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开国皇帝,泰始元年
晋朝开国皇帝,泰始元年?
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西晋的第一个年号。基本信息
中文名泰始拼音Tai Shi开始时间265年
纪年
泰始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265年
266年
267年
268年
269年
270年
271年
272年
273年
274年
干支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大事
元年(265年)
司马炎逼曹魏元帝曹奂退位,西晋王朝建立。
二年(266年)
司马炎立杨艳为皇后。二月,解除汉宗室的禁锢。
三年(267年)
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遣鲜卑拓跋沙漠汗归其国。
四年(268年)
麓山寺建立。十月,吴主孙皓使其将施绩入江夏,万彧寇襄阳。诏义阳王望统中军步骑二万屯龙陂,为二方声援。会荆州刺史胡烈拒绩,破之,望引兵还。吴交州刺史刘俊、大都督脩则、将军顾容前后三攻交趾。十一月,吴丁奉、诸葛靓出芍陂,攻合肥,安东将军汝阴王骏拒却之。文明太后王元姬去世。
五年(269年)
正月,孙皓立孙瑾为太子。孙皓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丹杨陶璜从荆州道,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
吴将李勖以建安道不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六月在万斛堆杀秦州刺史胡烈。东吴重要将领朱绩去世。晋朝秦州刺史胡烈去世。
七元年(271年)
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叛出塞。四月,吴交州刺史陶璜袭九真太守董元,杀之。凉州刺史苏愉在金山被杀。凉州刺史牵招在青山被鲜卑击杀。吴国薛珝与陶璜等合兵攻破交趾。八月,司马炎分益州南中四郡置宁州。十一月,刘猛寇并州,并州刺史刘钦等击破之[1]。蜀汉皇帝刘禅去世。晋朝官员、地图学家(原为曹魏官吏)裴秀去世(224年出生)。晋朝凉州刺史牵弘去世。东吴重要将领丁奉、丁封去世。晋朝义阳成王司马望去世。晋朝城阳王司马宪去世。晋朝司空孟仁去世。
八年(272年)
正月,监军胡奋屡破刘猛,诱使李恪杀刘猛降晋。汶山白马胡侵掠诸种。西陵之战,孙吴大将陆抗击败西晋羊祜的进攻。晋朝书法家卫铄出生(349年去世)。匈奴右贤王刘猛去世。魏晋著名政治人物司马孚去世。晋朝益州刺史皇甫宴去世。晋朝敦煌太守尹璩去世。
九年(273年)
孙皓封其子弟为十一王。晋朝密陵元侯郑袤去世。晋朝东海王司马祗去世。
十年(274年)
西晋把幽州其中五郡另置平州。东吴重要将领陆抗去世(226年出生)。曹魏第三
四大枭雄是谁?
1.曹操
曹操绝对是中国史上的骁悍雄杰之人,只是曹操的出身并不高,其父亲是宦官的养子,因而虽然权利大可地位低。据了解,曹操年轻时就表现出了聪明机智,时常跟袁绍在一起胡作非为,想尽鬼点子捉弄他人,甚至有一天曹操跟袁绍还想起了去偷新娘子。当时二人跑到结婚的人家,大喊“有贼”,趁其他慌乱之际把新娘子给偷出来了。
长大成人后的曹操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灭吕布、刘超等人,对外降匈妈、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本想一统一天的曹操又想一举拿下南方,没想到在赤壁上碰了钉子,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曹操真的是差一点就成功了,奈何天公不作为,时运差了点。

2.刘裕
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也是很有野心的一个人。小时候刘裕家贫,后在平乱中崛起,有一次在作战时,队友纷纷牺牲只剩下刘裕一人,面对数千敌人刘裕也是面不改色,所以号称“千人斩”。慢慢的刘裕凭借着自己实力取得了东晋大权,消灭了国内几股割据势力,让南方出现了百年来未有的统一局面。本来刘裕也可以一统天下,实现霸业,可是刘裕当了皇帝后,就放弃了北方回到东晋,让好不容易收复的北方又给丢掉了,实在可惜。

3.黄巢
出身盐商之家的黄巢,看不怪腐朽的唐王朝,因而就想自己当皇帝。公元875年,黄巢跟兄弟几人慢慢拉起了一支万人队伍,揭竿起义。公元880年,黄巢攻到了长安自己当皇帝,可是当了皇帝的黄巢困守孤城,跟之前起义时同甘共苦的兄弟感情也慢慢变淡,而且许多跟黄巢一起起义者当了官后,都一味的贪图享乐,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因而黄巢最终失败,死于狼虎谷。

4.陈友谅
跟曹操一样,陈友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枭雄。当时陈友谅趁天下大乱起义,投军在倪文俊麾下,因能征善战,不久就升任为元帅。但是一个小小的元帅并不能满足陈友谅的野心,陈友谅很快除掉了倪文俊,杀死了徐寿辉,自己当了皇帝。当时跟陈友谅争天下的有朱元璋和张士诚,原本陈友谅也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但是陈友谅此人缺乏战略部署,运气也不是特别的好,竟在勘察军情时被箭射中,一命归天了。
后刘开国皇帝是谁?
你谁的后刘开国皇帝应该是指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东晋的皇帝真有那么弱吗?
门阀制度是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专看家世声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通过互相联姻构成一个门阀贵族统治阶层,制订或形成一整套维护自身等级特权的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世家豪族政治、经济势力恶性膨胀的产物,它标志着门阀贵族的腐朽没落,最终走向灭亡。
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门阀政治局面,可以说是王、谢、庾、桓四大士族势力平衡下的产物,与皇帝司马氏共治天下。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之间存在着制约的关系,所以任何一家也并不能轻易地取代皇权,由此,共天下的局面得以维持。
后来,王、谢、庾三族相继衰落,桓氏成为唯一的大族,骄奢淫昏毫无才能的桓玄便轻而易举地消灭了东晋朝。但是,在士族与皇权之外,还有另外一支不为人所注意的政治力量在起着作用。这支力量就是流民。当时北方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南下,这些流民不是西汉那种流民,而是一支由流民帅控制的武装组织。他们起初在热闹的政治史中虽然不显眼,但在保卫东晋免遭胡族铁蹄践踏上却着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皇权、士族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学者们认为: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等到士族不能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垂拱而居帝位的时候,已经走到历史前台的流民领袖人物既抛弃了司马氏,也改变了门阀政治格局,树立起次等士族的统治秩序。找到了流民帅,才终于找到了东晋通往南朝的历史之门。这个流民帅就是刘裕。
刘裕,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曾祖父刘混跟着晋室南迁京口(今镇江),到了他父亲刘翘这一代,家道败落,因刘翘早逝,刘裕自小生活难辛,曾以卖草鞋为生。但他志向高远,带着雄心壮志,走进军营,最后步步高升,成为东晋大将军,也曾带兵北伐,对东晋立有战功。他也是一个能够消灭桓玄势力的人物。404年,刘裕在京口约集失意士人密谋攻桓玄,被众推为盟主,击败桓玄。公元418年被封为国相。按照他的出身,已经不属士族,是个典型的控制武装的流民帅。公元420年他授意文武百官,要恭帝司马德文禅位,自己称帝,建立刘宋政权。
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70多年的南朝拉开了序幕。由此可见,东晋的门阀政治具有其特殊性,即笫三势最终消灭门阀士族,抛弃皇权的特殊门阀政治。这也说明门阀贵族的腐朽没落,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司马懿与晋朝关系?
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嫡孙,所以司马懿跟晋朝的关系是西晋皇帝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