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时间表,2021年还是2022年

2023-04-17 14:00:04 92阅读

2019考研时间表,2021年还是2022年?

按照大学四年制来说,2018年9月份入学,2022年6月份毕业。因为考研需要提前准备,也就是在2021年上半年,也就是大三下就要开始准备看看自己想要去什么样的学习。到了大四,也就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研究生报名系统进行报名——2022年研究生。研究生的准备是大四一整年的时间,大四上开始准备考研的初试,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需要考英语、政治和专业课。大四下,也就是2022年初,准备考研的复试,通过以后就可以进入理想的学校啦。最后给一下具体的时间安排:

2021/3~4: 开始准备考研,搜集喜欢的学校,并且开始准备专业课和英语;2021/7~8:暑期时间不要放过,积极备考,开始看政治;2021/9~10:考研冲刺阶段,填报学校;2021/12:考研初试!2022/3~4:考研复试;2022/5:收到通知书!所以最好的方案是2021年准备,考2022年的研究生。

2019考研时间表,2021年还是2022年

研究生考试需要考几门课程?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关于研究生考试你们可算是问对人了。研究生考试的初试科目根据所报考硕士的类型可以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情况。

1)学术型硕士考试科目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是:政治、外语(英语一或法语或德语或日语或俄语);专业科目是: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理工类专业(部分经管专业)业务课一通常考数学一或数学二或数学三或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理学数学。业务课二通常都是由学校根据专业特点自主综合命题。

2)专业型硕士考试科目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是:政治、外语(英语二);专业科目是: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专业硕士多数不考公共课数学科目。英语二相对英语一来说更简单一些。

3)此外,还有建筑设计等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特殊科目一般放在第三天进行。每一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超过3小时的特殊科目的考试时间最长也不超过6小时。

公共科目中只有政治这一门是所有专业都必考而且考试内容和试题完全一样。其他的科目则取决于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规定。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涵盖了本科阶段很多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纳入到了考试大纲中,而且许多著名高校已经不再指定参考书目,这给广大向往名校的考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跨专业的考生只有复习大量本科课程才能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否则难有胜算。

如果你有幸通过了初试进入复试阶段,一些学校会将复试阶段笔试的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划定给考生做准备,但同样很多名校是没有指定考试范围,这就完全需要靠考生自己的凭实力去拼。

总的来说,虽然考研只考四个科目,但是这四个科目其实涵盖了很多门课程在里面,可以说考研是对考生本科阶段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预祝所有点赞的考生都能考上理想中的学校,欢迎关注我们!

2019年考研英语单科分数线会降低吗?

谢邀。

2月15号19年的考研成绩已经公布,大部分学生都查到了自己的初试成绩。查到初试成绩以后,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国家线以及院校的复试分数线。

英语是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正常情况是英语二的难度要低于英语一。就19年情况来看,不论是英语一还是英语二,难度都不是很大,考生的英语成绩和往年的情况相比,差别也不是很大。

确实有的学生考的是英语一,还考到了85分的好成绩。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英语成绩还是集中在60~70这个区间,70~80相对来说比较少,能考到70分以上,其实都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而如果英语单科成绩低于50分,单从初试来看,英语是拉分科目。

国家线是按照专业划分的,不同的专业的国家线肯定有所不同。从往年的情况来看,英语单科线比较高的专业是文学类专业,文学类的专业英语单科线普遍是处在53~55分这个区间;英语单科线比较低的专业是工学类专业,历年的英语单科分数线是处在34~38分这个区间;而分数线最低也最稳定的专业就是农学类专业农学类专业,每年a类的分数线是34分,b类的分数线是31分。

2019年统考科目的难度有所下降,但是报名人数和18年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19年国家线的总分肯定会有所变化,大部分专业和去年相比,肯定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就单科线而言,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即便是上涨或者是下降,最多也就是2~3分的幅度。

另外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还有一些破格复试的规定。破格录取是指,初试成绩没有达到复试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业务能力比较强,专业课成绩比较突出,因为某单科成绩低于复试要求(一般要求是在5分之内)的考生,可以向招生单位申请破格参加复试。

但是要注意,大部分学校都要求总分是要达到复试的要求,并且没有填报第二志愿的考生,才可以通过申请破格参加复试。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有多少985硕士?

2017年全国985院校毕业的本科生 172571人、硕士 125409人、博士 25460人 总计324803人,其中研究生合计 150869 人 2018年相对比2017年,数据基本上一致,你可以参考下2017年的数据 985毕业生的总数,大致占同期高校毕业生人数的4%

毕业就28岁了?

【珀尔研习社】认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既然有考研的想法,就去行动吧,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你也才二十几岁,与其思考要不要考研,还不如真的去做成这个事情。当你真正考上研了,你才有更多的选择权。

我也是95年,去年经历了第二次考研。第一次考研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专业,但专业课未过线,以失败告终。但现在心理咨询师证书取消,心理学市场比较混乱,非心理学科班出身的我,很难系统学习心理学,所以带着第一次考研的不甘和想要学习心理学的决心,去年辞职备考,现在处于复试准备阶段。

一、当下考研现状

(一)考研人数激增

2020年全国考研人数突破341万,相比2019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0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考研人数仍然会持增长趋势。

2020年的考研人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宣布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但这次扩招仅限于2020年考生,因此2021年的报名人数只增不减。

1、非全日制报名人数增加

近年来,非全日制的报名人数也在增加。这对在职人员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这些人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研,一方面提高了学历,另一方面又不会因为完全脱离职场而焦虑。

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也意味着,在就业、落户等方面,非全日制毕业生和全日制毕业生机会平等。

现在的非全日制就像10年前的专硕,随着非全日制认可度的增加,其报名人数也在增加。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该校的应用心理在2020年已取消全日制招生,只招生非全日制学生,且非全日制招生人数高于往年全日制招生人数。

2、往届生报名人数增加

近年来,不少往届生(已毕业学生)选择考研,且报名人数和报考所占比例均在增加。

以2019年为例,2019年考研人数为290万,其中48.23%的考研人为往届生,接近一半的比例。

以北京大学为例,2020年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000余人,虽然增幅仅有3%,但是应届考生仅占29.9%,往届考生占到70.1%。

(二)考研难度增加

考研本就是择优选拔。考研报名人数激增,但计划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就那么多,这也导致很多考生只能“重在参与”。

以河南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例,该校往年的复试线和国家线接近,但今年的复试线肯定会高于国家线。我今年的成绩高于去年的复试线,但按照1:1.2的复试比例,我在排名方面没有优势。

二、为什么要考研

(一)系统学习: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很多人考研是带着一定的情怀和兴趣的。比如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专业,自己不喜欢。想通过考研,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有一个朋友,她非常喜欢法学,为此也参加了两次考研。第二次考研也是在工作之后,选择辞职备考的。如果今年没有成功上岸,她会选择三战。

我自己的情况也差不多,想要学习心理学,但是非心理学科班出身。市面上各种心理学相关的培训机构很多,心理学市场也是鱼龙混杂,不知道如何系统学习心理学,所以选择了考研。

(二)提高学历:扩大自己的学历圈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研究生学历的人和一个初中生学历的沟通起来,自然会有一些矛盾。

高学历带给我们的,一是系统学习的环境,二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更多高学历的人的渠道。

之前看过一张号称“东半球价值最贵的饭局”的图片。在前几年乌镇组织的互联网大会上,十几位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的大咖齐聚畅谈互联网。

人类自始至终都是群居动物。如果你的学历不够,你可能连圈子的大门都触摸不到,更别想走进圈子,和大佬谈笑风生

(三)自我提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成长,特别是提高学习能力。

本科生的学习属于被动接受型。本科生面对的通常是一些有明确答案的知识,这些知识只需要被动接受就可以了。而研究生阶段,你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更是主动学习,即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因此研究生阶段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你可以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并为之负责。这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建议

(一)自我定位,明确目标

没有目标,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在考研之前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确定好考研专业和目标院校。2020年的复试工作还未开始,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2021年考生的备考。

很多考生在备考之初,不知道自己要考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要考哪一个学校,只能先复习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基础知识。这对于学硕还好,但专硕,每个学校的参考书目和考试试卷都不尽相同,在复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弯路。

我去年备考的时候,原定计划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但后来因该校取消全日制招生,便更换河南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专硕,河南大学该专业的专业课需要考两门,一是教育综合,一是发展心理学。但河南大学的教育综合和其他院校的参考书目不一样,这也导致自己耽误不少的复习时间。

(二)复习规划,恪守计划

推进目标,提高成功的概率。

考研备考是一个持久战,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但我们的记忆能力有限,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度和过程又不尽相同。

因此在考研过程中,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1、明确自己的目的2、认识你自己,明确自身的优缺点3、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日计划、周计划、年计划4、坚持劳逸结合5、当发现学习计划不切合自身实际时,及时调整

(三)坚持自律,抵制诱惑

自律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自律的过程虽然难熬,但自律的人生,最后都很美好。

在考研过程中,你的自律程度和考研成绩息息相关。当其他人在背书的时候,你沉迷于玩游戏;当其他人在刷题的时候,你沉迷于追剧;当其他人背单词的时候,你沉迷于逛淘宝等等。

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可取的。

只有当你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你的备考才更有效果。

【结语】

读研需要2-3年,这也是你读研最大的成本。工作三年和读研三年各有收获,但如果你现在选择放弃了,等你日后想起来还是会后悔,后悔当初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多坚持一下。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工作之后选择继续考研。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朋友现在在北京工作。她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前几年自考本科,去年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但因为后期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突然变动,考研失利。但她今年继续二战,现在正在备考。

年龄增长,带给你的不应该是焦虑,而且一个更成熟、更优秀的自己。

你才二十几岁,你还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