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腊八粥最早起源

2023-04-19 01:10:03 130阅读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腊八粥最早起源?

回答: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一千多年佛陀成佛的故事,而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

徐珂在《清稗类钞》记载,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及皇子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赠腊八粥,并向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煮制腊八粥,此称“佛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腊八粥最早起源

你的家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吗?

我的家乡自古至今都有过腊八节的习俗,就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月初八,也叫腊八)这天早上都要喝“腊八粥”。其做法:就是在头一天晚上,先把“大豆、喜豆(即黑豆)、红豆、玉米粒、绿豆、莲子”用水泡上,到五更鸡叫起床。开始把已经泡好的“大豆、喜豆、绿豆、红豆、玉米粒及麦子粒、大米、小米、大枣、红薯、喜桃仁(核桃仁)莲子、桂圆”等农作谷物,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增减一些“冰糖或者白糖、红糖和食盐。开始放在锅里添加水用大火把锅烧开,然后小火慢熬(其中不断的用勺子搅拌,避免糊锅底)。一直熬到所有谷物熟烂,成黏糊(稀稠恰到好处)状态为好。这样一锅腊八粥就算是做好了。

上述只是我个人见解,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朋友仅做参考。谢谢多多关照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快到了?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极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

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渐渐丰富多彩起来。

熬好腊八粥的秘诀

1锅的选择

1、想要味道好的话,最好是用砂锅,小火慢炖,米粒比较容易煮烂,也不容易糊底,美味至极。

2、想要节省时间少麻烦的话,选择电压力锅和高压锅是最快捷的,直接把材料洗净后放进锅里,加水选择八宝粥程序,高压锅上汽后再煮半小时,恢复常压后,就可以吃了。

3、想图省事又简单的,可以选择电饭煲,新手也能轻松掌握。现在还有那种可以定时的电饭煲,粥熬好以后自动跳到保温状态,头天晚上设定好,第二天清早就能享受到可口暖胃的粥。

2原料的选择

1、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是谷类,比较常用的有粳米、薏米、糯米、燕麦、高粱米等;

2、豆类是腊八粥里的主要配料,比较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芸豆、扁豆;

3、适当选择加入一些坚果、干果、水果,如核桃、花生、松子、桂圆、红枣、栗子等,可以增加腊八粥的营养;

4、腊八粥也可以是咸口的,根据个人喜好加入海鲜、肉类和蔬菜,会使腊八粥的营养滋补价值倍增。

| 腊八粥 |

By 瑗瑗baby

用料

主料:糯米50克、薏米30克、小米30克、花生米50克、黑芝麻10克、核桃4个、红枣8颗、桂圆20颗

辅料:红糖80克、桂花少许、清水400毫升

做法

1.准备好材料

2.薏米先用开水泡1个小时

3.核桃去壳取仁

4.红枣、花生米、核桃、薏米、糯米、桂圆用清水洗净

5.小米和黑芝麻用网筛洗净

6.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我这里400ml清水

7.按八宝粥键即可

8.煮好后加入红糖搅拌均匀

9.撒上少许桂花

10.完成

11.不错吧

梁实秋的腊八粥原文?

《腊八粥》原文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

“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八宝粥的来历和历史?

八宝粥,又名腊八粥,佛粥,汉族传统节日食品。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相传朱元璋少时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东西充饥。突然间,他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松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树洞里,朱元璋走近那个洞口,用树枝掏了掏,在树洞中发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显然,这是老鼠的冬储粮。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杂料,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他少时亲自做的“杂粮粥”。他规定在御膳堂要做这种五谷杂粮粥,并钦定这种粥的名称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这种粥又传到民间,一直相延到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