像个三岁小孩子?“以前有万物吗?”夏革跟他说有,叭啦叭啦解释一通。他又问:万物的产生有没有先后?夏革又叭啦叭啦解释一通。商汤还是像个小孩子,继续追问:天地有没有尽头?如果你和三岁小孩子认真对话过,你就知道,孩子们就是这样爱打破沙锅问到底,你要耐心点,可能这个孩子能成为商汤那样的圣人。不过,夏革不耐烦了,翻了翻白眼:我不知道。商汤耍起了小孩脾气:告诉我嘛。夏革被缠得没办法,只得又叭啦叭啦一通解释。接下来,商汤又问了五个问题:四海之外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万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夏革一一回答,并且跟他讲起了故事,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海外仙山、大人国、小人国、大到不能再大的鸟和鱼、小到可以成群停在蚊子眉毛上的细菌、长命到活几万年的树、短命到见光死的飞虫。商汤听到这些故事,肯定是很高兴的。那么夏革讲这些故事是想告诉商汤什么呢?

回头看商汤的第一个问题:“古初有物乎?”夏革所讲的这些故事,其实就是告诉商汤,万物外在形态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这其实就是庄子“齐物”的思想。他告诉商汤没必要大惊小怪,一切顺应自然就OK。接下来,《汤问》篇就推出了著名的故事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紧接着就是夸父追日。然后,《汤问》篇又讲述了一个无为而治、人人平等的美好国度。

把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这两个故事单独拿出来,似乎的确像是励志故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愚公最后并没有把山挖平,而是天帝派人来把山背走了;夸父也并没有追到太阳,而是累死了。结合这两个故事的结局和前后文,再结合《列子》这部书所阐述的道家思想,我们就不难看出,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说人应该顺应自然,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不必要瞻前顾后,也不必要考虑成败得失;所谓愚笨和聪明,在自然面前其实都不算什么,甚至并没有区别。

伟人用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去解读愚公移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信心。在那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代,这样的解读已经超越了原著中这个故事的寓意,也让这个经典故事更加有意义。直到今天,伟人的解读仍然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奋斗。

愚公坚信能够移山的原因?

因为愚公相信认定胜天,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

愚公精神是指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愚公是《愚公移山》中的人物,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

愚公移山中之的用法?

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助词,的。

3、音节助词,无意。

4、代词。

5、介宾句提前的标志,无意。

6、到,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