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古琴有几根弦,阳关三叠古琴曲意境

2023-02-14 13:00:04 107阅读

唐朝古琴有几根弦,阳关三叠古琴曲意境?

阳关三叠表达深沉的惜别之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古琴歌曲。

唐朝古琴有几根弦,阳关三叠古琴曲意境

唐的古城有几根弦儿?

唐朝时,古琴是七根弦。文献记载,周代古琴已经为七根弦了,考古发掘汉初的古琴确定是七弦

阳关三叠是哪个朝代的琴曲?

阳关三叠是唐朝的琴曲。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

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每迭又分一迭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迭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别董大古诗意思30个字?

译 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解 读

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

作 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十大镇馆之宝是博物馆在2009年建馆80周年时面向社会推出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既结合了市民投票也参考了专家评选意见。

按年代排序:

1.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

正面以夸张的手法刻画了神鸟朝日的画面,透露出河姆渡人神圣的原始信仰。

在河姆渡文化中鸟的形象出现比较多,手法表现也比较形象生动。

2.良渚文化玉琮

1982年于余杭反山出土。

玉琮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礼器,也是最神秘和最富代表性的器物。

至于琮的功能众说纷纭,但由于缺少明确的文字记录而尚无定论。

而这件史前玉琮形体硕大,纹饰繁复,琮体四面都有完整的神人兽面图,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是当之无愧的“琮王”。

3.春秋伎乐铜屋

1982年绍兴306号墓出土。

这是一座罕见的先秦青铜房屋模型,屋内是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乐伎,这件精巧的艺术珍品是了解先秦时代的重要实物见证。

4.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

1995年从香港征集而来。

这是一柄神奇的宝剑,虽然历经2000多年,却依旧光彩夺目、完好无缺,是现存的吴越剑中绝无仅有的精品,也是在镇馆之宝评选中人气最高的。

它与越王勾践剑并称越剑双绝,剑名来源于剑身上的铭文,正面为:戉王戉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其中者旨(zhū jī)指的是这把剑的主人越王(戉王)的姓氏,而於睗(yú shì)为其名,他就是勾践的儿子。

字间镶嵌的绿松石,虽然已有部分脱落,但仍可窥其风采。

5.唐“彩凤鸣岐”七弦琴

1953年徐圣禅后人捐赠。

这是一把造型古朴典雅,音色绝佳的唐代古琴,更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与故宫博物院内的伏羲氏“九霄环佩”齐名。

其中落霞式指的是琴的样式,彩凤鸣岐是它的名字,琴身上还有民国琴学宗师杨宗稷的三段鉴藏铭文。

6.五代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

需要注意的是这件珍宝现珍藏在孤山馆区的雷峰塔文物陈列馆内。

它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是当年吴越国王钱俶专为雷峰塔打造的,也是他一生佛教信仰的体现。

塔身四面镂刻佛本生故事,塔身内盛装金质容器(金棺),"佛螺髻发"供奉其中,四角的山花蕉叶正面捶揲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共16幅。

7.北宋泥塑彩绘观音立像

1965年温州白象塔出土。

雕像体态优美、栩栩如生,是彩塑造像中的稀世珍宝。

注意看可以发现雕像除了展现女性线条魅力外,其发丝、头饰等细节刻画都非常到位,从侧面看更能观察到其右膝微微弯曲,简直赋予了泥土以生命。

8.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清代被烧成两段之后,其中《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剩下的那部分《无用师卷》则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对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不必多说,希望它被分开的两卷能早日合璧吧。

对了,目前馆内日常展出的是复制品,真品展出需要关注官方消息。

9.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1956年龙泉上严儿窑址采集。

这是一件海内外公认的龙泉青瓷杰出代表,造型奇特而写实、内涵丰富而做工考究,釉质细腻而绝美,把文房用品塑造成一叶飘荡在水面上的扁舟。

而在青瓷窑系中,龙泉窑是整个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其制瓷技术更是达到登峰造极之境。

10.清末民初宁波“万工轿”

万工轿的名字是指打造这顶花轿花费了1万多个工时。

它采用传统的榫卯技术,不使用一颗钉子,而是由几百片可以拆卸的花板组成。

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一定会被它的奢华和精致所震惊,木雕、朱漆、金箔以及轿身上繁复生动的玻璃画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就是一座缩小版的豪华宫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