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特点,私营经济包括哪些
民营企业的特点,私营经济包括哪些?
生产资料私有。即生产资料完全由企业主私人所有和支配,雇工不占有生产资料。这是私营企业和私营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
以雇工劳动为基础,也就是说私营企业主要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私营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劳动所得投资分配或以按资分配为主。
中国社会的五大阶级的特征?
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是国际资产阶级的木偶,完全受其操控;
是帝国主义的小弟,部分受其牵制;
是落后和反动的代言人。
越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就越反革命,
典型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第二、中产阶级
对于革命,态度上矛盾,行动上犹疑。
具体来讲,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时赞成革命;在其欲跃升至大资产阶级受到威胁时怀疑革命。
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特点是:爱幻想且摇摆不定。
第三、小资产阶级
一类:尚有余粮,想向上爬,胆小,怕官,怕革命,怀疑革命;
二类:勉强糊口,被压迫剥削,痛恨洋人、军阀、土豪劣绅,革命态度中立;
三类:或不够吃,生活下降,负债渐多,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精神痛苦,革命运动中颇要紧。
此三类虽各不相同,但到革命潮流高涨之时,或自愿或裹挟,汹涌而至,共革命。
第四、半无产阶级
包含:(1)绝大部分半自耕农(2)贫农(3)小手工业者(4)店员(5)小贩
数量上: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数量极大的群众。
经济状况:(1)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只有半碗饭。剩下的半碗,或出卖劳动,或经营小商,以资弥补。春夏之间,青黄不接,或高利借债,或重价籴粮,境遇苦矣!
(2)贫农:一类有比较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受地主剥削,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
一类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送租之外,所得无几,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3)小手工业者:家庭负担重,工资和生活费用不相称,时有贫困的压迫和失业的恐慌。
(4)店员:薪资微薄,叫苦不迭。
(5)小贩: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他们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
第五、无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
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
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所以能如此,
一是集中,二是经济地位地下。
集中所以团结,低下因而奋斗。
另外,游民无产者
是最不安定者,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皖豫鲁等省的“大刀会”、上海等处的“青帮”等。
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公司的种类及其特点?
企业主要分类有:合资、独资、国有、私营、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有限责任等等;法律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具体需求,如设立的条件、设立的程序、内部组织机构等来组建企业。
企业的基本特点:组织性;经济性;商品性;营利性;独立性。根据《企业管理条例》第三条,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审核,准予登记注册的,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等等。
扩展资料: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不同于行政、军事、政党、社团组织和教育、科研、文艺、体育、医卫、慈善等组织,它首先是、主要是、本质上是经济组织,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追求并致力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它也不同于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监管的机构,它是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和消费者同属于微观经济单位。
创业时代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具有七大基本特征
2018年以来,我国创新创业运行态势总体良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载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创业生态持续向优,创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明显提升,示范基地引领作用继续增强,双创舆论氛围更加浓厚,为推动创新创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1、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大幅增加
2018年以来,我国延续了“放管服”改革以来持续改善的势头,准入环境进一步优化,竞争环境稳步改善。据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位列全球第46位,与2017年相比得分提升了8.64分、排名上升了32位,是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营商环境的改善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设市场主体1561.6万户,平均每天新设5.72万户;新设企业501.2万户,平均每天新设1.84万户;私营企业数量保持增长,新设私营企业469.4万户。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06亿户,其中企业3362.8万户。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创立市场主体已占总数的73%,新创立企业已经占总数的72.2%。
2、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我国持续聚焦激发内在创新能力,加大定向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总体创新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竞争力分数较2017年上涨了0.9分,排名位居第28位,在主要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国家中表现最优。据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我国有10座城市进入全球科研城市50强,其中北京位居全球第一。创新能力的改善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
3、载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创业生态持续向优
创新创业平台是开展双创工作的重要载体。2018年以来,我国双创平台数量继续保持了快速扩张的好势头。当前,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达到5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了4000家,中央企业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达到970多个。同时,注重加强了众创空间的质量建设。2018年10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公布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的通知》,1952家众创空间符合国家备案资格,24家因连续2次未上报统计数据并不再开展创业孵化服务而被摘牌。为提升技术创新平台,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旨在促进现有创新资源的联合,打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创新大平台、大团队,支撑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
4、创业投资扩张步伐有所放缓,行业投向结构继续优化
受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监管趋严政策影响,股权投资基金募集难和退出难问题有所凸显。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已募集完成基金规模和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案例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创投资本的结构更加优化。以2018年第三季度为例,IT、互联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三个行业投资案例数继续排名前三,分别为234起、161起和128起。另外,互联网总投资以93.35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金额排名第一,IT行业投资以77.09亿元的总投资金额排名第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以64.46亿元的总投资金额排名第三。
5、创业扶持力度有所加大,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明显提升
随着商事制度、“放管服”等改革的推进,全国各地普遍加大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力度,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发挥。云南省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通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加大创业补贴资金支持力度等举措,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杭州市发布《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创业融资渠道。登记注册的企业数持续增长,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持续显现,为稳就业增添了后劲。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07万人,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6、示范基地建设先行先试,引领作用继续增强
近三年来,双创示范基地通过在“双创”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为全社会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乌鲁木齐高新区多维度打造“双创”载体,全力探索“双创”升级版;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着力搭建国际化平台载体,制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引育计划,助力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推动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双创示范基地以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精心设计人才发展“绿色通道”,实行职级与岗位并行即“评聘分离”制度,大大释放了科技人员创业活力,实现了新的职业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双创示范基地着力推动“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的新机制,完成了首个以创客控股、单位和基金配资支持的双创项目,探索形成了“国有企业科技成果以独占许可给创客,创客以独占许可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双创’公司”的新模式。
7、双创宣传持续升级,舆论氛围更加浓厚
以“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于10月9日至15日成功举行。在成都主会场举办了启动仪式、主题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创业代表座谈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进会、创业乐天府、创新星空间、黑科技每日秀等重点活动;在北京会场举办了高质量发展论坛、创新创业系列大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重大项目发布及签约等重点活动;在各地分会场举办了展览展示、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专家论坛、政策宣讲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此外,创新创业赛事持续增多。由清华大学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主办的首届“京津冀-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北方赛区决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办,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组)总决赛在江西共青城市举行。总体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氛围呈现出更加浓厚的态势。
民营企业的特点是怎样的?
民营企业的特点:
1、灵活性、自主性强。
2、出资属于民营资本。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2)完全的市场导向。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为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
(4)家族式企业、非现代化企业制度。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无法真正形成现代法人企业制度。据调查,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仍采用家族集权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创业阶段有其特定的优势;但在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私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我国的民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较大的限制,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大部分都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由于家庭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人合的成分大于资合。外来优秀人才难以打入企业管理核心,因此其人才劣势暴露无遗。另外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家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5)管理不完善。
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采用了成功企业的模式,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上也以标杆为主,没有能力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动作中的摆设。
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