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古诗意思翻译,村晚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2023-04-22 23:45:03 92阅读

村晚古诗意思翻译,村晚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这首古诗的意思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多的要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仿佛叼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牧童骑在牛背上慢慢往家回,手里拿着一支短笛,没有依照乐谱,随意吹着音调。

《村晚》

村晚古诗意思翻译,村晚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的典型例子。水、山、太阳,村落、 骑牛的牧童和牧童骑的牛构成一幅色彩多么生动、多么沉 静的画面。诗人在创造这一画面时,先从大处着笔,从有形 处施墨,水和山构成了整个画面的背景。然后再在这大背景 前推出骑牛的牧童和牧童骑的牛。几方面结合,组成一个完 整而和谐的视觉图像。而在这一片苍茫的环境中,还回荡着 那信口吹起的笛声,那笛声在苍茫的山村中,也同样变得遥 远微弱。在视觉之外加进了听觉印象,使情境更加生动,更 可感受。 中国山水田园诗起源很早,成熟的也早。诗人们一般都 很少只在摹写自然,而在于从自然中追寻一种与自己审美 趣味相投的东西。这首《村晚》也不例外。诗人陶醉于其中 的是都市和宫廷所看不见的乡村野趣。诗的起句就在捕捉 这种野趣,以构成意境:诗人用了两个“满”字,写池塘中杂 草丛生,山野间秋水横流的自然而又荒疏的状貌。第二句用 “衔”字写日落山间已不是新奇的了,但诗人用了一个“浸” 字,却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山在水中、水绕山流的景观。虽然 这里明显地包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但却形象地写出了自 然本身的情趣。后两句写牧童晚归,诗人仍然突出写他要表 达的“野趣”。牧童骑牛的方式用“横”描写,牧童吹笛则是 “信口”和“无腔”,其娇、憨、野、趣与那正襟危坐、箫鼓齐鸣 的严肃场合相比,不是更生动自然,更悠然自得吗?这种野 趣是一种粗犷、无修饰的美。都市宫廷乏味的整饬,官务的 奔忙无聊,夏日的闷热烦躁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自然和山村 归于宁静、消闲而又怡然自得之中。 是的,不施雕饰自风流的山村野趣,正是这首诗给读者 带来的美。

村晚古诗的意思与赏析?

原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大概场景是:在长满水草的池塘中,当太阳即将落山时,趟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吹着笛子准备回家

诗文前两句在写景: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陂,有三个读音,分别是bēi,池塘、水边、山坡的意思;pí,多用于地名,比如武汉市黄陂区;pō,这个音几乎不用,仅存于一首清朝诗人郑燮的《原诗》中。在这首诗里,用bēi的读音,表示池塘。描写是一个水草丰盛的池塘。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衔,叼着;浸,浸泡;寒漪,带有寒意的水波浪。尤其是第二句中的“衔”,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日落时分的景色,正叼着西下的太阳的大山,浸泡在带有一些寒意的水里。

后两句写人:

“牧童归去横牛背”,横,躺着。正在回家的牧童,横躺在牛的背部。

“短笛无腔信口吹”,腔,腔调、曲调,信口,随口。拿着短笛随口吹着没什么旋律的曲子。

诗人集中描写了日落时分的一个池塘,从牧童的行为来看,他也是非常随意的吹着笛子,并没有很认真很专注的吹某一首曲子。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作者描写的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雷震在借用这首诗描写的景色,表达出自己对于农村惬意生活的向往。

作者写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的拉伸,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张力。这样惬意、慢节奏的生活,不仅在陶醉作者,也让我们读者也心向往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