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是现在的哪里,北宋都城开封又叫汴梁又叫东京
金国是现在的哪里,北宋都城开封又叫汴梁又叫东京?
十九世纪以前,日本的首都一直是京都,当时的东京还叫江户,其名称来自于1457年筑城江户城。
江户城的建造,是由武藏国川越(埼玉县)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督办完成的。“江户”即“河口”之意,起源于隅田川流入当时称为“江户湾”的东京湾。
将江户改称为东京的想法,在江户时代后期经世家的佐藤信渊于文政6年(1823年)创作的《宇内混同秘策》中就已经出现了:将都城移到江户,并命名为东京,将大阪命名为西京,形成东京、西京、京都的三京。
这种观念来自于中国。中国幅员辽阔,在古代交通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设立几个副首都,可以对疆域实行有效管理,就好比我们今天所说的某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日本的构想则是将日本发展成世界舞台中心,因此效仿中国设立数个都城。
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大久保利通深受佐藤的影响,在明治维新时期终于将佐藤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1868年9月(庆应4年(明治元年)7月),根据颁布的诏书《江戸ヲ称シテ东京ト为スノ诏书》,成立了管辖江户町奉行支配区域的东京府,由此,开始使用东京这个名称。
以上就是日本东京的由来,正因为日本学习中国,因此有了东京的名称,同时日本还有着西京,也就是大阪市,不过后来并没有流行开来。
至于中国东京的称呼则由来已久。
我们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而丟了国家。周幽王死后,他的儿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因为以前的国都镐京被破坏,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从此时起,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东西二都。
西汉末期,社会动荡,宗室刘秀最终夺得天下,定都洛阳。因为洛阳在西汉首都长安之东,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东京的称呼。
之后很多朝代都出现了几个京都的现象,我整理了一下,历史上曾被叫过东京的城市大概有以下几个。
1.洛阳(河南洛阳):东汉首都、北周陪都——都城长安、隋朝首都、唐朝陪都——都城长安、唐末首都、后唐首都
2.谯城(安徽亳州):曹魏陪都——都城洛阳
3.开封(河南开封):后梁东都——西都洛阳、后晋首都、后汉首都、后周首都、北宋首都
4.江都(江苏扬州):南唐陪都——都城江宁(今江苏南京),后迁都南昌
5.越州(浙江绍兴):吴越陪都——都城杭州,不过吴越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6.龙原(吉林珲春):渤海陪都——都城初驻旧国(即东牟山一带),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
7.辽阳(辽宁辽阳):辽朝陪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金朝陪都——都城中都(北京),辽和金在灭亡末期也都曾将开封作为过都城,不过时间不长
8.兴庆(宁夏银川):西夏首都
题中开封叫东京是因为后晋石敬瑭灭后唐之后从洛阳迁都开封,遂称开封为东京。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一、最经典是章太炎骂康有为
章太炎在康有为七十大寿的时候,送去一副对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看似褒奖,实则是“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为贼”二、韩愈骂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蚍蜉撼大树”的成语来源于这首诗。据说张籍是一个否定李白的杜甫派,韩愈写诗指出客观事实:“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三、孟子骂不行仁政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仲尼就是孔子,"无后"就是断子绝孙的意思。孟子借孔子之口骂用俑来陪葬的君主是不行仁政,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够狠够爽快!四、孔子骂宰予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五、秦穆公骂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古人将寿命分为上寿、中寿和下寿,中寿是指活得不太长。这句话读起来挺文明的,然而实际上是骂蹇叔的,蹇叔这时大约七八十岁,已经过了中寿年龄。"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意思就是:你要是中寿时死,你墓上的树木该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是秦穆公对前来劝谏秦军不要出兵郑国的老臣蹇叔说的。此时蹇叔已经很老,穆公说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中寿),你墓地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言外之意就是蹇叔该死了。六、花蕊夫人骂蜀军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五代.花蕊夫人《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慧妃,人称“花蕊夫人”。据说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七、杜甫骂某些贬低初唐四杰的轻薄文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意思: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不断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八、诸葛亮嘲骂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末: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事情的由来一般人都知道。周瑜出计,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以此为名,骗刘备来拘囚在此,要他把荆州来换;若其不从,先斩刘备。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东吴。周瑜率领大军围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孔明得了便宜还卖乖,不忘记叫士兵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一番。骂的够狠,周瑜当即气昏在地。九、“乌台诗案”后苏轼骂人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受敌党构陷,被指证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七月在湖州(浙江省吴兴县)太守任上被逮,入御史台狱,关了4个多月,差不多130天。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写了两首诗。看第二首: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従事,为余投檄向江西。重点在第三第四句。第一二句说的是此次遭祸的缘由,有点戏谑的味道。第三第四,“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用的是“塞翁失马”的典故,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重点的重点是第四局。斗鸡的典故来自唐玄宗时期,李隆基酷爱斗鸡,长安城中斗鸡少年贾昌,甚至还被封为“五百小儿长”。当时的长安,流传着“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说法。苏轼其实是在含蓄的骂人,不吐脏字,却极尽讽刺之意。他将那些陷害自己的小人当作少年鸡,表示不与你们这些阿世取容的宵小斗了。当然这可以解释为,苏轼就是不喜欢学长安少年那样来斗鸡玩。但读书人是品得出前面那个味道的。品得出又不能说出苏轼在骂人,这就是高明文人的高明手法了。十、宋玉骂登徒子如果骂人有最高级,最高级上绝对站着的人物就是宋玉。骂人骂得美轮美奂,汪洋恣肆,把文采、诡辩结合得天衣无缝。一句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辞赋名作《登徒子好色赋》。其中不少辞句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都是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后来人用之不倦。看原文: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文辞意思不说了。看宋玉的逻辑:一个绝世美人求着要喜欢我,我都不情愿答应;看登徒子,老婆嘴唇外翻,弯腰驼背,蓬头垢面,丑成了鬼,他还当成个宝,这不是贪色到极致吗?
把丑妻当宝被宋玉说成是贪色无比,听凭美女勾引被说成是视美色如粪土。宋玉这奇葩逻辑一出,被天下好色男人奉为至宝。这篇《登徒子好色赋》据说一出来就风靡了楚国上下。登徒子这个爱妻护家的好男人,反倒成了色狼的代名词。
真是文人的两片嘴,那就是油漆匠的左右毛刷,左刷有理,右刷还是有理。
大辽国国都都在哪里?
相比于同时代的宋朝来说,现代人对辽朝的了解是微乎其微的,从重视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宋朝并不是一个能完全代表那个时代的国家朝代,它更像是一个南北朝里面的南朝,先后和辽朝、金朝对分起了当时的天下大势。
辽国所占据的土地面积非常庞大,比当时的北宋还要大上不少,而古代的辽国现在主要包括了内蒙古、外蒙古、东北,还有河北、陕西、俄罗斯的一部分等等。
辽国一共有五个国都,这五个国都中除了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都之外,其他的四个很多时候都是起了一个陪衬、调节的作用。
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辽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当时的状况有点像“日本天皇在哪里日本的国都就在哪里”的制度,那就是他们的皇帝在哪里他们的实际国都就在哪里。
一旦他们的皇帝选择在了一个国都当政,那其他的国都就会自动沦落为陪都。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辽国的这五个国都分别都在哪。
辽国的五个都城辽国的第一个国都是上京临潢府,位置在现在的内蒙古,位于如今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附近。
辽国的第二个国都是他们的东京辽阳府,位置在现如今辽宁省辽阳市。
辽国的第三个国都是他们的南京析津府,位置差不多在现在的北京附近。
辽国的第四个国都是他们的中京大定府,位置差不多在现如今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附近。
辽国的第五个国都是他们的西京大同府,当时的地名和现在的地名一样,此地就在现如今山西的大同。
辽国建立那么多都城的原因这就是辽国时期的五个国都,至于辽国为什么设置那么多国都,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出身,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人口,导致了他们对自己庞大的地盘是有些掌控不了的。
他们本身的掌控力有点类似于一个功率并不是很强的动力中心,如果只设置一个动力中心的话,那他们输出的电力将很难供应他们如此庞大的厂房。于是他们为了维持整个厂房的运转,就在这个厂房各个关键部位多设置了几个这样的动力中心,以应付他们动力中心输出电力不足的尴尬。
在五代十国乱局中成长起来的契丹人在了解完辽国的国都之后,如果有大家有兴趣的话接下来也可以了解一下辽国的简略历史。
辽国的主体、开创民族是契丹人,这些契丹人在唐朝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唐朝的压制,所以并没有展现出他们太过于惊人的风采。
不过唐朝对他们的压制并没有持久,唐朝在它最为强盛的时候因为一场安史之乱的爆发而开始从它的辉煌跌落,走向了苟延残喘的晚期。
唐朝虽然在安史之乱后仍旧存活了100多年的时间,但是他们的力量相比以前庞盛的时期,却开始变得极度萎缩起来。
随着唐朝朝廷的衰弱,唐朝各地的节度使开始变得强盛起来。
这些节度使就是五代十国各个割据国家国王的前身,在唐朝灭亡后,这些分裂各地的节度使们开始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因为国家的众多,所以那时候的很多国家被人们统称为了十国,而五代则是那段混乱时期不同时间出现的五个最强势力。
在五代十国各大军阀们分别称王称霸的时候,北方的契丹人在没有压制的情况下就迅速发展了起来,他们很快成长为了一股非常强悍的势力,并很快建立了他们的国家。辽国从部落向帝国的转变最后在他们获得了石敬瑭敬献给他们的燕云16州后,他们开始获得了大量的中原百姓、中原技术、中原制度。
于是他们就通过从燕云16州获得的这些东西改变了自身,在他们原本部落制的国家基础上,建立起了汉人式的帝国。
他们在对他们原本生活的区域采取胡人统治手段时,也对汉人百姓们采取了中原朝廷式的统治手段。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胡汉双轨制,在这种特殊的统治机制下,他们开始拥有了两个不同身份,他们在既是中原的皇帝的同时、也是他们原本区域的胡人首领。
宋朝在后来之所以一直没能打得过辽朝和金朝,除了他们失去燕云十六州的牧马之地、没有可用的战马之外,其中最大的原因就跟这种特殊的胡汉双轨制有关。
辽朝和金朝之前的许多游牧民族虽然同样很强大,但是他们都保持了游牧民族所拥有的原始状态。
在那种原始状态下,一旦遭遇到些微的变故,那他们就会很快地消亡在历史中。
而采用起了胡汉双轨制的辽朝、金朝,他们则从简单的部落联盟转化成了底蕴深厚的帝国。
在中原农耕文明的支撑下,以往随便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雪对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他们在草原中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还有着中原的粮食供应着他们,正因此使得他们有了以往游牧民族所没有的强大。这才是宋朝一直被这两个朝代压着打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辽国的国都总共有五个,这五个国都分别是他们的上京、东京、南京、中京、西京。金朝的时候南京在什么地方?
金灭辽以后,继承了辽代五京制,在其统治初期分别设置了上京会宁府、北京临潢府、南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大体上与辽五京相同,但却以辽东京辽阳府为金初南京,这是因为金初首都上京会宁府在黑龙江的阿城地区,位于今日辽宁省辽阳市的辽阳府正好处于上京会宁府的南方,金朝因此便把辽东京改为了自己的南京。金海陵王完颜亮在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把金朝的统治中心迁移到关内来,金朝五京也便相应发生了变化。金中后期五京分别变成了:中都大兴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南京开封府、西京大同府。金朝中后期南京开封府便在今日的河南省开封市,金朝南京由辽阳府转移到开封府,体现了金朝统治中心的南移。并且南京开封府还在金朝末年,在蒙古汗国攻陷金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后,做了一次金朝的首都。
古代金人是现在哪里人?
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公元2-4世纪称为‘挹娄’公元5世纪称为‘勿吉’(读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更名‘女真’公元11世纪建立金朝,向契丹/辽称臣
公元17世纪建州女真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至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遂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