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是谁,历史上的指鹿为马是什么寓意
指鹿为马是谁,历史上的指鹿为马是什么寓意?
我们首先说说指鹿为马的意思和出处。
【成语】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接下来我们就来大概说一说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吧。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了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是在搞什么鬼?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鹿而不是马。
事后,赵高暗中对不承认是马的大臣加以迫害,将他们投入监狱。此后,大臣们对他更畏惧了。
《史记》说得明白,赵高这样做是考验群臣对他言听计从的程度。那么,当着皇帝和大臣,赵高为什么敢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呢?难道他不怕弄巧成拙,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见赵高对人性的、对心理学还是颇有研究的,赵高这一招“指鹿为马”以考验群臣的这出戏就是用了心理学上的顺从现象。
顺从性是与独立性相对的一种意志品质,顺从性强的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缺乏主见、易受暗示或慑于权势、权威的情况下,常会表现出这种顺从现象。
这种“随大溜”的情况,心理学上称为“从众现象”,即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如此,一些人慑于权势而不表态,一些人阿谀奉承讲假话,又带动了一些顺从者及从众的人也跟着颠倒黑白。
这样,赵高“指鹿为马”的谎言就占了上风。在当时的气氛下,顶着压力讲真话的人是要有点勇气的,而且事后都被“暗中治之以法”,吃了苦头。
但人在清醒状态下还是需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精神,少一些顺从心态,方为健康心理。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给了我们今天的现代人什么启示呢?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
指鹿为马的主公是谁?
是赵高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指鹿为马的是谁?
秦朝二世时,胡亥只信任赵高,赵高也趁势清除异己,安排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后,胡亥也感到了局势的严重,不时要召见宰相赵高,有时也大骂赵高,赵高也是心惊胆战的,害怕胡亥说不定那天就把自己杀了。于是,赵高就动了杀胡亥的心思。
赵高为了测试自己的权威,把一头鹿拉上朝上,对二世胡亥说:这是匹好马,送给陛下。胡亥以为赵高逗自己开心,笑着说,丞相搞错了吧?把鹿说成马!赵高却板着脸说,是匹好马,不信大家可以问问大家。胡亥笑着把脸转向大家,让群臣鉴别。许多人知道赵高的用心,不敢说话,有几个刚直不阿说是鹿。在退朝以后,赵高直接收集他们罪名,都被下了监狱了!
正是赵高的指鹿为马,使他决心杀了胡亥再立子婴!当然,赵高指鹿为马,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是历史的进程,却最终也是玩火自焚。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的?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
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典故:
秦始皇死后,奸宦赵高做了宰相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便对赵高说:“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不信你问问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住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赵高指鹿为马是什么典故?
秦二世时,赵高做了丞相,在朝廷里为所欲为,阴谋篡夺皇位。赵高怕众人不服,于是决定先来个下马威。
有一天上朝时,赵高命人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对二世说:“臣昨日得了一匹好马,特来献给皇帝陛下”
二世笑了,说:“丞相错了,这是一只鹿,头上还长着角,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回答:“这确实是一匹好马,您若不信,不妨问问左右大臣,看他们怎么说”
大臣有一些向来对赵高阿谀奉承,连忙回答:“丞相没说错,这明明是一匹好马”也有大臣坚持真理,就说:“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能说是马。”赵高从中摸了底
散朝后,凡是说鹿的大臣都被强加上各种罪名赶出朝廷,有的甚至坐牢杀头,而说是马的大臣却个个加官进爵了。从此朝廷百官惧怕赵高,再也不敢说真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