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一部人物传记史书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一部人物传记史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书中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纪传体
纪传体,是亚洲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的综合。
纪传体可以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史书典籍?
论 语--第一部语录体典籍
昭明文选--第一部诗文选集
玉台新咏--第一部专录妇女题材作的诗集
徐霞客洲记--古代游记第一书
古 诗 源--唐前诗歌最佳选本
古文观止--华夏文章第一选本
颜氏家训--古代家训第一书
诗 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挂 枝 儿--明代民歌第一书
夹 竹 桃--明代作家创作民歌第一书
品 鉴 部
文心雕龙--古代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诗 品--现存在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
六一诗话--古代第一部诗话体著作
随园诗话--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
小 说 部
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儒林外史--古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水 浒 传--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京本通俗小说--现存最早的宋人话本集
西 游 记--古代神话小说第一书
晏子孙春秋--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红 楼 梦--古代长篇小说第一书
锦 香 亭--第一美女传
聊斋志异--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第一书
希 夷 梦--中国第一部演述梦幻故事的长篇小说
三遂平妖传--古代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
再 生 缘--古代弹词第一书
瑶 华 传--古代第一部以狐妖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镜 花 缘--古代长篇杂家小说第一书
岐 路 灯--古代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
野叟曝言--古代第一部绝妙小说
杂 俎部
水 经 注--集魏晋南北朝地理学大成之巨著
天工开物--古代科技第一书
洛阳伽蓝记--第一部详细记载佛教寺院的文史名著
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家庭经济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名著
折狱龟鉴--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决狱名著;孤本法学经典
黄帝内经--最早全面阐述中医学的名著
金 刚 经--南禅宗主要经典;传世最早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
六祖坛经--祥宗南宗第一经典
山 海 经--古今语怪之祖;小说之最古者
太上感应篇--一部在旧中国影响巨大的宣示因果报应的迷信书籍
孝 经--古代第一部专言孝道的著作
帝 范--古代帝王诫子第一书
考 工 记--先秦科技第一书
永乐大典卦书集萃--古代最为深入人心的卦书总汇
笔 记 部
搜 神 记--古代志怪笔记第一书
世说新语--古代志人笔记第一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笔记杂史的第一书
智 囊--第一部辑录古人智慧言行的书籍
容斋随笔--宋人笔记第一书
浮生六记--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以抒情散文笔法写作的自叙传
笑林广记--华厦笑话第一书
史 传 部
史 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战 国 策--第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
汉 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国 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现存现模和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左 传--第一部记事详细的史书
国语又名什么?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最大的特点。
《国语》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
按国别编写的史书?
按国别体编写的史书有《国语》《战国策》
国别体杂史是?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