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三个全面发展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三个全面发展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哲学体现是: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
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
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引导。
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党课教育内容有哪些?
党课的内容有:
1.
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
2.
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3.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鼎势任务、国情教育;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
5.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6.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
7.
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
重点学习党章和时政分析。
十七大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7300多万党员。
主要内容是: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什么?
目标:
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要的根本利益之一。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紧紧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教育质量是现代教育的立足点,也是现代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走教育内涵发展的道路,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步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类专门人才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设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党的历史四个时期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中国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